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篇一: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受人推薦,買了《生命的重建》一書,從翻開書第一頁開始,我就認定了這將成爲我人生最重要的書。

書中詳細解剖了人性的特徵及形成的原因,並提出了很多具有很強操作性的辦法,通過這些辦法改變自己的性格,讓自己的人生多一些的快樂,少一些煩惱。

書中所提到的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所有問題性格的根源是:不認同自己,時時與自己發生衝突,不會與自己和諧相處,不愛自己。而這種性格的形成與父母性格及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有直接的關聯,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的思想就象是一張白紙一樣,父母對待人的方式及對待自己的方式開始對我們發生作用,開始在這張空白的紙上畫出不同的圖案來,一旦父母以一種不善待自己的方式對待我們,我們就養成了不善待自己,苛求自己的習慣,從小養成的習慣就成就了你的性格,也就成就了性格的障礙,人格的缺陷。

書中針對這種問題性格提出了很多的觀點,也有很多實際的訓練,比如,每天對自己說:我愛自己,我無條件接受自己,至少上百次,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的大腦接受這種觀點,並形成一種思維的習慣。睡覺前的冥想和祈禱也有幫助,相信自己有一種超凡的力量的支持,相信自己的世界裏一切都好。

這本書是問題性格最好的指導書,相信她能指導我完善自己的性格系統。

愛自己,並相信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好!

篇二: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書籍是一條河,每一朵浪花都是一個讓人領悟的道理。

讀過這本書我真的發現,我們真的會變成我們自己所想的那樣,我們認爲自己好,自己就會更好;認爲自己壞,自己就會更壞。這句話是我喜歡的一句,我之所以喜歡,自然會有原因。大家想想,如果老師發了一張卷,同學A想:我是最棒的,我一定會考好!同學B想:我一定考不好!結果會是什麼樣?不用說心態好的同學A一定會考出好成績,B同學由於沒有良好的心態所以分數很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心態的主要性,每天都樂呵呵的去上學,懷着一個好心情,一路上,摸摸小花,看看小鳥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呀!所以,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希望我和同學們無論遇到多麼難過不開心的事,我都一定會調整好心態,去和大家共同渡過每一段美好的同窗時光。

在沒有讀過這本書時,我不知道如何去寬恕他人和寬恕沒有規矩經常做錯事的人,而讀完後,我明白了寬恕就是給他人機會,給自己機會,而且知道寬恕的重要性後,便要實行。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寬恕別人,讓別人更加快樂。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書中更讓我懂得思想是可以改變的。無論自己或他人出了什麼問題。問題的根本必然來源於思想,自己永遠要有一種自信、樂觀、寬容的思想,有這些思想,任何的負面情感就會離我們而去。

所以今後我要更加熱愛我的班集體,我要把正能量傳遞給我的同學,讓大家都會擁有積極樂觀的思想方式,珍惜屬於我們自己的快樂的童年!

篇三: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最近,在看一本書,露易絲·海的《生命的重建》,真是一本好書,作者在書中爲我們揭示了疾病背後隱藏的心理模式,從而開闢了重建生命健康的道路。書中有一部分是關於咽喉疾病的,作者認爲,咽喉代表我們爲自己“大聲說話”的能力和“要我們想要的”和說“我是”的能力。當我們咽喉出現問題時,通常意味着我們感覺自己沒有權力做這些事情,我們認爲站起來爲自己說話是不恰當的。喉嚨痛一般是由於憤怒,如果還傷風感冒,那麼同時還存在思想困惑。而且咽喉還代表身體內的創造力,當創造力被抑制和挫敗時,咽喉就出問題了。

我的家族,咽喉常有問題,無論是小孩還是成人,都逃不過,凡有病均是咽喉先出問題。所以,大人常阻止小孩吃熱氣易上火的食品,但油炸的香脆的就是好吃,小孩那裏忍得住?我常在想,爲什麼別的小孩吃了不上火?甚至乎天天吃都沒問題?保健的中醫的書籍也看了不少,也不管用。書中這樣解釋,我覺得真對啊!我們的家族,長輩都非常專制,習慣打壓人,孩子哪敢大聲表達自己?不過幸好近幾年我的家越來越民主,所以咽喉疾病發作也越來越少,即使吃熱氣的東西也沒大問題了。而在三脈七輪中,喉輪也是代表溝通、表達和創造力的。

所以,當家裏小孩咽喉有問題時,我們家長不妨反思一下:孩子是否不敢說出自己的心聲呢?

篇四: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盛宴,我終不忍,未曾開席,便黯然離去,掩面而泣。也許,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兩臂怎緊扣,仍然走漏;給我的,無論過去我怎失手都擁有。

一夢二十年,流年亂了浮生。開到荼蘼花事了,往事知多少。憶平生,坎坎坷坷,平平仄仄平。

從小到大,我似乎一直都是命運的寵兒,開明的父母,至親的手足,溫和的性情,不俗的談吐,屢屢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而高考,則是我人生的分水嶺。也許是心中對於名校的執念太深,終究是意難平,豈甘命運有如蒿草?有着拿雲心事的我,執意復讀。

如果不是有一種嚮往,我不會再次揹負這沉重的行囊;如果不是有一種期待,我不會拋掉一切遠走他鄉。本想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到頭來,終歸只是夢一場。許是壓力太大,第二次高考的失利擊碎了我所有的夢想,驕傲與自尊。從未想過,聰慧如我,竟會今不如昔,只能上專科。而此時的我,再沒了決意復讀時的豪情萬丈,所有美好的憧憬毀於一旦。

