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孟子梁惠王讀後感一:

讀《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2010年暑假,利用休息時間翻了翻塵封許久的四書五經,在讀至《孟子·梁惠王章》時,見孟老夫子與齊宣王針鋒相對,旁徵博引,利用梁惠王的諸多謬論式的發問,避實擊虛將自己的論點反撥回去,同時還起到了諄諄誘導的目的。

正因爲如此,我對孟子的辯論技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與個別後進生對峙時,可以輕鬆的拆招破招。昔有章滄授先生分析歸納孟子“不同凡俗的論辯技巧”:一是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針鋒相對地辯駁答難,二是引出話題,抓住要害,步步緊逼,勢如風雷,三是對比論辯,尖銳深刻,淋漓痛快,從而形成了孟子“鋒芒畢露、剜心入骨”的氣勢與風格。另外,孟子辯論頗具技巧和方法,能夠在說服別人,且不得罪對方的同時,又能夠保證自己的不吃虧。

自古君王只要沾上“聲、色、貨、利”一點,對於治國平天下都有影響,而齊宣王全都愛好。幸好齊宣王很坦誠,一一向孟子表白。孟子則是將其所講的問題,像打太極拳一般反彈回去,變成了自己的論點:行王道,施仁義,君民齊心,以寬政達到統一。

齊宣王向孟子講說自己喜歡音樂,孟子馬上以上古陶冶心性的禮樂來講解。宣王把頭一搖,稱自己喜歡的是流行音樂而非高雅音樂,孟子卻說,愛好現代音樂並沒有什麼不對,提出“獨樂樂”與“衆樂樂”哪一個更快樂的問題,只要你能夠把這好樂的精神推廣開來,與民同樂,方可君民無隙,齊國得以治理順暢。

在這裏,孟子沒有采取全盤的否定,說齊宣王聽流行音樂不合禮法,而是更換看問題的角度,易於君王實行,便於王者接受,將一個不愉快話題的陰影化於無形。

又如,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則何爲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云: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啓行。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後可以爰方啓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檀甫,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先說說“好貨”,齊宣王說自己喜歡金錢物資,孟子佯裝不懂地說,作爲一國之君,喜歡財富是應該的,就像周朝的先祖--公劉開創基業時,積極的從事經濟發展,創造財富,救濟國人的話,齊國必富強。看來孟子畢竟是聖人,提醒宣王應擴充好貨的境界。

再說“好色”,孟子引用《詩經大雅綿》中說,古公父瀟灑,帶着美人駿馬。清晨水邊兜風,來到歧山腳下。蓋起宮舍新居,相伴美人安家。那時在古公父的領導下,姑娘們都能找到如意郎君,小夥子們沒有一個打光棍的。現在大王你好色,也沒什麼關係,只要能像古公父那樣,將心比心,讓天下的男女皆成眷屬,天下百姓家庭美滿,這豈非是大好事。

由這篇文章,使我感觸最深的是,孟子的辯風。我們在教育學生時,只要堅定自己的立場,找準對方荒謬言論中一絲有點正確感的內容,將其大而化之,引入到教師的立場上來,使其在無話可說的狀態下,再由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於學生的缺點,辨證施治,以取得教育的效果。還要說一句的是,對於那些問題學生,不要覺得無藥可救。因爲,在孟夫子的教育理論裏,“好貨好色”都可以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去教育,我們爲什麼不能大度一些呢?

孟子梁惠王讀後感二:

孟子爲了實現他所信奉的“仁政”,奔波於各國,遊說於各諸侯之間。然而,孟子的遊說似乎並沒有起到任何的一點作用。孔子說,春秋無義戰。而在戰國更是如此。即使這樣,孟子還是希望憑藉着自己的力量能夠爲天下蒼生謀求哪怕只是一國以內的和平。而前往了被秦國所打敗,亟需重振國威的魏。然而,第一次見面梁惠王就說了“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的話,對於梁惠王而言,利吾國就是最重要的,但是他卻不明白怎樣的利纔是利吾國。於是,就有了孟子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在孟子眼中,以“仁義”實於天下,將使天下皆幸矣。這種利不是小利,不是個人之利,而是以百姓爲優,以天下爲先的.大利。但在梁惠王眼中,如何幫助自己重獲土地,重新獲得昔有的聲譽與威望,這種利纔是他所要的利。但這只是蠅頭小利,只是爲了梁惠王一個人的一己之私的私利。所以,後來孟子又有了“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爲不多矣。”所以,司馬遷說:“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孟子明知梁惠王只是這樣的一個庸人而已,卻還是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教化他,那麼就可以有利於整個魏國百姓。只是,這樣的希望最終也成爲了泡影。

