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8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認真聽清楚各項活動的規則,用過的物品能歸還原處。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材料準備

1、幼兒人手一本《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

2、小黑板一塊,粉筆若干。投影儀

活動過程

1、發放《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幼兒人手一本。

2、集體活動

(1)按數拍手。

“我們來聽數拍手,我報幾你們就拍幾下。”

(2)認識序數。

老師在投影儀上出示書畫面。“有幾張小椅子,椅子上有幾個小朋友?第幾張椅子是空着的?我們按順序說說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師手指第三張空椅子。“這是第幾張空椅子?誰會用一個數字來表示這張小椅子的位置?”“你在這裏寫上‘3’表示什麼意思呢?”“我們平時還可以用‘3’來表示什麼?”“現在你知道數字有幾個用處了嗎?”(表示物體的位置,表示物體的數量。)

“能在每張空椅子上都寫上一個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嗎?”老師蓋着第三第六第九張空椅子。“誰能說說,哪幾張椅子不見了?你又是怎麼發現的呢?誰幫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幾張椅子不見了?”

3、分組活動。

數數第幾張椅子是空的。

“說說範樣上每張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幾張椅子沒人來,是空的,請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數字寫在書上,邊做邊講,第幾張椅子是空的,做完後說說哪幾張椅子是空的。”

教師巡迴指導。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農作物或果樹,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體驗秋天豐收的快樂。

2、能圍繞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交談。

3.教育幼兒尊重成人的勞動,愛惜農作物。

活動準備:

1、幼兒多次瞭解過秋天的景色,知道秋天收穫許多的水果、蔬菜,並知道其中的一些名稱。

2、農民田間勞作場景的錄像。

3、每位幼兒帶1-2個水果或蔬菜,在教室的一角佈置“豐收的季節”展覽。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通過提問激發幼兒談話的興趣。

2、你們喜歡秋天嗎?最喜歡秋天的什麼?(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討論對秋天的認識)。

二、引導發現

1、觀看農民田間勞作場景的錄像。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圍繞話題進行談話,拓展話題。

“農民伯伯在幹什麼?”(如收割、脫粒、揚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小結:農民伯伯爲了給我們種糧食,辛苦了一年,我們要愛惜農作物,愛惜糧食。

2、秋天還有許多好吃的水果和蔬菜,你最喜歡吃什麼?爲什麼?

(引導幼兒在別人談話過程中,積極參與談話和補充談話的內容,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幼兒知道秋天是各種植物收穫的季節。)

三、交流討論

幼兒自由結伴進行交談,學會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蔬菜的名稱、外形、味道及用途。

(教師巡迴參與幼兒的交談,提醒幼兒圍繞話題輕聲談話,不影響別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及彈跳能力。

2、鼓勵幼兒主動、愉快地參與遊戲,並能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3、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瞭解我們傳統的民間器械-竹竿

2.竹竿若干根

活動過程:

一.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老師給你們看了我們傳統民間遊戲《竹竿舞》,他們是怎麼跳竹竿舞的呢?(有些人在地上敲竹竿,有些人在竹竿上跳來跳去)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竹竿,你們想不想玩啊?(想)這個遊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1.教師講解、示範腳上動作以及合作分合竹竿的方法。

師:學竹竿舞,首先要學會怎麼敲竹竿,有人說了,楊老師,敲竹竿最簡單了,剛剛楊老師說過了,敲竹竿啊,需要我們兩個小朋友一組,手拿竹竿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開、合攏有節奏的敲打。需要兩個小朋友相互配合。

師:看老師先示範一遍,(請小朋友幫忙)一二一二一二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想)好,現在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4個人一組,每組2個小朋友先敲打,另外兩個觀看,然後再交換?(安排好練習的位置)師:好,我們一起來試試看,一二一二(好,現在請小朋友交換一下)

師:好,真棒!請小朋友吧竹竿放在地上,手上功夫練好了,現在要請我們的小朋友來練習腳上的功夫類。教師示範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係。師:老師在跳竹竿的時候,你們覺得在打竹竿的人,和跳竹竿的人,之間有什麼關係?(。。。。)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想)

