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教案(集錦15篇)

四年級語文教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教案(集錦15篇)

四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認“巢、葦、羅”等6個生字。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感受童年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3.反覆朗讀詩歌,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4. 通過詩文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感受童年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教學難點】

反覆朗讀詩歌,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圖片導入,引起學生思索——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

歸納學生髮言,引出所講題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讀詩歌

1.教師範讀 (注意語速、語氣、語調)

強調字音---一巢(cháo)

2.學生齊誦讀 第一遍,讀準字音。 第二遍,感受詩歌內涵。

(1)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

(2)指名朗讀,嘗試着讀出詩的節奏。

在腦中構思一幅畫面,畫面上會出現什麼景物?

歸鳥、夕陽、蘆葦 在什麼季節、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有什麼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現了歸鳥、夕陽、蘆葦

3.讀這首詩,討論詩意。

詩中寫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情景。這情景好比一幅畫,但在畫面上的事物是動的,而不是靜的。作者把蘆葦擬人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方法看到了什麼?

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

4. 欣賞《花牛歌》。這是一首讚美兒童的詩,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願?出示《花牛歌》。

5.讀這首詩,討論詩意。

詩人描寫了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也表現了歸巢的鳥兒對自由的渴望、嚮往,對現實的抗爭。

6.讀了這首詩,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花牛在草地裏睡覺。)

三、小結 :秋晚的江上黃昏時的景色是美麗的,而《花牛歌》描寫了作者童年時的樂趣。

【板書設計】

晚秋的江上:歸鳥 斜陽 蘆葦—美景 花牛歌:睡覺 有趣

【教學反思】

《現代詩二首》(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詩人劉大白1923年的作品,這是一首描寫秋天的新詩,歸鳥低飛,殘陽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詩人徐志摩的作品,這首詩歌使我們體會到了童年時的樂趣。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讓我們在詩的世界裏享受着生活的樂趣詩歌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語感,其關鍵在於創設情景,在讀中感悟現代詩歌的特點。今天這節課,我感到很欣慰,孩子們的發言並不是那麼積極,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們蠢蠢欲動的心靈,只是他們還有些含蓄。

四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語文教案-西湖的“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稱國內之最。(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美麗的杭州西湖。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領略西湖的美。

二、教師範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畫出自己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

三、自學課文

1.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四、小組交流

(重點討論第2題。作者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繪:一是雨中去訪靈隱,看到的西湖的“綠”;二是漫步蘇堤,看到的西湖的“綠”;三是在花港觀魚,看到的西湖的“綠”。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雨中去訪靈隱,作者抓住了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峯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裏。”此外還有溪水:“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漫步蘇堤,作者抓住了樹木身上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在花港觀魚,作者抓住了滿池的新荷。與初春的楊柳嫩枝的新綠相比,“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五、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指名讀;

2.自由朗讀課文,感受西湖“綠”的美。

六、聽課文朗讀錄音

1.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

2.找一找其他描寫西湖的文章或詩詞讀一讀,體會一下不同作者眼裏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西湖的“綠”》。

七、板書設計:

四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認“眛、墜、懷”3個生字。

2.能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瞭解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用聯想和想像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情感;學習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4.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自然,培養其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學會認“眛、墜、懷”3個生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自然,培養其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同學們,你愛看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時,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文壇巨匠——巴金對繁星的觀察和感受。

作者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春天裏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媒體出示)

螢(螢火蟲)熒(熒光屏)瑩(晶瑩)

模 mó 模型、楷模

mú 模樣、模具

2.查字典理解詞語(多媒體出示)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東西)。

3.分小節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體驗作者情感

1.默讀課文,完成填空。(多媒體出示)

時間 地點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爲什麼三次看星空情況和感受會不同?

(明確:之所以不同,是因爲隨着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親的懷裏似的。”母親的懷抱總給人以溫馨的,表達了依戀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裏……和我談話一樣。”表達了與星之親密,投機的夥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許多……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裏了。”寫出了海上望星的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的感受,以及與星的知心之情。)

3.看着滿天的繁星,“我”獲得了怎樣的樂趣?根據句式練習說話。

(媒體出示)看着滿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之所以讓我們願意一讀再讀,是因爲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並讀一讀,品一品嗎?

