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蘇教版高一語文《最後的常春藤葉》教案大綱

蘇教版高一語文《最後的常春藤葉》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一.教學目標:

蘇教版高一語文《最後的常春藤葉》教案

1.通過情節的分析理解最後的長春藤葉的意義,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題思想

2.通過分析文中對貝爾曼的描寫,找出人物內在和外在的鮮明對比,體現貝爾曼作爲低層的小人物卻有着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靈

3.體會並學習文章的語言藝術及精巧的結構安排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怎樣理解長春藤葉的意義及文章的主題的把握

2.貝爾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最後結尾情節的出人意料體現了作者巧妙的構思

三.教學設想:

從小說的三要素入手,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情節、人物、環境等,從而理解文章深刻的內涵及結尾的巧妙構思。

四.教學方法:

自主研習爲主,輔之以教師引導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步驟:

(一)作者簡介:

歐·亨利 ,美國短篇小說家。他一生窮困潦倒,接觸了多種多樣的人物,掌握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在十餘年創作生涯中,寫下300多篇小說,著名的作品有《白菜與皇帝》、《警察與與讚美詩》、《四百萬》、《西部人心》、《市聲》、《滾石》等。

他的小說完全以情節取勝,故事頗多偶然巧合,結局往往出人意料。他也因此被譽爲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創始人。他同情普通的小市民,憎恨壓迫者,他創作的`藝術特色是常以使人發笑的幽默,啓發人們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撻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之餘,引出人們“含淚的微笑”,撫慰受創傷的小人物的心靈,所以受到讀者的歡迎。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脈(可結合本文明暗線進一步理解把握)

1.(1—11)介紹故事發生的地點:紐約的格林尼治村,一個社會下層藝術家聚居的小區

開端 瓊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

2.(12—36)蘇艾鼓勵瓊珊要有信心戰勝病魔,但是瓊珊已放棄主觀上的努力,只等着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自己也該離開人世了。

3.(37—50)最後一片葉子始終貼在牆上,這使瓊珊覺悟到自己的錯誤,重又燃起了生的慾望

4.(51—55)結局 瓊珊病癒,貝爾曼去世。

(附本文線索 明線:瓊珊病重——病危——轉好——脫離危險

暗線:貝爾曼畫長春藤葉——生病——病危送進醫院——去世)

(三)提出問題,自主探討:(可利用多媒體展示這這三個問題)

1.怎樣理解貝爾曼的傑作?

明確:他的傑作就是他用畫出來的那一片最後的常春藤葉,這副傑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反映了普通人之間無私情誼,閃爍着人性的光輝。

2.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情節是哪一個情節?作者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會有遺憾麼?

明確:是貝爾曼冒雨畫常春藤葉的那個情節,可是這個情節作者並沒有寫出來,這就形成了情節的空白,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體現了作者的巧妙的構思技巧。

3.從文中對貝爾曼的描寫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

明確特點:藝術界失意、酗酒、嘮叨、暴躁、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平凡的甚至有點讓人感到討厭。善良具有同情心、自我犧牲精神,內在和外在形成對比。

(四)課堂小結:

文章通過寫貝爾曼畫最後的常春藤葉而挽救了把生命寄託在落葉上的瓊珊這樣一個故事,歌頌了窮苦朋友之間相濡以沫的珍貴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靈。同時,也告訴我們,在生與死、抗爭和屈服之間,需要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勝,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五)課下作業:

1、 請你想象一下貝爾曼畫長春藤葉的情形,寫一篇500字的片斷作文。

2、 試將這篇小說改編成話劇,並排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