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小學一年級語文《大熊貓》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大熊貓》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大熊貓》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一年級語文《大熊貓》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材內容:

《大熊貓》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大熊貓的文章。文中一共有四個自然段,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描寫形象生動。通過介紹大熊貓的可愛外形,小的時候和長大後的不同生活習性,最愛吃什麼,以及大熊貓的珍貴和受歡迎,一隻可愛的大熊貓形象躍然於紙上,有利於激發學生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增強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學生分析:

1、大部分的學生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大熊貓,但是他們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對大熊貓有一定的熟悉度。

2、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已有初步的認識事物的能力,對一些客觀的生活情景能進行簡單的表述。但是,那些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爲了使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要努力創設直觀的教學情景,幫助他們學習、感悟、積累語言。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至高追求。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正確情感和態度。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熊貓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全文。

3、情感目標:體會大熊貓的可愛,激發愛護珍稀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瞭解大熊貓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大熊貓的可愛,激發保護珍稀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教師引言: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看誰能猜出來。(出示課件)對,就是大熊貓。我國有許多珍奇動物,最可愛的要數大熊貓了。

2、播放大熊貓生活片斷。(出示課件)

3、教師引言:你們喜歡大熊貓嗎?(喜歡)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地認識大熊貓。(板書課題:大熊貓)請齊讀課題。

二、引入情景,品讀感悟,理解課文。

1、讓學生欣賞大熊貓的生活寫真。(出示課件)

2、請學生說一說大熊貓的樣子。(出示課件)

按照課件中的順序,讓學生逐一回答。(總結板書:樣子很可愛)

3、指導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

(1)教師範讀。

(2)指名讀,齊讀。

4、教師引言:我們剛纔通過圖片學習了第2自然段。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教師引言:大熊貓那麼可愛,那它平時又是怎樣生活的`呢?請小朋友自讀課文第3自然段,看看大熊貓小時候和長大後的生活習性有什麼不同?

(2)指名說說:大熊貓小的時候和長大以後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小時候——爬上爬下(板書:小時侯很活潑)

長大——抱頭睡大覺(板書:長大愛睡覺)

(3)欣賞大熊貓小時侯和睡覺的圖片。(出示課件)

(4)指導朗讀

6、寓學於練:(出示課件)

讀一讀,說一說:

大熊貓走來走去找東西吃,

小鳥在風雨中 來 去,迷了路。

小魚在水中 來 去做遊戲。

小狗在院子裏 來 去,找骨頭吃。

7、有感情朗讀第4自然段。

(1)讓學生看大熊貓吃竹子的圖片。(出示課件)

(2)教師引言:你知道大熊貓最愛吃什麼嗎?(竹葉,竹筍)

教師相機出示課件:愛吃——竹葉、竹筍(板書:愛吃竹葉、竹筍)

(3)教師引言:想想,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和表情來朗讀第4自然段。指名讀第4自然段。

8、指導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教師引言:大熊貓非常可愛,而且,只有我們國家擁有。它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稱爲“國寶”。它那麼珍貴,難怪在動物裏成了最吸引人,歡迎的動物。

(2)讓學生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和表情來讀這一段。

三、檢查詞語(出示課件)

1、先指名讀出每個詞語。

2、不同形式讀每個詞語。

四、拓寬視野,情感昇華。

1、教師引言: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認識了大熊貓,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關於大熊貓的歌曲。(出示課件)

教師總結大熊貓的生活現狀。

2、出示課件《拯救大熊貓倡議書》

五、作業超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畫一幅大熊貓的圖畫。

3、模仿大熊貓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