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合集]傅雷家書讀後感14篇

[合集]傅雷家書讀後感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集]傅雷家書讀後感14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愛如q》,母親不會寫字,所以每次簽字都在上面寫個q,“我”並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並且覺得十分丟臉,待到長大以後, “我”仍舊是母親的牽掛,到了最後“我”才明白,“我”其實就像是q字母裏頭的那條小小的尾巴,是母親永遠放不下的那頭。其實很多時候你也會發現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實是擔心,父母的嚴厲指責其實是關愛,父母的高標準其實是放不下。因爲他們認爲我們做的不是還不夠好,而是還不夠優秀,不能自我、自覺的學習。其實最最放不下心、最最爲我們驕傲、最最心疼我們的正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其實,不只是母愛如q,父愛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書》當中的那位嚴厲而慈愛的父親一樣,不是嗎?

孩子還年少,就隻身到國外留學,面對着語言和學業以及禮儀,爲人處世等等的壓力,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那一封封充滿着期待和愛的家書,漂洋過海,將父母的牽掛和思念送達到孩子的身邊。一xx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這麼多封的家書難道還不能代表他們對孩子的牽掛嗎?期間有一次沒收到信就坐立不安,這難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憂嗎?

信中有這位父親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對孩子的教育、還有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那種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感情上的疏導。我想,這是每位父親,或者說是每位孩子都知曉的。不可避免的,這些家書當中也有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的時候是否腦海裏會回想起父母那嚴肅的臉呢?現在是否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們做父母的人,爲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爲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這句話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其實我們的父母經常說,“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的儘量給,就算是砸鍋賣鐵都要供你讀書。”,其實你可以在《傅雷家書》裏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時又能看看作爲父母的他們是以何種心情來愛我們的。

或許你認爲你獨立了,長大了,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糾正。嚴厲並不是錯,反倒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一種促進。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思考。

成長,這是一個懵懂而艱辛的過程,但是我們必須經歷,而且必須成功的渡過,如果你還處在和父母的爭吵、糾結當中,那麼請你仔細地,帶着感情和長大的決心去閱讀《傅雷家書》,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假期裏,讀完了《傅雷家書》,令我受益匪淺。從傅雷的出發點來看,他當初寫信給兒子的時候,並沒有想到這些家信會被後人出版,且能被億萬人爭相傳閱,成爲瑰麗。

作爲父親,他的每篇書信都寫得那麼專注,傾出所有的備至關懷,沒有過於矯揉造作的詞語,也沒有耐心盡失的敷衍,有的只是深沉的父愛,睿智的觀點,廣博的學識以及勤勉做人的決心。

從傅雷先生簡簡單單的話語中,我看到了作爲一位家長,作爲一位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以及責任感,當然在他樸實的信中,這些並沒有具體的表述,是需要靠自己去總結,去挖掘的,這些深深隱藏着的精髓,也成爲了我許多財富中的一筆。

天下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愛孩子!受我父母的影響,我時時抱着愛人者人恆愛之的信念,抱着微笑與感謝的心態,積極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戰,給自己定一個臺階,讓自己在爬樓梯的`狀態下不斷地進步,哪怕只有一點點,我都會感受到無比的滿足,因爲我在前進。

在《傅雷家書》的激勵下,我會前進的更加從容,它可以當之無愧的說是中國文學中和教育中的經典之作,而暢讀這經典之作,更已成爲提高修養,享受覺悟、頓悟、徹悟的一種必然的介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讀了《傅雷家書》,它給了我很多影響。在近百件家書中,可以看出傅雷雖然外表十分嚴肅,但卻是十分愛自己的兒子的,傅雷在兒子在國外留學時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

《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本,慢慢翻開《傅雷家書》,許許多多的細節使我感動。作爲父親的傅雷寫了一篇又一篇的家書給遠在海外的兒子,不顧重重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書籍。他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爲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爲一名炎黃子孫,他足以自豪。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既嚴肅又幽默,在我做作業的時候嚴格地監督我學習,玩耍時又十分幽默。但這隻持續三四個月的時間,之後他又得去工作,連過年都不在家,雖然他不像傅雷一樣給兒子寫信,但他也經常打電話,他也是關心,愛我們的。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也給了我許多啓發,我們很多家長常常忽視了和我們的`朋友關係,他們因爲迫切的望子成龍,對待孩子的心態有些急躁有些扭曲了。

