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教案(ABC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教案(ABC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教學設計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教案(ABC案)

創意說明:這四則寓言,在教學設計思路上,可採用“一課兩則式”。兩則外國作品,可採取“自然式處理”。即依據課文編排,自然而然地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注重朗讀和品析。兩則中國作品,在教學中,插入一點課堂練習,以達到訓練學生“智”“能”的目的。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

 一、介紹寓言的特點

寓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或諷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二、讀註解,瞭解作者

  三、教學《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1. 分角色朗讀。

2. 問題:赫耳墨斯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3. 學生討論,準備發言。

·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現他愛慕虛榮的性格。

·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值一個銀元,又笑着問道。他以爲宙斯的雕像只值一個銀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錢,表現出他自以爲是的性格。

·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爲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表明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4. 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諷刺、批評那些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人。

5. 這篇寓言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在結構上第一段講故事,第二段議論點出寓意。

·在表達方式上以敘述爲主,間用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

  四、教學《蚊子和獅子》

1. 朗讀課文。

注意讀出“蚊子”的語氣語調。

2. 問題:蚊子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3. 學生討論,準備發言。

·蚊子向獅子挑戰時說的那一番話,表明它對敵我雙方的長短看得很清楚,並相信能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就可以戰勝對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衝過去”。

·“蚊子戰勝了獅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凱歌飛走。”表現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點。

·蚊子將要被吃掉時,嘆息說的話,表現出它至死才明白自己的缺點。

4. 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諷刺了那些取得成績便得意忘形的人,由於忽視自己的短處,勢必要被小人物打敗。

  第二課時 教學《智子疑鄰》和《塞翁失馬》

  一、朗讀

第一遍讀,讀準字音。第二遍讀,讀得順暢。第三遍讀,讀出語氣。

  二、討論

1.《智子疑鄰》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2. 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建議?

3.《塞翁失馬》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4. 好事壞事能轉化嗎? 必然轉化嗎?

  三、練習

1. 指出用法特別的詞的意思。

天雨牆壞(   )  其家甚智其子(   )

2. 下面的詞古今詞義差別較大,試着解釋。

居數月(   )  此何遽不爲福乎(   )

死者十九(   )  將胡駿馬而歸(   )

人皆吊之(   )  有善術者(   )

3. 解釋詞義。

亡:暮而果大亡其財(   )  馬無故亡而人胡(   )

故:馬無故亡而人胡(   )  以跛之故(   )

父:父子相保(   )  鄰人之父(   )

之:人皆賀之(   )  近塞上之人(   )

而:暮而果大亡其財(   )  而疑鄰人之父(   )

 四、背誦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這篇教學設計,在思路上採用“一課兩則式”“比同求異式”處理。即主要探求兩篇課文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點,或者探求兩篇課文在某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不同特點。

 教學步驟:

一、朗讀———分角色讀 二、討論———討論寓意 三、比較———比較異同

1. 教師: 請同學們比較一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這則寓言有什麼相同與不同之處。

2. 分組討論,準備發言。

·結構相同。都是第一段講故事,第二段議道理。

·情節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採用三問三答, 把情節推向高潮。《蚊子和獅子》寫了兩件事:第一件是蚊子與獅子戰鬥,戰勝了獅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網粘住了。

·寓意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人。《蚊子和獅子》諷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績就得意忘形的人。

·表現手法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把神當作人來寫。《蚊子和獅子》則用擬人手法,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表達方式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用語言、動作、心理描寫,表現赫耳墨斯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徵。《蚊子和獅子》主要運用語言描寫,表現蚊子勇敢機智,藐視強大的敵人。描寫兩次吹喇叭的動作,第一次表現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現蚊子得意忘形。最後用間接引語,寫出蚊子的反省。

..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這個教學設計的側重點在於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解讀課文,來詮釋寓意。

教學步驟:

  一、朗讀課文 二、複述故事

  三、探究思考

1. 教師: 凡寓言作品,皆有寓意,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運用。《智子疑鄰》一則,作者本意是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係,如果關係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如果從積極方面作解釋,那還可以怎樣理解?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則,將“還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改爲:赫耳墨斯聽後, 默不作聲, 悄然離去。寓意有什麼不同?

3.《蚊子和獅子》一則刪去“卻被蜘蛛網粘住了”開始至結尾這一段話,再跟原作比較,寓意有什麼不同?

4.《塞翁失馬》一則,說明好事能變壞事嗎? 好事變壞事或壞事變好事,都是有條件的,試舉例證明。

【資料整合平臺】

●作者簡介

1. 伊索,公元前6 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弗裏吉亞人。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 其中的一部分(如《狼與小羊》《獅子與野驢》等)用豺狼、獅子等兇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揭露他們的專橫、殘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烏龜與兔》《牧人與野山羊》等,則總結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對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都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2. 韓非(約前280 - 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貴族,屢次上書向韓王進諫,改革政治,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都未被採納。後來,他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在秦國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學李斯等人讒言所陷,下獄後被逼自殺,死時才47歲。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 卷,55 篇。筆鋒犀利,說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事理,富有說服力。

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於世, 《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課文擴讀材料。

疑人偷斧

人有亡釒夫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釒夫也;顏色,竊釒夫也;言語,竊釒夫也;動作態度無爲而不竊釒夫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釒夫,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釒夫者。

說明: 本文的寓意與《智子疑鄰》極爲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