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九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6K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成語故事,能夠理解成語故事的內容及寓意,對成語故事感興趣。

2、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願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見。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欣賞並理解故事,能在集體前複述故事。

活動準備:

1、"蛇"(長腳蛇)的圖片一張。

2、幼兒用書22~23頁。

3、掛圖《畫蛇添足》。

4、語言磁帶。

活動重難點:

理解成語故事的內容及寓意。

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過程:

1、出示"蛇"的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這是什麼動物?你認識嗎?它和我們平時看到過的蛇有什麼不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自己的看法。

(2)蛇爲什麼會長腳呢?這裏邊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題目叫《畫蛇添足》。

2、結合掛圖講述成語故事《畫蛇添足》,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你們知道什麼叫門客嗎?引導幼兒說說門客的意思。

(2)門客們得到一壺酒,他們商量要怎樣分配這壺酒?

(3)第一個畫完蛇的人喝到酒了嗎?爲什麼?大家再聽一遍故事。

3、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再次欣賞故事。

(1)爲什麼先畫完蛇的人卻沒有喝到酒呢?引導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

(2)你覺得他應該喝到酒嗎?爲什麼?

(3)這個成語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4)教師總結:這個故事不但有趣,還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告訴了我們無論做如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不賣弄聰明;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辦糟。

活動反思:

《畫蛇添足》是一篇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孩子在輕鬆的閱讀中忍俊不禁,並從中體會其蘊含的道理。在進行到總結寓意的時候,我以幼兒的口吻設計寓意,做到通俗易懂,並鼓勵幼兒用完整地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小百科: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舉,反而得不償失的人。後以“畫蛇添足”比喻做多餘的事有害無益。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由來:

在主題教學“我想飛”執行的過程內,小孩們對飛的觀念有了清楚明瞭的認知,他們通過自個兒的蒐集資料、溝通討論等模式清楚了哪一些物品是能飛的,哪一些物品是不可以飛的,爲讓這一些瑣碎的物品整合爲小孩自個兒心底的經驗,我認爲有必要來將它設計成一個完好無損的集體教學,讓小孩通過教學來有些許提高。此外,幼兒園大班孩子已然基本能獨自開展圖案、東西的一級歸類,可是對2次歸類或許便會出現艱難。並且因爲孩子各個方面的進一步提高還稚嫩,他們對某一東西可能清楚,但是沒法從具體變爲自個兒內部抽象的觀念,因此通過教學我期望他們能把自個兒對東西的外在特點的認知變爲內部的、有規則的思索。

目標:

1、學習按物品的某一特點歸類後,再按另一特點再一次歸類,或者對已分的兩類物件又一次歸類。

2、提升多視角思索問題的綜合能力。

研究:這2個目標中蘊涵了數學能力的培育、積極探究的經驗得到與對東西概括彙總的綜合能力的提升,體會了目標的綜合性與層面性。我將這一次教學的要點放於 “培育孩子發現、觀測和察看比較、概括東西的綜合能力”;難點是“怎樣讓孩子理解包括關係”。我設計了下面幾個過程來突破這一次教學的重難點,也便是我的教學過程:

預備:

1、描繪12張物品小卡片。

2、師幼一致蒐集種種小件貨物的包裝,並貼好價錢標貼。教學前將貨物陳列在一個架子上,並用布蓋好。

過程:

1、會飛與不會飛。

我們已然認知了很多會飛的物品,教師這兒有很多小卡片,要請孩子看看是些啥物品,接着將他們分爲2個部分。

幼兒教師一一展示小卡片,孩子指認後開展首次歸類,並講明歸類的標準。(會飛的與不會飛的)

請孩子爲這2個標準設計簡易明瞭的字符標識。

實時記錄:因爲孩子已然有了前一時期的蒐集資料及溝通討論的過程,因此在此個過程中小孩顯現出了相當高的一致性,沒啥不解。當請小孩們爲這2個標準來設計字符標識時小孩們有一些艱難,他們均會用語言來表述“會飛的與不會飛的”,但是不曉得怎樣用字符來表示。因此,我就多增添了個過程,讓小孩們來開展充足的探討、溝通。小孩們各抒己見,張健講:“我畫一個翅膀表示會飛的,畫腳表示不會飛的。”但是立刻就有聲音反對駁斥了:“會飛的亦有腳的。”原本是見多識廣的包誠。聽一聽他的看法吧:“我也畫翅膀表示會飛的,不會飛的就在翅膀上打個叉。”這一個方式有了多半小孩的認可贊同。但是,善動腦子的華銳超孩子有自個兒的觀點:“我想畫一隻小鳥表示會飛的,畫一隻小雞表示不會飛的。”好好呀,我及時地予以他勉勵與讚美的掌聲,有了他的影響,許多小孩講出了不一樣的字符,有些講畫飛機表示會飛的,畫車子表示不會飛的;有些講畫星星表示會飛的,畫青草表示不會飛的……種種不一樣的思維火花開展摩擦並啓發出越發強烈的創想之火。

