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蘇教版高一語文上冊《我的五樣》教學設計

蘇教版高一語文上冊《我的五樣》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7K 次

 教學目標:

蘇教版高一語文上冊《我的五樣》教學設計

通過活動,學生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認識自我,初步擬定自己的人生規劃,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學方法:

1、 美讀法

2、 討論法

3、 情境教學法

 教學設想:

一.導語引入

二.學生活動

1.與文本對話(整體感知——品位鑑賞)

2.與作家對話。(探究情緣)

3.與心靈對話。

三.教師總結。

四.課外活動

 一、導入

生活如此繁雜,我們隨時需要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做出決定。

小到早上吃什麼飯,是喝永和豆漿還是啃麥當勞漢堡?大到學業前途,是考揚中還是考附中?遲緩的比如選擇將來怎樣的生活方式,緊急的比如有人落水被淹,要不要冒生命危險挺身而出?輕鬆的好比星期天是遊玩還是讀書?嚴酷的例如面對家庭變故,是勇敢面對還是隨波逐流?

一個選擇,決定一條道路。一條道路,到達一方土地。一方土地,開始一種生活。一種生活,形成一個命運。 可見,正確的選擇對於生命的意義。下面我們來閱讀著名作家畢淑敏的心理學散文《我的五樣》,體會一下這位作家的抉擇帶給我們哪些心靈的震撼。

 二、整體感知

朗讀全文並思考

1文章主要講了什麼?“我的五樣”是哪五樣?

2作者取捨的順序是怎樣?最後堅守的一樣什麼?爲什麼?

3、這篇文章哪些地方打動了你?請拿一張紙寫出,並談談自己的感受。(三言兩語即可)

下面學生自由發言

4結合自己選擇的體驗,闡述下面兩句話的含義:

(1)人們在清醒地選擇之後,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點,便象嬰兒一樣,單純而明朗了。

(2)我細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張白紙,一如收起一張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終點,剩下的就是帆起槳落戰勝風暴的努力了。

 三、與作者對話

學生介紹作者 (將打印紙放到投影儀上)

畢淑敏,女,祖籍山東。1952年生於新疆伊寧,就讀於北京外語學院附屬學校。十七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當兵,服役十一年,歷任衛生員、助理軍醫、軍醫。1980年轉業回北京,1990年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作家。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等。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內科主治醫師,註冊心理諮詢師。這本書是爲你,爲我,爲他,爲所有"有心"人而寫。書中的七個遊戲,都直指人生重大問題,深入淺出,梳理過去,指導現在,昭示未來。人生非遊戲,遊戲卻可以改變人生。

 四、與心靈對話

畢淑敏生命的意義是:努力創作,爲人類奉獻更多精神產品。

馬克思生命意義是:爲人類幸福而獻身。

保爾生命的意義是:爲人類的解放事業奮鬥終身。

那麼同學們,你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寫出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東西,按順序依次畫去,並簡要寫出放棄的理由。

主動的放棄,如同退潮的海水,在動盪歸於平靜的過程中,遺留下突兀屹立的東西,那纔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礁石。

無須在全班朗讀,珍藏起來留給未來的自己,或與知心朋友交流,相互勉勵。)

所有的決定都必有取捨,有取捨就會有痛苦,世上沒有萬全之策。所有的決定都包含放棄,你不可能佔盡便宜。當你明確了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依次明晰了重要事項的次序,剩下的就是按圖索驥。

一個遊戲,指引一條道路;

一個選擇,決定一種命運,

希望同學們細心收好這張紙,知道了航向和終點,剩下的就是帆起槳落戰勝風暴的努力了。

讓學生站起來讀書——《站着讀與跪着讀》《我的五樣》教學實錄

上課,師生問好。(投影孟子名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學生在卡片上抄名言。

師:同學們,孟子在批評怎樣的讀書態度,倡導怎樣的讀書方法?現在,讓我們學習讀本上的《站着讀與跪着讀》,來回答這一問題。(投影課題)

師:請同學們按照要求閱讀課文,製作卡片。(投影問題一:文中哪些人是“站着讀”的?結合這些例子概括“站着讀”的內涵,寫在卡片上。)

學生讀書,勾畫,製作卡片。師巡迴指導。

師:完成了吧。請同學讀讀自己的概括。

生1:敢於批評孔子,指出杜甫詩歌中庸俗淺陋的一面,對有的詩歌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

生2:能夠自主獨立思考,不迷信老師,有自己獨到見解。

師:同學們,概括要注意方法。你們讀讀“問題一”,看看有沒有啓發?

生3:“問題一”提示了概括的步驟和方法,就是先找出“站着讀”的人和事,然後根據這些人和事各有側重地概括。

師:很好。那麼,你說說剛纔兩個同學概括中的不足。

生3:第一個同學不是概括,而是列舉事例;第二個同學概括得不準確,比如“不迷信老師”在文中找不到依據。

師:你能按你說的方法進行準確概括嗎?

