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材理解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材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留學生涯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材理解

1919年,在蔡元培、傅增湘的幫助下,25歲的徐悲鴻獲公費赴法留學。到達巴黎後,先在各大博物館仔細觀摹西方藝術的精華,比較他們與東方藝術的不同之處,數月絕筆不畫。然後入朱裏安畫院學習素描兩月,後又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入弗拉芒格畫室。每次競試,都名列前茅。課餘,便到盧浮宮和盧林堡美術館研究大師的作品,臨摹德拉克洛瓦、委拉斯蓋茲、倫勃朗等作品。課餘,則到羅浮宮和盧森堡美術館臨畫。他站在十八世紀末法國浪漫主義大師德洛克瓦的巨幅油畫《希阿島的屠殺》前,深深地被激動,以致熱淚盈眶,不能自己。

1920年冬,法國大雕塑家唐潑特介紹徐悲鴻認識了法國國家畫會的領袖達仰,他當時享有很高的威望。從此,徐悲鴻每個星期天都去聆聽達仰的教導和參加該派藝術家們的茶會,深受教益。達仰勉勵徐悲鴻說:“學美術是很苦的事,不要趨慕浮誇,不要甘於微小的成就,”他要徐悲鴻精繪素描,並養成默寫的習慣。徐悲鴻遵從達仰的教導,很見功效,於是更加努力。先後有《悵望》、《蕭聲》、《琴課》、《扶貓人像》、《遠聞》、《馬伕和馬》等傑作問世。僅1927年就有9幅作品入選法國國家美展,獲得很高的讚譽。

1921年4月法國國家美展開幕,徐悲鴻從早至晚仔細觀摹,走出會場時,才發現外面下着大雪,而他整天未進餐,又缺少禦寒的大衣,頓時感到飢寒交迫,腹痛如絞。從此患上了嚴重的腸痙攣症。他常強迫自己忍痛作畫,現仍保存的一幅素描上便寫着:“人覽吾畫,焉知吾之爲此,每至痛不支也。”

這年夏天,病更重了,而學費已完全斷絕,他只好去柏林。徐悲鴻在柏林認識了柏林美術學院院長康普,並看到門採爾、綏幹第尼及康普的作品,感到在法國見到的佳作雖多,仍受侷限。他最愛倫勃朗的畫,便去博物院臨摹,每天都持續畫10個小時,其間連一口水也不喝。特別在臨摹倫勃朗第二夫人像時,下了很大的功夫,覺得略有收穫但仍不能用在自己的作品上,於是更加努力。

1923年,徐悲鴻回到巴黎後,以油畫《老婦》,第一次入選法國國家美展,再謁達仰。

1927年春,徐悲鴻赴意大利和瑞士,流連於聖彼得寺的名雕和西斯廷教堂米開朗基羅的壁畫之前,縱情欣賞了文藝復興時代大師們的傑作,並遊覽了龐貝古城,領略西方古代藝術的氣氛。

經過8年國外勤奮刻苦的學習和鑽研,徐悲鴻懷着復興中國繪畫的決心,回到久別的祖國,居上海霞飛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