後來,知道省內的一些高校在大一下學期末有學分互認的機會,通過後便可拿到本科文憑。就算對名校的憧憬再強烈,再心有不甘,也沒有勇氣讀高五。心如死水,波瀾不驚的進了泰醫影專,而彼時的哥哥,已是北大光華的金融碩士。

進了大學之後,才發現,原來人生還有更廣闊的舞臺。泰安的天很藍,但我的天空卻一直有朵專升本的烏雲覆於其上,陰霾不堪。壓抑着自己廣泛的興趣愛好,安安心心的只讀聖賢。堅定的相信,我的美好大學生活應是從大二升本成功之後纔開始。

天有不測風雲,汶川地震的週年祭,我也在祭奠我逝去的“友情”。那個時候的感情,蒼白單薄。朝夕相處的姐妹橫刀奪愛,無論是寬恕背叛還是咫尺天涯,我都無力面對。原來地久天長,枉是誤會一場。看着他們的幸福模樣,我淚落成殤……遇人不淑的我,像個怨婦般惶惶不可終日。半月餘,悲哀的開始學分互認考試。

大一暑假,幾家歡樂幾家愁。升本成功的同學笑逐顏開。而籠罩於我家的卻一直是悲涼凝重。天氣熱的夏天,心像寒冷冬夜。

誰能容忍在最美好的青春韶華里有着接連三次的關乎學業的人生挫折?

誰能坦然面對在未來的人生中將一直因爲文憑而永遠的低人一等?

誰能雲淡風輕的說一句,只要曾經拼搏過,就算失敗也無怨無悔?

那時候常常在想,如果以後的人生將一直泥濘,如果我能帶給家人的只是恥辱的印記,如果命中註定我永遠失敗,那倒不如一了百了……

也許永遠沒有那麼一天,前程如朝霞般絢爛;也許永遠沒有那麼一天,成功如燈火般輝煌。也許,只能是這樣,攀援卻達不到峯頂,也許,只能是這樣,奔流卻掀不起波浪。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一直以來,喜歡在閒暇時翻些書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在這樣悲哀的心境中,也唯有書籍可以讓我沉迷其中,暫時的忘掉一切煩擾,拋開一切雜念。而《生命的重建》確是讓我如獲至寶,喜得新生。

被媒體譽爲“聖人”的露易絲。海將深刻的哲理,博大的愛和她坎坷的經歷,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如清泉般滋潤了我的心田,如清風拂去我天空的陰霾,如燈塔,照亮了我黯然失意的人生旅途。

她解放了我的心靈,治癒我的生命,教會我成長,教會我愛。寬恕,會使我高貴。讓我學會接受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生命永不停滯……

生活是一系列的選擇和決心。成功從心起步,從良好的心態開始。選擇開闊的高地,打造自己的未來。許是境由心生,當我換一種思維方式,便意外的發現,生活中有許多溫情的瞬間,而我貪戀的那些美好,原來,一直都在。只要心中有景,何處不是花香滿徑?看透徹了,心就晴朗的多。一花荒蕪凋零不了整個春天。就算是專科學歷,生活依舊可以芳香四溢,依然可以詩意的棲居,幸福流淌於指尖。

等待花開,我安慰自己,雖然是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兒綻放時的美麗,然而,總不會錯過,花瓣飄落時,在風中,悠揚飛舞的浪漫。

洗盡鉛華,在一次次羽化成蝶的磨難中,我們日益成熟,生命也愈加完整。相信終有一日,會在更高更遠的天空肆意翱翔。

生命的重建,重建我的生命。用智慧和愛輕鬆的處理生活中的一切。在我們的世界裏一切都好。在生命的盛宴中,終會笙歌婉轉。錯過的年華在北漠開出斑斕的花,繁華了人生的春夏。

篇五:《生命的重建》讀後感

我被這美妙的詩歌吸引着,這是一首美麗的生命交響曲,充滿活力,蘊含着大地甦醒般的氣息,來自宇宙、大自然的力量,一切是那麼的安靜,自然,流暢——我是安全的,我的世界一切都是好的。彷彿看到了我的內心世界陰暗的一面逐漸消退,陽光開始溫暖這顆恐懼、冰冷的心。一股新的血液充滿了我的身體,彷彿自己變得更加高大,更加有力量——生命在重建中。

露易絲·海在她痛苦的成長過程中總結並揭示了疾病背後影藏的心理模式,認爲每個人都有能力採取積極的思維方式,實現身體、精神和心靈的整體健康。閱讀完《生命的重建》,我發現在我的生活經歷中有着很多很多相似之處,也讓我明白了我生活中出現問題的真正原因。書中提到的很多觀點都得到應證,我很認同露易絲·海的觀點(至少有大部分)。很多觀點我暫時還沒去應證過,但我相信他們的存在。感謝露易絲·海的偉大奉獻!

在我內心世界裏充滿着許多的負面因素:我不行、我還沒有做好準備、這些都是不可能的、沒人會愛我、他們會拒絕我的、我太矮了、我長得不帥、我很無奈,不知道怎麼辦、我窮,沒錢、他們不應該這樣對我等等。看看,這就是我,所以我的生活環境是那樣的一團糟,精神低靡,感覺我的未來是那麼的渺茫。突然想起了徐志摩寫的“這是一潭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漣漪”。《生命的重建》把我從“死亡”中驚醒。一縷陽光照進這黑暗世界,大地開始甦醒。

番茄苗的成長故事讓我感悟到積極的思想對改變我們世界是多麼的重要,因爲我們的世界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現在我開始懂得愛自己,愛自己首先要懂得寬恕自己,寬恕自己對自己以前的負面的思想,寬恕自己對他們的憤怒。多少次因爲憤怒而導致睡眠不好,吃飯不香,沒有心情工作,使自己處在痛苦與煩惱之中。