四、小結課文,複習詞語

1.請你寫出幾個描寫星空的詞語。(多媒體出示)

例:星羣密佈

(   )  (   )  (   )

2.複習詞語:(多媒體出示)

納涼 星羣密佈 靜寂 半明半昧 搖搖欲墜 夢幻

五、總結仿寫,拓展作業。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尋找虛寫景物的句子。

(2)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後進行賞析,並按要求寫作。

(3)大組交流彙報自己所寫的句子。

【板書設計】

繁星

熱愛大自然

從前  家鄉 彷彿回到母親的懷裏

嚮往美好生活

三年前 南京 彷彿和朋友對話

如今  海上 彷彿睡在母親的懷裏

【教學反思】

1.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着,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補了學生的知識空白,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爲深刻的印象。

2.在瞭解了本課的一些背景知識後,我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小節,寫了作者幾次看繁星?而後通過對比,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在寫這三處的星天時,三小節在寫法上有相似之處,都寫了四方面的內容,利用表格理清課文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時間顯得略微緊張,因此讓學生自主交流、表現的的機會較少。

四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體驗、感受生活,學會通過寫作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2.引導學生通過寫作感受家中的親情,讓學生們能夠健康成長。

3.學會從日常生活中,蒐集整理寫作素材,挖掘有價值的典型材料。

【過程與方法】

創設交流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寫作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家中的親情,讓學生們能夠健康成長。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認真觀察家人的神態、動作、語言,寫出真情實感。

難點

發現並理解生活中親人的愛,寫出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自己的習作。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寫自己的家人。

2.內容具體,語句通順,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想想自己的家人和哪種動物比較像?什麼地方像?

難點

真實感受該怎樣去表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住着一個小動物,每個小動物也都有不同的個性,它們能反映出你的生活態度、處事原則和人生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你的家人最像哪種小動物吧。

二、明確要求,選擇內容

1.明確習作要求。

(1)學生自讀教材中的內容,瞭解習作的內容和要求。

(2)小組交流,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明確要求。

(4)總結與板書。

內容:我的一家人

要求:給家裏的每個人都寫上一段。寫完以後,讀給爸爸媽媽聽,請他們提提意見,再認真改一改。

2.交流素材,確定內容。

(1)交流家人和哪種動物比較像?有什麼地方像?每天生活在這個“動物園”裏,你感覺怎麼樣?和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2)全班交流。交流過程中,學生互相啓發,確定寫的內容。(如果多數學生說的內容相似,教師要加以引導)

三、整理思路,點撥寫法

1.整理思路,擬寫提綱。

(1)你想怎樣寫,在腦海中列出一個框架,打算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和同桌說一說。

(2)然後全班交流,互相啓發,取長補短。

(3)學生自己試着擬寫提綱。教師巡視指導。(強調:不要統一學生的思路,教師要鼓勵有新意的想法)

2.重點指導,點撥寫法。

(1)怎樣才能寫出家人的特點?

(2)指學生回答。在交流中明確:要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進行描寫。

(3)要通過描述發生在人物身上的具體、生動的事情,來突出他們的個性與特點。

四、個性表達,下筆成文

1.學生動筆寫作,教師巡視,提醒學生給自己的習作起個新穎的名字。

2.教師巡視中做個別指導或疑難解答。

板書設計:

小小“動物園”

明確要求→交流素材→下筆成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習作要求進行互評互改、自評自改,使文章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2.引導學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根據習作要求進行互評互改、自評自改,使文章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難點

能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寫出家人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回顧要求,談話導入

1.上節課我們進行了習作指導,同學們也已經完成了習作。下面我們來回憶一下習作要求,根據習作要求,進一步完善習作。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習作要求。

二、互評互改,完善習作

1.集體評改,回顧方法。

(1)回顧修改習作的方法,全班交流。

(2)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習作,放到投影儀上,全班同學針對習作提出修改意見。(交流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方式去修改。還要注意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

2.自讀自改,完成習作。

(1)自讀習作,沒完成的接着寫完整。

(2)讀自己的習作,按照習作要求和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3)教師巡視指導修改情況。

3.互評互改,完善習作。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議。

(2)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作重點,評價事例是否具體,表達情感是否真摯。

三、再次交流,佈置作業

1.指名讀修改後的習作,引導學生交流改後的感受。

2.佈置作業。

回家後,將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請他們提提意見,再認真改一改。

四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12個生字。

2.正確讀寫"小鎮、診所、嬰兒、徐徐、凍僵、多餘、忠滅、哀鳴、碾雪"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正確讀寫12個生字

教學難點:

正確讀寫"小鎮、診所、嬰兒、徐徐、凍僵、多餘、忠滅、哀鳴、碾雪"等詞語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相關畫面: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沿路人家的燈都亮着,僅僅是爲了給一個出診的醫生照明回家的路!這情景多讓人感動啊!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一《寒夜的燈光》這個感人的故事吧!

