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滬教版六年級上18課《雲雀》教案

滬教版六年級上18課《雲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教學目標

滬教版六年級上18課《雲雀》教案

1、 在朗讀中品味文中詩化的語言,感受雲雀勇敢的天性和樂觀的精神。

2、 學習將動(植)物人格化的寫作方法,理解作者賦予雲雀的文化內涵,把握寫作意圖。

說明:

“動物世界”這個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愛,很多作家賦予了動物更深層次的文化與精神意義。本文中的雲雀已經不單純作爲一種動物而存在,它其實更象徵了法蘭西民族精神的一些品質和特點——樂觀、堅韌、熱愛陽光、忠於愛情……“民族文化心理”對預備年級學生來說理解上有難度,應通過深入的朗讀課文來品味語言,領會主旨。而教師也要對這種從文化角度出發、以擬人化手法來展現動(植)物的文化內涵的寫法進行循序漸進的點撥,有助於學生以後更順利地閱讀此類文化散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談話引入,從各國的國花談起,然後設問:在古老的法國高廬,人們曾把雲雀尊爲“國鳥”,爲什麼呢?師範讀,並提出聽讀要求。

認真聽讀,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作者筆下雲雀的特點。(普通而平凡,羽毛並不美麗,然而天性勇敢,充滿歡樂。)

“課伊始,趣即生”,通過談話的方式引發學習積極性。教師以朗誦的形式將學生帶入文本,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而聽讀後的概括也是閱讀的一項基本功,要注意培養。

 圈畫關鍵句,朗讀品味。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與品味——雲雀的天性勇敢、充滿歡樂體現在哪裏?

以初讀後的概括爲基礎,圈畫具體、關鍵的句段進行朗讀,並加以分析。

讓學生努力沉浸到文本中去,因爲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和思索空間,才能讓他們全面、完整的佔有感性材料。

 比較分析,學習寫法,把握主旨。

出示一段關於雲雀的說明性文字,讓學生將它和原文進行比較,掌握擬人化的寫法對錶達主旨的作用。

四人學習小組討論交流,找出兩文不同之處,整理出原文這樣寫的目的。(寫鳥是爲寫人,寫法蘭西民族的精神——面對厄運時更能表現出一種勇敢、樂觀。)

學生在小學階段掌握了擬人句,但對於擬人化的寫作手法並不是很清楚,因此通過感性材料的比較分析來掌握擬人化的寫法較容易,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作業佈置,拓展延伸。

出示作業:①以“國鳥(國花)知多少”爲話題,準備三分鐘的發言稿。②課外閱讀英國詩人雪萊的《致雲雀》,你從中又讀懂了雲雀的一些什麼內涵,寫下來。

選擇一項自己比較喜歡的作業完成。

當一樣事物與某個民族緊緊聯繫在一起時,你便可以從中解讀出這個民族最本質、最深刻的文化心理。這樣的作業亦是增加學生文化積澱的很好途徑,讓學生嘗試探究一些文化的東西。

 思路點撥

本文的學習也可先讓學生在閱讀以後概括出雲雀的特點,然後設疑:雲雀是快樂的,文章卻用了大量的筆墨在寫她的“不幸”與“悲愴”,爲什麼?在這中間教師可以引入相關寫法,從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練習舉隅

1、全文在讚美雲雀是賦予雲雀人格化的描寫,請在文中找出兩處,簡單分析。

2、閱讀這段文字,完成練習:

她是白天的女兒。每當晨曦降臨,茜紅微微染上天邊,太陽即將升起的時候,她就像箭一樣從田溝裏直衝出去,在天空中高唱起歡悅的頌歌。這是一首神聖的詩,像黎明一樣清新,像童心一樣純淨,快樂!這嘹亮而有力的聲音正是收穫的信號。“走吧,”父親說,“你們沒聽見雲雀在召喚嗎?”雲雀跟隨着人,不停地給他們以鼓勵;到了炎熱的正午,爲他們驅趕蟲蚋,連連催他們進入夢鄉。她把流泉般的柔和曲調傾瀉在少女朦朧欲睡的側過的頭上。

(1) 引文表現出雲雀給法國人民帶來的( )和( )。這兩點分別表

現爲( )和( )。

(2) 根據文字的內容用排比句進行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