《生命的重建》中提到,我們現在的思維模式和行動模式都是源自於我們小時候學來的'觀念。我的驚奇的發現我在人際關係情況,如同我在家庭的關係情況,我的許多模式跟我的父親很相似,不太習慣語言表達,而更多的是用行動,所以在關係處理上不是很流暢。還有就是父母之間的關係,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家庭顯得比較平淡,有關家庭在親密關係的教育也比較少,所以我現在在親密關係中也遇到困難。我並沒有責怪父母之意,我明白我的父母已經盡他們所學的經驗教育我。我只是表達我的現狀是跟我們小時候的經驗有關,知道這些,我們就有方向去改變他,完形我們的不足之處。

身體的健康跟我們的思維模式有關,這是我第一次所接觸到的理論,但是我對露易絲·海許多觀點都很贊同。疾病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不間斷的思維模式決定了我們身體的動作和體態,從而決定了我們是否健康。滿懷愛心傾聽身體的信息,你的背痛、腿痛、無故的頭痛、經常喉嚨不舒服等等,聽聽這些部位想對我們自己想說些什麼。通過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一個人的信念能過達到身體上的療愈作用。在我的生活經歷中,我的身體出現狀況時,回想起來確實都得到了應驗。例如:我的眼睛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近視,這與我在生活中有我很多不想面對的事,害怕、恐懼,我在躲避它們,現在開始接受它們,然而我的視力也開始有所好轉,當然還是有些東西還不能看開。我的喉嚨不舒服,跟我長期沒有表達自己的感受,壓抑自己,恐懼表達有關等等。

新的思維模式,能夠給我們帶來新的生活感受,能讓我們更有力量,更流暢,使我們的身心靈更加健康。

現在我選擇平靜地對我頭腦中的舊思維,我願意改變。我能夠學會,我有學習的能力。我願意改變,在我做這些之時我選擇快樂。

我是自己世界的主宰。耳畔選擇自由。我的世界裏一切都好。

篇六: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在很偶然的情況之下知道這本,在此之前,我已經閱讀了《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當時並沒有給我很大的共鳴,一直到遇到這本書,或者說我從來沒有想到這本書給我的幫助會如此的大。真的,這段日子以來,我感恩遇到這本書,遇到露易絲海。

如果單單只是閱讀這本書,沒有了解露易絲海的人生際遇,你一定會覺得這僅僅又是一本心靈雞湯。然而,當你知道露易絲海的遭遇,你會明白它與衆不同的地方。露易絲5歲時遭到酒鬼鄰居的強暴,之後勇敢地把他告上法庭,然而事情雖然過去,她卻一直擔心會遭到報復,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整個少年時期,都生活在繼父的虐待之中,還要負擔繁重的體力勞動。後來,她終於不堪忍受,逃離了家庭,到大城市闖蕩,成爲了一名餐廳服務員,雖然工作還是很辛苦,她卻覺得已經比之前好太多了。17歲那年,她產下了一個女嬰,由於長期的生活經歷,導致她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也不懂得如何去愛人,如何去當好一個母親。是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她都活得很卑微,只要有任何對她好,她就可以向他奉獻自己的身體。所以,當女兒降生,她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喜悅,試想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女人,她極度自我憎恨,她該如何是去愛自己的女兒。於是,她選擇把女兒送給了別人養,或者在她的潛意識裏面就是認爲別人比她自己更能孩子幸福。這在無形中,也重複她上一代的行爲模式。然後,她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爲了一名時裝模特,並很幸運認識了一位有錢的英國紳士。好像童話故事一樣,歷經苦難,自強不息的灰姑娘遇到了命中註定的王子,兩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他們一起環遊世界,最風光的時候,還曾到白宮做客。14年後,就在她終於願意試着去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獲得幸福的時候,她的紳士丈夫愛上了別人,向她提出了離婚。一剎間,她的世界轟然坍塌,在彷徨無助的時候,幸好她還有信仰。在教會的學習之中,她成爲了一名諮詢師,經過系統的學習,她發現人體衆多的疾病都是心理問題的外在反映,而我們完全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達到治癒自己的身體的。她決定運用這種方法幫助更多的人。然後有一天,露易絲海被診斷出患有癌症,一般人會絕望,會吶喊,會埋怨命運的不公。在找到真正想要從事一生的事業後,居然發生了這種不幸的事情。露易絲選擇了手術。術後,堅持用自己的心理療法結合物理治療治癒了自己。正是應了那句話,對很多人來說,苦難僅僅是苦難;而對有些人來說,苦難是財富,可以成就一個人,至少可以讓一個人成長。

在此書中,露易絲海並沒有擺出心理諮詢是的架勢,反而好像一位長輩一樣對讀者諄諄善誘。每一個觀點都簡單易懂,引人思考。

首先,“生命很簡單,你付出什麼,很快就會收穫什麼。”或許,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只是,成長的過程中,經歷的事情多了,漸漸地,我們選擇不再相信。君不見,有人僅僅是投了一個好胎,就可以少奮鬥二三十年;君不見,有人僅僅是能說會道,晉升得比任何人都快;君不見,有人僅僅是後臺夠硬,便一路過關斬將。是的,這些都是事實,然而我們只看見他(她)投了個好胎,卻看不到他們“欲戴皇冠,必先承其重”的責任與承擔;我們看見有人能說會道,晉升得快,卻看不見他們揣度人心,洞明世事的生存智慧;我們看得到有人後臺硬,卻看不到他們面對衆多質疑的目光時所承受的壓力。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看到人前的風光,無人會真正領略得到人後的艱辛。這個世界是遵守能量守恆定律的。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你給予這個世界多少,同樣也會還回來多少給自己。所以,要好好地愛自己,對自己負責,我相信只有找準方向,用心堅持,世界終會給我們迴應。

