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有感大綱

讀《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讀《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有感1

當我又一次打開《假如我有三天光明》這本書後,彷彿海倫·凱勒像朋友似的座在我的面前和我做了一次長談。我無法想象,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德克里學院。她不僅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還將所經歷的痛苦和幸福記錄下來,給我們以勉勵。海倫告訴我:在她的生命中只有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但我感到她心中的光明和聲音,似初升的太陽般燦爛,似第一聲春雷般震撼。

讀《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有感

海倫是勇敢的戰士,智慧的化身,她以無與倫比的勇氣和智慧戰勝了黑暗,書寫了春的明媚,夏的熱烈,秋的豐碩,冬的嚴謹。

盲聾啞的海倫七歲就讀了完整的短小說,她熱愛詩歌,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她閱讀了所能接觸的歷史着作,12歲讀了斯文頓的《世界史》,她博覽羣書,爲今後的大學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樣是12歲的我,讀的書可就少多了。不要說歷史書籍,就是有趣的故事書,也是一目十行囫圇吞棗似得閱讀。書到用時方很少,寫作文時感到腦袋空空,不知從何處下手才能寫得精彩。

彷彿海倫問我:假如給你三天光明,你能幹些甚麼呢?我可能坐在電視機旁無休止地看那些有趣的動畫片;我可能賴在電腦旁忘乎所以地玩遊戲;我可能約朋友到山林中盡情地玩耍。時間就這樣從我身旁匆匆地溜走了。

海倫告訴我:“我們大多數人都把生活視爲當然。所以,我們總是做些無價值的工作,幾乎意識不到對生活的懶洋洋的態度。”不珍惜光明,就是感到它不會溜走;不珍惜時間就是覺得還有無窮盡的將來。這是多大的誤解啊!君不知“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使我受益菲淺,從中我找到了學習的動力,生活的自信和樂觀,最重的是“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

讀《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有感2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

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堅強的毅力震撼了世界,征服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雖然有過絕望,但是她還是以自己頑強的意志,活了下來。不僅如此,她活得更有意義,在迷失方向的前途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價值。她在一生寫下了十多部震驚中外的著作,她的精神和意志贏得了所有人的敬重與崇敬。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獲得光明的海倫要看人,看他們的善良、淳樸與友誼使她的生活值得一過。她要長久的凝望我的老師——安妮·莎莉文,看看她的嘴巴和鼻子,以及她身上的一切。第二天,要看光的變幻莫測和日出 ,看看日出是怎樣落下去的,它要奔向何方。看完日出,她要去探索與研究。她想奔向城市,去看看那些有名的藝術館。第三天,她還要看日出。因爲,這將是她能見到光明的最後一天。 她想和普通人一樣,去爲了生活而奔波。以一個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夠有三天的時間看到世界,將會去做哪些事——我想,我要珍惜這短暫又珍貴的72個小時,4320分鐘,去記住每一個愛我的人的樣子,我要將他們臉的輪廓印在心裏。在最後一天,靜靜的觀賞天空——那個最廣闊的地方……

輕輕合上書本,心中溢滿了感觸:一個人,失去了視覺、聽覺與說話的功能,幾乎與外界斷了所有的聯繫,身邊的一切只剩下了黑暗與恐懼,那是怎樣的可怕與孤獨。但海倫·凱勒並沒有失去信心,並沒有絕望,在老師安妮·莎莉文的幫助下,她站起來了。這是一種多大的勇氣與決心,說來輕巧,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在這靜靜的感悟中,我似乎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於條件的好壞,而在於他有沒有奮鬥精神。無論上天給予你的是怎樣的起跑線,只要你有一顆頑強的心,有一份打不垮的信念,那總有一天,你會到達那勝利的終點。風雨之後會有彩虹的安撫,因此你更應感謝挫折,是挫折讓你不斷成長,在這磨練中,你更應該打敗挫折,戰勝挫折。我堅信,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就不會被客觀條件所束縛,就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實現自己的目標!

讀《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有感3

老師家長常對我們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開始我還不知道時間的重要性,但是當我讀完由美國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所寫的《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後我才更徹底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假如我有三天光明》主要告訴我們,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光明的渴望酣暢淋漓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是我深受感動,從中收益匪淺。

文中寫到: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作爲生命的最後的一天,那該多好,那就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回顧我們的`生活,又何嘗又不是如此呢?時間是有限的,猶如長江水般永遠奔騰洶涌,源源不斷。然而,每個人所能利用的時間卻是有限的,是最最寶貴的。嚴文井的童話《浮雲》告訴我們,生活要過得有意義;列夫托爾斯泰的著作《復活》時刻提新我們虛度光陰是多麼可怕……儘管如此,仍有人不懂如何使用時間,讓時間一分一秒溜走,把時間浪費在一些沒有用的地方。例如:打遊戲機、玩電腦遊戲……我真想對這些浪費時間的人說一句話:“請你們醒一醒吧,浪費時間就是慢性自殺,當你死的時候你就會後悔不及。”

讀《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有感4

海倫.凱勒在一歲半時生了一場大病,病魔無情的的奪去了她的視力、聽力和聲音。從此,小海倫便生活在一個無聲,四周充滿黑暗的世界裏。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傾聽心中的痛苦和孤獨。

她變得越來越暴躁……知道安妮.沙利文老師來到小海倫的身邊,沙利文老師開始交海倫用手指說話。海倫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漸漸地,她開始用手指摸盲文,如飢似渴的學習着。以至於小小的手指都摸出了血,是知識給了海倫對生活的希望。海倫想說話的渴望越來越強烈。

父母便送進學校,讓她學習說話…..當海倫走進家門,大聲喊:“爸爸媽媽”的那一刻,父母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海倫.凱勒憑着不屈不撓的意志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入了《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贏得了世人的欽佩,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二十世紀十大偉人”之一,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讀《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有感5

最近我讀了《假如我有三天光明》這本書。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盲聾作家和教育家海輪·凱勒。在他一歲半時,可惡的病魔卻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力,然而黑暗而又寂寞的日子裏,她憑着自己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戰,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堅持不懈,竟然考上了哈佛大學。

海倫·凱勒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爲自己看不見多姿多彩的世界,卻又是那麼想看一眼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所以她非常羨慕那些有一雙明亮眼睛的朋友,希望他們能好好珍惜。

讀了這本書,我還聯想到了一位同樣讓我佩服的小女孩,她從小患了“肌肉營養不良症”,肌肉萎縮。她的雙腳不能走路,雙手難以使喚,但她有一股堅強不屈的毅力。她嚴格要求自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她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與病魔和困難做鬥爭,迎着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成爲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想到這裏,我感覺自己一下子長大了,和她們相比,我擁有健康的體魄,我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人啊!今後,我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時間,要多看課外書,準備一個改錯本,多作學習筆記。好好地學習,好好地生活,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這樣纔不會辜負了我們所擁有的明亮的眼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這也是我讀這本書的最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