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範文(精選11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範文(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範文(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範文(精選11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

一、說教材:

《小蝌蚪找媽媽》是小學語文課本第四冊的一篇童話故事,它通過小蝌蚪找媽媽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說明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課文內容比較簡短,先寫了小蝌蚪的樣子,然後通過鯉魚媽媽、烏龜的介紹等一步一步的寫出了青蛙的特點及其與小蝌蚪的區別。文章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淺顯易懂。教學這篇課文應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我確定了這篇課文的教學要求和重點難點。

1、教學要求:

(1)、觀察插圖,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知道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在分角色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提高朗讀能力。

2、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懂得本課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安排材料的。

二、說教法學法:

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的特點是直觀性,針對課文內容,根據直觀性原則,我採用演示法教學,邊講讀課文邊在黑板上畫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以及鯉魚、烏龜、青蛙的圖畫,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同時訓練學生讀的能力和寫的能力。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印象,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經驗,爲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

在本課教學中,要使學生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懂得本課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安排材料的。爲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講讀法,充分發揮不同形式讀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理解課文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點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演示法教學,把小蝌蚪變化的句子用幻燈機展示出來,集中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印象,起到鞏固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我抓住低年級小朋友好奇的特點,先創設一個場景:給大家帶來幾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大家一起幫它找媽媽,從而引出課題。這樣,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講讀課文:首先,教師範讀課文,同時讓大家思考: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麼?讓學生初步感受課文內容,爲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準備。

課文第一段具體描寫了小蝌蚪的樣子。教學時,我讓學生抓住小蝌蚪的特點認真去讀,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媽媽的經過,通過鯉魚、烏龜的回答,瞭解青蛙是什麼樣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區別。在教學時,我抓住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去朗讀課文,體會小蝌蚪找媽媽時的心情。小蝌蚪找媽媽時遇到鯉魚、烏龜、青蛙時用的三個詞語不同,都含有“遊”,但表示蝌蚪遊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樣,讓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如何準確使用詞語。隨着事情的發展,小蝌蚪也在不斷的變化,它瞭解的媽媽的特點也越來越多,最後終於找到了媽媽,而它自己這時候也已經變成了青蛙。一邊讓學生朗讀課文一邊畫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以及鯉魚、烏龜、青蛙的樣子,學生在朗讀和觀察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瞭解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和青蛙的特點,懂得了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學生的讀和表演,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3、總結全文:

通過本課的回顧,達到鞏固所學內容的目的。

4、提出問題

通過學習本課你知道了什麼?讓學生暢所欲言,從書本知識轉化到社會知識,讓學生保護青蛙、愛護益蟲,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2

[教學要求]

一、學會生字詞,會用“快活地”造句;進行“感嘆句”和“疑問句”句式的訓練。

二、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激發學習情緒。自學課文。結合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試讀課文。理清層次、分段。範讀課文。複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朗讀全文。簡要複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激發學習情緒。

這兩天,小朋友們都在觀察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認識自己的媽媽,它們就去找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

(揭示課題,“蝌蚪”(kēdǒu))

二、自學課文。

揭示自學要點:

1.小蝌蚪爲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

2.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

三、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結合學生回答上面的兩個問題,出示下列詞語。

鯉魚讓學生看插圖,認識鯉魚的模樣。

guī

烏龜提示學生注意“龜”的下半部是“”不是“電”,“L”一筆上面不出頭。

dūn

蹲可指名一學生做“蹲”的姿勢;發音強調韻母是un;教學字形時,提示學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裏面的一短橫不能丟。

披讓學生聯詞。(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綠色的新裝、披星戴月。)

碧綠讓學生組詞造句。(例: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盤裏。)

shāng

衣裳“裳”指導學生髮輕聲,後鼻音。

四、試讀課文。

可採取全班輪讀的方式進行。(一人讀一句,或一人讀一節)

五、理清層次,分段。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先啓發學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後再給全篇課文分段。(學生如有困難可先默讀)

提問:課文中寫小蝌蚪找媽媽,寫了幾個小節?(二、三兩節。)

中間這兩節是寫小蝌蚪找媽媽,那麼這一段前面一節(第一節)寫的什麼?這一段後兩節寫的是什麼?這樣,課文分成幾段?

課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

2.小蝌蚪找媽媽。

3.小蝌蚪找到了媽媽。

六、範讀課文。

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插圖。看好後聽老師讀課文。老師讀到哪兒,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圖上有關的地方。

(老師範讀全文。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

七、複習生字詞。

用小卡片全班輪讀。(一人識一個,聯一個詞)

快讀。(要學生迅速讀出字音)

寫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詞。

二、講讀課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圖。(一張畫有水草的圖,然後貼上一羣小蝌蚪的剪紙。)

提問:你們看,池塘裏有多少蝌蚪?(幫助學生理解“一羣”。)2.如果後面又來了幾羣(在遠處貼上數羣小蝌蚪的剪紙),這叫多少蝌蚪呢?

