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部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彩虹》教案

部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彩虹》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彩虹》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部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彩虹》教案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彩虹》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共2頁,分爲“自制水棱鏡”、“製作牛頓盤”2個部分。

學生們在驚詫於雨過天晴時彩虹的美麗,但卻未必能解釋雨後爲什麼會產生彩虹?學生們知道彩虹由7種顏色組成,但卻未必能解釋彩虹不同的色彩是怎樣形成的?本課意圖利用三棱鏡與牛頓盤的製作和使用,讓學生了解到光可以分解和混合。

第一部分:自制水棱鏡。

教材首先將一束陽光投射到三棱鏡上,讓學生觀察產生的現象。學生們將可能會觀察到三種現象:一是陽光被棱鏡的一面反射到牆壁上,我們會看到一塊白色光斑;二是投下的棱鏡的陰影;還有一種現象就是被折射出來的彩虹。讓學生描述並解釋觀察到的這幾種現象,他們可用光的反射來解釋白色光斑,然而在解釋彩虹形成時,就遇到了障礙。於是教材提供了這樣的解釋:“陽光穿過透明的棱鏡時,光的路線會發生改變,被分解爲多種顏色的光,形成太陽光譜。”(我認爲在實際教學應該注意兩方面的事項:一是如何讓外界的陽光引到教室內來,第二是如何從鏡子反射陽光過渡到棱鏡折射陽光。)

這種現象如果能被學生用一定的方法再現,那是多麼愉快的事。於是,教材就提供了一種簡便易行的製作太陽光譜的`活動——製作水棱鏡的活動。在製作水棱鏡時,學生還可能觀察到水中的硬幣、鏡面的折射效果。教師可以適當地講解一下光的折射現象,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我認爲教材中這種製作方法可以用配套材料中的器材替代,並且效果比較好。而水棱鏡分解陽光,我們可以做成模擬實驗。可以用手電筒的光替代陽光,水棱鏡替代三棱鏡,白紙替代牆面。這樣的改變一方面可以解決這節課受陽光限制的侷限,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經歷模擬實驗的產生與設計過程。)

在活動結束前,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聯想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彩虹或折射現象,分析其中的光學原理,並利用這種原理創造性的再現天空中的彩虹。

這部分的內容,是這節的重要部分。

第二部分:製作牛頓盤。

白色的太陽光(姑且將陽光的顏色稱爲白色)通過棱鏡能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那麼這些光能否再混合成白光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面臨這個問題,學生們會怎樣思考呢?按照探究的一般過程,他們應該下一個真假判斷,再通過設計實驗加以驗證。設計實驗的過程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雖然教材中沒有要求有這樣的思考過程,但在出現牛頓盤製作之前,教師還是應該帶領學生經歷這樣的過程。相信學生們會找到驗證的方法,他們可能會想方設法地製出7種不同顏色的光,再將這些光同時用鏡面反射到同一個地方;或者找出不同的顏料將它們混合在一起(這時他們看到的卻是黑色)。

牛頓盤是利用視覺暫留現象將不同顏色的光混合在一起。製作牛頓盤的活動可稱得上是一個“工程”。因此我們可讓學生在課外事先剪好7個不同顏色的圓片,或者由教師直接提供牛頓盤。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思考“顏色的排列順序、色塊的大小是否會影響看到的效果”諸如此類的問題,以求觀察與研究的結合。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製作水棱鏡,並利用水棱鏡對光的`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觀察研究,鼓勵學生積極地、有創造性地思考,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並理解“三棱鏡能夠改變光行進的路線並分解光”。

2、通過組織、指導學生製作水棱鏡和牛頓盤並觀察光的分解和合成現象,使學生了解有關光的折射的初淺知識和人工製造彩虹的方法。

3、通過牛頓盤對光的混合實驗,使學生對七種色光混合形成白光產生新的探究問題,激發學生課餘時間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愛好、樂趣。

  三、教學準備

1、演示材料:投影儀(光源)、三棱鏡兩個、透明玻璃一塊、鏡子兩面、水棱鏡套材料一套、牛頓盤套材一套、手電筒(光源)、16K白紙、水盆(裝水)一個等。

2、分組材料(按四人一組準備數量):水棱鏡套材料一套、牛頓盤套材一套、手電筒(光源)、16K白紙等。

3、其它材料:觀察記錄紙兩張

  四、教學過程

1、觀察陽光的分解。

(1)教師提問:你們有辦法將室外的陽光請到教室裏來嗎?

(2)教師演示:利用鏡子將陽光反射到牆壁上。

(3)教師提問:這個實驗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學生描述並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教師板畫鏡子反射陽光的線路草圖。)

(4)教師提問:將鏡子換成玻璃,又會產生什麼現象?鏡子與玻璃有什麼區別?(教師板畫陽光透過玻璃的線路草圖)

(5)教師出示三棱鏡,並讓學生觀察及描述三棱鏡的特點。

(6)教師提問:將一束陽光照到三棱鏡上,將會出現什麼情況?

(7)學生猜測、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現象並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8)引導語:這個實驗你想做嗎?老師這兒沒有這麼多的三棱鏡怎麼辦?我們自己動手做一個三棱鏡好嗎?

