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下冊《登上地球之巔》說課稿

七年級下冊《登上地球之巔》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各位老師:大家好!

七年級下冊《登上地球之巔》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登上地球之巔》,它是人教實驗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

教材分析:

本單元編選的幾篇文章都展現了人類對探險的執着和渴望。《登上地球之巔》是郭超人寫的一篇新聞報道。作者作爲當年的隨隊記者,真實的紀錄了1960年我國登山隊員歷盡千辛萬險第一次從珠峯北坡登上地球之巔的經過。課文節選的是王富洲等四名登山隊員突擊頂峯的感人事蹟。讀這篇真實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報道,我們不能不爲英雄們的精神而感動,不能不爲英雄們的人格而震撼!登山英雄們勇於探險的精神、敢於奉獻的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的絕好教材。而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使這篇報道具有強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教學重點: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徵,讓學生快速默讀,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是教學的重點之一。通過閱讀,感悟登山英雄的偉大精神和優秀品質,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挑戰、勇於探索的精神也應是教學的重點所在。

 教學難點:

揣摩重點語句,體會環景描寫的作用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

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語文課堂與生活、寫作聯繫起來,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的能力;再聯繫本文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熱情參與,團結協作解決問題。課前提出預習要求,使學生了解珠穆朗瑪峯的有關知識,蒐集與課文有關特別是劉連滿後來情況的資料,並且適當插入寫作練習,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充分發揮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融入於課文之中,體驗登峯的艱難。

2.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理解登山隊員的艱辛。

3.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並能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節

4.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

 一、導入教學

本文的導入設計是播放珠峯及登山者的圖片,並配以高亢的歌曲《青藏高原》,讓學生的思緒進入神祕的珠穆朗瑪峯的氛圍中,同時請一位同學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有關這座山峯的具體情況。創設情境,直切主題。

 二、檢查預習

1、解決字詞問題

2、因爲文章篇幅較長,所以佈置預習任務時,即要求學生熟讀課文,能概括內容。所以檢查預習時,提出問題:你能在題目前加上一些信息來概括課文內容嗎?

明確: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佈於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峯。

  三、整體感知

課文學習時,教師指導速讀方法,讓學生運用圈點勾畫法速讀課文,抓主要信息,把登山隊員突擊主峯的經過劃分成幾個階段,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節,把握主旨。然後檢測速讀效果:講述這是一個怎樣激動人心的過程。

  四、分析人物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研讀課文。教師提出問題:我們的隊員能夠登頂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感同身受,與作者產生共鳴,爲登山健兒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集體主義精神、樂觀精神而感動。

然後教師小結:正是這樣的精神力量使他們在大自然對人類生命極限的挑戰中贏得了勝利,爲祖國贏得了榮譽。所以文章表現的不只是三人登山的勝利,或是他們四個人的勝利,而是集體的勝利和祖國的勝利。希望同學們從本文學習探險隊員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獻精神,從而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五、質疑討論

文中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通過讀文探究,小組討論,使學生明白文中的景物描寫渲染了惡劣的自然環境,烘托了氣氛,使讀者身臨其境,從而更深刻地感受登山隊員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英雄氣魄。使學生懂得記敘文中的寫景是爲烘托人物、突出中心服務的。

 六、拓展延伸

交流課前蒐集的材料,讓學生了解英雄們的有關情況,更增敬慕之情尤其是把生的希望留給隊友而沒有登上頂峯的的劉連滿老人登山回來後依然過着默默無聞的生活!

 七、佈置作業

讀寫互進。學生以《我眼中的劉連滿》爲題,抒寫自己的感受,表達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