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5秋天的懷念導學案(部編人教版)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5秋天的懷念導學案(部編人教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學習目標: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5秋天的懷念導學案(部編人教版)

1.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2.認識幾種常見的描寫方法,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3.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學習重難點:

重點: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難點:體會文中深刻的情感,感受母愛的至高力量。

  知識鏈接:

  作者及其散文: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xx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xx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

  描寫:

描寫是文學創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描就是描繪,寫就是摹寫。描寫就是作者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描寫方法: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作者一般綜合使用描寫、敘述等方法來塑造形象。按內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兩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與動態、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學法指導:

1.有感情地朗讀此類情感性散文才能真正感受到這類散文的魅力,只有充分調動了自己的感情,文中的情感纔會對你的閱讀有所迴應;2.找出一些蘊含着豐富情感的語句,並分析爲何這些句子爲何能如此充分地表現出情感力量;3.關注文中的細節描寫與動作描寫,學習細節描寫與動作描寫的寫作方式。4.閱讀文章之後,回憶自己與母親相處的細節,選取兩個用語言記錄下來。

  學習內容

一、基礎梳理

1、解釋下列詞語。

憔悴:

訣別:

絮叨:

暴躁:

癱瘓:

二、課內探究

整體感知課文,思考問題:

2.通讀全文,你感受到母親是個什麼樣的人?

3.母親爲什麼如此急切地想帶兒子去看菊花?

4.課文裏寫了幾次秋天看菊花?“我”和母親各有怎樣的表現?母親想帶我去看菊花的願望實現了嗎?

5.母親爲什麼沒讓“我知道她的病”?

6.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到底是怎樣的活?

7.閱讀課文,你從哪些句子體會到了母親對“我”的寬容和關懷?

三、知識點訓練

8.有人說,文章之所以如此感人,乃在於其獨特的細節描寫,於細節之中見得情深,分析下列兩個句子,說說其中是否運用了細節描寫,並對其進行賞析。

(1)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其實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不一樣,讀着史鐵生對母愛的詮釋,相信同學們對愛有了不一樣的理解。讓我們靜靜地回憶父母爲我們做過的點點滴滴,你一定會發現,你的父母對你有同樣深沉的愛,同樣偉大。

參考答案

1.形容人臉色不好;分別(多指不再見的離別);形容說話囉嗦,來回地說;遇事好發急,

不能控制感情;由於神經機能發生障礙,身體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活力。

2.母親慈愛,寬容,善良,樂觀,堅強,偉大,無私。(答案合理即可)

3.因爲母親知道自己的病已經很嚴重了,所剩的時日也不多了,她想在生前帶兒子去北海看看象徵着頑強生命力的花,想讓兒子高興高興,重塑對生活的希望。

4.第一次是我暴怒的時候,母親要帶我去看花,但我不去;第二次是我在窗前看落葉的時候,我答應了母親第二天去看花,但也沒看成,因爲就在那天,母親去世了。

5.因爲母親知道自己的病已經很嚴重了,所剩的'時日也不多了,她想在生前帶兒子去北海看看象徵着頑強生命力的花,想讓兒子高興高興,重塑對生活的希望。

6.母親希望兒子像盛開的菊花一樣樂觀,積極,即使身體有缺陷但仍然能堅強地活着,做個生活的巨人。

7.示例:(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2)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3)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4)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5)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8.(1)是細節描寫。史鐵生把東西砸碎,母親不僅不制止,反而躲出去,透過這個躲字,我們即可看見母親對兒子的關愛。而躲出去之後,一個聽字又表現出母親從未離開過。

(2)是細節描寫。母親撲過來,這個“撲”字說明了什麼了母親的擔憂,母親抓住的不僅僅的是兒子的手,更是兒子的生命。“忍住哭聲”,一個忍字飽含了無數辛酸,既有爲兒子殘疾的心痛,也有對自己生命將逝而不能照顧兒子的牽掛和擔憂,還有自己身體地疼痛。但是母愛的力量終究讓這一切集中在一個行動上,“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