(9)教師引導並解釋水棱鏡模擬實驗:水棱鏡替代三棱鏡、手電筒替代陽光、白紙替代牆面。

(10)學生實驗:水棱鏡分解手電筒光,開成光譜。

(11)請做得比較成功的小組上臺演示

(12)教師提問:要使這個實驗做成功需要注意什麼?(學生小組討論)

(13)教師提問:剛纔在白紙上我們看到了什麼現象?除了光譜還有什麼?請在記錄紙上標出相應的位置?(學生小組討論,並作好記錄)

(14)教師板畫、小結:教師板畫手電筒的光穿過水棱鏡時,光前進的方向發生改變,並被分解多種顏色的光。那麼,你現在能不能解釋三棱鏡分解光的道理?

(15)教師再小結:陽光穿過透明的三棱鏡時,光行進的方向會發生改變,被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形成太陽光譜。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例舉日常生活中的“彩虹現象”。

(1)學生討論並交流以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還在哪裏看到過類似現象?

(2)引導語:沒有三棱鏡,沒有水棱鏡,我們也能用水和鏡子分解陽光。

(3)教師出示簡易水棱鏡的製作方法,演示製作過程。

(4)教師介紹人造彩虹的簡單製造方法。

3、單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探究活動。

(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老師還有一個問題:當陽光透過三棱鏡照到牆面上形成光譜,如果我將牆面換成一塊三棱鏡,你想,這七種光透過三棱鏡又會變成什麼顏色的光呢?太陽光通過棱鏡分解成的多種顏色的光,是否能再混合成白光呢?

(2)學生作出判斷,並嘗試說明判斷的依據。

(3)教師提問:你想研究這個問題嗎?(小組研討:怎樣用實驗的方法驗證我們的想法,畫出示意圖。)

(4)教師小結:同學們,在300年前的18世紀初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就研究過這個問題,爲此,牛頓還製作了實驗工具,後來稱它爲牛頓盤。

(5)出示牛頓盤及製作方法,並解釋怎樣做這個觀察實驗。

(6)學生在課後,利用牛頓盤進行研究並思考:旋轉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塊的大小是否會影響白色光合成的效果?從7種圓形紙板中任選幾片做相同的實驗,是否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附件一:

觀察記錄

記錄人:記錄時間

1、請記錄手電筒光透過水棱鏡在白紙上看到的現象及其位置,用小圓圈表示位置。

2、怎樣用實驗的方法驗證我們的想法,畫出示意圖

  附件二:

《利用牛頓盤來合成光的研究》研究記錄

研究提示:旋轉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塊的大小是否會影響白色光合成的效果?從7種圓形紙板中任選幾片做相同的實驗,是否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研究人:研究時間:

牛頓盤配色方案請寫出旋轉後牛頓盤合成光的顏色。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彩虹》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虹、座、提、澆、灑、挑、興、拿、鏡、照、千、裙”等十二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着、那、到、高、興、千、成”等七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通過本文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們學會關心父母、關心家人。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在文章的學習中教育學生做一個關心父母、關心家人的孩子。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認識“虹、座、提、澆、灑、挑、興、拿、鏡、照、千、裙”12個生字,學會“着、那、到、高、興、千、成”7個生字。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生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出示圖片)同學們,這是什麼?

生:彩虹。

師:彩虹有什麼顏色?

生:赤橙黃綠青藍紫。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彩虹》這篇新文章。(板書課題:彩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講了幾件事情?

師:誰來說說課文講了哪幾件事情?

生:三件事情:一是我在彩虹橋上灑水爲爸爸澆山上的田地;二是在彩虹橋上拿鏡子照媽媽梳頭;三是在彩虹橋上盪鞦韆讓哥哥高興。(教師引導)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虹、座、提、澆、灑、挑、興、拿、鏡、照、千、裙”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着、那、到、高、興、千、成”,指名認讀、領讀。

(2)教師範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裏,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本文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們學會關心父母、關心家人。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1、 抽讀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

2、 聽寫生字。

3、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指名分段朗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和。

1、學生分小組讀,給生字正音。

2、文章有幾個自然段?(四個)

3、課文讀給同桌聽,想一想,天上真的有一座美麗的橋嗎?

  三、課文詳解。

1、分小組朗讀課文,想一想:天上美麗的橋是什麼?讀後,小組彙報交流。

生:天上美麗的橋是雨後的彩虹。

師:文中的我把彩虹說成美麗的橋,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我愛想象、愛思考。

師:那“我”真的能走上這座美麗的橋嗎?爲什麼?

生:不能,因爲它是彩虹,像橋,而且在天空中。

師:那課文中“我”卻在這座橋上爲爸爸、媽媽和哥哥做了好多事,又是怎麼回事?

生:這是“我”想的,希望可以幫助他們。

師:“我”能想象出這麼多事,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我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

2、全班集體讀二、三、四段,你發現了什麼?

生1:我爲每一個家人都做了事情。

生2:這三段最後一句話都是“你高興嗎”。

師:從這些發現上你覺得“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生:懂事、關心父母、關心家人。

3、那麼,我們也應該向這位小朋友學習,多關心父母、家人,同學們平時在家裏是怎麼做的?(學生自由回答)

4、小組分段朗讀、小組比賽朗讀。

  四、總結全文。

1、學了這一課,你懂得了什麼?

2、教師總結:除了學習,我們更應該多關心父母和家人。

板書設計:

11彩虹

彩虹橋上爲爸爸灑水澆田地

彩虹彩虹橋上拿鏡子照媽媽梳頭關心父母、家人

彩虹橋上盪鞦韆讓哥哥高興

課後反思:

彩虹是孩子們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現象,由此入手,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導入到初讀課文,到識字、讀文答題,每個教學環節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讀書權教給學生。另外,我作爲一個引導者的身份,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