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語文《風箏》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語文《風箏》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風箏》教學反思一

三年級上冊語文《風箏》教學反思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本文敘述層次清晰。細緻的心理描寫是這篇課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們心情的變化是隨着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的。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 ”。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自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游泳、打水仗。”“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編花環、戴花環。”“課餘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投沙包、幹編號。”等20多種說法,真讓我眼花繚亂,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

然後我緊緊抓住做風箏時的快樂來教學。首先用“你放過風箏嗎?放風箏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來導入教學,學生個個都說心情快樂。接着我又用“你做過風箏嗎?”帶孩子們進入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通過自由朗讀、比賽讀、默讀的方式,讓孩子們找出哪些句子和詞語表現出了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孩子們找的很多,尤其找到了憧憬、希望、依然快樂、幸福鳥、還把名字寫在上面。結合詞語手冊讓孩子們着重理解憧憬、希望、依然這些詞語的意思,並用依然造句。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雖然什麼也不像了,但孩子們依然快樂。

在一聲高過一聲的朗讀聲中,學生體會到了快樂,似乎自己就在做風箏一樣了。學習情緒再次被調動。

  《風箏》教學反思二

《風箏》寫的是童年時期“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經歷,文章充滿了童真童趣,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一、本節課中比較成功的地方:

1.導入問題設計巧妙:“你見過風箏嗎?見過什麼樣的風箏?你玩過風箏嗎?放風箏時心情怎樣?你們放的風箏是買來的還是自己做的?”這些問題正好與課文中內容相關聯,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2.抓重點詞句朗讀感悟:爲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語文課堂,在備課中,我主要抓住文中重點句子進行指導,不斷提高學生朗讀和說話的能力。例如:在感悟做風箏時的快樂這部分內容時,我針對體現孩子們做風箏時的心情那一段話,“我們精心做着......寫在上面”進行引讀:(1)因爲風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最大的快樂,所以我們精心......(2)因爲風箏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最大的快樂,所以我們......(3)因爲風箏給我們的夢想帶來最大的快樂,所以我們......這樣引讀的目的是爲讓學生能帶一步感受到做風箏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活的體驗,這樣的引讀很有必要。

3.挖掘文章空白、引導學生表達、利用課文的空白,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能夠主動表達,如在體會放風箏的內容時,我抓住了一句話:“他們拼命奔跑,拼命地喊叫”進行語言訓練,你覺得他們會喊叫些什麼?誰能配上表情動作一起來喊一喊?並讓學生結合插圖自由地想像,使孩子們的表達慾望大增,參與表達的小手林立。

4.注重隨堂拓寫和課後續寫,引導學生習作,課文第一段寫到“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抓住這句話,我讓學生仿寫“   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     ”。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夏天的時候,我們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游泳、打水仗了。”“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真實的語言、豐富的生活在這一刻展現在課堂中,課文最後的那個省略號同樣值得研究,是文中的一個空白。很難得的練筆內容。給了孩子們更大的空間去想像,在這裏我處理的方式是讓學生根據內容續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隻幸福鳥,是怎麼說,怎麼做的?達到把所想的變成文字表達出來,從想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這是課後的作業,沒要求字數卻真有洋洋灑灑寫成篇的好文章,令我讚歎他們豐富的想像和細緻入微的描寫。

二、不足之處剖析:

1.朗讀指導不夠細緻,讀的時間少。重點地方,還是應該精講,給課文朗讀指導留些時間。

2.老師語言組織不夠精煉,對學生的回答沒有有效、巧妙地作出評價和引導,缺少激 勵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