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1

爸爸的聲音將我從書中喚醒。回想着《將如給我3天光明》中令人感觸的事情,思緒的潮水在心中翻騰......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

海倫·凱勒在不到2歲時的一場重病,使她結束了一生的光明和聲音。莎莉文小姐帶給她對世界上的希望,點燃了這位不幸女孩幸中的燭火。她學話時只用觸覺去領會老師的嘴型,就這樣,她學會了五種語言,以她的信心、恆心與毅力從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畢業。

她說:“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保持希望,不斷奮鬥。”往往人的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區別在於他們努力了多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面對困難的挑戰,大家都曾被絆倒,然而有人就再也沒有站起來。而這位又聾又盲的女孩所遇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她以對學習的熱愛和不屈的性格,最終攀臨頂峯。回想起我平時怨無尤人對陷入失敗的深淵而恐懼,突然體會到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幸福。

困難同樣是一塊試金石。只有像海倫一樣無謂的面對困難,才能取得成功,生活中何曾不是如此。記得我上2年級時特別害怕學數學,一見難題就心亂如麻,面對困難,我只好打退堂鼓,每次考試都屢戰屢敗,一到上課,心中就抱怨。可是父母的用心良苦,請家教幫我補課。我也只好走上曲折不平的小路,不斷跋涉。又是一道題就想了幾十分鐘。當我第一次品味勝利的果實是何等喜悅,便越戰越勇,克服了一個個困難。而對成功的強烈願望和艱苦歷程,是戰勝困難的法寶。的確,人的潛能可以發揮到意想不到的程度,當你有着堅定的信念時,就會搜腸刮肚般地是出無窮無盡的方法。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人生沒有平坦的大道,每位成功人士在背後都付出了無數血汗。

勝利的微笑與失敗的淚水你結成了五彩繽紛的人生道路,而戰勝困難後的喜悅,應該像這雨後的彩虹般絢麗奪目。我們在磨練中生長,在成長中磨練,纔能有不屈不饒的精神,才能成爲頂樑之柱。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講述的海倫·凱勒對光明生活的嚮往和對黑暗生活的感慨。書中刻畫了莎莉文老師的形象,正是她的這種形象,才使海倫·凱勒重新振作起來,重新鼓起生活的風帆,戰勝一切困難。海倫·凱勒以驚人的毅力戰勝種種困難,與病魔作戰爭,儘管身體上的不足是一種缺陷,但她對此並不抱怨,她只是控制自己,讓自己的心始終保持自由。

當看完這本書時,我的淚起碼在眼眶裏打滾。海倫·凱勒的童年沒有陽光雨露的滋潤,雖然生活中有莎莉文老師的支持、教導,有父母的疼愛,而在黑暗的生活中,她不抱怨,憑自己的自信走出困境,堅持最終的勝利。我們爲什麼就不能戰勝困難呢?

比起海倫·凱勒來,我們的生活比她好多了。我們在學習上有老師的教導,生活上有父母的加倍疼愛,還有健康的身體,而海倫·凱勒呢?她只有幾個月的光明,她的生活中沒有陽光,而她卻堅強地走出來,創造奇蹟。而我們呢?學習、生活上有一點點的困難,就灰心喪氣,被困難所壓倒。現在社會上普遍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從小的寵愛,造就了今天他們的脆弱,經不起任何打擊。在當今社會上,父母們對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順,成了孩子們的不可丟棄的左右臂,讓孩子們依靠。然而,作爲父母,他們有沒有爲自己的兒女想過呢?我們總要長大的啊,總不能依靠父母過一輩子吧,我們要走自己的路,即使自己的路再崎嶇,再難走,讓我們倒下了再爬起來,即使是倒了再倒,爬了再爬,最後到達終點,那也勝過依靠着左右臂走上終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坎坷經歷,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財富。

海倫·凱勒雖然雙目失明,但她的生活並不黑暗,而且比健康人的世界更加光明,因爲她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用心去看待事物,用心去感受事物,體驗生活。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3