天下的父親,或者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候在我們身邊。他們的愛,一直很安靜,但只是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而已。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傅雷作爲人父的成功和偉大,集中體現在他達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境界,那就是——父子如朋友。他在其中一封書信中寫道:“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的確,傅雷在家書中展現給我們的父親形象,完全是一個嚴而不厲,能夠心靈相通、思想相托的朋友式父親形象。他對兒子沒有普通父親的高高在上和橫加訓斥,更沒在教條式的訓誡。他對子女充滿父愛,熱情、真摯而坦誠,父子之間在感情乃至精神上均可互相理解,互爲慰藉。他能夠在兒子需要幫助時及時伸出充滿父愛的神奇之手,給兒子以溫暖、鼓勵,讓兒子重拾自信,走出陰霾,沐浴陽光與雨露。傅雷經常以十分平等的語氣向兒子傅聰提出人生忠告和人生哲理,細細品味,讓人如沐春風,如遇甘霖,給人深深的`啓迪,受益良多。能夠在工作之餘長期互通書信,實則難能可貴,能夠志同道合地進行朋友式的溝通,則更不失爲我們作爲人父或人子的典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傅雷家書》不僅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資料。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

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一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

的琴。但是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

去。但這次,傅雷不僅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齊研究,並將剛纔的曲子命名爲《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

似的處境裏,彷彿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

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久影響着下一代。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爲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着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而又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裏都滲透着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麼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做父親的以他自己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家書中有一句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爲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爲兒子蒐集資料,一起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激情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說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爲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己。

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裏,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傅雷對兒子的愛,不是那麼強烈,也不是那麼震撼人心,更不是那麼耀眼,但它很溫暖,慢慢地流入心裏,滋潤着整個靈魂。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傅雷家書》是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寫給他的兒子傅聰的信集合而成,它包含了爲人處世的道理,彈奏音樂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一個父親偉大而又深沉的愛。

我們都不難發現,每封家書開頭都在表達對傅聰的思念,甚至因爲沒有按時收到回信,而憂愁半個月。家書中的日常瑣事,沒有華麗詞藻,但經過閱讀,你的心靈彷彿有溪水流過,被沖洗乾淨。

傅雷父子二人都對藝術很熱愛,傅雷對此有很高的見解,他認爲要藝術有一個純潔的心靈,需要苦思冥想,他希望傅聰可以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傅聰的爲人處世方面,傅雷也爲他考慮的面面俱到,無論是傅聰關於愛情的苦惱,還是關於怎樣辭別曾經的音樂老師,亦或是怎樣在自己學習的時候婉言謝絕別人出去娛樂的邀請。每一次傅雷都是抱着商量的口氣與傅聰交談。我們都能讀出一個父親對兒子獨自一人在外邊的那份關心與不捨,都能讀出身爲一個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少走彎路,堅強健康的成長的那份體貼與呵護。

傅雷總希望傅聰有一顆赤子之心,“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他希望傅聰具有純潔高尚的心靈。在與傅聰的家書中總唸叨着要他爲國爭光,當他聽說傅聰代表中國獲勝,更是激動萬分,言語中難掩心中的自豪。在教導傅聰時說道,“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這是傅雷對兒子真切的期望。

我們不禁佩服傅雷對傅聰的教育總是循循善誘,在傅聰成功取得成就時,告誡他戒驕戒躁,提高警惕,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懼、戒備的感覺;在傅聰遭受挫折時,總是爲他打氣加油,令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在引領傅聰走上正確道路的同時,又讓他有選擇的空間。傅雷好似一個老水手教導着傅聰駕駛着人生的這艘船平穩駛過波濤洶涌的江面。

讀到這我們也會感慨傅雷對傅聰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們也不禁感慨父愛的偉大。其實不只是傅雷,每個人的父親都具有傅雷那樣對孩子的一片真心,只是也許他們並不會表達只是在背後默默支持你。

這家書不僅給傅聰,也給我們,讓我們體會到父親的艱辛與用心良苦。也給我們告訴年輕一代,做人做事要有條理,不激進,先成人,後成才,在學習上下苦功夫,不負衆望,做新時代的棟樑之才。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傅雷家書》是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兒子傅聰(和兒媳及傅敏)的家書,從1954年傅聰去波蘭學琴,到1966年傅雷棄世,十餘年間父子(母子)幾乎只能通過書信溝通。一方面,二老對兒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關心,在家務瑣事、接人待物、婚姻生活等方面時刻提點他(我收穫了兩份菜譜,還決定效仿傅式家庭記賬法)。

另一方面,還把他當成是知己,一同討論音樂、文學等藝術。老爺子真厲害,通英文法文(給兒子寫信用中文,給兒媳寫信用英文,給兒子老師寫信用法文)懂文學、音樂和美術(各項藝術都被他打通了,非但兒子說啥他都能指點一二,便是當時的藝術家也常常來聽他意見。經常就是——你感興趣的這個問題,我剛翻譯過一本,未出版先抄錄給你。老爺子的'業餘愛好是收藏,經常給兒子寄小古董。)

傅聰兼具天賦和努力,年少成名,卻能持提升藝術水平。這小子第一次離家出走,是因爲和父親爭論貝多芬最優秀的作品究竟是哪一個。他們一家真是有意思!

好的文藝作品真是振奮人心,感觸太多了,先簡略概述。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一個人無論在學校、公司,乃至社會都離不開人際交往這四個字。然而,我們真的懂得如何交往嗎?

