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集合]

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集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集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

2.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3.養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看整點

難點:會在鐘面上撥整點

活動準備

圓形時鐘一個、1—12整點卡片、實物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互相問候。請幼兒猜謎語:“這是一首謎語歌,大家猜猜是什麼?”

一張大圓臉,沒退也沒嘴。

沒退會走路,沒嘴能報時。 (謎底:鍾)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圓形時鐘,請幼兒觀察鐘面,瞭解鐘的'表面結構。

2.認識分針和時針,探索分針和時針的運動關係。

教師慢慢撥鍾,引導幼兒觀察分針和時針的運動。讓幼兒說出:分針跑得快,時針跑得慢。

3.通過撥鍾,引導幼兒認識整點鐘。教師將分針和時針都撥到“12”上,然後調節鍾背面的調時鈕,使分針轉一圈後正指向數字“12”,讓幼兒注意時針有了什麼樣的變化。教師反覆撥幾次,讓幼兒明白分針每走一圈,時針就走一個數字,經過了一小時。

4.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實物鐘面。請幼兒輪流撥鍾,觀察並討論分針和時針 的變化,引導幼兒發現:只要分針正指“12”,時針就正指某一個數字。

教師小結:分針正指“12”,時針指數字幾,就是幾點整。出示寫有整點鐘的卡片,與幼兒一起撥整點鐘。邊撥鍾邊和幼兒一起說:“1點整、2點整、3點整……”直到兩針在“12”上重合(即12點整)。

5.遊戲活動:老狼、老狼幾點鐘

教師手拿1—12點鐘的鐘面卡片12張,走在前面扮老狼。幼兒跟在“老狼”後面邊走邊問:“老狼老狼幾點鐘?”“老狼”舉起1點鐘的卡片並回答:“1點鐘。”幼兒繼續問“老狼”,當“老狼”回答“天黑了”時,其他幼兒必須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靜下來。最後一個回到座位上的幼兒就被“老狼”吃掉,遊戲反覆進行。

三、結束部分

師幼同唱“鍾之歌”

四、延伸部分

引導幼兒把一日生活環節與時間對應起來,如早餐時說“現在8點鐘,我們吃早餐吧” ,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幼兒觀察發現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動手操作認識整點,知道分針正指12,時針指數字幾就是幾點鐘,學會看整點。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教幼兒製作鍾,以更好地掌握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遊戲內容:科學遊戲《會爬高的蝴蝶》 觀察要點:通過實驗,探索讓紙蝴蝶會爬高的方法,瞭解摩擦生電的祕密。活動背景:這是《動感天地》主題中的一個科學遊戲,主題的大目標是通過引導幼兒進行各種有關運動的小實驗,激發幼兒對物體的各種運動現象產生興趣。而《會爬高的蝴蝶》這個科學小遊戲,是以紙蝴蝶與繩子的相互摩擦生電而產生了向上爬的現象,可以說是主題目標的一個延伸活動。

觀察記錄:

遊戲開始了,洋洋和皓皓來到了科學區,兩個人選擇材料,開始製作《會爬高的蝴蝶》。皓皓拿了一張紙,開始畫蝴蝶並用蠟筆塗上漂亮的顏色。皓皓畫好蝴蝶不動了。我問:“怎麼了?”皓皓說:“我忘了,蝴蝶畫完還要怎麼做了?”我指了指牆上的示意圖並說:“你看看示意圖裏下一步要做什麼?”一邊的洋洋說:“我知道,要把剪下來,還要貼上吸管、穿上線呢。我說:“洋洋你說得很對,你都會看示意圖了。洋洋這個辦法很好,皓皓也可以看着示意圖來製作。”洋洋和皓皓繼續製作,只見兩個孩子邊看示意圖邊製作,終於蝴蝶製作好,線也穿好了,現在開始要試驗了。皓皓拿着製作好的蝴蝶不知道要怎樣玩?我說:“你看看洋洋是怎麼玩的?”只見洋洋拿着蝴蝶,將蝴蝶一邊的線掛在牆上釘子上,然後開始拉着兩根線依次前後拉,小蝴蝶爬上去了,洋洋開心的說:“老師,我的蝴蝶爬上去了。”看到洋洋的成功,皓皓也模仿着洋洋的玩法開始嘗試了。可是洋洋的蝴蝶沒有很快的爬上去。看到這時,我說:“皓皓的你的蝴蝶怎麼沒有爬上去啊!”皓皓說:“我也不知道,我看到洋樣也是這樣做的呀。”我對洋洋說:“你來試試皓皓的蝴蝶看看能不能爬上去。”洋洋接過皓皓的蝴蝶開始實驗,只見小蝴蝶一會就爬上去了。我說:“皓皓,你看你的蝴蝶是沒問題的,是能爬上去的。那爲什麼你玩的時候,蝴蝶就不會爬呢?你有沒有發現洋洋玩的時候手是怎樣的?”皓皓說:“好像比我用力,他的線拉得很直、很快。”我說:“對啊,原來讓蝴蝶爬上來與我們實驗的方法有關,力氣越大,繩子拉得緊,繩子和蝴蝶之間的摩擦就大,蝴蝶就會很快爬上去。力氣小,線拉不直,蝴蝶就爬得慢,或者不動。”聽了我的話後,皓皓又嘗試了一次,這次成功了。可是兩個人玩了一會似乎沒有興趣了。我說:“除了把蝴蝶的一頭線掛在釘子上玩這個遊戲,還可以在哪裏玩?”他們看了看四周說:“老師可以用小椅子背來遊戲,門的把手也可以。”我說:“你的方法行不行,一會你們再去試一試,看看他們在不同的地方小蝴蝶爬高有什麼不同?”聽了我的話,兩個孩子去換不同的地方去實驗。

