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

在書的洋海中,一本本的好書等待我去發現,去閱讀。其中,一本真實的,感人肺腑的自傳體故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深深地吸引了我,於是我一口氣讀完了全書,從中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命運多舛而又自強不息的海倫·凱勒一生奮鬥的過程。海倫出生後19個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令她雙眼失明、雙耳失聰,從此,她就生活在了悄無聲息、無邊黑暗的世界中。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因爲上帝爲她關上了一扇門,卻爲她打開了另一扇窗!這時,一位溫暖她心靈,教給她知識,引導她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當海倫用觸感來學習“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她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汲取着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樑!後來,她還通過努力竟然學會了開口說話,並畢業於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最終成爲了一名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海倫是堅強的。她接受了命運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難,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海倫是樂觀的。她在一個無聲的、黑暗的世界裏都是如此執着地去追求知識,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何況作爲一個正常人,我們有何理由不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不善待生命的過程呢?

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向世人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擁有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顆偉大的心靈對話。”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使我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我也學會了像海倫·凱勒那樣,用微笑面對生活,用充滿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與折服了!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裏,可她卻又是非常的不幸。在她一歲左右的時候,一場高燒使海倫·凱勒變成了一個又聾又啞的殘疾人。從此她生活在漫長的黑夜中,再也看不到五彩斑斕的世界,聽不到世間美妙的聲音了!後來,她在安妮·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着自己堅強的毅力,學會了五種語言,還結識了許多名人朋友,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這是多麼驚人的奇蹟啊!她還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小說《我的生活》,在報紙上連載,激勵了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啓迪了難以計數的正常人。她奔波於世界各地,發表演說,爲盲人和聾啞人籌集資金,呼籲社會關注;她筆耕不輟,一生寫了14部著作,澆灌了人們的心田,照亮了後來者的路。即使在百年之後,她的堅韌、寬容和善良的品質,仍然強烈震撼着我們的心靈。她是位真正的英雄!

記得小時候,父母、老師常常教育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至今記憶猶新。讀了這本書後,我的心靈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更加深刻體會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與精髓所在。要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我們生命的價值!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話,那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生命也將更加璀璨奪目!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3

前幾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它主要講的是:主人翁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在她19個月的時候,一次意外的疾病奪走了她的視力、聽力和說話能力,面對嚴酷的事實,海倫並沒有喪失信心,因爲,她有一位能引導她一生的好老師——安妮.莎利文,她爲海倫當了許多年的老師,在她的教導下,海倫學會了拼單詞、寫文章……最後,海倫成爲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我一口氣看完這本書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倫說過的一句話:“過了一段時間,逐漸擺脫一段不愉快的經歷給我投下的陰影。我小心謹慎,但卻不屈不撓地寫下去。

一個盲、聾殘疾人,爲何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呢?如果海倫屈服於不幸的命運,那麼,她將成爲一個可憐又無知的人。然而,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成爲一個知識淵博、受人尊敬、有利於社會的人。

想到這裏,我深刻地意識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功,並不在於條件的好與壞,而是在於有沒有奮鬥的精神。平時,我在學習、生活中總是以條件差啦、困難多哪,給自己的懶惰找理由。而這些困難與海倫相比,是多麼微不足道啊!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抱負併爲之不懈努力奮鬥,就一定能獲得成功。由此,我想到了那次南湖小記者的徵文比賽。爲了在這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我用心準備,不斷修改,有時,我也曾因爲覺得修改太麻煩而退縮過,也有時,我會因爲老師講的太多而感到厭煩過。可是,當我想到海倫時,我就會爲此感到臉紅,面對如此大的困難,海倫能夠克服,何況我遇上的一點點小小的困難呢?於是,我又拿起筆,認真修改起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那次比賽中,我取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

我們應該在因爲事情困難而退縮時想: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事情難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不能退縮,否則事情永遠也做不好。

我們應該以海倫爲榜樣,學習她那堅定不移的意志、堅忍不拔的精神,永遠做生活的強者。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4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對我影響很深的書,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書裏講的是一個名叫海倫凱勒的女孩,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爲一場發燒導致變成了個耳聾的盲人。爲此她變得很狂躁。後來愛麗絲老師到她的家裏,專門幫助她,慢慢她學會了瞭解外部世界,學會了用語言,最終,海倫考上了劍橋,造就了這個奇蹟。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到很慚愧。海倫只求給她三天光明,而我們健健康康地生活在這樣的幸福中,卻仍然不知足。再看看那些貧困山區的小朋友們,和父母親相聚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數。我們雖然天天和親人們在一起,但有誰沒和父母頂嘴吵過架,或背地裏生過父母親的悶氣?但我們哪個不是父母親辛辛苦苦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帶大的呀。