研究:在數學教育裏,探討是種經常用的方式,探討的機會選取在動手操作的不一樣時間,便會對孩子的具體動手操作及思維教學起不一樣的作用。此外,歸類標準的表述不單單限制於小孩的動手操作與語言,我們都明白小孩有一百種語言,怎麼樣方可更加好地啓發小孩的思維,培育小孩的創造性成了我們教師此刻持續追求的教育效果。因此,通過這樣的一個探討,展現在我們前面的將是個充實多采的表述方法的顯現。

2、與生俱來的與人造的。

這12張小卡片亦能換一種分的方法。怎麼樣分哩?

幼兒教師展示“與生俱來的與人造的”兩種標識圖“人與機器人”,引導孩子留意這一些物品有些是與生俱來的,有些是人造的,按此標準再一次開展歸類。

請個別孩子上來動手操作,集身體檢查驗,清楚明瞭歸類的標準。

研究:孩子對剛剛的“會飛的與不會飛的”理解上較直觀形象,可是對此刻的“與生俱來的與人造的”或許就缺少一點經驗,理解上不是非常容易,正由於這樣,教師才能展示標識圖,讓小孩有個更明瞭的思路。更況且,要讓小孩從剛的一個歸類標準變換到另一個一點都不同又不甚理解的歸類標準上去,跟他們而言是個不小的艱難,此刻有了標識的提示,毫無疑問給小孩減低了困難程度。

3、商店管理人員。

孩子懂得了分小卡片的本事,商店裏的叔叔阿姨要請你們幫忙收拾貨物。

說明架子。商店裏有哪一些貨物?每種貨物的價錢是多少?

按物品的一個特點歸類。這一些貨物一樣嗎?請把一樣的放於一塊兒。

孩子開展首次歸類教學,並講明歸類標準。(用處)

實時記錄:小孩們最喜愛操作,有些小隊的協作能力也十分強,在動手操作前他們便討論好了歸類標準的標識圖,並記錄了下來,例如有些畫了張嘴表示吃的物品,畫了隻手表示用的物品;有些索性就畫了物品來表示自個兒不一樣的意思。他們把標識圖貼與箱子的不一樣層面,並依照標識圖來開展歸類放置。動手操作過程差不多沒出現啥問題。可是有些小隊卻缺少協作性,例如周燁康、貢豪傑等,能力強的僅僅顧及着自個兒動手操作,不讓其它人幫忙,能力弱的想去做卻被“拒之於門外”,致使遊手好閒,唯有到其餘小隊“閒逛”、“搗蛋”。

研究:協作是個社會人所需要具有的較佳的修養與能力。協作能力是個體成功的決定性原因。可是此刻的小孩均是沒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自身與小夥伴協作的機會就相當少,因此我們教師就要多創造這一種機會讓小孩體會與小夥伴協作的愉快,並叮囑小孩些許具體的“怎樣協作”的方式,漸漸的增強小孩的協作能力。

再按另一特點給已分的物品開展再次歸類。這一些分好的貨物另外還有啥不同的地方嗎?能給他們再分一次嗎?

請兩名孩子動手操作,並互相溝通歸類標準。

全部孩子檢查歸類結果,又一次清楚明瞭歸類標準。

實時記錄:因爲剛剛有了給小卡片歸類的經驗限制,致使小孩只會給這一些物件再一次指定一個歸類標準再一次爲他們歸類。因此,在此個過程裏,一度十分地雜亂,小孩沒觀念在已分好的.物件中再去分,而是又混合在了一塊兒。唯有2個小隊的小孩開展了2次歸類:吳子昊1組的小孩立刻發現了貨物上的價錢標貼的奧祕,他們立馬把一元的分在了一塊兒,兩元、三元、五元按順序類推;包誠1組的小孩沒依照價錢來分,而是越發細化,把吃的物品裏頭的喝的飲料類分了出來,可真夠認真的。我請吳子昊1組的小孩來推薦他們的歸類標準,也將他們的經驗教授給更加多的小孩。並請小孩用語言來完好無損地表述自個兒的歸類過程:例如價錢是一元的吃的物品有哪一些?按順序類推。然後我讓小孩再去動手操作1遍,此次小孩的思路明瞭啦,每一個小隊均可井然有序地開展2次歸類。

