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猜一猜》 教學設計與反思

《猜一猜》 教學設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猜一猜》 教學設計

《猜一猜》 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實驗,知道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科學意識。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可能性的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之中,我採用了謎語導入。這種導入適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同時營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由猜謎進入到轉動轉盤,讓學生通過猜一猜,再轉一轉的方法。參與實驗的全過程,同時感受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於轉盤來講,哪種顏色的面積越大,那麼指針停在這種顏色的可能性越大。

接下來,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拋圖釘的實驗,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因爲是用圖釘做實驗,所以要強調注意安全,然後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拋圖釘,小組內做好記錄,最後全班彙報,得出結論。總之,讓學生通過實驗、彙報等一系列的活動感受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三)實踐應用。

通過拋圖釘,學生已經知道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接下來的摸球遊戲進一步證明這個結論:1、當箱子裏有1白2黃球時,任意摸一個球有兩種結果,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2、當箱子裏有1白2黃3紅球時,任意摸一個球,可能出現三種結果,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

通過着兩個遊戲,學生已經完全掌握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然後進行討論:當箱子裏有二個白球,二個黃球時,可能出現哪些結果,此時不需要實驗,學生經過討論就能說出結果。爲了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在這題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在箱子裏又放進了二個紅球。現在已經有二白、二黃、二紅,任意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學生經過討論會說出所有的結果。

接下來,爲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可能性的問題,我用了一個讓學生抽獎的例子,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其實中獎的機率是很小的。能夠中大獎的機率就更小了。

(四)全課結束

  《猜一猜》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第一冊課文《猜一猜》是一篇韻文,節奏鮮明,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都比較喜歡朗讀。可在讓學生試背誦這篇韻文時,有個別學生總易把“彎腰”和“點頭”搞混淆,變成“禾苗見它點頭,花兒見它彎腰”。這不由得使我檢查起自己的教學思路來:首先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特別注意強調讀得準確,並在讀中初步理解“讓路、招手、彎腰、點頭”的意思,再借助圖邊讀邊想象雲散開了、小樹搖擺、禾苗彎腰、花兒擺動的樣子,從中體會到只有風才能使他們這樣,進而猜出謎底是“風”。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這樣的教學思路應該符合兒童的認知心理和教學規律,因爲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確地背誦下來。可這個學生的易背錯,說明他還沒有真正弄清楚彎腰和點頭的含義,也說明我在教學中忽視了對詞語的深層次的理解。

於是,我先讓學生做動作理解彎腰和點頭的意思,然後在黑板上畫了一朵花和一棵禾苗,讓學生比較一下:禾苗和花誰更適合用彎腰,誰更適合用點頭,爲什麼?這一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議論開了,有的說:“肯定是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因爲課文中就是這麼寫的。”有的說:“光按書上的來說,誰都會說,得說說由。”有的說:“禾苗的身體是長長的,它最明顯的地方就是腰長,所以風吹來時,它就彎腰。”有的說:“花兒的頭跟其他部分比是最重的,所以當風吹來時,花兒的頭就動起來,好象在點頭。”通過同學的互相啓發,那位易背錯的同學在邊做動作邊背誦課文時,再也沒背錯。在教學中加入一個這樣的小插曲,表面上我是在幫助這個學生弄清楚彎腰、點頭在文中的意思,其實是讓那些對詞語仍一知半解的或囫圇吞棗的部分學生真正弄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實際上也喚醒了其他學生對品味詞語意思的認識。

通過這件事,使我想到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學生不知有多少在背誦課文時是一知半解,不知有多少在背誦時是囫圇吞棗,而又不知有多少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懂課文的背誦。這可能也是我們教師所容易忽視的:課文,應該在理解中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