海倫可以說是個殘疾人了,但她很知足。我們有視力,可以看見外面的大千世界,我們有聽力,可以聽到那美妙的大自然的聲音。我們可以暢快地和他人交流,我們有許多許多,但有一樣東西沒有,滿足。

從海倫的身上我還看到了更令我敬佩的兩種精神。一種叫信心,另一種叫努力。信心是建立在努力之上的。你努力了,信心就是對自己的認可,但你必須做到不要把信心變成了驕傲,因爲一旦驕傲了,你就會一落千丈。

再說努力,努力不是嘴上說的,有些人倒是很“努力”地在說自己就是不行之類的話。我碰到過這麼一個人,說自己每天都熬夜就是學習不好,但我看到他有一大疊上課畫的畫,上課不聽,努力從何談起。所以努力不是口頭的,要從平時做起。

我真的很佩服海倫,佩服她的毅力,努力和信心。我要向她學習。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給無望的世界帶來希望。

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然而,這樣的一個弱女子靠堅強的毅力,不懈的努力,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最終,她考上了哈佛大學裏的德里克學院。憑着她堅持不懈的精神,成了美國著名的聾啞女作家,建立了一家家慈善機構,還寫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部鉅作。

讀完了這本書,海倫.凱勒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海倫.凱勒說過這樣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於事無補,因此我總是極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子不要去鑽這種牛角尖。”這句話,更是體現了她的那種樂觀精神。一個殘疾人都可以這樣,我們正常人呢?學什麼東西,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了。海倫.凱勒遇到的挫折比我們大多了!但她並沒有放棄。和海倫比起來,我們實在相差得太遠了!我學習古箏的時候,剛開始十分認真,可是後來就覺得很枯燥。一到練習古箏時,我就想放棄,媽媽讓我多練習一會,我就叫苦連天,一會兒說手指疼,一會兒說腰疼,把媽媽氣得直翻白眼。現在想想,真是慚愧。我的四肢健全,身體健康,可做事就是虎頭蛇尾,不能堅持到底。看了這篇文章後,再彈古箏的時候,我就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堅持不懈。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的古箏達到了十級,還去北京參加古箏比賽,獲得了二等獎。

希望大家一定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合理安排時間,不輕言放棄,不輕易被擊倒,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這樣纔不會辜負了上帝賜予我們的明亮眼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纔會無限留戀,才覺得光明的寶貴。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6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幾天,我一直在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奇人之一海倫?凱勒。剛看到一半,就已經被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地震撼了。故事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十九個月時不幸得了急性腦充血,從此喪失了聽力和視力,變成了啞巴,但她並沒有被困難壓垮,而是用心來享受生命,用心來感受世界。她還去騎馬、划船、游泳,甚至用心去領略世界的美景……他身殘志堅,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多少個學子夢寐以求,而又渴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對於海倫這樣生理缺陷的孩子,恐怕更是比登天還要難。她不知在黑暗裏度過了多少個年頭,那種與世隔絕般的感覺,是我們無法感受的。我也曾嘗試體驗黑暗無聲的世界,但最終因爲缺乏意志力而放棄初衷。然而,海倫?凱勒卻做到了,她的耐力、信心都是超出常人的。她用自己的故事證明了,任何一個人,只要有夢想,有付出,再大的困難都可以戰勝。這一奇蹟的創造,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和笑對人生的精神。掩卷沉思,想想現在的我們,有這麼好的條件,還不認真學習,真心感覺自慚形穢。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滿陽光的世界,又能聽到各種美妙的聲音。爸爸媽媽爲我們創設了幸福的生活環境,老師們春風化雨,讓我們快樂學習,茁壯成長,我們還有什麼遺憾,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海倫·凱勒在我眼中是一位偉人,她的經歷令我欽佩和敬仰。我想:海倫有如此成功的人生,得益於她有一顆健康向上、自由樂觀的心。有這麼一段話,我被深深打動了:“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多麼豁達的人生態度!漫漫人生路,讓我們像海倫?凱勒那樣,微笑着面對一切,點亮心中的那盞燈,照亮美好的未來!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7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那我就不多介紹了,讀完這本書,我思緒萬千,是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敢於向命運挑戰!所以我向大家推薦這本。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記敘了一位生活在無聲、無語、、無光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的一生傳奇歲月。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幽閉在聾啞盲世界的人,竟以驚人的毅力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學院;她還四處奔波,建立了一座座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海倫*凱勒是女中豪傑,英雄人物!記得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海倫*凱勒就是這樣的人,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海倫*凱勒教會我,面對困難與挫折,應該堅強不屈,不向任何困難屈服,要蔑視它們,要攻克它們,要戰無不勝,要敢於向命運挑戰,這纔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成長的道路中無疑是多災多難的,可是,只要你敢於面對、敢於挑戰勇敢地走下去,人生的道路對你來說永遠是平平坦坦的。