(引導學生區別“一羣”與“一羣羣”)

3.(引導學生觀察)誰說說這些小蝌蚪是什麼樣兒的(訓練說一句話:小蝌蚪。)

4.現在我們看課文上是怎麼寫的?(指名讀第一小節)

5.指點:課文上說小蝌蚪快活地游來游去,告訴我們小蝌蚪很開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們還可以說什麼快活地做什麼,誰能說一句,(引導學生運用“快活地”一詞,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齊讀第一段。

第二段。

1、敘述:小蝌蚪在池塘裏游來游去(邊說邊揭示長了後腿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的原來的水草圖上),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原來的樣子有什麼變化?(引導觀察進行比較)。

2、小蝌蚪遊呀遊呀,看見鯉魚媽媽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鯉魚媽媽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取下未長腳的小蝌蚪)。這時候,小蝌蚪會想起誰呢?(想起自己的媽媽。)哪個小朋友能說一句話,後面用上疑問號,把小蝌蚪想媽媽的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誰是我的媽媽呢?

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呢?

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

……)

3、小蝌蚪想媽媽,就去向鯉魚媽媽打聽。小蝌蚪怎麼問的?鯉魚媽媽怎麼回答的?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小朋友讀鯉魚媽媽的話,大家讀敘述的話。

分角色朗讀。

4、小蝌蚪照着鯉魚媽媽的話去找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找呀找呀,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樣子又有什麼不同?

(揭示長了四條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讓學生比較。)

5、指點:小蝌蚪先長出的是後腿,後長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遊着,他們看見了烏龜(取下先貼上的鯉魚剪紙和才長後腿的小蝌蚪的剪紙,再貼上長了四條腿的小蝌蚪和烏龜的剪紙),小蝌蚪會怎麼想的?

6、小蝌蚪是怎麼對着烏龜喊媽媽的?烏龜又怎麼說的?現在請女同學讀小蝌蚪的話,男同學讀烏龜的話,老師讀敘述的話。

分角色朗讀。

7、你們想,小蝌蚪怎麼會把烏龜當着媽媽的?學生回答後加以指點:青蛙是四腿、闊嘴巴,但不等於四條腿闊嘴巴的就是青蛙。

8、現在,你們評一評,鯉魚和烏龜的話誰說得全面?(引導學生做出判斷)。

第三段。

1、小蝌蚪聽了烏龜的話,又去找媽媽,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生了什麼變化?(貼上脫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紙)

2、(取下原先長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小蝌蚪這次怎麼把青蛙認定是自己的媽媽的?

複習讀:鯉魚媽媽和烏龜的話。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啊!你們想,小蝌蚪會對青蛙媽媽說些什麼?誰能說一句話,後面用感嘆號,把小蝌蚪找到媽媽的喜悅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媽媽,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媽媽,原來你在這兒啊!

媽媽,我們終於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媽媽見面了,大家都非常高興,它們的話該怎麼讀呢?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朋友讀媽媽的話。

分角色朗讀。

5、青蛙的樣子,課文上是怎麼描寫的?讓學生比較。

課文上描寫的:

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雙大眼睛。

換一個說法:

荷葉上有一隻大青蛙,背上顏色是綠的,肚皮上的顏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來的。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3

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幾隻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瞭解了媽媽的樣子特點,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身體也發生了變化,最後變成了小青蛙,並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我會認”中的13個生字,會寫“兩、就、哪”等9個字。

2。通過細讀課文,瞭解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歷程中,逐漸發育成青蛙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幾經曲折最後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

3.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瞭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幫助下,怎樣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並從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應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1.讀題

2.質疑:①小蝌蚪長什麼樣?②它的媽媽是誰?長什麼樣?③小蝌蚪是怎麼找到媽媽的?

(二)讀通課文

1.自由讀。(碰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學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師)

2.讀給同桌聽,互相正音。

3.看連環畫,找到相應的小節,一起讀一讀。

4.自由選擇文中的一個小節讀給大家聽。

(三)學習生字

會認字

塘、腦、袋、灰、捕、迎、阿、姨、寬、龜、頂、披、鼓

會寫字

兩、就、哪、寬、頂、肚、皮、孩、跳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

1.小蝌蚪長什麼樣的呢?出示第一節課文,自由讀、指名讀讀。

2.根據課文內容同桌合作畫一幅畫。

3.對照課文,評一評畫得對不對,爲什麼?(檢測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讀課文,表現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5.仿照《小蜻蜓》的曲調,學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愛,黑灰身子大腦袋,甩着長尾水中游,游來游去多快活!)