美國着名作家曾經說過:“19世紀有兩大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題記

常常抱怨命運安排生活的種種不公,怨天尤人。誰不想活得精彩?誰又喜歡活在一聲聲嘆息中?我時常慶幸自己是幸運的,因爲我的生命中充滿了光明,我可以用我的眼睛清楚地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光明這個字眼,總能讓我想到一個震驚世界的人物——海倫·凱勒。她的`散文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了我很大的感觸。

海倫·凱勒——在她出生19個月後就失去了視覺和聽覺,不久後,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可愛的女孩竟如此不幸,然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失去視力、聽力及表達能力的柔弱女子竟成了能夠掌握五種語言的教育家和着名的作家。她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找到了人生的光明,終後將慈愛的雙手伸向世界。海倫·凱勒——這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人。

海倫一生共寫有14部鉅作,她的散文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偉大的經歷和平凡故事的完美結合,也記錄了她一生的艱辛和榮耀。每次看完這本書,我的心總是被深深地觸動。“知識教人學會愛,給以光明和智慧。”這是書中海倫所寫的一句話。她並沒有因失去光明而自甘墮落,而是更加堅強的生活。我不得不承認她心中的光明足以照亮整個世界。

我自始自終認爲這個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個無聲、孤獨的歲月的海倫是無比偉大和堅強的。她那堅強的意志和美好的品質使我的心靈深深的震撼。

看了這本書,我有些慚愧。因爲書中真實的目睹了海倫艱辛而又幸福的一生,目睹了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她用她那顆堅強不屈的心戰勝了命運的黑暗和困難,最終爲自己迎來了光明。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蹟,她的故事和勇氣,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

直至現在,我才明白爲什麼這個世界上只有聾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黑暗會使自己更珍惜視覺,而暗啞會使自己更喜慕聲音。種種幸福總在失去後才覺得可貴,而沐浴在幸福中的人卻往往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和快樂,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找到了心中那份真正的光明。一個人無論身處多麼黑暗的境地,心中的光明總能使她戰勝一切。

“在我生命之初的那19個月,我已經瞥見了寬闊的林萌道、碧綠的草地、發亮的天空,還有那些花兒和樹木,這些都是黑暗不能抹殺的。如果我們曾經看到過這些,我們應當相信光明是屬於我們的,光明中的繽紛世界是屬於我們的……”從她的文字中,我明白了真正的光明、也感悟到了光明的真正意義。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4

這是一本感人肺腑的愛國主義教育圖書,本書的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幽閉在盲聾啞世界的人。而她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她身殘志堅,不被困難擊倒,還以出色的成就爲殘疾人造福。這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中的人,沒有因爲自己的缺點而悲,而是以更強大的力量,儘自己所能去幫助所需要幫助的人,爲殘疾人的未來着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恰是她生活、品質、人生的全部寫照。

在書中寫到的女孩兒就是她自己,而她一生一共寫了14部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她最初的作品。這部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被稱爲“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由《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這三本書以及刊登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組編而成。

書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在書中寫到:“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這是一番讓人感動的話語。海倫·凱勒已經放開心胸去看那更廣闊的世界,打開自己的心結,以美好的心情和心態來補充自己不足的肢體。她說過:“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無濟於事,因此我總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子不要去鑽這種牛角尖。”對啊!她的這段親身體會的感言,讓我不由的回憶起自己的生活,面對困苦難事,我沒有堅強的毅力,沒有努力的恆心,沒有吃苦的信心。而生活在現代社會環境中的我,生活條件與她相比有着極大的反差,可她還能這麼堅強努力着,令我內心懺悔不已。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一拿到這本書,就被書名深深的吸引住了,它的作者是海倫·凱勒。海倫在19個月大的時候就因病失去了聽力和視力,陷入盲聾啞的黑暗,在她老師莎麗文的幫助下,她6歲開始學習說話和盲文讀寫,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成爲一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啞殘疾人。

儘管海倫的眼睛看不見了,但她熱愛生活,喜歡讀書、旅行、騎馬、滑雪、下棋、參加戲劇演出、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她一生寫下十四部著作,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爲殘疾人演講、募集資金,把人生毫無保留的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看完這本書,我好佩服海倫呀!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事她全做到了,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啊!

