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白兔和月亮》讀後感(精選7篇)

《白兔和月亮》讀後感(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兔和月亮》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白兔和月亮》讀後感(精選7篇)

  《白兔和月亮》讀後感 篇1

一隻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其愛皎潔的月色。每當夜晚來臨,她都要獨自來到林中草地,在月光下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在她眼裏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她深深的陶醉其中,感受着幸福與快樂!

她的誠心感動了諸神之王,諸神之王決定把月亮賞賜給她。

擁有月亮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可是從前的閒適心情卻找不到了,腦子裏只有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財主守着自己的寶藏。烏雲蔽月,她緊張不安;滿月缺損,她心痛如割。在她眼裏,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的白兔終於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擁有權。她依然快樂的享受着月光……

在生命當中總會遇到有一些人或風景使人心動,使人癡迷,使人想去擁有……但當你真的擁有時,你就會患得患失,斤斤計較,就會失去當初的那份心境,當初的感覺也會變質。

如果擁有已成爲一種負擔,不如灑脫的放手,遠遠地欣賞。你會很快樂,很坦然。

  《白兔和月亮》讀後感 篇2

對於美的本質,歷來有不同的解釋。不過,有一個佔上風的認識,便是認爲美的欣賞和利益的計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學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無利害關係的快一感。還有人用遊戲說和距離說來解釋美感,強調審美狀態是一種遊戲狀態,審美主體必須與對象保持一定距離,這些說法都蘊涵着無利害關係這一觀點。中國的審美傳統主要來自道家,也是強調一種“遊於物之外”的超脫態度和閒適心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總是計算利益,貪圖佔有,生活在焦慮之中,有些人則比較超脫,心胸寬闊,能夠真正享受生命的樂趣。所以,審美和功利不僅是看事物的兩種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那麼,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釋美感的一性一質了,它的更深的涵義是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作者用白兔慧心未泯與人類慧心已泯作對比。意在說明白兔尚能悟到不該擁有的應學會放棄的道理,而人類總認爲擁有就是幸福,不肯放棄既得的利益,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白兔和月亮》讀後感 篇3

在衆多的兔姐妹中,有一隻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一愛一大自然的美,尤一愛一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裏,月的一陰一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於是,諸神之王召見這隻白兔,向她宣佈了一個慷慨的決定:“萬物均有所歸屬。從今以後,月亮歸屬於你,因爲你的賞月之才舉世無雙。”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可是,說也奇怪,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着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財主盯着自己的金窖。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唯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的眼裏,月的一陰一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白兔和月亮》讀後感 篇4

今天,老師讓我們預習人生寓言,我很喜歡其中一篇,名字叫《白兔和月亮》。

文章主要說了一隻白兔是賞月的行家,諸神之王就將月亮賜於它,但從此白兔一直緊張不已,怕月亮被人盜去,再也無心情觀賞月亮的陰晴圓缺了,最後它請求諸神之王收回決定。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有時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有時富人不一定比窮人快樂。看了這篇文章,讓我想到現在的一些官員,整天擔心有一天烏紗帽不保,會被上司開除,對上司低眉順眼,活得很累,還不如一些老百姓過的安定開心。

還有一些中了大獎的彩民,整天壓低帽子,戴着墨鏡,生怕別人來搶劫,晚上一點動靜立刻驚醒,提心吊膽,沒有了往日的開朗,還不如沒中獎前輕鬆。

雖然有很多事例表明功利財富不要看到太重,但人性的貪婪卻仍要接近它們,不像《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那樣明智。

希望大家可以像白兔一樣做一位淡泊名利的人。

  《白兔和月亮》讀後感 篇5

《白兔和月亮》寫的是一隻與衆不同的白兔。她獨具審美的慧心,月亮的陰晴圓缺在她的眼裏獨具風韻。但後來,諸神之王作出了一個慷慨的決定:把月亮送給白兔。之後,白兔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開始獨佔月亮,月亮的陰晴圓缺也不再是獨具風韻,而是險象迭生。最後,她斷然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慷慨的決定。

掩卷深思,不禁感概:在擁有與放棄之間,這隻白兔選擇了快樂放棄了月亮,在自私與分享之間,她果決地選擇了分享,這是一隻怎樣獨具審美慧心的白兔啊!它不僅懂如何賞月,也懂如何取捨!