師:在跳的時候要注意你們之間合作,並注意安全。現在請小朋友根據剛纔找的好朋友,四個人一組,我們來試試看。(數着節奏,慢慢來,小手叉腰一二一二,交換)

(一)討論手上動作,強調兩人合作:有節奏的擺放竹竿。討論腳上動作,幼兒跟節奏練習腳上跳的動作。幼兒自由組合,練習分合竹竿的本領請個別幼兒示範。

(二)幼兒四人一組進行跳竹竿的練習。

(三)教師巡迴觀察,發現問題

二.跳長竹幹

1、先請個別幼兒嘗試,然後分組,請幼兒排隊,並請一個幼兒和老師一起打竹竿,其餘幼兒排隊一個跟着一個跳。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進行表演。並鼓勵幼兒大膽邀請聽課老師一起參加表演。

三.教師小結

今天你們知道跳竹竿好玩的地方了,明白小朋友之間的合作很重要,我們一起把這個好玩的遊戲帶給其他班的.小朋友。

教學反思:

《跳花竿》這一活動帶有強烈的民族風特色,以節奏爲主線貫穿了節奏遊戲、舞步練習、跳花竿練習、合作表演等多個內容,環節緊湊、層層遞進。採用了集體、個別、小組及同伴間相互學習的多種形式。在組織活動中,我注重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如我請幼兒自己根據圖譜理解舞步,而不是生硬的教會。注重培養幼兒的富有個性的創造力,如在節奏遊戲中我請讓幼兒做與別人不一樣的動作;在跳花竿表演中,請幼兒自主創編結束造型。

活動的重點是練習跳花竿這一環節,首先我投放的舞步圖譜分爲反正兩面,正面是有腳印和動作符號的,反面是隻有兩條線的,體現出了兩個層次。然後我做了較規範的示範表演,這些都爲孩子完成目標奠定了基礎,根據孩子們掌握的情況不同,設計了不同層次的方式和活動材料供他們選擇,掌握很好的幼兒可以站在前排,發揮了他們的示範作用,還不夠熟練的幼兒可以站在後面兩排,在同伴的帶動下完成跳花竿。還有困難的幼兒可以來跳圖譜橋,藉助圖譜的同時也便於教師個別指導。這樣的個別指導既沒有佔用大家的時間,又達到了關注個別幼兒的目的。

小百科:跳是同一條直線上,間隔一路下子的着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初步瞭解心臟的位置和功能

2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怎樣保護我們的心臟

活動準備

心臟圖片 心臟模型

活動過程

1‘聽一聽,讓幼兒的耳朵貼在旁邊幼兒的胸口上,互相傾聽心跳的聲音。

2出示掛圖和模型,看一看,心臟在人身體的什麼位置,說一說心臟的形狀,並幫助幼兒指出心臟的位置。

3讓幼兒瞭解心臟有什麼功能。心臟日夜不停的跳動,將血液送到全身的各個地方,使身體得到營養物質和氧氣,保證身體健康。

4發現運動後的心臟:帶領幼兒到戶外跑兩分鐘回到教室,讓幼兒相互聽聽心臟的跳動,

5,分組討論,怎樣保護我們的心臟?並請各組代表發言。

6結束活動:引導幼兒說出:鍛鍊身體能使心臟健康,但不能長時間作劇烈運動,否則會使心臟疲勞,發燒和害怕時,心臟會加快,發燒時要及時治療,平時多呼吸新鮮空氣,睡覺時不能趴着睡,以免壓迫心臟。培養幼兒正確的睡眠姿勢。

活動延伸:提供聽診器,讓幼兒相互聽聽心跳的聲音。選擇易懂的碟片

讓幼兒觀看。

教學反思:

優點:1活動思路較詳細,清晰。

2在本節課中,大部分幼兒的掌握情況較好,課堂氣氛很活躍,幼兒的興趣很濃,整個活動進行較流暢。

3給幼兒提供了分組討論,思考的空間,讓幼兒學會通過思考,從中找到答案

4從中培養幼兒正確的睡眠姿勢,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缺點:在活動準備上,能更加多樣化,能運用多媒體更加形象的吸引幼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及簡單的生活習性。

2.能大膽提問和表達,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3.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觀察記錄本

活動過程:

一、引發問題,激發孩子仔細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老師:我發現孩子們對蝸牛特別感興趣,你覺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問題?