研究:在數學教學中務必着重重審讓孩子親手動手操作教學材料,在現實的動手操作中探究與學習,得到相關數學觀念的感性經驗。孩子唯有在“做”的過程內,在和教學材料互相作用的過程內,才或許對某一數學觀念屬性或規則有所體會,才或許得到直接的經驗。在此個教學裏,我們運用日常生活中小孩常常接觸到的物件,通過自個兒動手把玩後,嘗試找着歸類的方式,並開展經驗概括。我想,在孩子時期,數學不是抽象的觀念,而是融和於日常生活,爲日常生活服務的,運用日常生活內的物件來歸類不單單理解了2次歸類的涵義,更在看不見摸不着中培育了小孩的自我服務、收拾物件的綜合能力,更充實了小孩的日常生活經驗。

教學後的體會:在教學過程內,我深刻地體會到,幼兒教師在孩子學習過程內要做到面向全部,留意個別差別,讓每一個孩子在自個兒不一樣水平上有所提升。依照孩子的綜合能力差別,啓發能力強的孩子先觀測和察看,再嘗試找到最佳的歸類方式,啓發能力弱的孩子在逐一嘗試後,得出2次歸類的特點。此外,需要越發注重的是小孩協作能力的培育與小隊協作型學習的形式,亦是需要持續討論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區別物體的遠近,並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量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會進行8以爲的看圖列式計算。

準備:

1.確定場地,繩子、圈、尺子等測量工具若干。

2.筆、紙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單。

過程:

1.目測物體的遠近:遊戲"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

幼兒按教師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蹺蹺板等,聽到停止信號,幼兒立定。

2.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不同物體的遠近。

3.幼兒在次測量並進行記錄。啓發幼兒相互驗證遠近。

4.引導幼兒用不同材料測量同一物體,發現測量工具

與測得數據之間的關係。

5.看圖列8以內的算式。

(1)看圖列加法算式。

(2)看圖列減法算式。

(3)教師提供其他操作單,供幼兒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都很喜歡玩球,在比賽滾球的遊戲中,幼兒感覺到每次的輸贏結果都不相同,有時他贏、有時我贏,有的幼兒就對其產生了疑問。爲了解決他們的疑惑,我們對球滾動的快慢進行了研究。本活動採取小朋友動手操作嘗試的方式,力求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自我實驗、自我探索的興趣,並掌握探索滾球的基本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瞭解同樣大的球,用的力量越大,球滾得越快,而用同樣的力量,大球滾得快。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同樣大的皮球、乒乓球、木板,數量與幼兒人數相同。

2、平坦的場地。

活動一 輕輕推,慢慢跑;重重推,快快跑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滾球,讓他們在遊戲中自己發現:輕輕推,球就慢慢跑;重重推,球就快快跑。

注意:先讓幼兒比較球的大小,讓他們清楚遊戲是在球同樣大小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師在幼兒自由遊戲中,與幼兒個別交談,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並得出結論。

2、全體幼兒共同討論。以大部分小朋友的嘗試結果爲暫時結論,讓幼兒根據此結論再次進行實驗(自由活動),看一看:是輕輕推,慢慢跑,還是重重推,快快跑。注意:用正確的方法滾球,不能使球跳起來而影響實驗結果;提醒幼兒力量差別越大,實驗的結果越明顯。

3、遊戲:誰的球最聽話。幼兒按教師發出的命令(誰的球最先滾到或誰的球最後滾到)進行滾球,再次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和掌握力量和球速的關係。

活動二 不同大小的球滾動得快與慢

活動過程

1、每位幼兒拿一個皮球、一個乒乓球,比較兩個球滾動的快慢。

注意:要求同時滾出去兩個球。

2、全體幼兒討論,找出意見不統一的原因。(不管球的大小,只要用的力量大,球就滾得快,因此會出現有的是大球快,有的是小球快。)

(1)討論爲什麼有的時候是大球快,有的時候是小球快。

(2)討論我們用什麼方法能比出到底是大球快還是小球快。

3、幼兒嘗試用一塊木板同時推動大小兩個球,找到用同樣的力量時,大球、小球滾動的快慢情況。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幼兒總結試驗結果。

4、全體幼兒共同討論探索結果,並得出結論。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到戶外,在有斜面的大型玩具上繼續研究、探討:

1、除了球大、用的力量大可以使球滾得快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使球滾得更快?