假如給海倫三天的光明,她說,第一天,要好好的看人。看她的老師和朋友,長久的凝望他們的臉,把他們外在和內在美的線條都銘刻在她的心裏;第二天,要在黎明前起牀,看那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還要去博物館欣賞人類的歷史和文明;第三天,要用來體會溫馨迷人的日常生活,到平民百姓最愛的地方去。海倫虛擬的三天光明,對我們正常人來說是多麼的易如反掌呀,而對她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是海倫讓我認識到生理上的殘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盲聾啞了,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殘疾。海倫和她的老師莎麗文都是讀書有智障的人,而她們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閱讀。唯有讀書,才能喚醒心靈。和海倫比起來,我是多麼的幸福,我有健康的身體,好聽的聲音,明亮的眼睛,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我想海倫這種身殘志堅的精神將影響我的一生,她激勵我應該好好珍視光明、把握人生、關愛她人、珍惜生命。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我讀後,從中受到了許多教育。

書中介紹了美國盲童女學者、教育家海倫·凱勒的一生。海倫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覺,可是她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安妮·沙利文老師的鼓勵、幫助下,她戰勝了病魔,學會了說話和用手指“聽話”,並學會了五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等成績畢業於着名的哈佛大學。從那時起,她把畢生精力投入到爲殘疾人謀利益的事業之中,受到了政府、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讚揚和嘉獎,一生中擁有無數的鮮花和掌聲。

一個盲聾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她的精神確實令人崇敬。海倫沒有屈服於這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她更沒有向不幸的命運低頭,而是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精神,走完了她的人生道路。

海倫真是一個傳奇色彩的人物,她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它讓人們受到極大的鼓舞,使那些虛度年華的人悔恨不已。她的一生,給予那些殘疾人生活的勇氣和力量,難道對於我們這些健康人就沒有一點啓示嗎?

“在我展開想象的同時,請你也考慮一下,假如只給你三天光明,你將怎樣使用你的眼睛。想想看,當第三天的黑夜來臨,往後太陽將再也不會在你面前升起了,如此珍貴的三天你將怎樣度過?你最想把目光停留在哪裏?”是的,你看罷此書,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呢?

或許,當一個人即將失去某樣東西時,他才能更加珍惜它,更加懂得它的價值。從今天起不要再虛度光陰,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像海倫那樣,不埋怨、不放棄,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一切,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

海倫·凱勒不僅以她的人格,更以她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她生活的道路就是我們應該走的路。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7

老實說,這個暑假我並沒有像其他同學過得那樣豐富多彩,但我看了一本使我感受深刻的書。這本書是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雖然海倫·凱勒的堅持不懈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但我認爲海倫的成功應該歸功於安妮·蘇立文和馬克·吐溫以及海倫的父母…他們都對海倫·凱勒的人生路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可以說,沒有了他們,就沒有了如今的海倫,是他們造就了海倫。

蘇立文老師在海倫尚年幼的時候就背井離鄉,隻身來到如此偏僻的小地方教一個盲、聾、不會說話且脾氣暴躁的小女孩。她完完全全可以在家鄉陪陪父母、寫寫文章,以安妮·蘇立文的才華,只要努力,一定能成爲馬克·吐溫那樣的大文豪。可是她沒有,她選擇了爲海倫·凱勒默默付出,如果海倫沒有耐心堅持下去,沒有寫下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話,我想,我們將不會知道安妮·蘇立文的名字,不會知道她爲了海倫·凱勒在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

海倫·凱勒的堅定不移、熱愛和平值得我們學習。安妮·蘇立文老師的高尚更令人敬佩。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8

遨遊在書海中,當我沉浸在讀書帶給我的巨大益處時,我又同一本聞名遐邇的書做了朋友。它就是寒假中我閱讀的海倫自傳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海倫·凱勒傳奇的一生:海倫1880年6月出生,當她19個月大的時候,殘酷的猩紅熱奪取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海倫以驚人的毅力及老師朋友的幫助下,考入了美國哈弗大學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爲了一名掌握多國語言的作家和教育家。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寬厚和友情是我覺得值得到世上來走一遭。

在我見到光明的第二天,我要起個大早,在黎明之際,去看黑夜是怎樣變爲白晝的。我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的全景。

在第三天的清晨,我將再一次擁抱黎明,並立即去尋找新的喜悅。因爲我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新的美景。

