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羚羊木雕七年級語文教案4篇

羚羊木雕七年級語文教案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羚羊木雕七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羚羊木雕七年級語文教案4篇

羚羊木雕七年級語文教案1

一、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②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

①預習課文,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②朗讀課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③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你是怎樣處理的?準備好說給大家聽聽。

教師

①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前給予朗讀指導。(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於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裏。

二、教學設計

1、導入

剛剛升人中學的你,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2、出示學習目標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②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學生齊讀或教師提示)

[檢查預習](讀、寫)

3、整體感知

大屏幕投影問題: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場矛盾衝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美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於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讀,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大屏幕投影評價標準:

重音

語氣

語速

[教師導學]

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着

孩了的神態:低着頭不敢看

十分嚴厲

一動不動

語氣{咄咄咄逼人

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堅定

哭着喊了起來

[教師小結]

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4、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問題:

①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爲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②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③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過渡)生活中,同學們也可能碰到過這一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把你的好辦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學生把課前準備的材料在小組裏交流,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5、小結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衝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爲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爲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羚羊木雕七年級語文教案2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啓示。

2.學習並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

3.聯繫生活實際,學會與父母勾通。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聯繫實際,談談如何與父母交流思想。

教學設計

本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密切,可採用討論以至辯論的方法來拓展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讓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學會與別人交流,特別是與父母的勾通。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見教學目標1.2.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漸漸地我們都長大了,對許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可能與父母發生衝突,由於他們是大人,所以你只能委曲求全,你免不了傷心、落淚。那麼如何與父母交流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一課或許對你有一定的啓發。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準備: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抹(mò)

攥(zuàn) 逮(dǎi,不念dài)

怦怦(pēngpēng) 樹杈(chà)

寒顫(zhàn)

2.默讀。

3.暢談讀後感(在這個環節同學們暢所欲言,可能談出了許多不同的觀點。)

4.再默讀課文:(看同學的觀點哪一種更符合作品內容,體會並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1.各自練讀

2.分好角色

媽媽 故事敘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萬芳 萬芳媽媽

3.分角色朗讀

四、課文研讀

1.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爲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2.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作者是同情“我”的。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並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爲既然是爸爸送給自己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她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傾向是很明顯的。傾向表現得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語氣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並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是批評了“爸爸”的不是。再從對話時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地盯着”“十分嚴厲”“堅定地說”“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小聲地說”“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着頭不敢看、她”“聲音有些發抖”“哭着喊了起來”“心裏難過極了”。可見父母爲了木雕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

3.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例如,“爸爸”送羚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它的貴重,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徵求大人的意見。如果像課文寫的那樣,已經成爲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媽媽暗示一下,萬芳媽媽也不是貪佔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麼貴重的東西的,重要的倒是叫萬芳媽媽不要責怪孩子。)

五、課文小結

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心靈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後心裏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願。“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她反悔,使她失去一個最好的朋友,她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裏,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捨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並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同時作爲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多商量,自以爲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羚羊木雕七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聯繫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啓示。

3、情感目標:正確處理好親情、友情關係。學會與他人、父母溝通。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教學準備】

學生:

1、課前請同學們在練筆裏寫寫自己進入中學後在家庭中的變化,準備在班裏交流。

2、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瞭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1、查閱指導朗讀的資料,教師參與分角色朗讀。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已半個學期了,如春天的小樹在慢慢長大,有的同學在練筆這樣寫:

(大屏幕投影出示,請作者讀一讀)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裏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發育、長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過渡)是的,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於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教師板書課題及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初步感知課文:

1、文中寫了一隻什麼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麼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2、你認爲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要感知課文,就要朗讀,朗讀有助於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自由回答問題並明確上述問題。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後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三、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後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2、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裏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裏有興趣哪裏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裏,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麼不足?然後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並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2、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後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四、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2、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衝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儘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衝突。

五、作業

1、與父母一起讀這篇課文並討論。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一生。

2、想象“我”要回木雕到家後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羚羊木雕七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聯繫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意的啓示。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你在悄悄的長大,對許多事情已有了主見,有時候,對某些問題,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這樣一個故事,然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二、整體把握

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

[“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要好的朋友萬芳,被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很傷心。]

要感知課文內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於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後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後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②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裏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裏有興趣哪裏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裏,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麼不足?然後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並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後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6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①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②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衝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儘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衝突。

作業:確定自己代表的人物——父母、“我”。準備辯論提綱。

  第二課時

辯論。辯論30分鐘,評議10分鐘,評議先由學生髮言,最後教師小結,尤其肯定擺事實講道理,並掌握好說話分寸的同學。

教學反思: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把握課文內容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好與親人、友人關係。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遠不是個體的獨立行爲,社會的文化的因素,在其中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來,孩子對父母,對師長必須爲命是聽,似乎成爲我國的一種傳統的文化現象。到今天,開放、交流、改革成爲社會的主題曲,社會文化的深刻變化當然會隨之而行。課文中孩子交往的多層性,主體意識的朦朧覺醒,甚至於那木雕送人都可以看成社會文化變化的例證。課文的結尾:“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不就是孩子輕輕的反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