(五)課後延伸

1.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麼找媽媽的,我們下節課再學。課後請去搜集關於青蛙方面的知識。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引出問題

1.鼓勵學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節課的學習成果。(如:讀生字說說記字好方法;讀課文說出小蝌蚪的樣子;展示自己所畫的小蝌蚪在池塘裏遊的圖畫;唱上節課教的兒歌等等)

2.我們已經知道了小蝌蚪可愛的樣兒,那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質疑,構建問題情景。這節課就圍繞這些學生想知道的問題進行學習、研究。(二)圍繞問題,探究學習

學生想先深入瞭解哪個問題,就先學習哪一部分。

問題1: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麼樣?

1.自由朗讀2。3。4小節,先把所有寫小蝌蚪媽媽樣子的詞句用橫線劃出來。再四人小組內交流,看看是否找對找全。討論一下怎樣連起來說說青蛙的樣兒?

2.小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評價。

3.研讀描寫青蛙樣兒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詞的準確、生動

簡要交流所蒐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種有益的動物,我們要保護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環保小衛士。

朗讀句子,體會青蛙的美,表達大家對青蛙的喜愛之情。

4.學唱歌曲《青蛙媽媽》,記住青蛙特徵,積累好詞。

(自編歌曲:大青蛙四條腿,披着綠衣露白肚,鼓眼睛兒寬嘴巴,捉起害蟲頂呱呱。)

5.對比朗讀寫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特點的話,知道他們的樣子不一樣,這是小蝌蚪要找媽媽的原因之一、

問題2:小蝌蚪是怎麼找媽媽的呢?

1.由讀讀2。3兩節,邊讀邊想,你能自己讀懂哪些內容?還有哪些需要請教大家?

2.重點理解:

(1)小蝌蚪爲什麼忽然想到要找媽媽?(這是小蝌蚪找媽媽的另一個原因。)

(2)小蝌蚪爲什麼錯把烏龜當作自己的媽媽了?(知道鯉魚媽媽、烏龜媽媽介紹得不夠全面。)

3.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再現找的過程(請幾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表演中隨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後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齊讀第5節,體會見面時的情景。

抓住青蛙媽媽的話“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質疑,可引出下一個問題情景,即:問題3: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是怎麼變成小青蛙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下一節課再來研究。

(三)複習鞏固,完成書面作業。

1.課文中的生字,還記得嗎?誰來領大家讀一讀?

2.口頭填空:荷葉上()着一隻大青蛙,()着碧綠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對大眼睛。

(四)課後延伸,

請大家課後去搜集有關小蝌蚪生長變化方面的知識與圖片。

第三課時

(一)複習引入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是怎麼變成小青蛙的?學生簡要交流所蒐集的信息。

2.課文是怎麼告訴我們的呢?請大家仔細讀讀全文。

(二)細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描寫小蝌蚪形體變化的句子。

2.給小蝌蚪形體變化過程圖標上序號。

3.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

4.完成填空題: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腿,再長出兩條()腿,後來尾巴變()了,最後尾巴()了,成了一隻()。

5.讀讀說說:(用“已經”說話,可以先利用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進行訓練,然後再進行開放性訓練,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經不見了。它們黑灰色的身子已經變成了青綠色。它們已經變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經會跳了。小青蛙已經會捉害蟲了……

書上作業:

分角色朗讀課文。

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按順序把下面的圖片連起來,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三)總結導行: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2.小朋友,學了這篇課文,有哪些收穫?

(四)課後延伸:

1.畫小蝌蚪變化過程的連環畫。

2.課後閱讀所提供的學習資料。(摘自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媽媽》)

附板書

01小蝌蚪→找→媽媽

?問鯉魚、烏龜?(青蛙)

大腦袋先長後腿四條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長前腿寬嘴巴

長長的尾巴尾巴變短披綠衣

尾巴不見露白肚

鼓眼睛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4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

2、能通過學習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和課文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要深入瞭解課文、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2、出示本課時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運用提出核心問題的方法來導入本課,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使學生明確了本課時的學習任務、)

二、品讀釋疑

1、自由讀文,用“”畫出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說了想什麼?

學生自主讀文,畫出相關語句、

思考問題,小組交流、

代表發言,彙報展示如下:

(1)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裏?”

從“迎”字看出了什麼?(板書:迎鯉魚)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見到媽媽的心情、從小蝌蚪稱鯉魚爲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禮貌、)

鯉魚阿姨是怎麼說的?

出示:“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

從鯉魚阿姨那裏,小蝌蚪知道,他們的媽媽的外形特點是?(四條腿,寬嘴巴)

(2)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媽媽,媽媽!”

烏龜笑着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連忙追上去”說明什麼?(“連忙追上去”說明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很急切、)(板書:追烏龜)

從烏龜那裏,小蝌蚪瞭解到自己的媽媽的外形特點是?(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鯉魚、烏龜)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誰?請展開想象寫一寫、

預設:鴨媽媽帶着孩子游過來,小蝌蚪迎上去問:“鴨媽媽,鴨媽媽,您知道我們的媽媽在哪裏嗎?”鴨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在荷花旁邊,你們快去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最後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找到了)

朗讀指導:讀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的急切心情、

(3)“小蝌蚪游過去,叫着:“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着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從這段對話中你能體會到小青蛙的什麼心情?