其次,我是我頭腦中唯一的主宰。有時,我們喜歡用情不自禁來形容自己的一些行爲,好像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正在被其他力量所控制的。這個觀點另外一下子醒目。原來,在不知不覺之中,我把自己的權利轉交給了外界。試想,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法控制自己,還有誰可以控制自己?只是,每個人都是有積極思想和消極思想,有時是積極思想佔上風,有時是消極思想佔上風。其他,那都是我們,我們要接受我們自己,贊成我們自己。因爲沒有過去的自己,就沒有現在的自己,沒有消極的自己,也沒有越過消極邁向積極的自己。所以,停止抱怨,把屬於自己的權利,收回自己的手中。我們可以控制我們自己,我們有力量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美好。

然後,讓我感觸最深的露易絲海對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理解。從懂事開始,一旦遇到跟父母有衝突的事情,周圍所有的人都會教育我們:“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父母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他們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即使他們做得不對,我們都要包容寬容。”於是,我們除了理解,更多的是無奈。其實,只要是人,哪怕是聖人都是會犯錯,更何況是父母,但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我們必須要孝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爲我們好。無可否認,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子,卻不知道他們認爲好的,卻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在《生命的重建》裏,露易絲海認爲冥冥之中,我們與父母有緣,其實是我們選擇來到這個星球上,是我們選擇了我們自己的父母。即使一切並不如意,但這些已經不可改變。能有好的父母,固然可以給我們作爲模範;就算他們多有不是,那也是給我們提供了學習改善的機會,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纔有我們,我們要懂得感恩。至於父母的不是。我們認識到了,就不要重複它;如果再犯,便是自己錯,不是父母錯了,因爲他們已經以他們的錯誤示範給你看了,也就等於教育了你。

世界總是接受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即使是遭遇不幸,即使是千難萬難,我們都要心懷陽光,都要愛自己。當你換一種看待自己,你會發現世界也變了一個樣子。以前,我都不相信,現在我信了。每當我想要放棄,感覺到沮喪的時候,我總會想到露易絲海,一個敏感自卑的女子,在遭遇了那麼多的苦難,之後,她依然有勇氣對自己說:“我的世界是完美,完整和完全。我接受我自己,我贊同我自己。我願意改變。”而我們爲什麼不可以呢?!我會一直堅持一下,好好做上面的練習,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不管會不會成功,也不管別人的看法是什麼。

篇七: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在我生病的這些日子裏,我幾乎沒有一刻安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去對待自己的學習,總是被生病這種消極的心態,帶動着我的一言一行,直到有一天,我終於還是被病魔所折服,只能帶着不捨和痛苦離開學校、離開父母,離開我朝夕相處的夥伴們,來到異地看病,在這段過程中家人爲我找了好多的醫生,走了好多所醫院,都沒有一個具體的治療方案,只是要求吃藥控制着,這種生活讓生病的我更加的無奈和消極,只能這樣無所依靠的走着,“希望會發生奇蹟,希望自己的生命會有所轉變,希望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能更加的有信心更加的自信,直到好起來的那一天”,我不停的幻想着。

在我徹底的絕望,無助時,有一位醫生阿姨給我介紹了一本書《生命的重建》,這本書不僅教育了我,而且讓我從消極的心態中走了出來。

我懷着一份期盼與慾望之心,讀了《生命的重建》這本書,讓我對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這本書主要寫這本書主要寫了:美國的心理學家露意絲·海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總結出來的人生道理,她的生活是我們無法接受的,她三歲的時候父母離婚,在很小的時候就和自己的繼父生活在一起,繼父不但欺負母親而且還欺負自己,這樣的生活讓小小的露意絲·海無法忍受,只好帶着母親離開這個給不了他們幸福的家,露意絲·海發誓以後要讓母親倖福的安度晚年,這樣的誓言不但激發着小小的露意絲·海,也給了母親生存的信心和希望,日子過得很苦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在露意絲·海五歲那年一次放學的晚上不幸被一個酒漢了,使生活壓力本來就大的他們更加的加重了壓力,學校裏到處是議論她的人,鄰居們也對她很不滿,這樣的生活使得他們無法在生存下去,只好離開這裏。來到沒有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當來到沒有人認識的地方時不幸的事接踵而來,自己得了癌症,母親的雙眼失明等等,可是露意絲·海給了我們一個有例可證明的事實,癌症是可以治療的,她自己鑽研醫術,在別人看來得了癌症就是不治之症,但是露意絲·海用自己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切病症的來歷都是自己的情緒在其中作梗,有多少醫生在症病時都一再的要求自己的病人要把心情放好、不要有負擔,露意絲·海告訴我們都是自己的情緒惹得禍,所以在幾經挫折後的露意絲·海始終沒有絕忘,而是更加有信心的活着,她就是想告訴人們在挫折面前不能屈服要勇敢的面對困難,一切困難便不再是困難。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都因該有一顆樂觀的心。

讀完這本書後,使我的心豁然開朗,我不僅感到露意絲·海的偉大,更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她這種不怕困難的的精神,明白了應該怎樣來面對病痛帶給我的種種不幸與痛苦,爲什麼露意絲·海能在這麼困難關頭始終如一,我們何嘗不能這樣呢?與露意絲·海的困難相比我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自生病以來我總是沒有信心總是覺得老天不公平,讓我承受這樣那樣的不幸,可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不再覺得老天對我的不公平,其實老天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沒有誰偏袒誰,庇護誰,首先自己要對自己好,自己要相信自己。