幼兒行爲分析:

⒈案例中發現幼兒對《會爬高的蝴蝶》這個遊戲很感興趣,能力強的幼兒和能力弱的幼兒之間存在差異。對於能力強的洋洋能很快的.掌握實驗的方法進行遊戲,而能力弱的皓皓對於製作的方法還是不太瞭解。

⒉雖然後面兩個幼兒都能進行實驗了,但對於科學原理還是不知道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的提煉。

⒊孩子們只會最基本的玩法,還不能感受小蝴蝶在不同地方爬的不同變化。

教育策略與建議

結合以上情況的分析,我運用了一些教育策略來解決。

⒈運用語言提示、示意圖暗示,激發幼兒自主遊戲。

對於大班孩子來說,我們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指導方面,老師不是直接介入告訴幼兒怎樣做,而是用語言的提示,引導能力弱的幼兒向同伴學習。案例中皓皓在不知道怎樣繼續製作時,老師用語言提示孩子可以像成功的同伴學習,皓皓獲得了製作的經驗。此外,利用實驗的示意圖,爲幼兒的自主學習了一些暗示的作用,實驗圖示間接的指導了幼兒的自主遊戲。

⒉運用對比法,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在案例中,當皓皓的蝴蝶沒有爬起來時,老師沒有直接給幼兒做演示,而是請成功的洋洋給皓皓示範,在兩次實驗不同效果的對比下,引發皓皓思考其中的原因。這種對比的方式,會讓幼兒更加清楚、加深記憶。此外,老師及時梳理幼兒說出來的經驗,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有助於經驗的提升。

⒊細心的觀察,調整遊戲的玩法,拓展幼兒的遊戲經驗。

在區域遊戲指導過程中,教師的觀察也是很重要的。在幼兒都能成功的讓自己的小蝴蝶爬高以後,應該說遊戲的目標已經達成了,此時老師觀察到幼兒的興趣開始變淡了。爲了調動幼兒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幼兒的經驗,就需要老師對遊戲的玩法進行調整。在案例中,老師用語言:“除了把蝴蝶的一頭線掛在釘子上玩這個遊戲,還可以在哪裏玩?”這個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幼兒去思考新的遊戲玩法。老師接着說:“看看在不同的地方小蝴蝶爬高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給幼兒一個新的遊戲觀察要求,爲拓展幼兒的經驗,了支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折、卷等方法,讓紙獨立站起來。

2.嘗試發現讓紙站得更牢固的方法,並願意表達自己的發現。

3.在反覆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探索嘗試,讓紙站起來。

難點:在操作中,發現讓紙站得牢固的方法。

解決策略:通過探索操作,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繪畫紙若干。

2.積木若干、記錄表人手一份、小組記錄表、記號筆、書、實物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境,引出讓“紙寶寶站起來”的話題

1.出示書和紙。

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2.請個別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3.幼兒再次操作,尋找出站得最穩的方法。

小結:紙寶寶說:你們很棒,大家通過折、卷等方法,改變了我原來的樣子,使我站了起來,特別的開心。

三、再次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

1.引導幼兒猜測紙摺疊後能擺放積木。教師: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積木嗎?

2.幼兒嘗試,教師觀察。

3.教師將幼兒操作的結果投放在電腦上,幼兒表達自己操作的過程。

小結:你們想到了用自己的方法幫助了紙寶寶,原來它也可以像書那樣支撐起積木。

四、幼兒探索,尋找穩固的方法

1.幼兒操作。

2.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與發現。

教師:你在操作時用了什麼方法?放了幾塊積木?

小結:原來紙折或卷的層數越多,支撐的積木就越多,而且要找到紙和積木的支撐點,這樣才能擺放更多的積木,讓紙站的更牢固。五、幼兒分組探 索,尋找穩固的方法。

1.小組操作。

2.小組代表介紹自己組的操作結果與發現。六、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通過探索,一張薄薄的紙可以站起來,而且它的上面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還有各種其它的紙放在科學角中,他們能不能站起來撐起積木,你們再來試試。

本次活動是我執教的一次公開課,我的重點放在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活動反思

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探索、發現讓紙站起來,且站的牢固的方法,並將探索到的發現和結果記錄下來並轉化爲語言表達出來,與同伴一起分享。

活動設計層次清楚,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操作性。氛圍很活躍,孩子們一直都非常快樂。

從開始探索怎麼讓紙站起來,孩子們感到很驚訝,認爲薄薄的一張紙不可能站起來的,經過探索,有孩子嘗試將紙對摺後發現紙真的站了起來,其餘孩子紛紛效仿,在探索中,他們發現摺紙的方法不同也能讓紙站起來,於是,我便請孩子們再次探索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有哪些,並把每次的探索結果記錄下來, 孩子們都沉浸在“發現”中,收到的效果較好。探索中,我只是適當引導了幼兒怎樣幫紙寶寶站起來,有很多孩子都做到了。不過我如果在這時能製作有立體感的動畫。效果一定會更好,更能激發幼兒想幫助紙寶寶的願望。

第三次探索中, 引導孩子探索紙怎麼站的更穩?借用了積木的壓力和支撐點的原理進一步探索那種方法可以支撐更多的積木?通過觀察和孩子們自己的探索與記錄,孩子們知道了這些普通的折、卷等方法支撐更多的積木,很好的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孩子們折出的紙可以支撐很多的積木,也大大出乎我的意 料。他們的記錄很多是我沒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提供的探索材料能再豐富一 些,孩子們一定可以探索更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