(“游過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媽媽後的愉快心情、“笑着說”突出了青蛙媽媽對小蝌蚪的喜愛之情、)(板書:遊青蛙)

朗讀指導:朗讀時語速稍快,語調高昂,讀出小蝌蚪見到媽媽後歡快的心情、

2、自由讀1—6自然段,用“”畫出描寫小蝌蚪變化的詞句、

(1)“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這時的小蝌蚪樣子是?(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後來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先長出兩條後腿,然後長出兩條前腿,接着尾巴變短了,最後,變成了一隻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的青蛙、

(2)練一練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後腿),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再過幾天,(尾巴)變短了,漸漸地,(尾巴)已經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青蛙)、

(板書: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

(變成了青蛙))

設計意圖:運用畫一畫的方法,從文中尋找信息,並在此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並指導感情朗讀、訓練了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三、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小蝌蚪》

聽兒歌《小蝌蚪》,做一做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的動作,試着把兒歌背下來、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是一篇童話,講了一羣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跟着媽媽一起捉害蟲的故事,告訴了我們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要學會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五、學習寫話方法

學一法:外形描寫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對青蛙的外形描寫、“大大的”寫出了腦袋的形狀,“黑灰色的”寫出了身子的顏色,“長長的”寫出了尾巴的樣子、這樣的外形描寫生動形象,讓小蝌蚪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舉一例: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很討人喜歡、它四肢靈活,行動敏捷、玲瓏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總是往上翹着,顯得格外漂亮、

練一練:你喜歡什麼小動物?寫一寫它的外形、

示例:小白兔渾身雪白雪白的,像一個小雪球、它長着一對圓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嵌着兩顆紅寶石、它的耳朵很長,毛茸茸的,像兩個剝了皮的香蕉、它的嘴是三瓣的,紅紅的,像塗了口紅一樣,吃東西和呼吸時,嘴巴向三面咧開,露出粉紅色的牙牀、

六、課堂小結

文章以找媽媽爲線索,用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告訴了我們從小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七、主題延伸

小朋友,你見過小蝌蚪和小青蛙嗎?用手中的筆畫一畫吧!

八、當堂檢測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溶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科學童話,文字淺顯易懂。課文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經過“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消失”四個階段,最後變成了青蛙,說明了青蛙生長過程形體變化,蘊含了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師應當相信他們的識字能力。作爲農村的孩子,他們對蝌蚪和青蛙都比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教學本課,以朗讀爲主,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受學生的歡迎。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塘、腦”等15個生字。會寫“兩、就”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

3、學會準確理解和運用課文中出現的動詞。

4、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體會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1、瞭解青蛙成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2、理解並體會課文中出現的表示動作的詞在運用上的準確性。

五、教學方法:

情境法、演示法、朗讀法

六、教學準備:

PPT

七、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

1、師引語: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誰?

2、ppt出示謎面

3、生交流,說謎底。(板書:蝌蚪)

4、板書:蝌蚪,引導學生觀察詞語的特點。

5、出示小蝌蚪圖片,說說小蝌蚪長得是什麼模樣?

6、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咱們要不要幫忙?

7、揭題板書

(二)初讀識字

1、出示自讀提示,指生讀要求:

(1)請同學們自己藉助拼音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圈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音、字形。

(3)標出課文自然段,說說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2、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學生多種形式認讀,師相機點撥。

(2)出示會寫生字,指導觀察字形,正確書寫,評議鼓勵。

3、鞏固生字,同桌互相檢查

(三)再讀感知

1、師讀課文,生邊聽邊用“——”標註文中的小蝌蚪長得是什麼樣的。

2、填空回顧課文

_______裏有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長長的尾巴,________地游來游去。

3、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檢查字詞

2、聽寫詞語

3、引語: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

1、播放情境朗讀,學生認真傾聽,想一想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小組交流,出示畫面,幫助學生說話

3、自讀課文,用“——”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三)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說說。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誰?

(2)他們是怎樣接近這些小動物的?

(3)他們都說了些什麼話?

2、引導學生體會“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區別。

(1)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

(2)小蝌蚪看見一隻烏龜擺動四條腿在水裏遊,連忙追上去。

(3)小蝌蚪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就游過去。

3、分角色朗讀。

(1)、小組分角色練習朗讀,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導分角色朗讀。要求:戴上頭飾,配上動作,表演朗讀。

四、啓發思考。

引語:爲什麼小蝌蚪認定大青蛙就是他們的媽媽?

1、點撥朗讀。

鯉魚和烏龜是怎樣向小蝌蚪描述他們的媽媽的?用“~~”畫一畫,讀一讀。

2、小蝌蚪見到的大青蛙是什麼樣子的?

3情境填空,配上動作朗讀

(五)發散思維。

1、引語: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變成了青蛙,聽到了媽媽的招呼,他們是怎麼做的?