而我呢不但沒有像露意絲·海那樣給母親信心,而且總是讓母親爲我擔心、操心,不止是母親還有更多的親人:父親、哥哥、姐姐、叔叔、嬸嬸、鄰居……太多太多關心我,愛我的人,比起露意絲·海我是多麼的幸福,多麼的幸運,爲什麼不去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呢?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的病會好起來的,身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會好好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幸福。希望我身邊的人都能看一看這本書《生命的重建》。讓生命因“重建”而精彩。

篇八: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這是一位美國女作家露易絲·海以親身經歷寫出的非常感人的鉅著,這本書不單給人以師長般的教導,教導我們怎樣應付生命中的一切,更給我們巨大的影響力,使得我們知道如何讓生命更健全、更充沛。露意絲在這本書裏,寫出心理和疾病之間的相互影響,引述她自己的親身經驗,作出非常精闢的講解。

這本書中的道理使我們懂得知足、感恩,學會把握當下,讓生命變得充實、快樂。所以想把我讀這本書的一些心得與大家一同分享。

我們的生命經歷,都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有些時候錯誤並不在我們自身,但我們會把它加諸於自己,增加自己的壓力。所以試着放鬆一下,看清楚事實,對我們尤爲重要。還有一點,想要重建自己的生命,還要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要認識自己的價值,就要學會喜歡自己、接受自己。這樣就會覺得自己有很多的優點,然後對自己充滿信心,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才有幸福。

“萬法唯心”——-我們自己的心意,決定我們的一切。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否定自己,認爲自己樣樣不如別人。那麼,這個時候的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心,若自己認爲自己能行,那麼就能行,反之,則不行。還有,若因爲一點小事和老朋友起了衝突,若只想逞一時之氣,那麼,友情便會毀於一旦。所以說,發生的一切事情,結果只在於自己的心。

如果我們能試着改變我們的思想、說話的態度、就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使一切變得輕鬆且美好。因爲很多的時候,我們往往被嚴重的問題,阻擋了成功的道路,不去克服它,等待我們的永遠只有失敗。所以我們得試着改變,最終得益的也是我們自己。

很多的時候我們對於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心懷憎恨,但更多的是不能寬恕自己。接納自己,有的時候就是這麼難。但真正接納自己纔會發現另一個自己,另一個更高級的自己。《生命的重建》給了我們這樣的通道,接納自己的通道,但它不同於其他的相關書籍,它是通過心理對身體造成的影響進而產生相對應的各類疾病,這樣近乎觸目驚心的方式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

生命屬於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都應該珍惜、珍愛,我們需要每天誦讀宣言來強化對自己的愛和贊同,我們需要寬恕來接受別人,釋放自己,我們更需要表達對生命的感激之情,創造自己的生命傳奇:“在我廣闊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我的世界裏一切都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夠快快樂樂、平平安安是多麼美好的事啊!讓我們都來關注安全,關愛生命,讓悲劇不再重演,讓人生一路平安,讓生命之花越開越豔!

篇九:《生命的重建》讀後感

《紐約時報》暢銷書、露易絲。海創作的《生命的重建》,源自一個朋友的推薦,花了近2個月時間來精讀並摘錄,體會很深,收穫很大:這真不愧是一本全球暢銷2000萬冊的好書:通過對重點篇章的誦讀摘抄等,我親身體驗到了內心的逐漸強大,通過對自己的贊同和愛,我感受到內心的平和,通過對生活宣言的誦讀和冥想,我感受到內心的快樂幸福。這是一本我將放置枕邊隨時溫故的好書,這是一本我想向衆多朋友推薦的好書,這是一本可以給自己內心注入強大力量的好書,這是一本能夠讓你感受人生幸福的好書,這是一本值得代代相傳的好書。難怪全球如此多的人信奉和仰慕,因爲她確實能夠給你帶來全新的生命:

愛自己,接受自己,找到生命的價值:

這是露易絲理論的精髓。她的文字告訴我們,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不幸甚至疾病都是由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不懂得愛惜自己,常常處於自我否定和內疚的狀態,這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長期會帶來身體的疾病。她告訴我們要愛自己,要贊同自己,要接受自己,這樣才能找到心靈的力量,找到生命的價值。愛是人類最大的饋贈,小時候,父母之愛是孩子最大的營養,長大之後,朋友之愛、戀人之愛讓你更加完善更加快樂,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於你對自己的愛。沒有自我認同和愛,你就不會創造出一個磁場,吸引自己喜歡的人來愛你。生命是個奇蹟,只有你愛自己,接受自己,贊同自己,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心靈、愛自己的精神,纔會讓自己更有魅力,纔有可能吸引更多和你相同磁場的人到你的生活中來,這是生命力法則,這也是生命的神奇。

寬恕別人,釋放自己,讓自己更健康

怨恨是疾病的源泉,爲了健康我們需要寬恕,寬恕那些曾經傷害過你或正在傷害你的人。寬恕別人,就是釋放自己,這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寬恕的習慣會讓我們更健康。我們常說,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擁有了愛自己、贊同自己的信念,我們就會比較容易去寬恕別人,因爲我們想要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因爲有能力寬恕別人也是一種幸福。站在另一個角度,一個總會傷害別人的人也許他是可悲、可憐的,他的人生有缺陷、他的自身有不足所以纔會傷害別人。