成長,讓一切變得猝不及防。我們站在青春的門檻前,一邊是少年的單純,一邊是成年的滄桑。當我們開始以純真的自我融入異己的社會時,一時間,成長的煩惱與壓力就變得無處不在。而我們的生命,在煩惱中不斷承受、克服、化解中一天天地蛻變、成長、定型的。成長之中,最渴望的是與人交往,最煩惱的也是與人相處。所以成長中的我們正是處在被風雨洗刷的時期。我們一定要向海倫*凱勒一樣堅強不屈,勇敢生活,一切便能坦蕩的走下去了。

人生的道路,孕育了人一生的成功與失敗所帶來的酸甜苦辣。甜是人生成功的奏鳴曲,苦是人生挫折的哀奏曲。甜與苦,都是人生別具一格的歌聲,每一種歌聲,都在暗示着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永遠向人生、命運、成長的道路提出挑戰,並且戰勝它,成爲生活中的強者,人生的勝利者。

不是山風掠過林峭,卻同樣委婉細膩;不是燕語呢喃,卻同樣親切感人;不是山村牧童的笛聲,卻比它更悠揚動聽!這是什麼呢?這是心靈的歌聲。成功以後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內心感歌。這首感歌似一股涓涓清泉,又似寒夜中一盞璀粲的明燈,悠然縈繞在我的心頭。

漸漸地,我明白了,在感歌中可以不消沉,感歌中仍然有希望。這是我一直沒有弄懂成與敗的人生真諦。我沉思了,舉目望向遠方。啊!天空象被洗淨的瓦藍瓦藍的;遙想海濱之晨,海浪一波推着一波

溫柔的涌岸邊。一道絢麗奪目的彩紅橫跨在與海天相接的地方,這不就昭示着我們博擊風雨,終究會得到勝利的嗎!

蔑視困難,做一名向海論*凱勒那樣的女中豪傑,做一名勇往直前的有膽少年!

艱難困阻,我要你永遠屈服於我的腳下,而我要做一名生活中的強者!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8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界有兩大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凱勒的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以人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爲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知識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的力量是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的奇蹟!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一個幸運的正是因爲有了知識,他才能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聽覺和視覺之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繫,這個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遣,與世隔絕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沙利文老師走進她的生活,教會他認字,才能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

當海倫感悟到“水”這第一個她所認識的字後,便開始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自己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吸取知識。對知識地渴求,是她在常人難以的單調和枯燥中竟學會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許多文學和哲學名著,汲取着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作攀登奇山險峯,跌倒了在爬上去,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峯!這些知識就像一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那盞燈,照亮了他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的溝通的橋樑!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尖描寫了大自然的景色,使人很難相信出盲人之筆;她去騎馬、划船、游泳、滑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荷塘月色的美景;她去參加博物館,“聽”音樂。甚至去“欣賞”歌劇…….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世界,享受生命。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9

這是一本著名的勵志書,它的作者是海倫·凱勒。她在書中告訴每一位讀者,自己這個身殘志堅的人是怎樣戰勝困難的,震撼了無數的讀者,震撼了無數的殘疾人。讀過這本書,我便難以忘懷了。

海倫·凱勒的確是一位獨特而又了不起的女性。她是不幸的,生命中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八十七個春秋在無光無聲的日子中度過。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盲聾人,學會了說話,能讀懂別人寫在自己手上的文字,還完成了學業,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她不斷創作,參加各種活動,結識了許多名人,爲殘疾人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她的成功不僅僅是靠自身的努力,更來自她的父母,她的恩師莎利文,以及她的好友。她們給了她關愛,給了她鼓勵與幫助,使她走向成功。

書的最後,海倫·凱勒表達了自己“擁有三天視力”的心願,也忠告每一個健全人:善用自己的眼睛吧!她認爲,人身上的每一種感覺都值得珍惜,不過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或許是最珍貴的。

