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羅生門》有感

讀《羅生門》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羅生門讀書筆記簡介

很久很久以前,京都接連遭受天災人禍,整個城市死氣沉沉,人影罕見。

一天傍晚,一個僕人正在羅生門下等待雨停。由於剛被主人解僱,爲了尋找一片棲息之所,他爬上了羅生門上的閣樓。令他震驚的是,樓上死屍遍佈,臭氣熏天。更不可思議的是,樓上竟然還有一個穿着樹皮色衣服、又矮又瘦、渾如猴子的老太婆。

定睛一看,老太婆正冷靜地從另一個女屍上把頭髮一根根拔下,打算做個假髮。僕人不禁怒火中燒,把這個連死人都不放過的老太婆狠狠地揍了一頓。老太婆敵他不過,哭着說:“爲了生計,我這也是沒有辦法啊。”

僕人覺得言之有理。“既然爲了活下去什麼都可以做,那麼我帶走你的衣服也沒什麼過錯吧。”僕人心想。於是他三下五除二脫的光光了老太婆的衣物,頭也不回地消失在夜幕中。

羅生門讀後感心得體會

《羅生門》爲我們展現了人類在求生時的利己主義之惡。無論是僕人還是老婦,他們的所作所爲都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最初,僕人爲了求生,心想與其餓死,不如爲盜。但是,也許是本性尚善,也許是內心恐懼,僕人雖然這麼打算,心裏卻在善與惡之間艱難地抉擇着。這大概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吧。然而,在聽了老婦的話以後,他狠下心來,將心裏僅存的一點善心拋到了九霄雲外。

讀《羅生門》有感

如前所述,僕人也好,老婦也罷,都是不幸的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能不能保命都很難說。但是,這並不能成爲作惡的理由。“迫於生計”,只不過是爲自己的罪行開脫的藉口罷了。人心本來就是很脆弱的,在那樣的情況下,“善”往往不敵“惡”。如果站在僕人的立場上,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人怕是並不罕見。

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善”。即使身處衣食不足的困境,我們也應該遵守法律和基本的社會公德,不能置禮義廉恥於不顧。作爲一個普通人,“勿以惡小而爲之”,做一個有良知的人。只要我們肯努力,困難總是一時的,生活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