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白公鵝》教學設計和反思

四年級語文《白公鵝》教學設計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7K 次

 學習目標

四年級語文《白公鵝》教學設計和反思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學習聯繫上下文、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瞭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欣賞文章的好詞佳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與前篇課文的描寫方法作些比較,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4、 讀記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教學時間

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1、 上兩天,我們學習了《白鵝》(板書),大家一定記得豐子愷筆下的那隻架子十足的白鵝吧?這隻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我們一起來填一填。演出表格。

2、 學生填表並交流

白鵝

①姿態 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②叫聲 嚴肅鄭重、厲聲叫囂

③步態 傲慢從容、大模大樣

④吃相 三眼一板、一絲不苟

3、 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隻白鵝,那是一隻來自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筆下的白公鵝(出示課題),看看這隻鵝又有什麼特點。

 二、 粗讀課文

1、 這篇課文生字比較多,又是外國作家的作品,語言表達方式可能不同與我們,所以請大家認真朗讀課文,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讀順,然後再想想,這隻白公鵝又有什麼特點。(學生自讀課文)

2、 交流檢查:

3、 出示詞語:

軍銜 腔調 車轍 漣漪 勾當 魚餌 禽類

榮膺 攀談 掂量 率領 廝打 撕咬 主宰

泥濘 凌亂 徑直 慢條斯理 耀武揚威

(1) 指名朗讀,正音,強調“勾當、率領”兩個多音字。

(2) 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交流解答。(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預設:

軍銜:你知道哪些軍銜?(元帥、將、校、尉、士)

車轍:車輪軋過的痕跡;“南轅北轍”

漣漪:從字形看,一定與什麼有關?怎樣的波紋?

勾當:壞事情

榮膺:聯繫上下文猜想意思,再想想每個字的意思,說說詞語的意思。

掂量:作動作,邊做這個動作時還邊想什麼?於是引申出掂量的另一個意思:思考

主宰:找到句子,讀一讀,猜想意思。白公鵝認爲自己掌握、操控着整條河。

(3) 一排排讀詞語,發現每一排詞語都有什麼特點?(表示名稱、動作)

4、 出示句子,讀一讀。

(1) 要是可以把軍銜授給禽類的話,這隻白公鵝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了。它板正的姿勢啦,步態啦,和別的公鵝攀談時的腔調啦,全是海軍上將的派頭。

(2) 通過車轍零亂而泥濘的路時,它也那麼有辦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細翎都不沾上一點污泥。

(3) 當白鵝在淺水灘裏挺直身子、扇動起兩隻長長的有力的翅膀時,水面上便泛起層層漣漪,岸邊的蘆葦也會沙沙作響。

(4) 要不,它就與鄰近的鵝羣來上一場廝打,弄得滿河裏漂浮着撕咬下來的亂羽。如果趕上這麼一場用以耀武揚威的亂子,你就甭想有魚咬鉤了。

5、 梳理脈落:

(1) 這隻白公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填一填:( )的白公鵝

(2) 爲了突出白鵝的高傲,豐子愷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進行具體的描寫,這篇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板書:走相、玩相)

 三、 閱讀欣賞

(一) 欣賞第二段:

1、 默讀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個詞語概括這隻白公鵝的走相的話,你覺得用哪個詞語合適?(板書:慢條斯理)

2、 自由朗讀這一段,作者葉.諾索夫是怎樣寫出白公鵝走路慢條斯理的?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好?

預設:

(1) 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着每一步。[“掂量”是什麼意思?(用手稱稱重量――反覆思考應該怎麼做,結果會怎樣)它在掂量什麼?(這一步落在哪裏好,怎樣放下去好)];

(2)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擡擡,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一樣;然後擺一小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想象鵝每一步的動作,並用手演示一下。比較體會“先…再…;然後…再…”“先…再…然後..最後…”用這樣的連接寫出了白公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

(3) 通過車轍零亂而泥濘的路時,它也那麼有辦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細翎都不沾上一點污泥。[爲什麼會每根細翎都不沾上一點污泥?]

(4) 就是狗在身後追趕,這隻鵝也決不舉步奔跑。[去掉“就是…也…”,體會關聯詞語的作用。]

(5) 它總是高傲地、一動不動地挺着長長的脖子,好像頭上頂着一罐水。[比較:“它總是高傲地挺着長長的脖子。”體會比喻的作用。]

3、 再次朗讀,感受白公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自由讀,指名讀,小結寫法。)

(二) 欣賞第三段:

1、 自由讀第三部分3-6自然段,同樣用一個詞語形容白公鵝的玩相。(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耀武揚威……)

2、 又是怎樣把它玩相的特點寫出來的?同樣來欣賞一下,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好,爲什麼?