生3:文中先舉嵇康、李卓吾、王充對孔子的懷疑追難,可概括爲“質疑問難”。然後舉的是王遵巖等五人對杜甫兩首詩的評價,評價吹捧當官的兩個兒子的《徐卿二子歌》是吹捧過頭了,表明這樣偉大的詩人,也有庸俗淺陋的`一面,倡導全面看待作者,客觀評價詩人;對《杜鵑》評價各不相同,(師問:“怎麼不同?具體說說。)邵子湘認爲其“古拙”、“不害大家”(師:“不害大家”怎麼理解?)不影響他作爲大詩人。評價是不褒不貶;宋牧仲是貶;王遵巖也是貶,(師:怎麼貶的?)“不可爲訓”就是不能作爲學習的榜樣;王阮亭是褒。這個例子強調要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師:謝謝,你很會概括,你給同學做了示範。請大家快速整理,然後交流。

生4:“站着讀”要求讀者與作者平等,全面看待作者,客觀評價作者,敢於質疑問難,善於獨立思考,重在形成獨特見解。

師:很好。但是,我不明白,你根據什麼概括出“與作者平等”的內涵?

生4:文章前3節把讀書比做談話,“跪着讀”就像和聖人談話,有一種壓迫感;“站着讀”就像和朋友談話,因爲地位平等而暢所欲言。可見,“站着讀”首先要求讀者與作者平等。

課堂響起一片掌聲。

師:你真會讀書,概括得真好!可是,你敢“站着讀”嗎?你認爲作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應該怎樣“站着讀”?

生4:我敢!我認爲,我們學語文要獨立思考,敢於懷疑,不迷信書本,不迷信作者,不迷信參考資料。

師:也敢懷疑我嗎?

生4:也敢。

師:我很欣賞你。大家敢“站着讀”嗎?(全班大聲說:敢!)那麼,我們就進行嘗試,請大家“站着讀”畢淑敏的《我的五樣》,是褒是貶,獨立思考。

學生讀課文,思考,書寫。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又認真思考了,不少同學寫下了自己的見解。下面按學習小組交流,3號同學負責組織。

小組交流,較熱烈。

師:討論很熱烈,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發現。現在全班交流,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發現的幸福。

生5:我認爲作者先捨棄空氣,後捨棄陽光是不明智的。因爲沒有陽光,生命不會馬上消失;而沒有空氣,人就活不多久。

師:言之有理。

生6:我認爲作者的選擇不合情理。她寧願選擇鮮花,也不選擇父母、孩子或愛人,真叫人不可思議。我幸虧不是她的女兒。

師:這樣說來,我也該慶幸不是她的愛人了。你再看看32頁第一節,她這樣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生6:是“情感上的真愛”。我就更不理解了,難道親人不算“真愛”嗎?

生7:我認爲作者不是選擇具體的花,而是表明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生6:難道美好生活不應該有親情嗎?

熱烈鼓掌。

生8:我也不理解作者的選擇。我讀過畢淑敏不少文章,都很有情感,很溫馨,而這篇給我的感覺是感情虛假,我想,作者這樣寫,也許有其原因吧。

師:你認爲什麼原因?

生8:比如爲後文的捨棄着想,如果選擇親人,後面捨棄時總不好捨去親人吧,不捨去親人,又怎能最後保留“筆”呢?不保留“筆”,又怎能充分表現她的事業追求呢?不表現其事業追求,寫這篇文章的價值何在?

一片掌聲。

師:你的思維如此敏捷和嚴密,表達得如此完美,真讓老師爲你自豪。

生9:我認爲文章寫得很好,因爲作者的選擇很有個性,突出她的事業追求。作者是作家,“筆”是自己的最愛,就像宋祖英最愛嗓子、劉翔最愛雙腿一樣。

師:那麼,你的最愛是什麼?

生9:我還沒有想。

生10:我覺得作者寫作時,思維有些混亂。(師:噢?怎麼混亂?)作者一會選自然,一會選器官,一會選工具,好像沒有標準。

生11:血管、心臟只是想了,而沒選。

師:同意說作者思維混亂的舉手。(多數舉手)不少。到底混亂不?請同學比較一下。

老師板書三個短語: 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

維持生命最必需的東西

構成生命最主要的部件

學生思考交流。

生10:我明白了,“維持生命最必需的東西”指陽光、空氣、水等,每個人都一樣,不需要選擇;“構成生命最主要的部件”指血管、心臟等,也不需要選擇;只有“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因個人事業情感追求不同而不同,文章要寫的正是這方面的選擇,如筆、親人、足球等,而不能寫陽光、血管之類。所以,剛纔我說的思維混亂是作者審題不清造成的。

一片掌聲。

師:我非常激動,你們真的站起來了。我也忍不住想發言,說說個人的看法,參與課堂討論。我初讀課文,覺得寫得不錯,仔細研究,也發現作者審題不準,情感虛假,那麼,一個著名作家爲什麼會這樣?我想,她只是爲了表現自己的事業追求而設計這篇文章,而不是有了這樣的生活經歷後寫了文章。這叫“主題先行”,不值得提倡。這樣說來,本文如果不“站着讀”,不發現問題,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站着讀”,其作爲課文的價值又會以另一種形式體現出來。當然,我們應該按照“站着讀”的要求那樣,全面看待作者,繼續讀她的優秀作品。

師:快下課了,同學們還有發現,請課後繼續交流吧。這節課我們進行“站着讀”嘗試,同學們的獨立思考,獨特見解真讓老師驕傲。相信今後,大家堅持“站着讀”,平等地與作者對話,與作品對話,與老師對話,你們的語文學習會擁有一片更廣闊的天地。最後,我送給大家三句名言,你們看看有不同意見嗎?

