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滬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花果山擁立美猴王》教案

滬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花果山擁立美猴王》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滬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花果山擁立美猴王》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滬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花果山擁立美猴王》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資料信息,初步瞭解《西遊記》在中國文化、文學的意義,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2、以掃讀、跳讀等快速閱讀及圈劃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孫悟空的形象,激發探究人物形象與情節的熱情。

3、用朗讀討論的方式,感受環境烘托的作用,語言整齊而活潑的優勢,激發探究描寫手法與語言魅力的熱忱。

  重點難點:

1、感受美猴王超然出衆的表現,對後文全書的作用。

2、領會古典白話概括、整齊的優點,激發對書藝術特色的探究。

  說明:

本課重在以篇引書,學生對悟空從小即有所瞭解而且一般都頗感興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預備孩子的年齡興趣特徵,教師以此爲重點可順勢引發學生開展名著閱讀、研究性學習。

《西遊記》詼諧活潑又不失古典的語言既可能成爲現代學生學習的難點,但適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豐富現代漢語口語、書面語的表現力。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簡介《西遊記》引發讀新課

1、看單元標題,“讀一本名著”,名著《西遊記》你覺得它“名”在哪裏?

2、請同學依次介紹(注意選擇大家可能不夠了解的信息有條理的說明介紹)(1)《西遊記》故事淵源:唐僧(2)成書大致歷程與作者(3)主旨及意義

1、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從小積累的關於《西遊記》有名之處。

2、學生根據課前查閱資料擇其要點分類概述。

激發學生從小就積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內心的影響,使學生走近原著;有關資料的補充能訓練處理分類信息的能力,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瀏覽目錄首回初感書文異同

1、根據學生介紹主旨時對孫悟空的評介,引入翻閱目錄,思考《西遊記》從孫悟空出世開始講起的原因。

2、初讀首回前半部分看看與課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時看動畫片、聽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談談你初讀古典白話的新感受。

3、積極鼓勵學生真實新體驗。特別對刪去詩詞與後文的質疑應大加鼓勵並留到課下探究。

1、翻閱目錄,瞭解全書大致格局及意義。

2、在課前預習課文基礎上,比較書、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別說一說自己新的體驗。(如有更多疑問,對美猴王有了一些新瞭解等)

引發學生了解讀書要有全局意識,粗讀不妨輕鬆隨意,精讀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聽聞不能代替讀原典名著的意義。

感受人物形象激發情節探究

1、再讀課文,圈劃出美猴王超然出衆表現的語句。

2、讀、說給同桌聽,概括爲幾方面與大家交流。

3、引發人物性格與環境及時全書情節展開作用,點到爲止,啓發學生思考。

1、通過掃讀、跳讀等圈劃語句

2、與同桌,再與全組交流(可能說到勇敢、勇於嘗試實踐、有見識、有領導才能等)

本課重點,通過圈劃交流,感知小說人物與情節環境的關係,激發“英雄出少年“的情懷,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向。

思考環境襯托感知語言魅力

1、小說爲何不惜筆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寫起襯托作用,是否可將(2)(3)節減縮爲“那石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與衆猴一樣寒來暑往,遊樂嬉戲,非常快樂”。

1、結合第1段說說“山石水”的作用(明確既交待情節,又間接襯托猴王的不凡)

2、朗讀(2)(3),感受寫“猴”這一部分語言形式的魅力。(學生可發現在句式、引用、音韻等方面的特色)

順勢激發學生探究寫法,語言特色的魅力,爲探究性學習進一步張本、感受古典白話獨到韻味,與現代漢語更好溝通。

明確讀書要求佈置探究任務

1、小結,引出“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道理在通讀書中製作10~20張閱讀卡片。

2、結合今天生髮的疑問與P172頁中的提示初步確定研究的小組與方向

1、翻到p172《西遊記》讀書報告,明確要求。

2、課下分組討論。

激發讀書熱情,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初始工作。

思路點撥

本課也可根據學生層次壓縮前兩個教學環節,在學生簡介《西遊記》作爲古典神魔章回體小說精典的體裁與主旨之後,切入問題:孫悟空作爲“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說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現的。在學生充分朗讀思考討論後,進一步引發“神化”環境的作用,並由讀引“說”,在複述式的講說評比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說的特色。

練習舉隅

1、查詞典,注音、瞭解詞意,並選擇5個詞語連成一段話。

迸裂玩耍蹲身瞑目鐫抓耳撓腮石碣頑劣喜不自勝天造地設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採花覓果洗濯

2、模仿第(3)節句式,用幾句話描寫一下幼兒園裏小朋友玩樂的情景。

3、用“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禽有禽?,獸有獸?”、“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等俗語名句組織一段有意義的話,並說說引用俗語的好處。

4、用第一、第二張卡片摘錄《西遊記》1~7回中你最欣賞的語句片斷,並說明理由。

5、將精彩語句保留,以講故事的口吻將猴王出世出任說給父母或同學聽,並請他們作出評價。

《花果山擁立美猴王》教學反思

《花果山擁立美猴王》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語法、詞彙與現代文均有所差異,因此,在課前佈置了學生透過查字典或資料弄懂字、詞的基本意思,爲課上學習清楚障礙,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資料是教學的難點。

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教學時,我以讀爲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中瞭解課文的大體資料。然後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等問題讀讀議議。之後再讀課文,讀中感受形象。最後組織學生講講猴王出世的故事,並適度拓展,開展語文活動。孫悟空,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幫忙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如,“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可讓學生邊讀邊聯繫平時所感受的孫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想象後說一說,說後再讀,這樣,猴王形象就會在學生頭腦中樹立起來。

當然在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課文中有一些難認的字,其中,許多字在本課尚未列入“會認”的範圍,這些字,學生憑藉拼音會讀即可。在講解難理解的句子時,不夠詳細,這是我以後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