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名師教學《愛之鏈》評課稿

名師教學《愛之鏈》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4K 次

  《愛之鏈》評課稿之一

今天有幸聆聽了薛法根老師的《愛之鏈》一課,被薛老師深厚的語文教學功底、豐富的人文底蘊感染了,尤其是他重在探究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好好學習。特級教師的課,倒底不一樣:大氣、創新!以問題入手,讓學生快樂閱讀。

名師教學《愛之鏈》評課稿

一、精導渲染,問在開頭

薛老師沒有用很華麗的詞藻、很激情的話語、奇幻的課件來導入《愛之鏈》的學習,開篇直說:這篇外國小說很感人。在輕讀小說後,薛特拋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哪些喬伊不知道你知道?哪些老婦人不知道你知道?哪些女店主不知道你知道?哪些三個人都不知道你知道?”這個非常睿智而獨到的問題,讓學生在理想文路的同時,理清了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係,並弄清題目中“鏈”的來由,這是文中思路的一條線索。問題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問題真有趣。學生就願意去讀書。

薛老師的導入給我一個新的啓示:導入要導得精,導得妙,導得學生樂讀書。

二、妙問促悅,問在精處

一篇文章,總有它最精妙的地方,尤其是像《愛之鏈》這樣的小小說。在導入之問後,薛特順其自然就帶領學生讀到了小說最有魅力之處,課文最後一段。如果說整篇文章是個謎語的話,那麼謎面就是三個人物之間發生的故事,而謎底就是文章最後一小節。文本中的一切謎都在女店主口中的“喬依”下迎刃而解。於是,薛特乘機追問:“如果結尾是‘親愛的,湯姆’,會有什麼不同?”學生思路大開,答案精彩紛呈。有的說:“如果是湯姆,就不能體現是‘愛之鏈’了。”有的說:“結尾如果是湯姆,這篇小說就沒有那麼有魅力了。”……暗自讚歎學生智慧之時,我又順手翻看文章,課後練習3有一個問題:說說課文爲什麼用《愛之鏈》作題目。哦,我明白了薛老師對結尾問題設計的妙處,學生的答案分明在詮釋課題的內涵啊。可這一問題,卻比文後的`問題多了一點趣味。

一問一啓示,我又一次受到名家的洗禮:爲了達到同一個目標,可以設計不同的問題,然而,效果是不同的。一種是就事論事,爲目標而設問;一種在解決目標的同時,更多了一些探討的趣味性。一種是教教材,爲文本而生;一種更多了一份“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理念。

三、細處品悅,問在深處

薛老師的課堂是環環緊扣的,一個問題解決,另一個問題又悄然而至:寫人物要注意情節,打動人的是細節。讀讀文章1—8小節,哪些細節感動了你,使你感到溫暖,用筆劃一劃。

在教學中,薛老師對許多問題的解決都是點到即止,他找出課文最值得講的內容講深講透,以點帶面,把相關的片段串聯起來,在教學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既能很好地突破重點,又能使課堂環節環環相扣。薛老師還及時地小結:讀書就要細心,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就會有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能聯繫上下文來解讀詞句,你的感受會更深刻。這樣的指導方法,不僅教會了學生怎樣去讀小說,也在細細地滲透寫作教學。這讓我理解到語文課上不僅要讓孩子學會課文內涵,也要讓孩子掌握各種文法的基本技能。

  《愛之鏈》評課稿之二

今天的三節課我認爲都比較的成功,無論是準備,還是設計以及教師課堂的調控,都能體現出三位教師具有紮實的基本功,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各具千秋、各有特色。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設計的巧妙

周老師能通過預習檢查,並且聽寫能概括課文內容的重點詞語,巧妙的把學生引導到對課文的感知理解上,非常的自然妥帖。而馮老師運用自然的過度,通過精巧的板書,有效的調控,把學生帶入到對課文的學習中。吳老師能通過生動的畫面,以小云雀和雲雀媽媽到過哪些地方爲線索,加強對重點詞語的分析,使課文內容條理顯得更爲清晰,學生也能順着條理深入的理解課文。