2、除了球小、用的力量小可以使球滾得慢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使球滾得更慢?

活動反思

由於幼兒解決自己所發現問題的興致要比解決老師、家長提出的問題的興致高,探索的主動性強,所以此活動教師根據幼兒在自由活動中自發產生的問題而設計。同時,教師爲幼兒提供相應的材料和探索環境,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實驗和探索方法,讓其在得出正確答案的過程中產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第一個活動中,在老師提出基本的要求下,幼兒通過自己積極的嘗試、反覆的實驗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從中積累了探索的經驗,掌握了實驗的方法,爲第二個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第二個活動中,幼兒能不斷進行實驗——結論——再實驗,完全投入到自我學習的樂趣中。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在圖形的反覆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通過讓幼兒反覆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二、活動準備:

1、教具: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拼成一幅畫(機器人)。

2、學具:每人一套各種圖形的紙,放在信封中。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嗎?(教師拿出掛圖背朝幼兒),變!一幅畫展現在幼兒面前。“機器人”對!那你看一看機器人是由什麼拼成的。“由圖形拼成。”好!下面我們就來做有關圖形的遊戲。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嘗試活動:觀察、思考。

l、請小朋友動腦筋,仔細觀察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由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組成。)

2、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圓形6個,半圓形6個,正方形1個,長方形4個,梯形5個,三角形1個。)

第二次嘗試活動:用摺紙遊戲,看圖形的變化。

1、發禮物:(學具)小朋友,上面的遊戲,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師要獎勵。每位小朋友一份禮物(發學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裏面裝的是什麼禮物,好,下面就請你們自己打開小信袋(裏面出現多種顏色的圖形)。你們喜歡不喜歡呀?(“喜歡!”)這些小圖形呀,它們還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摺一折,它還會變成其它形狀呢,不信,你們試一試。

2、操作:動手動腦,感知圖形變換。

(1)請幼兒動手變一變(摺紙)。

(2)請幼兒說說變化的結果:

正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長方形。

圓形――變成了半圓形、扇形。

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還有正方形。

(三)結束部分:

五彩圖形妙趣橫生:小朋友,這些小圖形好玩嗎?(好玩!)那我們再把它貼在白紙上它還會變成一幅精美的粘貼畫,把這些畫獻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吧。師生共同享受動手製作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後同爸爸媽媽找一找,你家裏哪些東西是你認識的圖形。

五、活動的重點:掌握圖形的要領。

六、活動形式:

嘗試教學法。

園長點評

1、我園採用教育科學出版杜“新世紀幼兒素質教育”系列叢書。

2、我園試用嘗試教學法,起步較晚,張老師的教案,只是實際活動的一個縮影。

3、張老師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突出了先試後導,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以遊戲爲基本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認知的匹配。

  適用對象:

2~3歲。

  遊戲準備:

1.購買好4種以上水果若干。

2.果盆4個。

遊戲過程:

1.出示蘋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貼有蘋果、梨、香蕉、桔子圖案的果盆各一個。

3.讓幼兒進行水果配對,將水果放到相應的果盆裏。

指導重點:

1.根據實物水果的形狀、顏色與果盆上水果圖案進行認知匹配。

2.讓幼兒學說水果名稱。

釣魚看誰快(適用於3~6歲)

遊戲目的:訓練幼兒的靈敏度和感知能力。

遊戲材料:各種顏色的魚(各種顏色的橡塑紙或吹塑紙,拿筆畫成魚狀,用剪刀剪下,再拿3cm 的細鉛絲從魚嘴的地方串過並彎成圈)。釣魚竿一根(用線的一端系在竹竿上, 另一端繫上一塊磁鐵或魚鉤,磁鐵適應3~4歲的幼兒,鉤子適應5~6歲的幼兒)。

遊戲方法:把紅、黃、藍、白等各種顏色的魚放在地上,爸爸或媽媽喊到什麼顏色的魚,孩子就把什麼顏色的魚釣上來。孩子釣得準,說得對,應予獎勵。魚釣完後,可讓幼兒數一數,各種顏色的魚分別有幾條。