投影:站着的人,總比跪着的人海拔要高。

站着讀書,總比跪着讀書視野要開闊。

同學們,站着讀書吧,你才能成爲真正的巨人!

部分學生:我不同意第一句。

師:爲什麼?

學生:太絕對了。

師:太好了,你們正在站起來。下課!

在生命最寶貴的五樣東西中一樣一樣地慢慢去掉其中的四樣。作者首先去掉的是鮮花,因爲鮮花相較於生命處於相對不重要的位置,如果必須去掉一樣,作者理所當然地選擇了鮮花,儘管去掉時非常痛苦。接着,應測試要求,作者依次去掉了水、空氣、陽光,最後剩下了筆。作者選擇過程是追問生命存在意義的形象註解過程。“我”爲何而生?作者的選擇就是回答——爲了寫作,既然我生命存在的意義在於寫作,那筆只能是“我”五樣中唯一的保留。在畢淑敏看來,對作家而言,再沒有什麼東西比寫作更重要,因爲作家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審視、思考社會和再現自己的審視與思考,一位作家放棄了筆,比讓他失去生命還要痛苦!

文章的最後,作者爲自己最終的選擇而神清氣定,向所有的讀者告白自己在作了人生存在意義的生命追問後,接下來就是全身心地創作了。

在這一部分,作者說“人們在清醒地選擇之後,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點,便像嬰兒一樣,單純而明朗了”,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一旦清楚“我爲何而生”後,一切就變得非常清晰而有意義。這是作者在清醒地意識到了自己生命存在意義之後的釋然,這讓作者感到輕鬆,靈魂深處異常單純,“我”的生命裏,寫作是唯一不可以放棄的追求,對生命存在意義的這種清晰的答案甚至能讓人有種不可抑制的興奮。

在這一部分,作者還說:“我細心收起自己的那張白紙,一如收起一張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終點,剩下的就是帆起漿落戰勝風暴的努力了。”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我”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創作後,就明白“我”人生奮鬥的方向和目標,既然“我”存在的意義如此,那就開始“我”生命的航程吧,在有着狂風驟雨的生活裏用“我”的筆奮力畫出一條有價值的生命航道,爲社會奉獻出儘可能多的寶貴精神產品。

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本文多處用了襯托、對比手法。用空氣、水、陽光對生命的寶貴襯托鮮花的可貴,生命固然重要,但沒有鮮花存在的生命會失去多少的光彩。用空氣、水、陽光、鮮花來襯托筆,前四樣東西固然寶貴,可它們和寫作的筆一比下來,都不是最寶貴的。用同學們寫的父母、孩子、愛人與自己想寫的筆作對比,在諸多的忍痛割捨後,還是強調了自己對筆種愛的理由。

比喻手法的運用。本文的一些地方比喻運用得十分妥帖。比如:“萬物好似壓縮成超市貨架上的物品,擺在那裏等待你的挑選。貨筐是那樣小,世上的林林總總,只有五樣可以塞入。”再如,“我細心收起自己的那張白紙,一如收起一張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終點,剩下的就是帆起漿落戰勝風暴的努力了。”再如,“教室內變得很寂靜,好似荒涼的墓冢。”

逐層推進的寫法。本文交代“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東西”,先說空氣、水、陽光,因爲這是構成生命的三個基本要素,在一般人看來,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其他一切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接着作者寫鮮花,因爲鮮花代表着愛,生命中如果沒有了愛,那生命還有什麼值得珍惜的東西呢?最後作者引出了一般人不會選擇的筆。就是這最不被人們所看重的筆,在畢淑敏的筆下變得至關重要,在這五樣中,她首先排除了鮮花,因爲沒了鮮花不要緊,只要有生命和筆,“我”仍能寫作;接着她又排除了水,因爲沒了水,但仍然有空氣和陽光,只要有陽光和供“我”呼吸的空氣及寫作用的筆,“我”的生命就存在意義;接着她又放棄了空氣,“我”不能呼吸,但只要給“我”陽光的溫暖和寫作的筆,“我”仍能延續存在的意義;當陽光和筆也必須放棄一個時,作家保留了筆,“我”情願放棄一切,但唯獨不能放下創作的筆,沒有了筆,也就真正沒有了“我”的靈魂,也就真正沒有了“我”生命的存在。這種層層推進了寫法,很值得我們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