2、找出相應句子,體會蹦、跳、蹬

3、播放青蛙的叫聲,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小青蛙和媽媽都說了些什麼?

4、你們喜歡小青蛙嗎?能誇誇他們嗎?

5、當媽媽不在你們身邊的時候,你們遇到困難該怎麼辦呢?

(六)課外延伸。

1、你們還知道哪些關於青蛙的知識?

2、出示有關青蛙的資料。

3、欣賞歌曲《小蝌蚪》

九、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十、板書設計:

1、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鯉魚烏龜青蛙

大腦袋長後腿四條腿頭頂大眼睛綠衣裳

灰身子長前腿寬嘴巴身披綠衣裳白肚皮

大眼睛

長尾巴尾巴變短捉害蟲是益蟲

十一、教後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6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文章語言優美、畫面形象、情節生動,很適合低年級同學的口味、全文貫穿兩條線:一是“找”,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協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媽媽,二是“變”,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的變化、根據教學要求,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⑴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⑵通過圖文結合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二)能力目標: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藉助學文,培養同學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三)德育目標:讓同學知道青蛙是捕獲害蟲的能手,教育同學從小維護有益動物、

教學主要環節和意圖說明

一、變──變序教學,突出對比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鮮明的特點:構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誰,說了什麼”的層次來佈置段落內容、因爲這點,以往大多教師均從指導同學學法入手,依照故事發展布置教學、爲了突出全文的重點,我採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來處置,目的是直奔主題,理清線索,掌握重點,讓同學對全文知識有更清的理解、變序法流程體現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一自然段)

2、青蛙媽媽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

(找出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誰的協助下找到了媽媽?

(指導對話朗讀)

變序處置,我認爲有三點好處:

對比鮮明:讓同學通過對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徵,找出不同點,從而自覺生疑: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重點突出:鯉魚媽媽和烏龜協助小蝌蚪這一內容僅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點內容,放置在最後教學,使全文重點得到突出、

線索鮮明:一篇文章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教師處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刪葉的過程,突出主幹,以便讓同學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線索、

二、趣──以趣促智,調動情感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對於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缺乏主動意識,只有充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知識的傳授爲娛樂體驗,寓教於樂,才幹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蝌蚪找媽媽》自身就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科學有效地處置好兩者的關係,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1、兒歌朗讀扮演、

小蝌蚪長成青蛙時,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變化,爲了讓同學瞭解並掌握這一知識,在課文的學習中,我佈置了兒歌朗讀扮演、(自編內容)

生:我是一隻小蝌蚪,我要去找媽媽啦!

師:不好!

生:(接)怪事發生了、

師:(驚奇地)怎麼了?

生:啥時長出後腿啦,接着長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變化,我已長成青蛙啦!(呱呱呱)

2、謎語引入課題、

利用兒童喜歡猜謎語的特點,我引用了兩則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裏面遊呀遊、(小蝌蚪)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通過謎語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導入課題的作用: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爲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難怪小蝌蚪連自身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媽媽、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3、自述介紹、

在第四自然段的學習中,爲了讓同學對青蛙的特徵有更爲鮮明的印象,我設計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是青蛙媽媽,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說嗎?目的是引導同學練習用“鼓着”“披着”“露着”三個詞語說話,活用詞語、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由於問題的設計讓同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他們的主體性,參與性一定會大大增強、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頭上鼓着一對大眼睛,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論述自身的特徵)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隻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隻害蟲、我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護關心我、(論述自身的身手)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我是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動

“游過去”“追上去”“迎上去”三個詞語的理解與運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重點,我摒棄了教師僅僅從字義上區別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們善於觀察,善於模仿的天性,設計了以下環節的教學:

1、找一找:找出課文中三個動詞所在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2、看一看:通過播放軟件,讓同學從觀察中初步體會三個動詞表示的不同方向、

3、貼一貼:教師製作幾個箭頭,讓同學根據看到的畫面,通過箭頭的不同擺貼來釋義、

如:“迎上去”表示爲:

“追上去”表示爲:

“游過去”表示爲:

4、演一演:理解詞語的目的是應用詞語,爲了讓同學深刻體會“迎上去”一詞的意義,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當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會怎樣?(師生扮演)演完之後,請同學們根據所看到的情景說一句話,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詞、

如:江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主動迎上去,說:“江老師,您好,歡迎您!”