由此,我腦海中馬上掀起了記憶的海浪: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國王,他榮幸地得道了一位神靈的慷慨饋贈,他擁有了一種神奇的能力——點石成金之術。但在世人眼裏被當成十全十美的能力並沒有爲他帶來快樂,反而爲他帶來了大大小小的麻煩。剛開始,這位窮國王很高興,他碰到什麼東西,什麼就變成黃金,後來他早上吃早飯的麪包、葡萄酒等都變成了黃金。於是,國王到處找食物,最後,他只能餓着肚子,女兒見他飢腸轆轆的樣子,就來找他,她與父親一擁抱,果不其然,國王的女兒也變成了金子。國王悔不當初,他請求神靈撤銷這個美好的決定。神靈應允了,他終於幸福地與女兒擁抱在了一起……

國王最後還是懂得了“舍”與“得”,但在其他故事裏,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舍”。

正如在老一輩人的記憶裏,一直流傳着陳世美的故事。陳世美原本是窮人家的孩子,但自小發奮讀書,擁有一身的好文采。一年,陳世美終於離家赴京趕考,從此便音訊全無。幾年後,陳世美的妻子秦香蓮千里尋夫,但其夫卻不與之相認,甚至派人殺害妻子。原來,陳世美爲了攀龍附鳳,迎娶了公主爲妻。

國王之所以能“舍”能“得”,是因爲國王明白自己擁有財富時,同時也失去了人生的許多樂趣;而陳世美只想擁有現在的財富,他忍受不了功名利祿的多重誘惑。

捨得捨得,只在一念之間。正如亞歷山大劍砍繩結,得到了龐大的波斯帝國;一個被蛇咬的孩子割掉了腳趾,保全了性命;一個服務員在餐盤翻到之際,將之倒向自己,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像這種盤旋在“捨得”二字之間的事情,如天上的繁星一般,不計其數……

“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有得必有舍。在“舍”與“得”之間,我們應權衡其中的利害,再對某些事情作出決定,不然只會追悔莫及……

  《白兔和月亮》讀後感 篇6

有一隻獨具審美慧心的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後,因爲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便將月亮還回去了。這就是寓言《白兔與月亮》的故事內容。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擁有巨大的財富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的時候,應當趁早放棄。

也許有的人看了這則寓言,都會嘲笑白兔是個傻瓜,不該把巨大的`財富雙手奉還。其實,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傻瓜。人類中的有些人,總以爲擁有就是幸福,這是因爲他們的“慧心已泯”,殊不知他們在“幸福”的同時,也就是擁有巨大的財富時各種念頭也就會隨之產生:比如如何利用啊,如何防偷啊,如何防搶啊,……

當貪婪的人爲得到“幸福”而不惜代價時,他們就已經讓自己變成了金錢的奴僕:得不到的時候爲得不到而憂愁;得到了義因爲怕失去而焦慮。這樣每天過日子提心吊膽的,總是愁眉難解,走在路上也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他們怎麼也快樂不起來。這就是擁有財富而使得有些人失去人生許多樂趣的原因。

當然,生活中也不是所有擁有巨大財富的曰都會失去人生樂趣。例如美尉的比爾·蓋茨可以說是世界上擁有“月亮”的人,但是他生活節儉,將大量財富用於慈善事業,因此沒有給自己帶來多少得失之患。可惜世間這樣的人太少了。

財富本身是並不能給人帶來幸福的。因此,我們不妨學一學“慧心未泯”的兔子,不要獨自佔有“月亮”;學一學比爾·蓋茨,讓手中的“月亮”放射出慈善的光芒,這纔是明智的。

後記:在語文課上,我們讀到了課文:《白兔與月亮》。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是我深有感觸。聯想到如今社會上像白兔一樣的人已經不多了,隔三差五就會在報紙、電視上看到某某領導幹部因爲貪污公款而被判刑。當他們時,他們總是一邊流淚一邊後悔。我想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於是,我便寫了上面的讀後感,希望能以此來勸告那些執迷不悟的人們,像白兔一樣“慧心未泯”,在擁有巨大財富時,要有清醒的頭腦,趕快懸崖勒馬!

  《白兔和月亮》讀後感 篇7

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他的用處。像太陽可以在白天的時候照耀大地,揮灑溫暖。如果沒有了太陽,世界將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各種東西的用處都是與衆不同的。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屬於大自然的,而我們不應該說我們擁有着一切,把一切都佔爲烏有,我們應該與別人一起分享。

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白兔與月亮。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隻白兔,他是一個賞月的行家,具有一種審美的心裏。一天,賭神之王看見了白兔這麼愛月亮,於是做了一個慷慨的決定,要把月亮賜給白兔。自從白兔有了月亮,白兔就把月亮看的比命都重,只要月亮有一點缺失,他就心痛如割,像遭了搶劫般的心痛,自從白兔有了月亮,他以前看月亮的那種無憂無慮的心情都沒有了,後來白兔去求賭神之王去了這個慷慨的決定,把月亮歸於大自然。雖然白兔有了月亮,但是失去了賞月是那種無憂無慮的狀態,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這篇文章寫出了我們不應該把萬物歸爲所有,因該與別人分享,如果你與別人分享了,那你得到的會比失去的更多。我們不應該把歸爲自己的東西看的太重,就像白兔一樣,吧月亮看的太重,反而連自己看月亮的那種無憂無慮的心情全毀了。這篇文章也反映了人們把自己的錢看的太重,甚至有些人看的比命都重。你有太多的錢也沒用,如果你去世了那些錢放着還有用嗎?我們應該去幫助那些平窮的人們,去幫助那些沒錢上學的孩子。這樣你失去的只是一點點的錢財,而你得來的是人們對你的一種信任,同時你自己也得到了別人給予你的快樂。

去幫助他人,得到的比是去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