(板書課題:寒夜的燈光)

3.學生齊讀課題,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順、流利。

2.畫出生字。

(1)學生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

①加偏旁記憶的字有:

真-一鎮息一一熄至→一致展一一碾

②換偏旁記憶的字有:

珍一一診繮一一僵

(2)指導書寫。

"鎮"是左右結構,右邊"真"裏有三橫,不要少寫。

"雜"是t下結構,上面是"九","水"。

"荒"是上下結構",非""亡",不要寫成"~"。

3.交流對生詞的理解。

4.再讀課文,思考: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由交流)

三、再讀課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讀課文第1-2自然段。

討論:(1)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寒冷的夜晚,有人請"我"出診)

(2)說說你從文中還讀懂了些什麼?

(夜晚很冷;農民家住在偏僻的地方)

2.學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

四、課堂

1.學生之間互相質疑、釋疑。

2.學生自己這節課的學習方法和收穫。

四年級語文教案6

經過一個星期的準備,我校以各班爲單位,舉行了讀書彙報會的展示活動。雖然正是初冬,陣陣寒氣襲人,但是我們全校師生的心卻是暖融融的,因爲閱讀給我們帶來了陽光,帶來了溫暖。

讀書彙報會令人耳目一新,各班同學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設計了《讀好書好讀書》、《浸潤書海品味書香》、《走進童話世界》、《》、《》等活動主題,全校師生沉浸在濃濃的書香氛圍當中。彙報的內容也異彩紛呈,有:好書推薦、詩詞朗誦、經典誦讀、童話劇表演、美文欣賞等。雖然學生的聲音還顯得很稚嫩,但從他們身上顯現出更多的是無盡的創造力和生命的活力。這也正體現了我們開展讀書活動的本真和宗旨——即促進學生的發展。另外,活動中學生的精神風貌也有了明顯變化,學生自信心增強,語言表現力、朗讀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讀書彙報活動的開展,促進了良好班風的形成。學生在濃濃的書香中感受集體的溫暖,感受在集體中的自我成長和進步。這是一種潤物無聲的教育,這種做法值得提倡。我們要通過活動樹立爲班級而榮、爲學校而榮、爲祖國而榮的集體榮譽感。

整個展示活動,學生的情緒飽滿,大家都在拽着陽光飛!在他這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孩童的本真,讀書的快樂。孩子們讀書吧,讀書能讓我們的童年熠熠生輝,讀書能把你帶進一個美好的童話世界,讓我們的童年因讀書而快樂。

孩子們以愛爲主題的課外語段展示令我們感動,因爲他們有一顆善良的心靈,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呼吸,共命運!這種感受因讀書而更加深刻和美好。

讀書彙報活動幾乎都是由班級學生自主策劃、編排的,彰顯了學生的非凡能力,這與他們平時的讀書是密不可分的,讀書增長了他們的智慧,更培養了他們的能力感謝孩子們精彩的展示,再次謝謝可愛的孩子們,謝謝班主任老師。

與書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質量,有生機;書香飄溢的校園,一定有內涵,有發展。讀書活動激發了大家的讀書熱情,但良好的閱讀習慣還需要大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養成。“把讀書進行到底”是我校讀書活動不變的誓言!我們要把讀書作爲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需要,如同飲食、空氣,有則快意,無則失落。雖說讀書彙報會即將落下帷幕,但我相信“愛讀書,會讀書”這顆種子一定會在老師、同學們的心中生根、發芽,直至開出嬌豔的花朵。在烏丹實驗小學形成人人讀書的良好風氣,促進我校校風的進一步轉變,不斷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四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認“鵝、卵、俗、躍、穗”5個生字,正確書寫“牽、鵝、卵”等11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背誦課文第4段。

3.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4. 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培養善於積累生活中寫作材料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學會認“鵝、卵、俗、躍、穗”5個生字,正確書寫“牽、鵝、卵”等11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背誦課文第4段。

【教學難點】

1.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2.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培養善於積累生活中寫作材料的習慣。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生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媽媽一起散過步嗎?你們去過什麼樣的地方?當你和媽媽在一起時,你有什麼感受?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板書課題:走月亮)

二、學習生字詞

1.教師朗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後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

3.分段檢查(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

4.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此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雲南、洱海,使學生對美麗的雲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

5.認讀生詞。(自讀,指讀,開火車讀)

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鵝卵石、風俗、躍出、稻穗

穗:不要只讀一半,不要讀成“huì”;