通過演一演,說一說,同學們體會到“迎”指的是兩者方向相對,而且帶有主動熱情的意思、課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聽媽媽的下落,所以讀起來也要特別有禮貌、

四、引──巧妙過渡,渾然一體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爲了讓同學順利地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轉向另一知識點,我巧妙地設計瞭如下過渡語:

同學們,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美,畫面更加生動,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一幅圖──池塘裏的小蝌蚪、(播放軟件)

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什麼、這不,他們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於找到了自身的媽媽,原來就是一保可愛的大青蛙、(貼出青蛙圖)

課文中青蛙媽媽說:小朋友,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什麼時候長成青蛙的嗎?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他們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小蝌蚪,你們找到媽媽,多虧了誰的協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內容)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維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爲“護穀神”、爲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平安些,我們作爲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保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爲他做點什麼嗎?(環保教育)

五、板──畫龍點睛,提綱挈領

這篇課文的板書,我試圖把“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突出趣味性,體現板書的“美”、

六、讀──讀中悟情,積澱語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爲了掌握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既積累語言,積澱語感、於永正說過:掌握自行車、汽車等代步的工具的的方法就是首先擁有、車子可以買,語文呢?語文得靠讀、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範文、文中有三段對話,教學時指導同學體會對話的語氣,從中學習交際,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的對話朗讀,應強調讀出禮貌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烏龜的對話時,應讀出急切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時,應讀出高興,愉悅的語氣,體會母子相逢激動的局面、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由大班和中班幼兒組成,幼兒們來班前不懂任何漢語話,也沒有任何語言環境,在這種情景下僅有在班裏能與漢語言接觸,所以我在班裏讓幼兒們多聽,多說。

活動目標

1、經過多種形式的看圖講述,激發幼兒大膽說漢語的興趣。

2、經過多便講述,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本事。

3、經過看圖講述,引導幼兒理解並記住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大膽說漢語的興趣,記住,理解故事資料,發展口語表的本事。

難點:記住故事資料。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圖片

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教學光盤,DVD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以提問的方式導入課文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蝌蚪嗎?他的媽媽是誰?今日呀有一羣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我們一齊看看是怎樣回事。

(二)基本環節

教師出示圖片一,請幼兒猜一猜,說一說上頭的資料,

用同樣的方法出示其它圖片讓幼兒大膽的說。

教師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講一遍,放光盤再聽一遍。

教師根據故事資料向幼兒提出問題,並及時給於鼓勵。

教師請全體幼兒跟讀故事。

教師指圖,請全體幼兒飾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師擔任,一邊看圖,一邊講述,第二次替換主角。

(一)結束環節

請幼兒先自由結合看圖講述,然後交換主角再講述。

(二)延伸環節

請幼兒自由結合,邊表演邊講述。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語言活動,講了一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資料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採用的是鼓勵,引導學習方式。

在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基本上理解了故事資料,並很進取的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的表達了自我的想法,對故事的興趣也很高,在回答問題時教師不光讓舉手的幼兒回答,還向沒有舉手,表達本事不太好的幼兒提出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只要說對一半也進行了鼓勵。

如果讓我再一次上的話,我會加關於故事的動畫片,光盤上只講了故事,沒有畫面。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8

活動名稱

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成6幅連環畫,表現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徵和主要情節。

2、引導幼兒用與物體相應的顏色作畫。

3、培養幼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4、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重點

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成6幅連環畫。

難點

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我們已經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我們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畫出來,每一段故事畫一張畫,連起來就叫連環畫,讓別人把幾張畫連起來看就知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主要角色的特徵。

幼兒討論,故事裏都有哪些小動物。

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我們把故事分成6幅圖,在畫的右下角標上數字。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注意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並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並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活動反思:

這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幼兒。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瞭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瞭解連環畫的形式,會區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順序,製作成連環畫,並且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9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2、識字目標。

要認識的字:灰、迎、阿、姨、追、頂、披、鼓。

要會寫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3、讀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中的不一樣人物、不一樣語氣,儘可能體會、表演課文某一個片段。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生字製作卡、表演童話劇所需頭飾(幾隻蝌蚪、大鯉魚、小鯉魚、烏龜、青蛙)。

(2)有關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實物帶進課堂。

2、學生準備:

(1)有條件的到河邊觀察一下蝌蚪。

(2)瞭解蝌蚪或其他小動物的生長過程(以圖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彙報課前預習

師:同學們,學習這篇課文前,我們佈置了預習任務,此刻請同學們來彙報:經過讀課文,你發現了什麼?經過觀察小蝌蚪(或查閱有關小蝌蚪的知識),你又發現了什麼?

師生交流。(略)

[設計理念]

此處提前佈置的預習體現了兩個任務:一個是讀書,另一個是讀自然這本大書。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鼓勵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瞭解課外知識,進而愛小動物,愛大自然。

二、初讀課文,簡述梗概

1、師:同學們,大自然中生活着我們人類的許多好朋友,它們和我們一樣,以自我獨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一天都會發生數不清的故事。今日,我們就來看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請大家快來看一看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幾遍(要讀充分)。

2、出示6幅圖畫於黑板,引導幫忙學生簡述課文。

[設計理念]

一年級複述難不難?簡述顯然降低了要求。藉助圖畫,再加上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能夠說出課文大概(真正的課堂上學生還時有發揮呢!),此時的複述,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全面的瞭解,有了整體的印象,同時又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看、說、記的本事!