2、以讀促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這三節課教師分別採取了不同讀形式的讀,把讀的形式落實的特別到位,尤其在讀的層次上,體現的非常明確,由初讀感知到細讀的理解乃至品讀的昇華,可以說是真正的做到了大語文中的以讀爲主,以讀帶講,激發了學生內在的情感,使文本的情感目標更爲明確。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當然我對今天的三節課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周老師的在課堂氣氛的調節上略有不夠,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也可能是學生還沉寂在假期的氣氛中吧。

馮老師放手不夠:在課堂上教師雖然能抓住具體的詞語引導學生品析,但在幻燈片中出現課文中重點的句子和段落有些過多,有些喧賓奪主,作爲六年級的學生可以直接抓重點的、難理解的句子去理解,其餘可以讓學生自己理解,因爲我們教的畢竟是高段的學生,該放手的還是要放手。

吳老師雖然採取了不同形式的讀,但是伴隨讀所產生的問題過於瑣碎,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再者拓展練習應和學生的身邊的生活實際相聯繫。例如政府花大力氣綠化、美化做得很好,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如何去做,讓他們把自己看到的說出來,這樣可以使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效果會更佳。

  《愛之鏈》評課稿之三

課文《愛之鏈》是一首愛的讚歌,文章極其細膩地描寫了發生在一個嚴寒的冬夜裏的充滿愛的故事。作者字裏行間稱頌着人間的友愛互助——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熱情的手。

周老師的這節課在設計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長文短教,圍繞愛的鏈條,探討主要環節。

首先,“你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讓學生進入愛的珠鏈上感人的一幕幕。

接着,帶領學生交流文章中的動人畫面:

1、一位老婦人的車在這拋錨了,此刻她的內心是怎樣的?(以讀代講)

2、喬依是怎樣爲老婦人修車的?還有哪些段落的描寫也反映出喬依的爲人?(此處絕不惜時,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

3、引讀6、7自然段,即當喬依修好車,老婦人滿懷感激地打開錢包時的一段對話。(此處不費時,直接點明——不容質疑)

4、學習“老婦人幫助女店主”一段時,學生讀文後完成填空:

來到了小餐館,老婦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於是

這樣設計,精簡省時,又能啓發學生前後聯繫課文,深入思考,爲理解“愛之鏈”作了鋪墊。

5、引讀女店主進房間後對喬依說的話。(能讀懂的不作繁瑣分析,一讀而過)

6、課文爲什麼用“愛之鏈”作題目?(題目是文章的靈魂,從內容回到文題,幫助學生體會中心。)

整節課的設計,直奔中心和重點,“省時高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我的思考——在挖掘人文內涵的同時,怎樣更多更好地爲學生提供表達感受,運用語言的平臺,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詣統一?

課時,腦子裏零星閃過幾處地方的處理,不知可否:

l“你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這時讓學生敘述喬依修車、婦人幫助店主的情節,可有感情地朗讀原文,也可鼓勵他們[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 ]靈活地將自己的語言,加上課文中的詞句來表達。)

l——“喬依,你與老婦人素不相識,你爲什麼這樣做?”

——“喬依,你目前不需要錢?難道這筆錢你不能接受?”

(進行這樣的“人物採訪”能促使學生前後聯繫,文本內容與生活經驗、個人看法相聯繫,深入體會喬依的爲人。)

l“想象一下,你就是不求回報的喬依,你就是那位受助的老婦人,將要分別,你們會說些什麼?

(創編對話,讓學生關注文本語言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文本語言。)

l進一步探究:僅僅由喬依、老婦人、女店主之間的相互關愛就能形成這條愛之鏈嗎?

(以《因爲愛》這首歌爲背景音樂,展現同學們常見的,熟識的表現“人間真愛”的一幅幅畫面,繼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耳聞目睹”。)

小結提升:世上許許多多的“喬依”,串起了愛之鏈……

l創編關於愛的格言

(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感受創編格言,是真正的“情感內化”。)

我想,我們只要用法得當,在兼顧工具性的時候,不會淡化人文的,融合得好,會讓愛更深,讓鏈更長的。

沒有完美的課堂,我們的目標是無限的接近完美。讓我們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