6.讓學生說說自己記住生字的方法。

出示會寫字:牽 鵝 卵 哦 填 莊 稼 俗 躍 葡萄

重點指導生字:鵝:“鵝”“哦”都是單韻母音節,有相同部件“我”;

卵:“卵”和“卯”是形近字,不要讀成“mǎo”;

葡萄:在詞語中“táo”讀輕聲;

填:讀二聲,不要讀成一聲;

躍:“躍”和“跨”是形近字,不要讀成“kuà”;

“哦、填、稼、俗、躍”都屬於“左窄右寬”; “牽、葡、萄”它們都是上下結構的字,都是上小下大;“莊”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書寫時要注意筆順。“鵝、卵”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左右要勻稱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過讀課文,誰能說說“走月亮”是什麼意思?

2.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本文描述了“我”和阿媽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

3.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怎樣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月亮船》這首歌曲,引出課文。

2.聽完歌曲,你有什麼體會?

媽媽對孩子濃濃的愛、在媽媽的懷抱很幸福、在媽媽的身邊很幸福。那就讓我們伴着這甜美的歌聲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課《走月亮》(板書課題:《走月亮》)

二、品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體會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然後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並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學生可能談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月光灑滿人間,月光下的各種景物清晰而又靜謐,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媽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讓學生根據文本展開想象,月光還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麗,“我”和阿媽欣賞到清澈美麗的溪水,聞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裏的月亮,看到了鵝卵石間的無數個可愛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裏的數不清的月亮。秋風輕拂,無數個小水塘中的無數個小月亮隨着微波輕輕搖盪。

(請學生描述自己通過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並通過朗讀宣泄看到這般美麗的景色時的心情。)

第六、七自然段:我們走過了那麼多的地方,耳聞秋蟲唱歌和夜鳥拍打翅膀的聲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氣和果園裏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氣,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麗的月亮及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樣。

(引導學生合理想象:①秋蟲夜鳥此刻在做什麼?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園裏的景色嗎?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氣,那她會看到怎樣的景色呢?④引導學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兩處省略號所蘊涵的內容。)

2.當作者看到這麼美麗迷人的景色時,內心會有什麼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興,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媽喜歡領着“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們手牽着手欣賞月下美麗的景色,該有多麼幸福哇!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漫步時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並有感情地朗讀。)

第四自然段:阿媽領着“我”欣賞月下美麗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媽帶着“我”到溪邊嬉戲玩耍時好玩兒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玩時的體驗,來感受作者此時幸福甜蜜的心情,並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宣泄出來。)

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媽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媽的手越來越溫暖了。我們貼得很近,“我”都聞得到阿媽身上那熟悉的氣息,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和孩子之間那種濃濃的親情。

(引導學生回想和自己的媽媽在一起時的情景,感受媽媽身上的溫暖氣息,並個性化的朗讀。)

第七自然段:“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着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兒牽着閃爍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媽與“我”比賽嗎?不,阿媽就是那美麗的月亮,“我”就是那閃爍的小星星,我們已經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

(引導學生想象此時的景色,並個性化的朗讀。)

3.也可能學生在一個自然段中即體會到了景色的美,也體會到了情美,教師可隨機進行指導。

三、調動學生的生活實際,談感受

1.你有沒有和媽媽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裏講一講,然後全班交流。2.你有沒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裏講一講,然後全班交流。教師隨機點撥:其實親情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發現我們被濃濃的親情包圍着,是那樣的溫暖,那樣的幸福、快樂。

四、整體回顧

1.《走月亮》這篇文章用優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讓我們帶着自己的感受伴隨着音樂,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

2.讓我們嘗試着背誦全文。

五、小練筆

說到親情,我們眼前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着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天上的星星……

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

這伴隨生命每一刻的親情,你感受到了嗎?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然後寫在小本本上。

【板書設計】

走月亮

【教學反思】

1.《走月亮》是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裏一篇語句優美、意韻悠長的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如“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林間的大道和小路……”“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不僅增強韻律感,使語言富有氣勢,更使描寫細膩,形象生動。在教學本文時,我想調動學生的經驗,情感和想象,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意境的美,還感悟到親情的真。開始我設計的是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

2. 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但是隻有個別學生情感是高漲的,能夠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讀的動情,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將自己的情感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整堂課不足之處值得改進。

四年級語文教案8

知識目標:

認識、會寫“凰、驕、州、繡、棚、壽、側、柚、炸、距、舀、蔥”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文中優美的語言,並學會積累。

情感目標:

感受小城的美、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城的美。

教學難點:

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摯愛,學習如何表達真情實感。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錄音機、課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書寫。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在咱們的湘西,有這麼一座小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以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征服着世人。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將它贊爲中國最美的小城。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地方嗎?(鳳凰)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28課,走進小城鳳凰,一起領略它那獨特的美。(板書課題:小城鳳凰。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詞。

2、學習小組交流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

3、檢查學生生字詞掌握情況。

(1)認識生字詞。

驕傲、鳳凰、貴州省、繡起、瓦頂棚、萬壽宮、左側、橘柚、油炸、距離、舀起、蔥綠

(2)指導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凰”是三拼音節,不要讀成“fàng”;“炸”字在本課讀第二聲,不能讀成第四聲;“蔥”字的聲母是平舌音,後鼻韻母。

運用觀察比較、部件拆分、難點解析等方法識記。

(3)指導書寫。

“凰”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先寫外面的部分,第二筆是“橫折斜鉤”,要注意留出“皇”字的空間;“驕、繡、棚、側、柚、距”幾個字均爲左窄右寬的字,要注意寫均衡;“舀”字的兩短橫不能連起來;“蔥”字中間部分的一點不能丟。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小城的美?

2、找出具體描寫小城美的段落。

3、在讀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準備質疑。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四年級語文教案9

課時目標

回憶生活,篩選內容。看看那些事情是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選定它們作爲習作材料。

一、導語:

牛頓因爲發現蘋果的落地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因爲發現了壺蓋跳動的原因而發明了蒸汽機……有多少發現,就給人帶來多少驚喜。可見,發現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本領,誰掌握了這個本領,誰就可能成爲有本事的人。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有趣的發現,你能把它寫出來嗎?

二、資料鏈接:

課文《爬山虎的腳》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好看得很。”這段話通過葉子的變化來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具體地描寫出葉子的美,顏色:嫩紅、嫩綠。樣子:一順兒朝下,均勻,沒有重疊,不留一點兒空隙。動態:漾起波紋。作者之所以描寫這麼具體,是因爲他經過了仔細觀察。

三、習作構思:

1.確定習作材料。

2.抓住重點,把觀察的過程清楚、具體地寫下來。

3.融入感情。

四、資源共享

觀察一種植物:花、草、樹木等。觀察一種動物:蝸牛、蝴蝶或鳥類、獸類等。

一、習作方法:

1.觀察的過程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是怎樣發現的?是靠觀察過程中的看、聽、想、實驗等方法發現的?還是靠請教別人發現的?發現的過程中經歷了幾個階段?具體清楚地寫下來。

2.把你在發現過程中的好奇、困惑、興奮等與之相關的感情融入文中。

例文:《我發現了潮來花籽的祕密》

二、開心練筆

三、交流探究

同桌間相互交流自己認爲寫得精彩的段落,並進行評議。

四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自學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讀課文。

3、按照提示簡要複述課文。

4、從父親的謎語、父親的眼睛中體會父親對孩子無私的關心。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父親和我猜謎語的情景,感悟深沉的父愛。

教學難點:

閱讀課文,理解描寫父親眼睛的句子的含義,體會父親對孩子無私的關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引入課題。

1、師: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你覺得和爸爸媽媽之間最有趣的事是什麼?

2、學生交流

3、師:而在作者的記憶裏,最有趣的事就是在夏日的晚上,坐在星光籠罩的院子裏猜父親的謎語。

4、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回家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現在,請你圍繞課題,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預設:知道了父親有許多的謎語。知道了父親的謎語,只有一條能難倒我。知道了父親的謎語能給我帶來許多的快樂。知道了父親的謎語,是我兒時感覺最有趣的事情。)

二、研讀感悟。

1、以謎語爲突破口,整體導入,引出眼睛。

(1)師:父親的謎語只有一條能難倒“我”,那是什麼謎語呀?

(2)生交流出示:晚上關箱子,早上開箱子,箱子裏有面小鏡子,鏡子裏有個細妹子。

(3)師:我們也來猜猜,這謎底是——(點撥,強調,出示:父親的眼睛)

(4)師:是呀,這就是父親的眼睛。

2、重點部分研讀細緻感悟。

(1)師:(出示)那爸爸有一雙怎樣的眼睛呢?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課文,用“——”劃出有關描寫父親眼睛的句子。

(2)學生自由朗讀,劃句。

(3)交流。(出示)

A、父親眯起眼睛看着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謎語。

B、再盯着父親的眼睛瞧,覺得他那雙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樣深邃、神祕。

C、父親笑着說:“你再聽啊——”他把眼睛閉上,“晚上關箱子。”又把眼睛睜開,“早上開箱子。”父親把眼睛湊近我,“箱子裏有面小鏡子。你仔細看看,鏡子裏是不是有個細妹子?”