合上書,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是一個健全的人,我可以看見草的鮮綠,花的豔麗,河水的清澈,天空的湛藍……我可以嗅到話的芬芳,飯菜的香氣,雨水的清甜,泥土的清香……我可以聽見鳥兒的啼啾,蟬的鳴叫,狗的狂吠,人的談話……原來生活是這樣多彩的!試着捂上雙眼,我一下子陷入了黑暗。面前是寫字檯,右邊有沙發,起身,擡腳,邁出去——不好,有電線,我差點絆倒,一個趔趄摔在椅子上。哎,真不好受啊!我試着從客廳走到飯桌邊,一路上碰到茶几,撞上鋼琴,區區幾米路變得好長好長。最後我實在受不了了,乾脆放開雙手,睜開眼睛,卻驚奇地發現自己走到了儲藏室前,方向偏了不少,離目的地還有兩米呢!我喘了口氣,心想:看不見的感覺真不好受!但是,那些有名的殘疾人是怎麼克服困難的呢?音樂家貝多芬在創作之路上得了可怕的耳疾,最終耳聾,可他卻能堅持創作,成爲音樂巨匠。張海迪,一位高位截癱的女性,一次次人手手術的痛苦,卻創作出了很多感動人心的作品,讓人肅然起敬。他們靠什麼?靠的是毅力,是對生活的追求、熱愛!

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更應好好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同時學習他們的堅強品質,勇敢面對逆境,不氣餒不認輸,成爲生活中的強者。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0

“不幸”的孩子,剛出生三個月便因一場大病而墜入了無聲,無光的深淵之中。大家都以爲小海倫的未來只有黑暗,但他們都錯了,只有 沙利文 小姐是對的。 沙利文 小姐改變了凱倫的一生,她讓凱倫真正認識了世界,最後凱倫在 沙利文 小姐的影響下成功,成才。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凱倫的自傳,當你翻開它時你會流淚,你會驚奇,生命的奇蹟是如何誕生的!讀完它時,你就會明白,你就會感嘆道:“朝着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凱倫在書中說:“只要朝着陽光,變不會看見陰影。”是啊,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凱倫樂觀向上的性格。而我們只是面對一些小的困難就低下了頭,和凱倫比起,我們面對的實在太微不足道,所以我們一定要站起來打倒“敵人”。

上帝爲你關上一道門,定會爲你打開一扇窗。凱倫她雖然是個殘疾人,但她身殘志堅,心懷希望,打敗了自己的心魔。我們一定要在逆流中行進,在黑暗中探索光明。

心向光明,凱倫她做到了,所以她成功了。我們也要向她一樣帶着希望這隻鑿子,破開黑暗,探索光明。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1

上週日的下午,天陰沉沉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我坐在陽臺上,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來細細地品讀。

當我讀到海倫·凱很小的時候就因病而讓她的世界變得無光,無聲又無肋。從此,她就和廣闊的綠色家園、蔚藍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爭奇鬥豔的鮮花告別了時,我的心情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樣沉悶起來了。我爲上帝對她的命運安排不公平而難過。當我又讀到海倫在家庭老師安妮·莎莉文·梅小姐的幫助下,她竟學會讀書和說話時,我不禁爲她欣喜,讀後感《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當我讀到海倫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名校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爲一名學識淵博,能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着各作家,併爲許多殘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到處奔波時,我不禁爲她感到嬌傲、自豪。我非常敬佩她,因爲她面對人生的困境,面對茫茫黑暗的世界時,她用超出一般人的堅強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她把目光投給要幫助的人們,把愛的光芒灑向了整個世界……

德國大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我覺得真的不假,我彷彿看見海倫就在眼前,我感受到她時時刻刻都在激勵着我,一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人都能戰勝困難,創造出奇蹟,而作爲一個健全的人,如果不好好學習,因爲一點點困難就放棄,我們在海倫面前能不處處自慚形穢嗎?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2

毛主席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我們每個人都要讀書,都會從書中學到許多道理。最近,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悟到了作者身殘志堅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本書是海倫·凱勒的一本自傳。從幼年時的頑皮,到沙利文老師與無數人無盡的關愛,再到16歲進劍橋女子中學,學習7門科目……最後獲得文學學士學位。這麼多的成就,這麼高的地位,誰都不可能相信,這竟然是一位失明失聰者所得。然而,事實就是如此,這麼令人吃驚的人就是海倫·凱勒。

讀完這本書,我想,一個人失明失聰的人都這麼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我不由的想起了那次在長城上見到的一幕場景:一個瘸腳女人,她不是被人扶着,而是自己堅定快步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勇往直前,讓我看的不由得被震驚了。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這光明美好的世界,要好好看,認真聽,去努力,要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人們總會發現你的閃光點,你就能成功。我們要學習海倫·凱勒不屈不撓,不會輕易被打倒的精神。馬克吐溫大作家讚歎:十九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海倫·凱勒這種不屈不撓,勇於向生活抗爭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記敘了海倫?凱勒從小到大發生的事,由高燒帶來的厄運,到畢業於哈佛大學後四處演講,她用愛告訴人們:讀書,使心靈豐滿而充實。

小時候的海倫是個聰明活潑的小女孩,她比一般的孩子乖得多了。可惜,這美夢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快,一場高燒帶走了小凱勒的聽覺和視力。這對於我們能看見、聽見的人來說,那真是生不如死的生活啊!

