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初一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篇一:初一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爲了上這篇課文,我曾經反覆思考:怎麼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瞭解老舍先生對濟南的深厚感情,真正體會老舍先生的文章之美。

初一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互動交流,合作探究。整節課按照六步教學法“導入新課—明確任務—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拓展延伸——梳理總結”的思路,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個性得到了發揮。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地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味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對此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讀。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範型教學,並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篇二:初一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讀美文,賞美文。

所謂“讀美文”,就是以讀貫穿教學的始終。如,讀課題,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對濟南的深情;讀濟南的三大特點,讓學生從中真正感受到作者發出內心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樣的感嘆,同時學習老舍對“故鄉”的這種深情,並學會用這種深情去閱讀這篇文章;讀優美的語句,讓學生品味語言美……

所謂“賞美文”,就是對文中的優美語言進行賞析。作爲“語言藝術大師”老舍,其語言的精煉、純淨是值得學生去探究的。同時,作爲初一的學生,應該逐漸學習對語言的賞析。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預設了多個句子,是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力,細細品味這些優美的句子。如擬人句:“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品析;重點字詞的品析——“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

但是,在整個教學中還是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點。首先是對文本的研讀不夠到位。在對陽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蓋下的山進行教學的時候,我覺得對幾個句子的賞析還是不到位的,如對“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句話的賞析。其實,老舍給讀者鋪設了一個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卻只是分析了“睡着”“喚醒”的擬人手法,而忽視了“閉上眼睛”這種優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這種美的學習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體現在板書上。我覺得板書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筆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體現在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教學上。在這塊知識點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運用。白色、青色、銀色、藍色、彩色、粉色……給人的視覺感受已經很美了。遠望這座薄雪覆蓋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紅:讓讀者以美的視覺享受。可是,在教學中,我只注重了這些色彩的詞語,卻忽視了與整個文章的結合,不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讓語言失去了魅力。這一失誤,我覺得使得這堂課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導語的問題。在一年的教學中,我的引導語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一些小問題上還是出現了一些缺陷。比如對薄雪覆蓋下的山解讀之後,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我說:“假如給你一座山,你會怎麼寫。”這樣的引導語,我自己在課後也覺得很難想象。換個語言,也許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假如讓你寫你心中的山,你會如何去描繪呢?”所以,在引導語方面,我還需要不斷改進。另外,“兒”化音的朗讀做的不夠到位。自己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可是,學生在這方面沒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這次教學後的反思。我以爲,語文教學是不斷髮展的,更需要我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語文素養。

  篇三:初一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也是教材中非常經典的一篇文章。但對於我這個“新手”來說,很難。首先是難在文章整體的把握,其次是感情的抒發與景物的交融,再次是寫作手法的探討與借鑑。在上這篇課文之前,我一直在想這樣兩個問題:怎麼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篇文章的美,知道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裏;如何通過品讀這篇文章對學生的作文有所幫助,讓他們從中受到一些寫景抒情的啓發,如何真正把讀和寫結合起來。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學習了餘映潮老師的教學方法,從教會學生如何去讀一篇文章出發,先整體,再局部,再精段。設計了三個主要的問題,通過三個層次的品析,使學生初步認識了文章賞析的一些方法和角度,訓練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與方法的結合對文章的精彩句、段的賞析。並在課堂上要求他們寫下一點賞析的文字。儘可能的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並即時將自己的思考落實於筆端,希望可以通過這種訓練縮短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真實的寫作之間的距離。再有就是強調這種文章閱讀的方法,首先使他們有這樣一個意識:“喔,文章原來可以這樣讀”,在未來的學習中,我會進一步訓練他們用這種方法閱讀課文以及補充的選文,希望能使他們得到一把閱讀美文的鑰匙。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地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但是我的問題在於課堂的組織上——在品析的環節中,學生的品味和教師引導的時候得有點亂了,沒有將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有的學生趁機開小差了,課堂的秩序不好,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不理想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深深覺得,作爲一名新老師,對課堂的把握是最難的部分。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必須要在這方面多花功夫了。

目前我有這樣的思考:

1、重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範型教學,並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2、試着用情緒去調動學生。這很難,但如果做到了必定效果很好。用強制的方式只能使學生被動接受,要是能夠明白他們的想法,去引導他們,讓他們積極主動得聽課、思考,不搗亂,不遊神就好了。但目前我只是能意識到這一點,卻做不到。

這一個月又要結束了,深深感到時間過得飛快,不免有一種“日暮途遠”的感覺,於是告誡自己,“一定要再勤快一點兒!”雖然存在的許多的不足,但我會繼續努力,多鑽研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

  篇四:初一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濟南的冬天》是語文版初一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有了前面幾篇文章打基礎,所以這篇文章的重點,我放在如何去賞析這一類的文章上,儘可能的爲將來的中考服務。

對初一的學生而言,初中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對我而言,初一的學生是缺少習慣的,也是最好引導、改變的。所以,在開學的第一節課上,我就傳達了我課堂教學的期望目標: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不管他們說的是否正確,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去表達。之後的教學中,我也一直在向這個目標靠攏。

《濟南的冬天》這一堂課,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上課之前,面對早進教室的聽課老師,我不要求他們規規矩矩的在座位上熟悉課文。我告訴他們,下課了就應該開開心心的去玩。上課鈴響後,走進教室,學生們笑容滿面,就如我們平時的課堂。

我用老舍《濟南的秋》中的語句導入新課,引入大家對濟南冬天的嚮往。接着,展示學習目標,引導大家理解,和前面所學的知識接軌,讓學生也有一個“溫故”的過程。

整體感知環節,我放棄以前直接找特點的方法,讓學生去找表現濟南的冬天的特點的詞語。引導大家去探索:這些詞是否都是表明濟南冬天的特點的?只剩下響晴、溫暖和溫晴後,我又引導他們發現詞與詞之間的關係,這樣特點就找出來了。學生們也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他們的智慧價值

詞語賞析環節,我照樣把課堂交給大家,讓學生們先在小組內相互交流,然後在課堂上交流,訓練學生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句子分析能力。有了前面幾個單元對修辭作用的講解,學生們在這堂課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即使不能說出作用的,都能敢於在課堂上去說,看到這個狀況,我非常欣慰,這是我教學成果的展現。

賞析完後,我從老舍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遊客們對濟南冬天的評價入手,引導大家,結合課文背景介紹瞭解了老舍之所以喜歡濟南冬天的依據。到這裏,整節課的內容就完善了。接着,我從這篇文章出發,總結了賞析寫景散文的幾個要點,讓學生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學習這樣的文章,他們該從哪些方面着手。

最後,我設計了一個“學以致用”的環節。結合小結中的幾點,指導學生創作:用一句或幾句話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學生們雖然舉手的不多,但叫到了還是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所寫的話,我覺得這樣就不錯了。畢竟,凡事都要慢慢來。

這節課結束後,我靜心想想:是否還可以更好一些?學生們的課堂表現雖然不錯,但是相比較平時的課堂而言,部分同學尤其是女生還是有些拘謹。另外,在句子賞析的時候,除了能賞析到特點外,情感應該也是可以賞析出來的。如果在學生們相互交流前,給予一定的提示,相信學生的表述會更好。對最後的學以致用練筆,我給了同學們一個框架,若能把去掉我給的限制(家鄉的秋、家鄉的冬、家鄉的雨),學生們的視野也許會更廣,寫的內容也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