幼兒:我想知道蝸牛的背殼有什麼作用?

幼兒:我想知道蝸牛的眼睛在哪裏?耳朵在哪裏?鼻子在哪裏?蝸牛有牙齒嗎?它怎麼吃飯的?

幼兒:蝸牛有腳嗎?如果沒有腳,那麼它是怎麼走路的呢?

(老師的思考:孩子們提出來這麼多有趣的問題,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把蝸牛擬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體功能進行比較,想進一步瞭解蝸牛的身體特徵和生活習性。而且這些問題還真的難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閱資料才能得到答案。綱要也指出:在科學活動中要讓孩子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我何不把問題又拋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尋求答案呢)

老師:老師對小朋友提出的這些問題也很感興趣,那我們以後天天早上都去觀察蝸牛,看看蝸牛五官到底在哪兒?再仔細觀察蝸牛的沒有腳是怎麼走路的?我們要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上,觀察完後我們要一起分享,看哪個小朋友的發現最多。

二、幼兒觀察活動。教師引導幼兒帶着問題進行有意觀察和簡單記錄。

老師:孩子,你看到蝸牛的頭了嗎?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嗎?

幼兒:老師,我只看到一個背殼,沒有看到蝸牛的頭。

老師:那再等等看,可能蝸牛一會兒就會伸出頭來的。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把頭伸出來的時候頭上還有兩個小黑點。

老師:真的有,看仔細了,長在頭部的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的,趕快把它記錄下來吧。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白色的印子。

老師:真的,觀察得真仔細,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其它的蝸牛爬過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條白色的印子呢?

幼兒:好的。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真的把我們的菜葉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見它們是怎麼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見它在那兒趴着,喝完牛奶後我再看的時候就看見菜葉上有一個洞了。

幼兒:老師,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蝸牛的時候,它就把頭縮進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師:那趕快把這些現象記錄下來,以後和小朋友交流,看他們是否有一樣的發現。

(由於有了明確的觀察目的,孩子們的觀察非常仔細和耐心,除了晨間活動我組織去觀察以外,個別孩子自由時間也去觀察,下午放學的時候也會去觀察,而且觀察一次都要持續很長的時間,還一邊觀察一邊和同伴說着自己的發現。)

三、梳理交流,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渠道解決其它問題。

老師:你們觀察到蝸牛是什麼樣子的?它的五官到底長在哪兒?

請幼兒拿着自己的觀察記錄本上來和小朋友進行交流。

(幼兒有的畫出來一個圓形的貝殼,有的畫出來露出頭的蝸牛,還有觀察得更仔細的孩子還畫出了蝸牛貝殼上的一些花紋。幼兒普遍在露出的頭上畫了眼睛和嘴巴。觀察得細緻的幼兒孩子頭上畫了兩個觸角。有的幼兒還和小朋友分享了蝸牛走路的動態,爬着一動一動的就往前了)

老師:小朋友還有什麼問題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來,看其它小朋友有沒有答案。

(孩子們提出了沒看到蝸牛怎麼吃東西,怎麼聽聲音,背殼有什麼用這些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但是通過觀察也沒有得到答案。)

老師引導:孩子們,你們提出的蝸牛怎麼看、怎麼聽、怎麼吃東西的這個問題我也不太清楚,你們覺得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得到這些答案呢?

幼兒:上網查詢、問爸爸媽媽、看書。

老師:那我們就分頭去查資料,明天我們再來交流好嗎?

四、分享交流,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老師:你們的問題找到答案了嗎?答案是什麼?你是怎麼找到答案的呢?