  造房子

遊戲準備:格子房、骰子。

玩法:出示一個格子房,上面有數字,用兩個不同顏色的棋子來代表遊戲雙方,先用骰子隨意地扔出一個數字(根據學習組成的情況來更換骰子上的數字)猜拳決定誰先走。兩個格子裏的數要合起來等於骰子上的數字。

遊戲對象:3~6歲的幼兒及其父母。

遊戲目的:發展動作,提高動手能力,使手部小肌肉羣得到進一步發展。

遊戲材料:筷子二雙,碟子二隻,二隻一次性杯子中分別放10粒青蠶豆。

遊戲方法:由爸爸做裁判,媽媽和孩子分別用筷子把青蠶豆從杯子中一粒一粒挾到碟子中去。完成後,把青蠶豆剝去皮,看誰得勝,最後,由爸爸給優勝者“頒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漢字的來源產生興趣,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感受作爲一箇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

2.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漢字,嘗試進行圖畫、象形字、漢字的對應匹配。

3.通過觀察與分析,瞭解漢字產生的規律並對相似性原理進行運用和遷移。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活動準備

1.資源包材料:教學CD《倉頡造字》。

2.漢字演變過程示意圖;象形文字、圖卡和漢字卡若干套(山、火、水、月、日);輕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漢字寶寶(山、火、水、月、日)讓幼兒認讀,導入活動。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漢字嗎?漢字有什麼用?

小結:很多地方都有漢字,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中國的漢字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有了漢字,可以讓我們很方便地交流,知道更多的東西。

2.欣賞教學CD《倉頡造字》,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

(1)教師:漢字是誰發明的,你們知道嗎?

(2)播放故事後提問:是誰發明了漢字啊?他是怎麼發明的?(可視情追問:沒有發明文字時,倉頡想了哪些辦法記錄他管理的工作?這些辦法好嗎?他後來又想了什麼辦法?)(3)幼兒發言後教師小結:爲了方便管理自己的工作,倉頡根據事物的外形發明了象形字,後來的人們把這些象形字慢慢地進一步簡化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用的漢字。

3.大膽想象與匹配,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

(1)教師出示"人"的外形,引導幼兒猜想:看到這張圖片後你們會發明什麼字?(可視情追問:爲什麼或根據什麼發明"人"字呢?還有誰願意來說說自己的想法?)肯定幼兒的想法,演示"人"字的演變過程:你們的想法可真棒!我們來看看倉頡根據人的外形發明的象形字"人",和後來人們把它變成的簡單的"人"。古代的人記錄下來的字就像一幅圖畫,使人們一看就知道。後來,人們爲了使用方便,又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簡單,變成現在的漢字,我們祖祖輩輩的中國人真了不起。

(2)逐一出示火、月、水、日、山的象形字的圖片,提問幼兒,你們猜猜會是什麼字呢?

(3)引導幼兒發現漢字的演變過程並小結: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漢字。漢字是最優秀的文字,日本、朝鮮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據漢字創造的。現在有很多的人從不同的國家來中國學習漢字。作爲中國的孩子,我們要努力學習漢字,長大後讓更多的人喜歡中國的漢字,喜歡中國!

4.遊戲:找個朋友變變變。鞏固對漢字演變過程的瞭解。

(1)遊戲:找朋友。放背景音樂,幼兒每人選擇一張卡片(事物的外形卡、象形文字卡、漢字卡),玩"找朋友"遊戲(3人一組)。找到的幼兒坐到座位上,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檢查是否找對,將結果展示在白板上,展示時引導幼兒說:我是圖片……我是象形字……我是漢字……句式。

(2)遊戲:變變變。教師出示目的字:口、大、小、人等,鼓勵幼兒和朋友一起運用肢體動作表現字形,及時發現並肯定幼兒的創意和合作行爲。

5.拓展討論,遷移經驗。

提問:倉頡根據事物的外形創造了字寶寶,還有一些科學家找到事物相似的地方發明了很多的東西。你們猜猜,科學家看到小鳥在天空飛發明了什麼?潛水艇是根據什麼發明的?解放軍在森林裏戰鬥爲什麼要穿上迷彩服?它是根據哪種小動物的本領發明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瞭解地球的大致概況,知道地球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認識七大洲。