從這三段話中我深深地被海倫渴望光明的心打動,受益匪淺:一個盲人對光明的見解分外深刻,她的這三天時間都安排得井井有條。雖然光明對我們來說並不奢求,但海倫卻惜時如命,現在的我們似乎身體沒有缺陷,但是我們唯一缺少的是海倫堅韌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記得一次,我練習滑旱冰鞋。看待其他夥伴玩得那麼出色,我自以爲這十分容易,情不自禁地躍躍欲試

我在光滑的地面上慢慢地練習挪步。一步,一步我艱難地邁開腳,一時用力過猛,一下摔得仰面朝天。面對着這一想不到的障礙,我不禁氣急敗壞,想到了放棄。

這時,我想起了海倫·凱勒老師曾說的因爲一個人要得到真才實學,就要獨自攀爬那奇山險峯。這是多麼富有哲理的一句話!人生道路上是沒有任何捷徑的,我們只能走崎嶇曲折的小路。如果我放棄了,之前的努力豈不白費了?想到這,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決不放棄!

海倫的偉大經歷使我一生受用,從中,我明白了:在人生道路上,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要用智慧和意志的火把照亮曲折蜿蜒的道路,不斷前進!

今後,我要向海倫學習,百折不撓地奮鬥,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不能放棄,迎難而上,做一個意志頑強的賢少年!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9

這本書的作者和主人公都是她___海倫。凱勒。在他剛出生時有一雙但眼睛和一對可愛的耳朵,但在他剛剛十九個月時不幸發生了。她高燒不退,家裏人都十分着急,但奇蹟發生了,忽然有一天,他的燒退了,不過,他失去了聽力和視力。這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啊,何況是一個剛剛十九個的小嬰兒。從此,她總是無理取鬧,喜歡搞惡作劇,令人討厭。但有一天,一個叫莎莉文的老師來了,他很有耐心,教海倫學會服從,學會拼單詞。莎莉文老師越教越多,海倫學會的單詞也越來越多,最後,竟然能寫出一篇文章了!從此海倫喜歡上了寫文章,經過不懈努力,她成爲了美國著名的作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拉德科利夫女子學院,她一生寫了14部著作,其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最爲著名。

其實,像他這樣擁有堅定的信念的人還有很多,例如貝多芬,他是着名的音樂家,可誰知道,他與海倫。凱勒有着同樣的命運。在他26歲時,出現了耳鳴症狀,30歲時耳朵就聾了,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之路,堅持創作曲子。終於在一次演奏會上,他親自指揮樂隊演奏自己的《第七交響曲》,博得觀衆一致好評。

而我,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難,只會退縮或找被別幫忙 ,不會自己去克服,讀了他們的故事後,我決定以後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

讀假如三天光明有感10

在今年五年級時,我就已經讀了這本書,當我再次讀這本書時;我有萬分感受。這本書講了一段一個失去聽力和視力的小女孩,有記錄了一個盲聾人如何在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裏,堅強面對困難,迎接生活的挑戰,創造生命的奇蹟。就因爲當她深處那黑暗世界時,她卻勇敢、堅強的去面對,所以她的名字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

在她的生活中,有一位老師,在這位老師的幫助之下,海倫·凱勒掌握了各國語言,與正常女孩一同畢業於頂級的哈佛大學。之所以能考進是因爲她堅持按照正常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絕不會因爲自己聽不到或看不到而感到失落。就是因爲她知道,要比別人更加努力才能趕上。

在看書的過程中,我常常忘記她是一個盲聾人,你肯定覺得很不可思議吧!因爲她常常使用她不能做到的方式與字眼,例如:海山遇到風暴和在鐵路橋上遇到火車的驚險狀況的描述都非常生動,簡直是難以相信這些事情是寫於一位盲聾人。

在最後時,海倫·凱勒的話讓我備受感動:“像明天就要失明、失聰、沒有嗅覺和味覺了那樣去利用好你的眼、耳、鼻、嘴,最大限度利用每個感官,享受大世界通過大自然賦予你幾種接觸方式揭示給自己的快樂與美的方方面面。”

海倫·凱勒是個不屈服於命運的不公,也不怨天的女孩,她坦然的接受了命運的挑戰。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難道不值得別人來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