這個環節出現早不早?實際教學證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課前的預習及複述前的讀書要充分。充分不是毫無問題,而是有足夠的'遍數,使學生能夠對課文留下印象,這時的複述,就是建立在這個印象的基礎上完成的。

三、玩中學字詞

1、師:同學們,讀了幾遍課文,你們就講得這麼好,真不簡單啊!有幾個小淘氣想和大家捉迷藏,你們敢不敢?好,請看黑板上這些字――(出示14個生字)――已經藏進課文中了,我喊預備――開始,你們拿起筆,開始找,找到一個,叫三聲它的名字,立刻用筆把它圈起來,別讓它跑了!

學生圈、讀生字詞。(要給學生必須的時間,個別稍慢的學生要適當幫忙指導)教師出示卡片,進行讀詞大賽!

2、謎語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學生給每個生字編個謎語(可從音、形、義各方面充分發揮想象),形式應多樣活潑,用說出來、畫出來動作表演出來等形式都能夠。

(3)個別競猜:編謎語的同學單挑同學猜謎語。

(4)分組打擂競猜。

3、詞語接龍。

規則:用生字組詞,分組在必須時間內說得多而對的爲勝。

(1)各組成員分頭準備,在集中到組裏,確定發言同學,其他同學可準備補充。

(2)各組比賽,教師相機調控。

4、句子選美

教師出詞語,分組派代表說句子,最終全體參與評出最美的句子。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的設計有兩個特點:一是體現了識字、學詞、說句的層次性,步步爲營,比較紮實。學生如何認識字?其實正如認識人,見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這個環節中,字單獨出現過,在詞中出現過,又在句中出現,反覆出現,使學生和它漸漸熟悉;二是靈活多樣的形式。自始至終,學生們既在玩,又在學,並且是在愉悅地、自主地學。在玩中發展思維,在玩中發展學生聽說的本事,開發他們創造記憶字詞的綜合學習本事,在玩中又培養了他們與人合作的本事,激發他們的團體榮譽感!

四、生字書寫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師生交流:它們美在哪裏?

附參考:女:一個美麗的女孩,跳完舞后做優雅的謝幕動作。

亻:一個身子挺拔的同學,昂首挺胸,站得筆直。

口:一張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樣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我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規!

2、師生觀察交流偏旁書寫的規律。

3、教師示範書寫。

4、學生練習書寫,小組內評比出優勝者,進行鼓勵表揚!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觀察交流:怎樣寫,它們看起來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寬,它(氵)太寬了可就過不去了。

姐――姐是個美麗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寫美麗。

呢、呀、哪――注意那張美麗的小嘴(口)。

此處宜採取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這樣使許學生對難點、重點更易理解,更直觀。

如河、借――左右兩部分,好比兩個朋友照相,誰胖些,誰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麼田字格好比像框,怎樣照?(瘦的略讓,胖的略出。)

(2)教師示範,學生練習書寫。

(3)小小書法家評選。

①小組內評選出優秀者。

②優秀者的字貼於教室《書法家》展框。

③請獲勝者上臺介紹經驗。

[設計理念]

靈活、新鮮的語言設計,力求把死的變成活的,枯的變榮!每個字都是一個生命,或活潑,或俏麗,能靜會動!漢字有魅力,更應當有魔力!讓每個孩子從心裏愛它,看它時怦然心動,寫它時心曠神怡!

第二課時

一、啓發談話,激趣促讀

師:同學們,《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假如被拍成動畫片,你們願意看嗎?好!下頭我宣佈:《小蝌蚪找媽媽》演員選拔賽此刻開始了!請各位參加預選的選手先做好以下準備:

熟悉一下故事的情節和臺詞,此刻開始!

1、學生自我先進一步熟悉課文,故事情節和對話部分要反覆讀、揣摩、記憶。

2、學生自由結合對臺詞。

[設計意圖]

此環節以學生最感興趣的動畫片抓住學生的心,以選拔演員的形式激發學生讀的慾望。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如飢似渴地主動記憶、消化課文資料。時間要充分,教師可相機巡視。這一環節下來,學生可把情節熟記於心,臺詞出口可誦!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學生按自我想扮演的主角分開來坐。

蝌蚪坐在一處;鯉魚坐在一處;烏龜坐在一處;青蛙坐在一處。座位的擺放可方可圓。

2、師:各位選手已經準備好了!下頭將對大家進行一些測試,僅有最終經過測試的演員才能出演你想演的主角。

請聽題。第一道:請你評價一下自我想扮演的主角!

