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蒲松齡《狼》教學設計與反思

蒲松齡《狼》教學設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教學設想

蒲松齡《狼》教學設計與反思

以一篇《狼》的學習來領略《聊齋志異》的特色。

  教學目標

1.理解文意。

2.通過把握狼之狡黠來理解《聊齋志異》內容上“異”的特點。

3.通過朗讀體會《聊齋志異》“用傳奇法而以志怪”的手法,即本文敘事的委曲,情節的曲折。

 教學整體思路

初讀——讀通文意

再讀——讀出情景

三讀——讀懂作者

教學過程

  一、初讀——讀通文意

1.自由朗讀、展示讀(糾正錯誤),齊讀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提出質疑,學生釋疑(難者,教師釋疑)

3.出示文意,齊讀。

  二、再讀——讀出情景

1.教師範讀第二段,分析“仍”、“前狼”,強調重音。

學生體會朗讀其他段落

展示朗讀,分析重音。教師適時點撥。

2.教師範讀第三段,強調緩急,並分析。學生跟讀。

學生體會朗讀第四段。

展示朗讀,分析緩急。教師適時點撥(最後強調“目似瞑”的拖音。)

3.提示:2、5段各有一個音需要拖音。學生朗讀展示。

4.注意重音、緩急和拖音,自由朗讀,齊讀(或一生展示)。

點撥:一個屠戶殺狼的小故事,作者卻寫得波瀾起伏,生動曲折,扣人心絃,這也正是《聊齋志異》在敘述上的一大特色,魯迅評之爲“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三、三讀——讀懂作者

  解釋聊齋、志、異,那麼蒲松齡爲何要寫這麼一個故事呢?或者說,這則故事有什麼奇異之處呢?

小結:作者也正是要通過這樣一個奇異的故事來告訴人們:狼,或者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詐,最終是要失敗的。

應該說,這個教案我沒有涉及“文筆簡練”,因爲我沒有真正對此理解透徹,更不知如何讓學生理解透徹。

第三步:上課前的準備。

6月10日我需要上組內的研討課,正好上《狼》,讓大家提提意見。於是,我對上面那個簡案進行精加工。

一是翻譯。《狼》在文言文中屬於較長的,如何翻譯,才能快而不做秀?我採用了張文梅老師的方法:結合註釋,自己翻譯,有疑難處做標記;小組交流疑難處,沒有解決者再做標記;全班交流各組疑難處,學生問,學生答,不會者老師幫助;教師提出幾處疑難處,全班解決。

二是朗讀。《狼》的故事味、情景感,我是讀出來了,但如何讓學生讀出?我反覆回憶研究餘映潮老師執教的《三峽》、《口技》、《記承天寺夜遊》等課例的朗讀指導,並一一記錄朗讀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結果總結出幾類情況。一是形勢的危急與緩和(即狼);二是屠戶的動作;三是屠戶的心理;四是作者的態度。

三是文筆的簡練。文筆的簡練是《聊齋志異》的一大特色,如何設計活動?我在晚飯之餘反覆溜達之後突然冒出一個問題:《聊齋志異》,那麼本文異在何處?這個問題,應該說,即可以涵蓋故事上的奇異之處,有可以包括文章表達上的奇異之處。我欣喜欲狂。並總結了奇異之處:《狼》,異在狼的心機。故事中的狼竟然具有和人一樣的心機和城府。《狼》,異在情節的曲折。狡詐的狼與機警、勇猛的獵人進行了一場殊死搏鬥。《狼》,異在屠戶的心理複雜多變。《狼》,異在文筆的簡練。作者僅用202個字就生動刻畫了一場情節波瀾起伏的人狼大戰。《狼》,異在表達的神奇。作者僅用“記敘”這一種表達方式竟然能夠將故事渲染得如此扣人心絃。

 課後反思

本課的優點:

1、整節課的設計是一種讀書方法的指導,具體來說,是閱讀故事類文言文的三種境界,即

初讀——讀通文意,再讀——讀出情景,三讀——讀懂特色

所以說,本課是比較有高度的。

2、本課試圖以一則《狼》的學習來讓學生領略《聊齋志異》的特色:內容上“奇異”,情節上曲折,文筆上簡練。應該說,本課是比較有深度的。

3、對朗讀的指導是比較有成效的。四步走:讀出形勢的急緩,讀出屠戶的動作,讀出屠戶的心理,讀出作者的態度。幾遍朗讀下來,大部分同學已經能夠讀出《狼》的驚險與曲折。

並且四步的指導儘可能的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勢之急(第二段)是老師分析引導示範,學生齊讀;形勢之緩(久之……意暇甚),是學生找出原句,老師朗讀,學生聽出拖音,然後齊讀;屠戶的動作是老師問如何讀?快還是慢?學生自由讀,單個展示;屠戶的心理是老師告知心理:吃驚與放鬆,加入“啊”與“呼”,問應該加在哪?自由趣味朗讀,同桌交流,然後學生說理由,單個展示朗讀;最後是老師問什麼態度?齊讀。

以朗讀帶動分析理解,從而以朗讀達到體味情節曲折的效果,手法比較新穎。

本課的朗讀學生是趣味盎然的,尤其是“讀出屠戶的心理”。

不足及啓示:

1、有些課必須提前預習。公開課、評優課課前讓學生拼命預習、拼命準備確實是一種不好的現象,但是,絕對的不預習,有時反而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無論是常規授課還是公開課。像本課文言文,不短,想40分鐘讓學生有收穫、有突破,不預習,難。像《社戲》,那麼長,不預習,上課變成了自讀課文了。

預習與否,都應該依課文長度、難度及是否有利於學生的收穫最大化來定。

2、朗讀的指導如何更生本一些?我們看即便是餘映潮老師的朗讀指導,也往往是師本的痕跡非常明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直接示範,朗讀能否也走向生本、高效的道路?

3、 《狼》這篇文章有什麼讓人感到奇“異” 的地方呢?這個問題太難了,初一的學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異。

4、文筆的簡約是《聊齋志異》的一大特色,但我卻沒有好的辦法進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絕不是像有些人認爲的文言文都簡練,不必講。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講,是我們不會。文言文爲什麼都簡練?《聊齋志異》的語言又有什麼特殊的魅力?這其中當然有原因,只是我們不知道。近來,我在想,一個教師,即便是他擁有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也絕不是據此便可以大有作爲的,其關鍵還是要看自身的學問根底。

我們可以沒有高學歷,但一定要有深學力。餘映潮老師只有高中學歷,但國內中語屆誰看小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