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女媧補天》教學反思2篇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女媧補天》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女媧補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女媧補天》教學反思2篇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女媧補天》教學反思1

幾年來,我總是不斷地問着自己:一堂課怎樣才能力求完美?然而,每一節課過後,心中總感覺到這樣那樣的缺憾,於是就思考着,在慢慢摸索中前行。這回的公開課是一種磨練,面對陌生的班級,陌生的文本,從準備過程到正式開課,我的心靈在一點一滴地接受着一種新的體驗,新的豁然開朗。它讓我明白了作爲一個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具備各種能力,包括課堂組織能力;敏銳的洞察力;靈活駕馭課堂的應變力等等。這樣我們的課堂纔會煥發活力,我們的教學纔會逐漸趨於自如。現在,我靜靜地反思着這堂課的教學給我帶來的一些感受。

《女媧補天》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流傳於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爲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這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他們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練習複述故事。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因此,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注重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增強複述故事的能力,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激發閱讀興趣。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如在教學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講到女媧爲什麼要補天,我讓學生先找出相關的語句,從文字中去體會當時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此時我又出示的一組圖片和聲音,有助於學生能夠在視覺、聽覺上進行理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以及文中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雲霞”雖然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見過,但是感受不深,這時,我出示“金光四射”“五彩雲霞”的圖片,學生被美麗的圖片迷住了,在一陣陣“好極了!”“太漂亮了!”的讚揚聲中,學生很直觀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雲霞”這兩個詞,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爲女媧的神力而驚歎。通過品讀、想象、描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探究性學習,整堂課通過學生質疑,再引導解疑,從而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二、讀中悟情,讀出感受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應該是閱讀教學的'永恆主題,“以讀爲本”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課上,“讀”貫穿始終,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於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可以給對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語言。集體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共鳴的功能……同時,爲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我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做文章,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獲得情感、昇華情感。

三、激發想象力,感受神話魅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 “你能想象女媧都在哪些地方找過純青石?”“女媧是怎樣忍受着煎熬,在神火旁度過五天五夜的?”以此來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並運用了語言。

四、角色演繹,體會精神

在教學女媧如何補天時,通過讓學生找女媧補天動作的詞語,來感受女媧補天的艱苦,接着讓學生表演“潑”的動作,進一步感受女媧補天的艱難,體會女媧爲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同時也從這個簡單的動作看出女媧的神力,讓學生感受到故事的神奇色彩。

然而,設想的效果與實際效應還是有差距的,由於時間把握不當,在設計小練筆及補白想象的地方用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複述課文環節當堂訓練中時間不夠用了,只能倉促結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教學完《女媧補天》,我深感到了教學的深遠,鋼鐵終需百鍊而成鋼,語文教學也需要多磨方能逐步進入軌道。多磨多煉,我將在實踐中揣摩,在實踐中逐步提升自身教學能力。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女媧補天》教學反思2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曆史文化的薰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爲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衆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瞭解女媧爲什麼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爲了拯救勞苦大衆,不怕危險、勇於奉獻的精神。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感慨頗多:

一、質疑問難,引出精彩

在學生讀課題後,我問他們想知道什麼。學生的問題提的很好,提出了兩個中心問題“女媧爲什麼補天”和“女媧怎樣補天”。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爲什麼要補天?”爲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後可怕的情景。在學習災難來臨後的可怕這一自然段時,學生又出乎我意料地質疑“爲什麼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這時,我正遲疑要不要給他們講講共公怒觸不周山的故事時,沒想到班裏又小手如林,“老師,我知道爲什麼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那時因爲水神和火神打架時……”“老師我也知道這個故事叫《共公怒觸不周山》,我也看到過的。”我感嘆孩子們豐富的課外知識,這是課外書給他們帶來的知識,正是他們質疑問難的精神,才使他們的這一課外知識得以展示,也使課堂出現了精彩的亮點。

二、以讀爲本,讀中感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應該是閱讀教學的永恆主題,“以讀爲本”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課上,“讀”貫穿始終,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於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可以給對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語言。集體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共鳴的功能……同時,爲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我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做文章,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獲得情感、昇華情感。

三、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讓他們說說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說得很好。有的說:“我彷彿看到洪水衝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說:“我彷彿看到孩子們在哭着尋找爸爸媽媽。”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並運用了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