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瓦爾登湖讀後感1500字

瓦爾登湖讀後感1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8K 次

導語: 《瓦爾登湖》是本靜靜的書,極靜極靜的書,並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瓦爾登湖讀後感1500字

  瓦爾登湖讀後感範文【1】

160多年前,一個叫大衛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畔。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獨居生活,他建造木屋,漁獵,耕耘,沉思,寫作,記錄着大自然從春夏到秋冬每一季的風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代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生活方式,還原着生活的原始狀態。

790多日,梭羅筆下也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輝。

輕叩一部經典,細細與梭羅促膝談心;翻開一卷墨香,輕輕聆聽那來自瓦爾登湖畔,彈奏着的梵歌。梭羅的文字是樸素的,他的思維又是獨特的。他與孤獨爲伴,他那麼熱烈地愛着自然,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

腦中浮現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着那蓬勃華麗的生長着一切,內心充滿喜悅,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於自然萬物之上,他只想做大自然永遠的孩子。

在那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他擁有一張小小的牀,一個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僅僅這些簡單的陳設,僅僅憑藉着對自然的熱愛,他完成了這偉大的實踐。

當時正處於工業時代,物質的優越並沒有讓梭羅迷失,隨波逐流,他曾在《經濟》中寫到:“……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會被梨入土壤,化作糞肥……”

將所謂的經濟與自然對立,當人們奢侈地享受生活時,卻忘記這浮華世界背後的陷阱。那些可以被稱得上是“智慧”的東西早已被這社會的發展所拋棄,人們對於自然只剩下貪婪,總是渴望獲得什麼,有時像是一個無底深淵,永無止境。

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後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築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爲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迴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爲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裏。

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羅還記錄了很多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迴正是生命的甦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在一點一點安靜。

他擔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着人們功利目的下的發展而消逝,瓦爾登湖也將要成爲記憶之湖。甚至記憶都會淡去,直至不復記憶。他想要讓人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質生活外還有另外一種可以帶來無比快樂的簡樸生活。梭羅的陋室銘寫道:‘人們來到這裏,充實了小屋,不需要多餘的款待;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順其自然,最崇高的心靈,最能怡然自得。’”

他還說:“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瓦爾登湖讀後感範文【2】

今年“雙十一”期間,恰逢“噹噹網”圖書搞活動,自己便一下子購買了六本書,拿到書之後,自己便從最感興趣的《瓦爾登湖》開始讀了起來。

《瓦爾登湖》是美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亨利.戴維、梭羅的代表作,它主要記述了1845年至1847年的兩年半時間,在瓦爾登湖畔的一間自己親手搭建的小木屋裏,獨自居住兩年半時間的所觀所聽、所思所感,展示了梭羅在簡單生活中深入思考與重塑自我的心路歷程,文筆寧靜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種使人沉靜的力量。截止到目前,這本書我只閱讀了二十五頁,無法從整體上對這本書的內容和寫法進行評價,只從自己讀過的部分文字中,記錄自己閱讀時頭腦中閃過的幾點火花。

在該書的第一部分《省儉有方》的開頭部分,梭羅這樣寫道:“學下面這些篇章,或者說寫這裏頭大部分篇章時,我正形單影隻地住在馬薩諸塞州康科德的瓦爾登湖畔樹林子裏我親手搭建的一間小木屋裏,離左鄰右舍一英里,僅憑一雙手養活自己,我在那裏住宿了兩年零兩個月。如今,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匆匆過客了。”在這本書的開頭,梭羅之所以寫下這樣的話,大約是讓即將讀這本書的讀者,不要一味地效仿自己過隱居的生活,當人們心情煩躁時,可以暫時離開塵世的喧囂,但不要離開的太久,我們暫時的離開,不是爲了逃避,不是爲了當“隱士”,而是讓自己的心靈暫時沉靜一段時間,重新審視自己生命所劃過的軌跡,規劃自己的未來究竟應該往哪裏走?

在這本書的第4頁,梭羅這樣寫道:“有時候,我暗自納悶,我們怎能如此輕率地——我幾乎要說——致力於推行那種萬惡不赦的.行爲,但從國外引進的所謂‘黑奴制’,有那麼多精明而詭祕的奴隸主在奴役南方和北方的奴隸。南方監工良心固然壞,北方監工良心更壞,但是話又說回來,良心最最壞的還是你成爲你自己的奴隸監工”。體育比賽中,教練常常對運動員說:“要想在賽場上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水平,不是努力戰勝對手,而是要努力戰勝自己。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和驚慌,戰勝自己內心過度的激動和興奮。”是啊!許多時候,不是別人打敗了自己,恰恰是自己內心的恐懼和驚慌打敗了自己,使自己未戰先怯,正如梭羅所言:“自己成爲自己的奴隸監工”。