感謝生命,汲取力量,讓自己更快樂

生命很神奇,感謝父母給我們生命,感謝大自然賦予我們營養的食物,富足的物質生活,感謝親朋好友給予我們的愉悅的精神生活。心靈的修煉在於自己,愛自己,經常冥想,感謝生命,體驗幸福,汲取力量,讓自己內心更強大,生活更快樂。

感恩的心態讓我們珍愛生活,感恩的心態讓我們更好地活在當下,感恩的心態讓我們發現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當你感覺無助、無奈和無辜時,趕快閉上眼睛冥想或祈禱吧,讓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反覆地在自己的腦海裏上映,這有助於幫助你從宇宙中汲取力量,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宣言改變生活,創造生命奇蹟

把你想要的生活狀態通過宣言的方式寫下來,然後每天大聲多次朗讀宣言,也可以把宣言用歌聲表達出來。堅持下來,你會發現,生活在發生變化,正在向你自己想要的那個方向轉變。

這是露易絲的生命宣言,我們可以學習並效仿:

“我心深處有無盡的愛。現在我讓這愛從內心涌出,充滿我的心,我的身體,我的頭腦,我所在的空間。它離開我的身體,向各個方向輻射,然後又成倍地返回我這裏。我越來越多地釋放愛心,我釋放出所有的儲備。釋放愛心讓我感覺良好,這是我內心愉快的表達。我愛我自己,因此,我用愛來照顧我的身體。我滿懷愛心地提供給它富有營養的食品和飲料,我滿懷愛心地修飾它、裝扮它,我的身體回饋給我的是健康和精力。我愛我自己,因此,我給自己準備了一個溫暖的家。這個家可以滿足我的任何需要,是個快樂的家。我用愛來裝滿每個房間,因此,不管誰進來,包括我自己,都會感覺到這種愛,並且被它滋養。我愛我自己,因此,我做我真正喜歡的工作,一個可以發揮我的創造力和天賦的工作。我和那些愛我的人一起工作,我爲了他們而工作,我的收入也很好。我愛我自己,因此,我用愛的方式思考和行動,我這樣對待所有的人,他們又成倍地返還給我。我在我的世界裏只吸引可愛的人,因此他們是我的鏡像。我愛我自己,因此,我寬恕並解放過去,以及過去所有的經歷,我自由了。我愛我自己,因此我完全生活在現在。我體驗每一個美好時刻,而且我知道我的將來充滿光明、喜悅和安全。因爲我是宇宙中一個可愛的孩子,所以這世界樂意照顧我,現在和永遠,都是這樣。”

生命屬於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都應該珍惜、珍愛,我們需要每天誦讀宣言來強化對自己的愛和贊同,我們需要寬恕來接受別人,釋放自己,我們更需要表達對生命的感激之情,創造自己的生命傳奇:“在我廣闊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我的世界裏一切都好。”

篇十:《生命的重建》讀後感

《生命的重建》作者露易絲。海,露易絲·海(LouiseL。Hay)是美國最負盛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傑出的心靈導師、著名作家和演講家。她是全球“整體健康”觀念的提倡者和“自助運動”的締造者。露易絲·海揭示了疾病背後所隱藏的心理模式,認爲每個人都有能力採取積極的思維方式,實現身體、精神和心靈的整體健康。她幫助了千千萬萬人改變了健康狀態,提升了生命質量。

這本鉅著不單給人以師長般的教導,而且是由這位女作家以親身經歷寫出,所以非常感人,有巨大的影響力。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知道有關自己生命的一切。這本書就是教導我們怎樣應付生命中的一切,和怎樣使我們的生命更健全、更充沛。露意絲。海在這本書裏,寫出和疾病之間的互相影響,引述了她的親身經驗,作出非常精闢的講解。她說“濟世度衆”是寫這本小說的動機,希望大家都參與進來用自己積極的力量,來應付生命中的種種波浪,改變自己的壞習慣,成功的轉向積極的一面。

序中這樣寫到:“假如我不幸被困一個荒島之上,而又命中註定只能存有一本可讀的書,且無法保有其他的書籍的話;我會毫不遲疑,選取露意絲。海所著這本偉大鉅著:《生命的重建》。以下就是我通過讀這本《生命的重建》的感悟。

在本書的自序中,露易絲·海很詳盡的講述了她的人生哲理:

“我們的生命經歷,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我們的一思一念,都在創造我們的將來。

最有力量的是‘當下’,不是過去,也不是將來。

每一個人都因爲自我憎恨和內疚,產生出很多痛苦。

很多人都認定自己‘不夠好’,要知道這只是一個念頭,念頭是可以改變的。

對我們最有害的是憎恨、批評和內疚。

如果把憎恨溶化、甚至可以使癌症痊癒。

如果我們真正地愛護自己,我們的生命便有成就。

我們一定要將過去網開一面,寬恕所有的人。

我們一定要開始學習愛護自己。

我們‘當下’就應該接受自己,對自己滿意;這樣,我們便走向了積極的一面。

我們身體的一切疾病,也都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無限好的世界上,一切都很完美,只是生命卻在不斷地轉變。

我們可以說一切都還沒有開始,也還沒有完結;一切都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經驗。生命永不停滯,每一刻都新鮮。

我們和佛的力量是一體的,這力量使我們能夠從心所欲地創造。我們自己的心意可以創造各式各樣的事業。生命裏每時每刻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可以脫離陳舊的一切,讓我們就在‘當下’作一個全新的開始吧!

在佛陀的世界裏,一切都是完美的!”