傅雷曾在信中告誡過他的兒子:“圍巾必須和大衣一同脫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直立。”……這一點點無不都是我們日常交往中不曾注意到的細節。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同樣,細節也決定了你的人際關係。注意到了舉動、態度、禮貌及儀態,便能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從而讓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就更勝別人一籌。

“總而言之,你要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交朋友不僅僅是爲了豐富自己的生活,更是爲了從對方身上學到一些閃光點。“見賢思齊”,便也是這個道理。只有當你在與人的交往中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纔是有意義的人際交往。

“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傅雷在信中這麼寫到。所以,傅雷夫婦纔會如此關心傅聰的人際交往,在乎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他可以更好的立身處世,也讓我們讀者學到了更多爲人處世之道。

《傅雷家書》是一部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同時讓讀者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自己兒子傅聰的家信,寫信時間從1954年到1966年。這本書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它是按年份將全書分成了13個章節,每章後面都有音樂筆記。

這本書不僅僅是普通的家書,裏面有很多因材施教的例子、教育思想等。在信裏有一段話:“長篇累牘給你寫信,不會空嘮嘮,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一個討論的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特別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對手。讓我做父親的得到一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還有其實是你的理想。”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同孩子的同伴關係。我希望我們和我們的'家長也能成爲朋友。很多家長都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希望我們家長能理解傅雷這種和兒子成爲好朋友的感情。

在這本書中,傅雷對孩子的支持也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對孩子的支持真的很深,孩子想幹什麼他都是全力支持。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終於把我要看的《傅雷家書》看完了。一直以爲《傅雷家書》只是寫一些無聊的事情,但是看完了這整本書以後,讓我的思維又跨越了一個行的新的臺階。

《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孩子傅聰和傅敏的家書。教育他們要先做人,後成“家”,這樣,纔是養成他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的體現,正因爲如此,傅雷夫婦成爲了中國夫婦的典範!

傅雷教育孩子也是嚴厲的,只有這樣纔有效果,纔會使孩子成就大業。而爸爸媽媽的想法不也是如此嗎?俗話說:“嚴是愛,鬆是害”爸爸媽媽對我們嚴厲,總是有他們的理由的,我們只要虛心接受,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的!

傅雷對孩子的愛與關懷,再一封封家書中便可以看出,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問題,分享趣事……回想起來,發現傅雷對樂曲的領悟是格外深的,都有一番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使我萬萬想不到的。

許多優秀的作品,都有它的不同之處,而這本《傅雷家書》,它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這個本書是以書信的格式寫的,使我讀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中國藝術最大的特色,從詩歌到繪畫到戲劇,都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講究典雅、自然;反對裝腔作勢和過火的惡趣,反對無目的地炫耀技巧。而這些也是世界一切高級藝術共同的準則。

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一切偉大的藝術家(不論是作曲家、是文學家,是畫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我們只要能發掘自己心中的人間性,就找到了與藝術家溝通的.橋樑。再若能細心揣摩,把他獨特的個性也體味出來,那就能把一件藝術品整個兒瞭解了。——當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與感受完全一樣,瞭解的多少、深淺、廣狹,還是大有出入;而我們自己的個性也在中間發生不小的作用。

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自己的。

一切的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

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養和積聚更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絕對不是盲目自我擴張。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在充實美好的寒假裏,伴隨着舉天同慶的中國年,我閱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深刻感受到了傅雷與傅聰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令人回味無窮。

在之前的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爲我們介紹了嚴厲,脾氣暴躁的傅雷,但在此次書的閱讀中,卻發現戛然相反,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那種對兒子的關心與關愛塑造了一位十分溫柔、偉大、懂教育慈父形象,讓我不禁驚歎不已。他願意爲了兒子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動道歉讓步,並時常關心傅聰的'生活與藝術層面。

就傅聰與傅敏的童年而言,這絕對是翻天覆地式的變化。他在信中不斷教授傅聰做人做事的道理,將將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傳授於他。我想,這樣的父親怎麼能不令人敬佩呢?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拿起《傅雷家書》,去學習並感受傅雷與傅聰深厚的情感以及家人之間溝通的方法。請相信父愛,它雖深沉,但絕不會遲到。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4

傅雷家書以將父子之間來往的書信編集成書的方式向我們揭示了做人的道理,對於國家的熱愛以及父子之間的親情。

在兒子傅聰遇到瓶頸的時候,父親傅雷會教導他,鼓勵他;在傅聰人際關係出現問題時,傅雷會給他傳授爲人處世的道理。

或許父愛不如母愛那般溫柔甜蜜,但卻總會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熾熱深沉的關切之情。無論傅聰身處何地,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傅雷永遠都會與他在一起,用文字來支持他。

儘管如此,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可以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瞭解了傅雷不僅在藝術造詣高深,還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

他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

我們的父母也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希望我們成人成才,也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關心,我們纔會更努力學習、爲了不負這份期望而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