D、每當我撅起了嘴,皺着眉頭,一副煩惱憂愁的樣子時,父親便念起“關箱子、開箱子”,笑眯眯的眼睛一張一合,然後問我:“鏡子裏面有個什麼呢?”

E、啊,父親的眼睛是多麼神祕啊!彷彿可以給我變出許許多多的快樂和光明。

(4)學生自由讀讀句子,選擇其中的一句重點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說說理由。(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句子A:從“眯起眼睛”、“悠悠地”可以感受到父親在給我猜謎語時是慢條斯理的,是很和藹親切的。

句子B、理解“深邃、神祕”,父親的眼睛和夜空一樣,猜不透裏面包含了多少東西,讓我苦思冥想很久都找不到謎底。

句子C:當我猜不出謎語時,父親的眼睛“閉上”、“睜開”,這給了我巧妙的提示,讓我猜出答案。我覺得父親的眼睛真神奇。又從人物的語言中,理會到父親對女兒的深沉的愛。

句子D:當我煩惱時,父親“笑眯眯的眼睛一張一合”,帶給了我許多童年的甜蜜和歡樂,能看透我心底的祕密,父親的眼睛無所不有,無所不能。句子E:“神祕”、“快樂和光明”,當我煩惱時,父親爲我帶來歡樂;當我遇到困難時,父親的眼睛給我鼓勵。)

(5)齊讀這些描寫父親眼睛的句子。

(6)師:從父親的眼睛中,我讀到了謎底;從父親的眼睛中,我找到了快樂;從父親的眼睛中,我獲得了光明。

(7)師生合作,老師引讀:(出示)父親的眼睛深邃、神祕,彷彿可以給我變出許許多多的快樂和光明。

夏日的晚上,在星光籠罩的院子裏,父親當我猜不出謎語時,父親我撅起嘴巴,一副煩惱的樣子時,父親

(8)師:課文除了寫父親的眼睛,還寫了什麼?(早白了的頭髮。)

(9)師:父親爲了我能快樂成長,付出了許多許多。他的頭髮也因飽經憂患而早白了。(出示)父親摸摸飽經憂患而早白了的頭髮。(引導學生理解句子。)師:“飽經憂患”什麼意思?父親曾經受到哪些“憂患”?(家人的健康,侍奉老人;工作的操勞,曾經下崗;生活艱辛,自己捨不得吃穿;孩子的煩惱,就是父親的煩惱,爲了孩子高興,父親想方設法)

師:但這些憂愁和煩惱、艱難困苦,在父親的眼中表現出來了嗎?

(10)師:讓我們再來讀讀描寫父親眼睛的句子,想:爲什麼要重點寫父親的眼睛呢?交流(謎語的謎底是眼睛;父親的眼睛能看懂我的心思;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中能傳達父親無以言表的愛。)

三、按照提示,複述課文。

(指導學生整理三個場景。)

1、師:從父親教我猜謎語這件事中,你現在的腦海裏出現了哪些畫面呢?

2、交流板書:夏日的晚上猜不出謎語時煩惱憂傷時

3、師:你能根據板書選擇其中的一個場景,加上相對應的描寫父親的眼睛所起的作用進行復述嗎?

4、四人小組合作準備。

5、交流

四、總結拓展

1、師:父親,一個多麼響亮而有力的名字!他給我們的愛雖然不像母愛那樣偉大、親切,但卻多了一份含蓄、深沉、博大,讓我們帶着真誠和愛心有感情朗讀全文,再次感受一下父親那份深深的愛。板書:含蓄、深沉、博大的父愛

2、感情朗讀全文

3、師:作者從父親的眼睛中,感受到了含蓄、深沉而又博大的父愛。而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讓我們去感受這樣的溫暖的。

4、(出示)補充閱讀《父親的手》每次感覺父親的手都不一樣——第一次是在孩提在逃學的路上,在響的小臉蛋的脆聲中,那時侯父親的手,寫在心靈的只有痛。第二次是在上街的時候,把興奮放在父親的手心裏,那是記憶中最清晰的一次,手心與手心的交流,父親的手好大好溫暖。最後一次是在離家遠行的時候,父親摸了摸我的頭,然後是我的臉,當粗糙刺痛我細膩的皮肉時,印在心底的卻是全部的父愛。

5、師:讀來是否很感人呢?你對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的父親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請你以“我眼中的父親”爲題,在自己的練習上寫一段話。(出示):我眼中的父親

6、學生交流,師評價

五、佈置作業。

四年級語文教案11

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詩句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喜悅的心情

3、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

4、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方法

講授發、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瞭解作者: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景的古詩?《詠柳》、《絕句》、《春曉》,這些古詩都從不同側面、角度向我們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有關描寫春景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2、介紹詩人: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他一生爲官清廉,爲奸相所害,被罷官閒居十五年。他的詩大量吸收民間語言,描述細膩,形象鮮明,平易自然。因爲他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5、下面光看題目意思:

宿:過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裏過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步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麗。

三、指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麼特點?