2、知道國旗代表一個國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國家。

3、培養幼兒探索問題、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開學的第一節科學活動是認識中國國旗,由於假期裏,孩子們在家觀看了雅典奧運會,看到了許多升中國國旗和外國國旗的場面,很顯然僅僅瞭解中國的國旗是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的,在老師的鼓勵下和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們開始收集各國國旗的圖案,有的小朋友家裏買了世界地圖,有的買了插國旗的玩具,有的在書店找到了《世界國旗地圖冊》,還有的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下載了許多彩色的國旗,通過收集國旗,孩子漸漸對國家、對七大洲、對地球的概況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這樣一節關於地球的活動產生了,通過這個活動,旨在讓幼兒瞭解:國旗→國家→七大洲→陸地(海洋)→地球這樣一種從屬關係。

教學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世界上一些常見的國旗、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 如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

(二)物質材料準備:

1、環境準備:主題牆面:《世界各國國旗》;幼兒繪畫塗色作品《各國國旗》;教室裏懸掛各國國旗卡片。

2、材料準備:立體世界地圖; T課件《地球板塊變化圖》;自制橡皮泥(麪粉、油、水)若干;盤子;水;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小國旗插件。

教學過程:

(一)、運用中國國旗引出話題:

1、這是什麼?你們還見過哪些國旗?在哪裏見到的?

2、爲什麼這些地方要掛國旗?是什麼意思?(國旗代表國家)

3、你們還知道哪些國家?

4、在我們的地球上有許許多多的國家,這些國家在什麼地方呢?

(二)、瞭解地球的概況。

1、出示立體世界地圖,幼兒觀察並說出,地球由陸地和海洋組成。

2、嘗試說出這些陸地的名稱。(七大洲)

(三)、認識七大洲,知道七

大洲與代表國家的關係(從屬關係)。

1、演示 T課件《地球板塊變化圖》,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幼兒理解七大洲與地球的關係。(七大洲從屬於陸地,陸地從屬於地球)。

故事梗概:地球有七個孩子,其中歐洲和亞洲是一對雙胞胎兄妹,大家親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個孩子決定分家,歐洲和亞洲首先分開,然後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極洲。然後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國家,但是因爲南極洲太冷,所以沒有國家。

2、看後提問:地球有幾個孩子?他們的名字各是什麼?這些洲有沒有自己的孩子?嘗試說說這些洲有那些孩子?

(四)、啓發幼兒運用自制橡皮泥和水製作地球的七個孩子和海洋,並將小國旗插件放入正確的洲

延伸活動:瞭解陸地的概況(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況(海島、火山等),嘗試用橡皮泥表示。

課後反思:

此次活動教師敢於嘗試和創新,活動設計層次強、內容新。但由於時間倉促、幼兒年齡特點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如下缺陷:

一:關於國家和七大洲的關係太難,幼兒無法理解和掌握,以至於將這兩個概念混淆。

二:用水、油、鹽和麪粉製作的橡皮泥太溼、粘手不易操作。

三: T製作的太死板,不夠生動,應進行修改,加上聲音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日常生活中,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不亂髮脾氣。

2、遇到困難,會動腦筋解決問題。

3、在活動中,樂於發表自己對事情的看法。

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通過故事《妞妞不哭了》引出活動的主題。

2、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

A、妞妞爲什麼哭?發生了什麼事?

B、她這樣哭,對不對?哭能解決問題嗎?

C、如果你遇到了這種問題,你會怎麼辦?

D、妞妞後來是怎樣做的?

(二)關鍵步驟

1、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師生共同表演情景劇。

情景一:小西和強強要看同一本書,他們倆搶了起來,最後強強把小西的書搶走了,小西在地上哭了起來。

情景二:奇奇和小朋友們比賽跑步,結果他輸了,他氣得直跺腳,並揮起了拳頭要打小朋友。

情景三:妞妞想讓媽媽給自己買芭比娃娃,媽媽沒有給她買,她就生氣地坐在地上哭着不肯走。

2、表演完情景劇,教師向幼兒提問:”小西,奇奇,妞妞的表現好不好?爲什麼?如果是你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你會怎樣做?”

3、請小朋友想一想自己以前是否亂髮過脾氣,如果以後遇到了同樣的事情該怎麼做。

(三)結束活動

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

在圖書區增加相關主題的書籍。

3、生活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針對愛發脾氣的小朋友進行隨機教育,也可請家長配合對孩子進行教育。

大班不亂髮脾氣教案,很多幼兒都有一點小毛病,大部分幼兒共同有的一個小毛病就是喜歡亂髮脾氣,這種行爲在幼兒身上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教導幼兒不要亂髮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