安妮·莎莉文老師的降臨,竟改變了海倫·凱勒一生的命運!莎莉文老師教凱勒用手來表達語言。她源源不斷地爲海倫無私地付出,輔助她在哈佛大學學習,帶她四處旅遊、拜訪名人、參加各種演講。海倫·凱勒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們帶來光明的人。一個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的女子。而正是這麼一個女子,以她驚人的毅力,畢業於健康的人都很難追求到的哈佛大學!並用生命的力量,四處奔走,創建一家家慈善機構,幫助了許許多多的殘疾人。她不僅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還把自己的經歷記錄了下來,激勵着後人。

讀完這本激勵着我們奮進的書,我的心感觸很深。人類的精神遠遠超過了時空的限制,無論在什麼時代,愛和勇氣都是我們生存的基礎。生理上的殘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殘疾”了,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殘疾。我們要學會勇敢地面對打擊和困難。

海倫·凱勒的故事與她的精神震撼了我。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軟弱與退縮感到十分羞愧。我相信我在海倫·凱勒的事蹟啓迪和激勵下,絕不會再向不幸和痛苦屈服,而且會勇敢地命運挑戰。人生有多少年,我們太幸運了,擁有美好的一切:一對銳利的眼睛、敏銳的耳朵、良好的學習環境……

可對於不能看見、不能聽見的海倫·凱勒來說,這是多麼殘忍啊!從今天起,我一定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4

在暑假裏,我認認真真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後,我的心情如同波濤洶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息。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從小就失去了聽力和視力的海倫凱與她一生的故事,在她一生當中她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在沙莉文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 ,海倫凱勒克服重重困難,她學會了拼寫單詞。最終,在1896年的10月走進了她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完成了她的大學學業。海倫凱勒從說過:“我努力求取知識,目的在於希望日後能活用,爲社會爲人類貢獻一點力量。”

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受益匪淺。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出現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讀完了海倫凱勒的術後。見到海倫凱勒這樣的努力,而我與她相比卻慚愧不已。有一次我在練兵兵球老是打不過別人,我就放棄了這項運動,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悔莫及啊!

不經過挫折就不會有成功,就像沒有風雨就不會又美麗的花朵一樣!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5

“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個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這是馬克·吐溫說的一句話。是啊!她—海倫·凱勒,一個渡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這麼一位幽閉在聾、盲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

海倫·凱勒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於事無補。因此,我總是極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子不去鑽這種牛角尖。”看,像海倫一樣身體極度不自由的人,還能這樣樂觀地面對生活,向命運挑戰,而我們這些健全的人,又有什麼理由講命運是多麼苦呢?我們每天都用眼睛看東西,用耳朵聽聲—這一切好像都是那麼順理成章,理所當然。但是如果面對這樣的不幸—一個人的眼睛瞎了,耳朵聾了,而且由於聾與瞎的缺陷,妨礙了語言學習,進而變成啞。那麼這樣的人生多麼灰暗而寂寞啊!但是的確有人遇到了生命困境。她,就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是個重度殘疾人,但是她的父親並沒有放棄她,爲她找了一位老師—安妮·芬利小姐。這位老師不僅打開了海倫凱勒的心靈之窗,更改變了她的一生,幫助她在20世紀初期,順利地從美國哈佛大學分校畢業,成爲美國當代女作家。讀完後,我十分感動,萬分敬佩。記得在六七歲的時候,春遊時在草叢裏玩耍,胳膊被樹枝劃破了。然後,我便哭喪着臉,心裏不停地埋怨:老天爺真不公平,爲什麼偏偏又讓我受傷?唉,命苦啊!媽媽看到我的表情時,以爲是太痛,便不時安慰我。現在想起來,真是覺得不應該。就受了一點傷都這樣悲觀,長大後一定不是一個能吃苦的人。以後,我再也不會輕易落淚,並要能夠多吃苦,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讀了這本書,我被海倫·凱勒那驚人的勤奮打動了,我暗暗下定決心要重新開始,像海倫·凱勒那樣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我要珍惜自身的健康條件,並充分利用它,是自己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