飽富深情的文字中,充斥着她對生命熱愛,對生活的積極,以及對個人的充分肯定。引領着大家一起向無限美好的世界邁進,相信我所相信的,承擔我該承擔的,做我能做的,絕不要忽略自己的能動作用。

我很喜歡她在文章中的一句話:“如果你堅持相信生命是孤苦的,沒有人愛你,那麼,你的世界很可能真變成孤苦和沒有人愛──因爲你自己躲在陰暗處,太陽自然照不到你。人唯有先能自助,然後佛才能助你。”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不會是誰的誰,天助自助者,人只有自己獨立起來,別人纔有相助的可能,如果你連自己獨立的能力都沒有,又如何要別人來相助你呢?不抱怨生命的孤獨,不奢求別人的關愛。孤獨是自己造成的,關愛是自己給的,人生若是不能找到自我排解的途徑,孤單寂寞是必然的,當你走在喧囂的街道,不是大家映照了你的孤獨,而是你的沉默成就了孤獨。愛若是需要別人給,永遠都是奢望,所以你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給予自己關愛。

在每一天我們都會有很多現實的問題困擾着,那麼如何改變呢?首先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喜愛自己,找到問題根本所在,批評和職責別人都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我們被束縛在問題之中,所以要儘快從問題中解脫出來,認清問題的本質。當你找到導致問題的心理原因,你有了新的模式。馬上讓這些思想開始在你的生活中實現。從現在就開始改變…,她教導我們,不要找藉口、推卸責任,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待問題。而人總是這樣,遇到挫折就會消極,因完成不了一件事就總會找藉口,總會把責任推卸給別人,不敢承擔責任。而這本書正好可以教會我們如果改掉這些缺點。

文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人要想化解怨恨心,先要消除恐懼心,因爲當我們恐懼的時候,很難把心中的意念集中。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把恐懼化解,凡事從從容容,自然能夠產生力量幫助我們。如果我們不加改變,只一味地以爲自己是一個無能爲力的受害者,一切事情不會再有希望;那麼,即使佛菩薩也無法和我們感應,幫助我們,我們便被自己所害,更加一落千丈。反之,如果我們一朝醒悟,痛改前非,化解了所有恐懼和怨恨,有正確的思想觀念,那麼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持力量,將使我們轉敗爲勝,步步高昇。”生活中摩擦少不了,真正深刻到不共戴天的也確實不多,但現在傳媒,各種娛樂生活中見識到的就多了。往往一部肥皂劇中就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面,旁觀者常常會勸受害者“冤冤相報何時了”之類的話,總想着規勸別人放棄,但若發生在自己身上就不會那麼淡定了,人就是這樣寬裕律己,嚴於待人。在我看來,必要的教訓是少不了的,讓曾經傷害到你的人看到你的成功,而她卻是這個讓你成功的人這樣的教訓不僅對人對己都有好處,也讓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變得更加的堅強。一味的與人拼個你死我活,除了映襯自己的可憐,增加別人的同情分之外什麼也沒有。所以我們要消除恐懼,從容的面對,改變自己,將各種支持的力量化作動力,使我們轉敗爲勝。

生活社交中,人們的人際關係常常凸顯個人的能力,“人以類聚,物以羣分”,關係像鏡子一樣映射出我們自己。我們喜歡的人一般都是具有某些和我們相同品質的人,或者具有某些和我們一樣看待關係的信念。如果他們身上具有的特徵不能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你自身的不足,你也不會接受他們或是讓他們進入你的生活。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找出自己最討厭的人,那自己與他們對比再找出對方最令你討厭的地方,而你有什麼時候也做了與對方一樣讓自己討厭的事情?然後問自己,你是否願意改變自己?結果是當你從思想或是行爲方面丟棄這些習慣模式時,對方要麼也改變了,要麼就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所以人們常說要徹底的瞭解一個人,看他交往的朋友就知道了。玩的很好的幾個朋友之間總會有些相似,朋友之間的一些喜好似乎變得會傳染了,而你的一些銳利的棱角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磨平了許多。朋友中需要寬恕來爲朋友之間的友誼加溫,一味的索取再深厚的友誼也會被耗光的。與寬恕別人同樣重要的一件事是──自己應該喜愛自己。儘管我們健康不佳、缺少金錢,或是婚姻關係不快樂,都只是暫時性的,只要我們喜愛自己,種種不如意事,都會很快過去。

只有當我們接受和喜愛自己時,我們的所有潛力,纔會被髮揮出來,會高明的連我們自己都驚奇。當然有人鼓勵時,事情能做得更好!我們需要來自好友的鼓勵,也需要自己來多多鼓勵自己!不懂得改善生活,只知道一味自苦的人,是很對不起自己的。閒暇時,通過看書來爲自己充電也是很重要的,書永遠是你最忠實的的粉絲,永遠在你需要的時候排在最前面,你的喜怒哀樂它都能給你最好的排解方式。從相信自己開始,從鼓勵自己開始,從改變自己開始,開始生命,開始生活,開始努力,從容,淡定,相信無論我們的往事如何不如意,我們都有能力完全把生命扭轉過來,使生命充滿正氣和快樂。

篇十一: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有人說:人類的知識有兩種發展路徑,一種是橫向發展的,如:自然科學,它的研究範圍很廣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微及一粒塵埃,大到茫茫宇宙;另一種是向縱深發展的,如:哲學、心理學,它可以深入到人的內心,似乎在朝着一個無底的黑洞,綿延向前。於是我們不禁要問:“這個洞有沒有盡頭?”