幼兒:我爸爸給我做網上查了的,我爸爸說蝸牛的視力很差,只能看一點點地距離。

幼兒:蝸牛走路的時候是爬着走的,它會分泌粘液,讓路溼一點,這樣爬着走就不傷身體了。那個白色的印子就是蝸牛分泌的粘液。

幼兒:蝸牛的背殼是保護的作用,它怕光和壞人,看到強光或者危險的東西就把頭縮進去。

幼兒:我媽媽說蝸牛有它們自己的語言,碰碰觸角就表示它們在說話了。

老師:小朋友都說出來自己的答案,真能幹。接下來我們給蝸牛朋友畫個像,把我們知道的都告訴別班的小朋友好嗎?

老師和幼兒一起製作展板:我們的蝸牛朋友。

活動反思:

教育內容的生成應基於孩子的問題需要。孩子們的在觀察蝸牛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說明孩子們在思考,在分析,需要得到一定的支持與幫助,這時如果老師視而不見,那麼就會錯失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機,通過對孩子問題的分析和思考,確定生成蝸牛這個主題的教育活動,我覺得能夠發展孩子的細緻觀察能力,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而且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大膽分享交流的能力。

教師採取的行爲策略應有利於孩子目前問題的解決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在孩子們提出了有關蝸牛的若干問題之後,我採取了三個策略來解決問題。首先我選擇了採取了激發孩子仔細觀察這樣一個策略。這一策略主要是發展細緻觀察、帶着問題去觀察的能力,這樣的有意識的觀察是優良的學習品質,對孩子解決目前問題和今後的成長非常有幫助。第二,我採取了讓孩子主動尋求答案的策略。這一策略主要是發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的信息社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孩子們除了觀察以外,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家庭教育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一策略可以發展孩子用多種方法大膽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採取的策略是幼兒大膽分享和交流的策略。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對蝸牛有了自己的認識,產生了表達和分享的需要。於是我就採取了這一策略。這一策略的產生是爲了讓孩子在分享活動中充分表達和聆聽別人的答案,發揮同伴互助學習的作用,對發展幼兒語言傾聽與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有促進作用。這3個策略的解決既有利於目前問題的解決,又有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需要。

教師隱性地指導是爲了突出孩子主動地學習。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獲得的有關蝸牛的知識不是老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通過觀察和詢問得到答案的,這樣的活動充分調動了孩子的主體性,使他們成爲問題的提出者和解答者,促進了幼兒的探究意識和能力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老師的作用是爲孩子的發展提供了觀察和交流的平臺,發揮的是隱性指導作用,重在激發和調動幼兒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孩子體驗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感受其中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初步瞭解中國武術的魅力,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

提升幼兒精、氣、神。通過學習武術操培養幼兒的勇敢、自信。

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強身健體。

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並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鍛鍊幼兒堅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勞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在自信中強身健體。

活動準備

電影《少林寺》CD。

安全的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激趣

小朋友們,你們能猜到我們今天的體育課要學什麼嗎?(孩子積極舉手發言)

你們都很聰明,想出來那麼多的內容,看樣子孩子沒想學想玩的東西還多着呢,只要你們認真學,以後你們都能把你們想學的學會,那麼我們今天到底要來學什麼呢?先請你們看一段電影吧。

二:引入

(1) 播放CD,《少林寺》片段。

(1) 明確學習目標:看你們看得多入神啊!看演員的動作多有氣勢啊!你們想學嗎?(想)你們喜歡中國武術嗎?(喜歡)今天老師就教大家學習一段跟武術有關的活動----武術操。你們想練嗎?(想)

三:學習武術操第一、二節

(1)教幾個學生喜歡的武術動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2)組織學生分組模仿練習,並相互評價。