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深:深遠

理解時;調;一下: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深向遠方。

板書:籬笆一徑

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着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麼呢?

B、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麼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未:沒有。陰:樹蔭

爲什麼沒形成樹蔭?(因爲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同桌對說這兩句詩意——指句說——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D、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爲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後兩句所表達的。

多媒體出示後兩句畫面(齊讀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書:兒童黃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着追逐黃色的蝴蝶,追到沒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尋:尋找。爲什麼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名說詩意

D、再看圖(後兩句動畫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尋;這叫動態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板書:喜愛

【板書設計】

詩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愛

畫:籬落、一徑、枝頭(靜)

畫追入

兒童黃蝶菜花(動)

意色:黃(綠)(黃)

課後反思

1、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2、藉助圖片理解文字,藉助文字想象畫面。

3、爲充分感受這首詩的情趣,編寫小故事。

四年級語文教案12

學生彙報自學情況,師相機點撥。

1、訂正讀音:艇(a吧)、縱(山ng)、擁(y5nJ、樑(1i噸)讀後鼻音;縱(z6nJ讀平舌音;叉(cha)讀翹舌音。

2、訂正練習題一

艇(小艇)樑(橋樑)縱(操縱)又(交叉)

挺(挺身)粱(高粱)叢(草叢)又(又有)

3、彙報對詞語的理解,並要求說明理解詞語方法。

新月:農曆月初形狀如鉤的月亮。

操縱自如:本課指駕駛小灑熟練靈活,得心應手。

禱告:信教的人向神祈禱,乞求保佑。

譁笑,高聲喧譁談氮

五、結

學習字、詞,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就能得心應手,變成能力。現在,請同學們總結一下這個方法。

第二課時

一、啓

明確本課時學習內容,完成程序三的部分內容,程序四、程序五。

二、讀練一——自學程序與方法三(自學第一段)

學生藉助旁批,採用讀、想、劃、批、說、寫方法,自學第一自然段,教師巡迴輔導。

三、知

學生彙報自學情況。

1、朗讀第一段,引導其餘學生評議。

2。理解“縱梭交叉”。

3、聯繫:“縱橫交叉”這個詞語回答“小蜒爲什麼會成爲減厄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要求用“因爲……所以”句式回答、

四、讀練二——自學程序與方法三(自學第二段)

學生藉助旁批,採用讀、想成人批、說寫的方法自學第二一…四自然段,教師巡迴輔導

四年級語文教案13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濃郁、流連、小徑、穿梭、流暢、引導、悄然、竟然、靈性、經歷、瞬間、撲閃、張望、概念、弧線、飛翔、權利、繽紛、花繁葉茂、磕磕絆絆、多姿多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後三個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課前準備】

1、提前閱讀整組課文,初步感知本組課文內容,自學生字。

2、師生共同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圖片及影像資料。

一、交流資料,分享信息

1、小組交流:

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介紹自己蒐集到的熱愛生命的有關資料。

2、全班交流:

小組推薦代表彙報本組同學蒐集到的資料,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介紹,如可以概括來談熱愛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簡要談談某一類人的主要事蹟,還可以具體介紹某一個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導入,感知課文

1、教師導入:

同學們介紹的這些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動了。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生命就如一張雪白的畫布,只有精心設計,努力描繪,纔不會空白與單調;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細心感受,用心觸摸,才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

(板書:觸摸春天)

2、由題設問:

初次看到這個課題時,你想到些什麼?讀過課文之後,你又產生了什麼新的想法?