今年“雙十一”期間,恰逢“噹噹網”圖書搞活動,自己便一下子購買了六本書,拿到書之後,自己便從最感興趣的《瓦爾登湖》開始讀了起來。

《瓦爾登湖》是美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亨利.戴維、梭羅的代表作,它主要記述了1845年至1847年的兩年半時間,在瓦爾登湖畔的一間自己親手搭建的小木屋裏,獨自居住兩年半時間的所觀所聽、所思所感,展示了梭羅在簡單生活中深入思考與重塑自我的心路歷程,文筆寧靜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種使人沉靜的力量。截止到目前,這本書我只閱讀了二十五頁,無法從整體上對這本書的內容和寫法進行評價,只從自己讀過的部分文字中,記錄自己閱讀時頭腦中閃過的幾點火花。

在該書的第一部分《省儉有方》的開頭部分,梭羅這樣寫道:“學下面這些篇章,或者說寫這裏頭大部分篇章時,我正形單影隻地住在馬薩諸塞州康科德的瓦爾登湖畔樹林子裏我親手搭建的一間小木屋裏,離左鄰右舍一英里,僅憑一雙手養活自己,我在那裏住宿了兩年零兩個月。如今,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匆匆過客了。”在這本書的開頭,梭羅之所以寫下這樣的話,大約是讓即將讀這本書的讀者,不要一味地效仿自己過隱居的生活,當人們心情煩躁時,可以暫時離開塵世的喧囂,但不要離開的太久,我們暫時的離開,不是爲了逃避,不是爲了當“隱士”,而是讓自己的心靈暫時沉靜一段時間,重新審視自己生命所劃過的軌跡,規劃自己的未來究竟應該往哪裏走?

在這本書的第4頁,梭羅這樣寫道:“有時候,我暗自納悶,我們怎能如此輕率地——我幾乎要說——致力於推行那種萬惡不赦的行爲,但從國外引進的所謂‘黑奴制’,有那麼多精明而詭祕的奴隸主在奴役南方和北方的奴隸。南方監工良心固然壞,北方監工良心更壞,但是話又說回來,良心最最壞的還是你成爲你自己的奴隸監工”。體育比賽中,教練常常對運動員說:“要想在賽場上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水平,不是努力戰勝對手,而是要努力戰勝自己。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和驚慌,戰勝自己內心過度的激動和興奮。”是啊!許多時候,不是別人打敗了自己,恰恰是自己內心的恐懼和驚慌打敗了自己,使自己未戰先怯,正如梭羅所言:“自己成爲自己的奴隸監工”。

  瓦爾登湖讀後感範文【3】

輕叩一本名着,細細地與梭羅促膝談心;翻開一卷墨香,輕輕地聆聽瓦爾登湖彈奏的梵歌。

迴歸自然的純潔,迴歸淡泊的境界。我,作爲一名浮躁的都市人,有幸拜讀這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瓦爾登湖》,爲我除去那躁動的灰塵,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白居易曾說:“水能性淡爲吾友,竹能心虛即我師。”這恰似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羅就是在這裏進行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獨居生活。他記錄從春到冬的這一輪的風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代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方式,還原生活的原始狀態。

真的很難想象,梭羅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他擁有的只有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牀,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僅僅只有簡單的陳設,僅僅只是他執着的信念,僅僅憑藉着人對自然的慾望和熱愛,他,完成了這偉大的實踐,完成了這對自然的追求,完成了這本傑作,這不得不讓後人稱他爲“自然隨筆的創始者”。

淡泊是人生的一種至高的境界。當時正處於工業時代,物質的優越並沒有讓梭羅迷失,隨波逐流,他曾在《經濟》中寫到:

“……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會被梨入土壤,化作糞肥……”

將所謂的經濟與自然對立,當人們奢侈地享受生活時,卻忘記這浮華世界背後的陷阱,難道就不怕醒來之後會是一場噩夢?似乎從原始時代開始,那些可以被稱得上是“智慧”的東西早已被這社會的發展所拋棄,人們對於自然只剩下貪婪,總是渴望獲得什麼,有時像是一個無底深淵,永無止境。

梭羅總愛引用,記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羅利的英譯對句:

“既然人人樂道肉身本具頑石性,慈善心腸何能不將煩惱痛苦忍。”

帶着諷刺去批判着人類的盲目,帶着幽默去痛斥人類的無爲。對於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謂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謂的統治階級,這對生活在基層的人民而言,生來位卑,他們活着就像一部機器,爲了不讓自己在勞動市場上貶值,拋棄了氣概,拋棄了自尊。是的,他們的勞動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們的智慧卻在貶值,難道這就是“安逸者”?這正如梭羅所言:“你剛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進絕望之鄉。”

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後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築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爲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迴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爲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裏。

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羅還記錄了很多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迴正是生命的甦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淡泊是智者的動力,像是一把摺扇,送來徐徐清風,拂去一片焦慮;又像是一面鏡子,照清嬌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質;還像是一首詩詞,念時如癡如醉,回味時百感交集。

月下共飲,湖邊共賞。邀君在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這份淡泊中共尋那份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