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寓言兩則》教學案例及反思

《寓言兩則》教學案例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教學目標:

《寓言兩則》教學案例及反思

1、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後悔、勸告、把式、盤纏、硬要”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瞭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重點難點:

在學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瞭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教師:“提起寓言故事,我們並不陌生。同學們,你們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長)

2、課件出示:寓言,“寓”,寄託;“言”,講道理。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告訴人們一個深刻道理的文學體裁,常帶有諷刺和勸解的性質。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則寓言故事,看看這兩則寓言又向我們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又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4、板書課題:9、寓言兩則

二、學生自讀寓言,瞭解故事內容。

三、學習第一則寓言

1、指名讀第一則寓言,說說故事的內容。

2、理解“亡羊補牢”中的“亡”和“牢”的意思。

3、故事中的人丟了幾次羊,他有何反應?引導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①第一次丟羊後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丟羊的態度是:沒有在乎,沒有在意。

②第二此丟羊後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從“後悔”一詞中你瞭解到什麼?從“接受”一詞中你明白了什麼?從“再也”一詞說明了什麼?

4、“亡羊補牢”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5、教師板書:亡羊補牢——爲時不晚

四、學習第二寓言

1、板書題目,幫助學生理解“轅”和“轍”的意思。

2、自讀第二則寓言,說說故事的內容。

3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最後一段話。

“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走得越遠,就越到不了楚國。”“硬要’一詞可以看出這個人怎麼樣?(固執、執迷不悟)從這幾個“越”字,我們能想到什麼?(想到結果很難實現)

4、教師:所以人們用“南轅北轍”這句成語,來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馳”的意思,含有諷刺和批評的意思。

5教師板書: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五、學完這兩則寓言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六、檢查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七、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八、作業

1、把這兩則故事講給父母聽。

2、小練筆:“我想對那個楚國人說…..”

板書設計

9、寓言兩則

亡羊補牢——爲時不晚

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認識本課的生字,能夠正確的讀寫本課詞語,通過讀文了解了故事的內容,理解寓意,能過結合生活實際交流自己的感想。但同時也看出許多不足,例如,在讀文時,還需要多讀讀熟練,要採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邊讀邊思考。在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時候,教師要教給學生方法如何去表達,注重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課文內容的能力。在瞭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抓住重點句子和詞語,幫助學生理解寓意,可以說化難爲簡。但有的學生不敢去表達,不願意去表達,課堂氣氛不活躍,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在聯繫實際談感想的時候,學生缺乏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可見對寓意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從這節語文課中,我覺得反思的地方還有很多,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還要放手,還要放得開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敢說、會說;敢想,會想;敢讀,會讀。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的能力和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