3、學生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觸摸”一詞,談談自己讀文前後的感受。

三、自主讀文,識寫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指正、評價。

3、自學生字,並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練習給生字組詞。

4、教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指導“瞬”字的書寫。

四、再讀課文,自讀自悟

1、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請同學們試着說一說文中的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默讀課文,邊讀邊標註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尋找學習夥伴幫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決疑難問題:

(較爲淺顯的問題,讓學生互相幫助解決;含義深刻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在書中畫出,暫時不做討論)

五、合作研讀,領悟語句

1、文中還有很多這樣含義深刻的語句,需要同學們聯繫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請同學們再來找一找、畫一畫、想一想,然後與小組內的同學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2、請同學們讀一讀自己認爲含義深刻的語句,然後說一說自己的感悟和體會。

(教師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意見,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細緻的感悟)

3、指導學生反覆品讀這些語句,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

四年級語文教案14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教學設計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啓示。

教學難點:

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遊 築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願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後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雲霄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準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並多讀幾遍。

4.彙報: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瞭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並從中受到啓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

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嘲鶇”,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教學設計》。表演後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並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並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範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後指名上臺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4.回答:我們幹了一件什麼樣的“蠢事”?

5.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

後範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四、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 二 課 時

一、導讀課文,感悟“啓示”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並寫一點兒自己

的感受。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啓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啓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後,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

一句話,並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二、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1.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道”的意思。

2.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先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說一說,最後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三、明確要求,啓動“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餘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瞭解情況。

四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和過程,以及霧凇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點:體會霧凇的美麗奇觀,弄清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過程。

難點:弄清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第22課——霧凇。說說看,霧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交流)

過渡:霧凇到底有多美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快速閱讀第一小節,思考這一小節主要講了什麼?(指名交流)

板書並解釋:奇觀——奇異的景象

2.從哪裏看出來霧凇是奇觀?

①霧凇很美(哪寫詞語可以看出來?潔白晶瑩 銀光閃爍)

②霧凇很壯觀(從哪看出來?十里長堤 綴滿)(相機指導:霧凇是在哪裏出現的呢?十里長堤。這詞語說明霧凇——壯觀。)

板書:潔白晶瑩 銀光閃爍 十里長堤 綴滿

3.同學們想看看這美麗壯觀的霧凇嗎?

出示霧凇圖片,相機講解。

4.此刻,你最想說什麼?(指名交流)

5.你喜歡它嗎?能帶着你喜愛的感情讀一讀嗎?(指名交流,學生評價。你能像他讀得一樣好嗎?或者你能讀得比他好嗎?)

6.讓我們再來品位一下這美麗的北國風光!(齊讀第一自然段)

7.這樣的景象真是太美了,難怪人們要把它稱爲——奇觀。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

1.南方有霧凇嗎?(沒有)此時你最大的疑問是什麼?(指名交流,學生提問)

2.你能在文中哪裏找出答案呢?(第2節)

3.指名讀第2節。誰來說說看,答案在哪裏?(指名交流)

4.霧凇成因:(板書:成因)

①飽和的水汽——吉林有過於飽和的水汽嗎?從哪裏看出來?

a.從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瀰漫着陣陣霧氣。

b.每當夜幕降臨……十里長堤。

板書:水汽

②遇冷凝結:吉林溫度如何?能零下30攝氏度。

板書:遇冷 凝結

5.你最喜歡第二自然段中的哪寫句子?能給我們讀一讀嗎?

a.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地,……模糊了。

b.這蒸騰的武器,慢慢地、輕輕地、……鍍上了白銀。

生讀。評價。指導體會“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等詞語”。

6.就這樣,霧氣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引讀)——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後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鬆雪柳了。

7.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二節,用心記住霧凇形成的過程。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

1.夜晚來臨,十里長堤上本來還是一片黑森森的林木,只不過一夜,就變成了千姿百態的玉樹瓊枝!

實在讓人稱奇。(出示多媒體)請同學們仔細觀賞,選一個鏡頭,用幾句話描繪一下。(指名交流,評價)

2.看着這千姿百態的玉樹瓊枝,此時此刻,你最想用哪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你理解這句詩的意思嗎?(指名交流)你來讀一讀它。從你讀的過程當中,老師感受到了你的感嘆!

3.誰能用讚歎之情讀好第三節?(生讀)

4.讓我們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這如詩如畫的美景,齊讀第三小節。

五、拓展

1.現在,你就是一名導遊,要向來自全國各地以及全世界的遊客介紹吳淞,你打算講哪寫內容?(景象、成因)

2.先向你的同桌介紹。再到前面來交流。(兩三名)

六、作業

1.背誦這篇課文。

2.向同學或親朋好友介紹一處你遊覽過的自然風光,講清楚它的特色。

板書設計:

美麗 潔白晶瑩 銀光閃爍

奇觀 壯觀 十里長堤 綴滿

22.霧凇

成因 水汽——遇冷——凝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