這個問題似乎早就有人想到了,他們認爲自然界的奧祕無窮無盡,而人的內心世界卻是有限的,因此他們甚至懷疑哲學、心理學有一天要走進死衚衕,終究是要撞南牆的。其實這未免有點杞人憂天了。人的內心世界同樣有着無窮無盡的奧祕,甚至有人很形象地把它叫做“內宇宙”,足以見出它的無邊無際。所以道家說:“玄之又玄”,佛家說:“苦海無邊”,儒生說:“剪不斷,理還亂”,就連俗語都說:“人心難測”。因而,道家乾脆無爲而治,佛家索性清心寡慾,大有理不順,就剪斷之意。所以消極避世者要麼從佛,要麼皈道。然而,從佛也好,皈道也罷,他們都是世外之人,而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要在這滾滾紅塵俗世之中度過一生的。所以,我們要另尋門路,解脫自己。

近來讀了路易斯·海的《生命的重建》,不禁使我豁然開朗。

一本書當然很長,但是我反過來倒過去只不過看到了八個字——心想事成,萬事如意!這八個字在我們漢語詞彙中是早就有了的,但是我認爲一直以來我們都把它誤解爲一種祝福語,所以每逢春節的時候,都會拿出來掛在嘴邊,寫在紙上,表示對親朋好友的祝福。其實它實在是警世醒人的名言警句,它是告訴我們:只要心想就能事成,萬事都在你的意念之中。你之所以沒有事成,是因爲你的心不夠專一,你的意志不夠堅定!

也許這樣說有點牽強,但我寧願就這樣牽強下去,其他的我不想,可能真要想下去,就是想破了頭也想不明白,可是,頭破了也是你自己的事,茫茫宇宙,少了一個你,就像大海里少了一個水分子。我們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認爲世界沒有了我將會是多麼大的損失,其實這麼認爲的只有你自己。所以,愛自己就讓自己活得簡單一點,再簡單一點!《大學》中有一句話:“知止而後有定”,我們應該學會“止”。

過去,我們一直都說:“生命只有一次!”路易斯·海告訴我們:生命可以重建!但是,前提是我們必須學會“止”,止就是停,比賽進行中叫“暫停”。聰明的教練總是在比賽最關鍵的時候叫“暫停!”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場比賽,要想贏得比賽,就要學會對自己喊“暫停!”然後把過去的讓它過去,一切歸零,至於未來,告訴自己八個字: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篇十二:讀《生命的重建》有感

“在我廣闊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我的世界裏一切都好。”

一、我們的生命經歷,完全是我們自己造就的

佛家雲: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我們的父母、配偶、子女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我們的工作、生活和朋友也都是自己感召來的。

我們真的會變成我們自己所想的那樣。我們認爲自己好,自己就會更好,就像故事中講的那樣,隨機挑出幾個孩子,說他們是天才,他們長大以後真的多數取得了比其他孩子更大的成就;認爲自己壞,自己就會更壞,從小就生活在打罵、責備中的孩子往往都不自信,以至於機會來臨時也不敢去爭取從而把握不住。

對自己製造的一切,我們不能將責任推給別人,責備別人,因爲“我”是自己惟一的思考者。我們有時會因爲自己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而耿耿於懷,擔心別人會誤會自己,或者對自己有什麼意見,其實很多時候別人根本就沒注意到這句話、這件事,而我們卻會好長時間自己嚇唬自己。甚至於有時候明明事情不是那麼糟糕,爲了渲染自己的“悲慘”,好讓別人相信自己的處境多麼糟,故意裝出一種忙亂、困頓、痛苦、可憐兮兮的樣子,而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真的變成自己假裝的“悲慘”境地了。反過來呢,每天“裝”的很開心、很積極,爲了長期保持這種快樂、陽光的樣子,嘴角都不會往下耷拉了,自然就能微笑地面對生活了,正所謂:重複上千次,謊言也會變成真理。

二、對我們有害的是怨恨、批評和內疚

怨恨、批評、內疚、恐懼,是我們生活中四種最壞的習慣,造成了我們身體上和生活中的主要問題。這四種習慣起源於喜歡責怪他人,卻從不勇於承擔責任。如果我們敢於對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負責,那麼就不會責怪任何人。任何時候我們去往哪裏都是我們內在思想的反映。

別人會以某種方式對待我們,正是我們自己的信念吸引的。“智子疑鄰”的故事已經告訴了我們想法的重要性,當我們覺得某個人是麻煩、是負擔時,他往往會經常來給我們添麻煩;當我們覺得自己可能惹別人厭煩時,往往會感覺到別人“真的”對自己很不耐煩,我們再因此對別人心懷怨恨,覺得對方莫名其妙的討厭自己,那肯定也會得到自己設想的答案。對家人,尤其是對孩子,我們往往會怕,怕他們不夠好,怕他們犯錯誤,於是經常提醒他們“千萬不要……”可是按照“吸引力法則”,擔憂就是一種詛咒,我們恐懼的常常會變成現實。

經過對別人苛責的階段後,很容易進入內疚、自責模式,口頭禪是“我怎麼又……”其實這還是一種詛咒模式、逃避模式,這背後其實隱藏着對自己的不認同,是爲自己不願意改變找到了藉口,因爲我們這樣說時,潛意識裏是覺得自己這個壞毛病已經根深蒂固,很難改了,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

三、我可以從現在改變

改變幾十年養成的習慣的確很難,我經常提醒自己:過去的事已經發生了,沒法再去改變,只需要用它來幫助自己少犯錯誤就可以了,不要總是活在回憶裏。要想從過去徹底解放出來,最重要的就是原諒、感恩,原諒自己、原諒別人,感恩過去發生的一切。作者露易絲·海根據自己的經歷分析了導致身體出現問題的心理原因,提出瞭解決問題的新的思維模式,這些與王鳳儀先生講病的因緣可以說是殊途同歸——病由心生,一切法有心想生,想改變命運,只能改變自己;爲了自己的身體更健康,生命更有意義,我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