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傷仲永有感六篇

讀傷仲永有感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篇一:《傷仲永》讀後感

讀傷仲永有感六篇

讀過王安石的《傷仲永》一文,我感觸頗深。文中講述了一個世代以耕田爲業的五歲兒童方仲永,在“未嘗識書具”的情況下,做出了“傳一鄉秀才觀之”的好詩。卻又在“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中,淪落爲普通人。

讀完後,我才明白那個“傷”字,是哀傷,是惋惜,是穿越千年對天才的告誡,是天才墮落後的千年淚。我也爲他而傷,傷仲永那個“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使天才淪爲庸人的父親;傷那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最終卻“泯然衆人”的方仲永。如果仲永的父親有長遠打算,使仲永得到良好的後天教育,或是仲永自己拒絕四處拜訪,努力學習,我想他絕對能取得一番巨大的成就。

如果,我有仲永一樣的先天稟賦,哪怕只有一點,我也會樹立遠大的理想並努力奮鬥。即使沒有付出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也絕不會讓彌足珍貴的“通悟”二字靜靜流失。這是最可怕的,慶幸的是它永遠不會喪失在我身上,因爲我沒有擁有過它。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也要比萬中無一得“通悟”再“不使學”間悄然離去的方仲永強許多。我們雖然沒有他聰明,沒有他的才華橫溢,卻有着比他更長的求學路,比他更堅忍不拔的意志,更光明的前途。

《傷仲永》是一篇議論文,是爲所有求知的人寫的訓誡,天才讀後,會更加努力;普通人讀後,會永遠忘記自卑。人們都會明白一個道理:“墮落的天才,不過是反面教材罷了”。

【篇二:《傷仲永》讀後感】

《傷仲永》雖然是一篇短篇小說,但內容卻令人回味無窮。

我站在窗前,百般無聊,隨手拿起一本書,看到了一篇文章《傷仲永》。原來講的是一個名叫仲永的神童,因沒有受得良好的後天的教育和學習,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離不開後天的學習。

俗話說“勤能補拙”。即使你的腦子不聰明,但如果你肯用功讀書,認認真真地學習,你也會取得好的成績。正如我的一個姐姐,她並不聰明,她的老師也這樣認爲,但她從不放棄。她一直比別人多用兩倍的時間去學習,憑着自己的努力,她最終取得了好的成績。

同小仲永一樣的人,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天資聰穎,但不用功學習,最終也難成大器。

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爲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爲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爲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爲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篇三:《傷仲永》讀後感】

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想成爲一名“天才”,就像登上“天才”的寶座。那樣,我的負擔就慢慢的減輕,大玩特玩,永遠告別課本,公式,單詞,就能考第一名。然而,《傷仲永》這篇古文讓我重新認識了“天才”的真面目,明白了我該怎麼做。

金溪平民方仲永出生於一個“世隸耕”的家庭中,仲永從小就不認識書寫工具,卻能提筆成詩,讓人們大吃一驚,稱爲“天才”。後來,同縣的人都向他買詩,以賓客之禮請他的父親做客。仲永的父親認爲有利可圖,“不使學”,最後仲永“受於人者不至也”和“泯然衆人矣”。

這種悲劇的造成是他的父親,但也有仲永自身方面的因素,如果仲永堅持後天的教育,他的父親讓他學習,那麼仲永是百分之百的天才,相反,仲永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他的父親“不使學”,那麼仲永最終的結果是“泯然衆人矣”。

愛迪生這樣說過天才=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九的汗水。要想成爲天才並不是不可能的,但需要自身的努力。牛頓小時候被老師稱爲“愚笨”的學生。可他最終發現了許多東西,成爲人們崇拜的人物。愛迪生小時候也不聰明,但他也發明了許多東西,爲人們做出了貢獻……

所以,我們不能因爲自己的天真聰明,而不學習,但更不能覺得自己笨,而自暴自棄,要知道:“天才”可以變成“蠢材”,“蠢材”可以變成“天才”。

【篇四:《傷仲永》讀後感】

《傷仲永》講述了: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可他出了名後,他的爸爸就不再讓他學習了,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由於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成爲一個普通的人!

因此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二者之間,後者更重要,即後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纔是至關重要的。我相信我們都爲這樣的“天才”而感到可悲。

何爲天才?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傷仲永》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就是因爲這個寓言諷刺了方仲永的爸爸,因爲他毀了方仲永的一切。

這件事使我聯想到着名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在初中畢業後,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每天達10個小時以上。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華羅庚在頑強自學下,成爲了着名的數學家,這個例子就告訴了我們後天努力有多麼重要,只要我們努力學習,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我們應該接受後天的教育,像華羅庚一樣努力學習,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

【篇五:《傷仲永》讀後感】

今天,老師帶着我們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讀罷之後,我很受教育。

這篇文章主要講: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可他出了名後,他的爸爸就不再讓他學習了,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由於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

這件事告訴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一分精神,一分事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我們努力學習,才能不斷進步。這件事使我聯想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小時候數學成績並不好,老師和同學都看不起他,可他並沒有灰心,發奮努力,刻苦學習,終於成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可以看出,像方仲永這樣有天資的人,如果不努力學習,會成爲一般的人;像華羅庚這樣沒有天資的人,如果努力學習,會成爲一個偉大的人,可見學習是多麼重要!

我要學習華羅庚這種努力刻苦的精神,掌握知識,成爲國家的有用人才。

【篇六:《傷仲永》讀後感】

最近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故事:江西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聰穎過人,5歲時就能寫出好詩。方仲永的父親就天天帶着他去別人家炫耀,但是卻沒有注意讓方仲永進一步接受學習教育,結果方仲永的詩才日漸枯竭,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已不像以前那麼好,又過了七年他就“泯然衆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

這件事情,揭示了天資與勤奮的關係。

天資和勤奮是一個人獲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好的天資是重要的,天資聰穎的人,只要付出比較少的努力,就能輕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費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資,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更易實現別人難以實現的夢想。但是,天資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學習和工作,天資再好也會像方仲永一樣“泯然衆人”。

天資很重要,但是天才畢竟是少數人。天資差一些就不行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不是天才或天資不夠,即便如此,可是他們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正是因爲他們笨鳥先飛、憑藉了後天的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華羅庚或者是陳景潤,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麼“神童”,但是他們都是科學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賢,他們最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魯迅曾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愛迪生就是一個適例。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考試成績經常是班上的倒數第一,他的老師說他是個不聰明的孩子。但是,他將勤補拙,興趣廣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和發明中度過的。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經歷了艱苦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來說,他差不多花費了2年的時間,每天工作幾十個小時,試了1600多種材料,最終才製造出能夠亮很久的電燈泡。正是因爲勤奮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約一千項創造發明,成爲世界著名的發明大王,成爲後人尊敬、學習的榜樣,他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有人稱讚他是天才,並詢問這位“發明大王”成功的祕訣時,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資聰穎,並不意味着一定成功;天資平凡,也不一定意味着失敗。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於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相反,一個人即使天資一般,如果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