(3)學習武術操第一、二節。

老師分動作逐一講解示範。

分組模仿,比賽練習。小組相互評價。

(4) 集體練習,適當加入口號。

(5) 再次比賽練習,看誰的基本動作堅持的時間長,看誰做的到位,有力度。

(6) 巡視指導,強調練習安全。

四:基礎動作回顧

找學生演示基本動作,並適當加以表揚。

教學反思

從整體上看學生學的還是很快的,但是又學的不實,這就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希望在日後的教學中能做到讓學生做到動作正確,精氣神俱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討論並制定晨間計劃,知道哪些事可以快快地做,哪些事可以慢慢地做。

2、學習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養成做事不拖拉的好習慣。

3、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孩子們知道要珍惜時間。

環境準備

每人一張調查表、白紙若干、筆若干。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養成做事不拖拉的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 談話活動引入課題

你每天早晨幾點起牀?都做了哪些事情?哪些和別人是一樣的,哪些是和別人不一樣的?

二、 通過與同伴的經驗交流和分享,懂得怎樣調整和合理安排時間

你的晨間活動快樂嗎?爲什麼?爲什麼有的小朋友會很匆忙很着急?

三、 通過討論,幼兒根據自己的情況修改、調整調查表中的內容,爲自己制定晨間計劃

早晨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快快做的?做事拖拉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你想給自己設計一份怎樣的晨間計劃呢?請你來說一說好嗎?

四、 教師總結

我們要想讓全身各個部位都得到鍛鍊,讓我們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就要讓上肢、下肢和身體其他部位交替得到鍛鍊。從下週開始我們就按照自己制訂的活動計劃行動吧!

延伸活動:

1、日常晨間活動中,提示幼兒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選擇遊戲內容。

2、根據幼兒列表中關心的問題,與幼兒共同討論並調整晨間相關內容。

3、健康角共同收集有關運動後身體發展的資料。

4、家園共同組織幼兒運動會。

活動反思:

活動中,每個孩子都設計出自己的“一週晨間活動計劃”,每個孩子設計的活動內容都不單一,合理地調整自己的活動。由此可以看出,這個活動很好地達成了預期目標。總之本次活動比較圓滿。

小百科:早晨爲一天之始,往往被視爲充滿朝氣的時刻,因此中國古語亦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在早晨時售賣的報紙被稱作晨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大班美術《天安門》反思

美術活動一直是我們班的弱項,在前幾次的繪畫活動中,我發現了這樣幾個現象

1、握筆姿勢不正確;

2、勾線不清晰;

3、塗色不夠飽滿;

4、構圖很小,而且中心位置找不到。今天又進行了美術活動《天安門》,在活動之前我精心設計了教學活動過程,但是課後想想在很多環節的處理上還是事與願違。從活動目標上反思:整個活動過程都是爲目標服務,在活動過程中,我緊緊圍繞兩個目標開展活動,從引題――講解示範――幼兒練習――教師講評。流程比較清晰,環節也能相互緊扣,並且層層遞進。兩個目標基本達成。從活動過程上反思:在引題的時候我有點操之過急,本來我想讓孩子們充分了解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結構特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部分孩子說不出來。其實我可以在活動開展之前讓家長幫忙,請孩子收集天安門圖片或者可以請去過北京天安門的小朋友帶張留影的照片,放在我們區域,讓每個小朋友有事先了解的過程,爲畫天安門作好鋪墊。這樣在引題的時候每個小朋友都會有話要說,不會冷場。講解示範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首先讓孩子們觀察天安門的結構,並有意識的告訴他們第一層樓是怎麼樣的形狀,第二層樓是怎麼樣的形狀,第三層樓是怎麼樣的形狀,通過有順序的觀察告訴幼兒畫的時候也要從底層開始畫,並讓他們知道天安門是梯形結構。在幼兒練習的時候,我一個一個進行觀察與指導,不斷強調要注意的事情。爲了讓畫面更豐富,我讓孩子們進行添畫,可以畫白雲、小鳥,但是有些小朋友卻主次不分,添畫部分畫的很大,天安門畫的很小。其實在每個班級中每個小朋友能力有強有弱,個別孩子可以個別對待,順應他們的發展特點,能力好一點的要求高一點,能力弱的要求低一點,不然就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