預設:

(1)可是最糟糕的是,白鵝把我下了魚餌一片水面,也劃爲自己的地盤。我們爲這片水面打了好長時間官司,它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裏。[“打了好長時間的官司”是什麼意思?“它沒把我放在眼裏”又是什麼意思?哪些句子寫出了它沒把我放在眼裏?與“有時……有時……有時……”比較,體會“要不……就…….”作用。]

(2) 幹這種勾當它從不偷偷摸摸,總是從從容容、不緊不慢的,因爲它自認爲是這條河的主宰。白鵝大概認爲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屬於它。[“勾當”是什麼意思?這裏指什麼?按理說,做這些事應該-?而白公鵝卻-?那是因爲-?理解“主宰”]

4、 體會作者情感:

(1) 事實如此嗎?

(2) 出示句子,讀一讀:它要是知道了連它自己也屬於村裏的少年斯焦普卡--他願意的話,就可以把它抓起來,交給母親,用它和鮮白菜一起熬湯喝--那可就要大吃一驚了。

(3) 理解兩個破折號的作用:轉移話題;如果不用破折號這個意思應該怎樣表達?

(4) 對白公鵝這種放肆的行爲,我爲什麼不採取措施,再讀這兩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5) 讀課文第一段,體會作者對白公鵝的喜愛。

(6) 小結:白公鵝走相慢條斯理,玩起來大膽放肆,但在作者的筆下,這一切都讓人覺得這白公鵝是那麼可愛,我們禁不住也和作者一樣喜歡上了這隻白公鵝。

 四、 拓展延伸

1、 如果大家讀完葉.諾索夫筆下《白公鵝》整篇文章,大家一定會更加喜愛這隻派頭十足的白公鵝的。

2、 自由閱讀《同步閱讀》中的《白鵝》,談讀後感受。

 五、 寫法對比

1、 同樣是寫鵝,豐子愷與葉.諾索夫的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1) 結構上:先總體介紹特點,再從幾方面具體寫。《白鵝》是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白公鵝》是走相、玩相兩方面;

(2) 描寫方法上,都賦予鵝人的感情,把它們當作人來對待,讓人覺得親切可愛;

(3) 運用反語,寫出鵝的可愛,突出對鵝喜愛的感情。《白鵝》中的“鵝老爺”“架子十足”“不勝其煩”;《白公鵝》中的“上將軍銜、勾當、主宰”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1、重視詞語教學,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始終覺得詞語教學是閱讀教學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詞語的過程是詞彙積累的過程,也是閱讀理解的過程。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一向重視詞語教學。如果從公開教學的角度看,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可能在詞語學習上化的時間有些多,但從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看,感覺比較滿意。

如學生提出“榮膺”一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說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猜想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猜一猜。馬上就有學生說是“當上”“成爲”,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說,你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說,成爲海軍上將一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說,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漣漪”一詞,我引導學生從字形看,這個詞語一定與什麼有關?孩子們馬上說出是水,因爲兩個字的部首都是三點水。一個孩子說是“波浪”,我一邊用手比畫大波浪,一邊問:這樣的波浪能叫“漣漪”嗎?孩子們意識到“漣漪”是細小的波紋。再如“耀武揚威”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藉機引導學生注意這個詞語的構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詞上有什麼特點?隨着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麼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

如 “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導學生先說說“掂量”是什麼意思?(用手稱稱重量――反覆思考應該怎麼做,結果會怎樣)再想想鵝在掂量什麼?(這一步落在哪裏好,怎樣放下去好)體會鵝走路的“慢條斯理”,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又如“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擡擡,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一樣;然後擺一小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一句,我讓學生想象鵝每一步的動作,並用手演示一下,體會鵝走路的樣子,同時感受觀察細緻、描寫的具體;在學生想象走路樣子後,我又把課文後第二個“再”換成“最後”,讓學生讀一讀,通過比較體會用“先…再…;然後…再…”突出了鵝不厭其煩地認真走每一步的樣子。(課後,有教師提出,當學生想象出鵝走路的樣子後,可引導學生思考,你有沒有在生活中,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這樣“慢條斯理”走路或做事的例子,讓學生聯想到戲劇中大官走路的樣子。我覺得很對。)

3、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與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如何在品讀欣賞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我覺得,可以在課後安排仿寫的練習。如讓學生仔細觀察戲劇中“官員”踱着方步走路的樣子,進行仿寫的練習。

在寫下以上反思的同時,我擔心,我這樣的設計,這樣的教學是不是會被人指責過於強調了“訓練”,回到了強調“語言文字訓練”的年代,使語文課失去了情趣。因爲,在新課程實施後,不少教師不敢再提“訓練”兩字,似乎一提“訓練”就是支離破碎的、冷冰冰的、沒有情趣的語文課。但我卻困惑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爲“悟” 而“悟”,爲“人文”而“人文”,爲“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矯枉過正”使語文教學丟失了語言的特色,丟失了語文的特色,這也是不對的,值得我們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