孟子,不是不講利,只是不講私利,不講小利,他所追求的是大義,是關乎天下百姓的義。這樣的堅持,使得孟子沒有能夠像騶衍等人一樣取的生前的光輝,但這樣的堅持也使得孟子爲後世的人留下了可供學習的榜樣。司馬遷,在寫史記之始,曾有好友壺遂問他:孔子爲什麼要做《春秋》?意思即是問他爲什麼要做《史記》,當時,司馬遷說明了兩個理由:一爲刺譏,即通過對歷史事實的批判意識,辨明是非,決斷疑惑,增強人們明辨是非的能力,爲治國者提供一面歷史的鏡子,讓他時時警覺,把握前進的方向。二,則是頌揚。但是由於李陵事件,司馬遷被迫施以宮刑。智者修身,仁者愛施,忠義之士好施捨,忍受恥辱必須勇於決斷,行事在於立名。此五者,是君子立於世的根本。所以,禍之大者莫過於利慾薰心,悲痛之極莫過於傷心,行爲的醜陋莫過於侮辱祖先,恥辱之極莫過於宮刑。

而司馬遷就接受了這樣的恥辱,是一死了之還是忍辱偷生?司馬遷選擇了後者,原因,就是孟子所說過的“利”。對於司馬遷而言,自己一死確實可以解脫這種在世的恥辱和痛苦,但是,那樣既不能完成《史記》的重任,也會被認爲是求生乏術,罪大惡極,不能自免纔去死的。如果活下來,那麼《史記》就可以完成,那麼至少爲後世後人留下可供學習參照的隻言片語,爲後代的君王治理國家,後來的賢臣義士提供一點依據,爲百姓創造一點福祉。就是懷着這樣的想法,司馬遷在屈辱中完成了《史記》。

這樣的利與義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在孟子與司馬遷的身上得到了映證的。

孟子梁惠王讀後感三:

寒假裏,我讀了《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當時的社會十分混亂。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們尊稱爲“亞聖”。這是一篇文言文的文章,記錄了孟子和梁惠王、齊宣王的一些對話,介紹了孟子的政治主張。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讀了這句,使我知道梁惠王是個貪圖利益的人。然後孟子對梁惠王說,如果一個國家上上下下都爭利益的話,這個國家就危險了。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仁義的心,國家就會太平、慢慢地強盛起來。孟子說:“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我理解這段話告訴我們,要有一顆仁義的心,有了仁慈和道義,心中充滿關愛和禮讓,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和諧了,大家都團結了。只要團結國家就可以強盛。這讓我想到,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只要人人都講仁慈和道義,不爭奪利益,處處關心、禮讓他人,那麼家庭一定會很溫馨,同學之間關係也會很融洽。

讀《孟子》這本書不僅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也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文言文很難懂,但我會努力讀下去。

孟子梁惠王讀後感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孟子·梁惠王上》裏的一句話,意思是: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這句話深深寄託了兩千多年前孟子希望構建理想社會的美好願望,與孔子“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敬老、養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

人之生命體膚受之於父母。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父母生養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也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的原動力。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然而,人世間最難報答的也就是父母恩。孝敬父母長輩不能等,俗話說,子欲孝而親不待,莫等失去時才後悔沒有及時行孝。

我國早在1999年就已步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當前全國約有1。67億老年人。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他們爲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他們年紀大了,有的甚至喪失了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關心、照顧和愛護,安享晚年。但是,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強,現代家庭形態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小型化單個家庭已無力承擔贍養老人的重任。據報載,超過七成的“80後”感覺照顧老人力不從心。

養老問題事關社會的安定穩定,事關和諧社會的建設,切不可等閒視之。首先,敬畏法律。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從家庭贍養與扶養、社會保障、參與社會發展、法律責任等6個方面,由國家用法律的形式,規定了保護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弘揚了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其次,制度保障。要通過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全國統一的城鎮基本養老保障制度,逐步消除老年人的後顧之憂。第三,道德養成。人是社會人,老年人同樣害怕孤單,擔心被人忽視,需要得到社會的尊重、理解和關懷。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使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成爲全社會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爲習慣,成爲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建立起一個充滿愛心與溫馨的和諧社會。

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還不夠發達、物質生活尚不富裕的背景下到來的。一句話,“未富先老”。因此,單純依靠政府的力量來發展養老福利事業顯然是不現實的。只有把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者結合起來,纔能有效應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居家養老服務採取讓老年人,在自己家裏和社區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務形式,適應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滿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於他們安度晚年。更爲重要的是,通過居家養老服務,可以讓一部分家庭經濟有困難,但又有養老服務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從而對穩固家庭、穩定社會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老幹部是老年人中的特殊羣體,是老年人中的精華,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全力做好老幹部工作,真誠服務、真心關愛,着力提升服務的精神和感情含量,使老幹部晚年生活的更加幸福。

關愛老人其實就是在關愛我們自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