3、彙報交流對主角的理解。

[設計意圖]

對主角的理解也就是對課文的理解,關鍵是啓發學生說出自我心中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說喜歡鯉魚媽媽,因爲她漂亮,愛自我的孩子(教小鯉魚捕食),還有的孩子會認爲鯉魚媽媽有缺點,因爲她沒有像小蝌蚪說清楚青蛙媽媽的樣貌,害得小青蛙誤認了烏龜叫媽媽!還有的孩子會說不喜歡青蛙媽媽,因爲她扔下自我的孩子,讓寶寶好難找!還有的孩子會說小蝌蚪認識鯉魚怎樣不認識烏龜啊!在這一環節彙報交流中,既有孩子們的想象,又有許多疑惑,關鍵是既要充分發揮想象,組織語言,又要幫孩子們瞭解一些科普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堅持和滋潤孩子多彩的童心。比如在瞭解青蛙媽媽產卵後丟下孩子這一自然現象後,是不是要補充一點,問問孩子:青蛙媽媽爲什麼要這麼做?必須是她要讓寶寶從小就堅強,必須是她讓寶寶自我學游泳,多運動,這樣前腿和後腿才能長的快!身體才棒!總之,要發展語言,發展想象,更要發展心靈

三、讀

1、師:好!下頭進行第二題測試――語言測試,主要測試旁白朗讀和對話。先從小蝌蚪開始。在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有一句話出現了三次,你能找到嗎?(小蝌蚪遊哇遊)哪個小蝌蚪來說一說這三處遊得一樣嗎?

2、彙報總結。

3、(第一次:高興,快活。第二次:比第一次用力,着急。第三次:更艱難,遊的時間更長。)

4、出示第二幅圖(試讀第二段)

(1)一位同學讀旁白,一位同學讀小蝌蚪的話,一位同學讀鯉魚阿姨的話。

(2)分主角讀後,學生評價優缺點,師生總結後提示下一組注意:讀出小蝌蚪的禮貌和鯉魚阿姨的熱情。

(3)分組反覆讀。

(4)多種形式讀,齊讀,多人讀,最終脫離課本帶表情誦讀。

(5)表揚和評選演、讀最形象的兩組

5、出示第三幅圖(讀課文第三段)。

(1)自由結合,分主角練讀。

(2)輪流彙報讀,師生共同評讀,試讀。

(3)評選最佳組合:誰讀出了小蝌蚪奮力遊的樣貌和它的着急?誰讀出了烏龜的擺動、悠閒、趣味和被小蝌蚪誤叫媽媽後的笑?

6、出示第四、五幅圖。

(1)師:小蝌蚪人錯媽媽,它很不好意思,所以這一次它要看清楚呦!請各組練習一下。學生練讀第四、五段。

(2)彙報演讀,重點指導:

第四段中讀出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樣貌時心裏的確定(把這種又高興有肯定的感覺讀出來)。

第五段中媽媽!媽媽!的叫喊的興奮應比前一次更強烈。

7、出示第六幅圖(讀最終一段)。

指導讀出小蝌蚪的開心、幸福、自豪。

[設計意圖]

用多樣的形式朗讀、體會。讀出語氣,讀出主角的內心境感,讀出孩子自我的理解,讀出表情、動作,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歡樂,語言的美妙。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0

活動目標:

1、體驗遊戲的歡樂及表演的樂趣。

2、培養幼兒動作的創造性。

活動準備:

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頭飾各一個;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重難點:

重點:體驗表演的樂趣。難點:鼓勵幼兒創造蝌蚪遊的動作,學說各主角的話。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學蝌蚪遊。

1、師:小朋友,教師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彈奏唱)

2、提問:小蝌蚪長什麼樣貌?小蝌蚪在水裏怎樣遊?誰來學小蝌蚪游泳?有誰想出的小蝌蚪遊的動作是不一樣的?(請幼兒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

3、教師示範遊。師:小蝌蚪遊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樣在水裏遊的。

二、在音樂伴奏下學蝌蚪遊,吃食。

(1)[1~8]小節:在音樂伴奏下重複三遍。師:蝌蚪姐姐請蝌蚪弟弟妹妹一塊兒來水裏遊。

(2)[9~12]小節:教師帶領在xxx處咂嘴表示吃東西。師:蝌蚪弟弟妹妹遊了那麼久肚子餓了,我們來吃點東西吧。

(3)重複[1~8]小節兩遍:師:吃飽了,小蝌蚪一齊游來游去做遊戲吧。

(4)[9~12]小節:師:吃飽了,姐姐帶你們去找媽媽吧。(音樂[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帶小蝌蚪找媽媽。

(1)音樂[13~16]結束,鴨媽媽出現,蝌蚪姐姐帶小蝌蚪上前問: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配班教師扮}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終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裏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烏龜回答,同上。

(4)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青蛙媽媽出現,叫呱呱,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快速游到媽媽身邊,一齊拍手說: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四、學說主角的話。

1、學說蝌蚪的話及其他主角的話。提問:剛纔去找媽媽時第一個遇到誰?小蝌蚪是怎樣問的?(學說小蝌蚪的話)它是怎樣回答的?(學說鴨媽媽的話)

2、學說鯉魚、烏龜的話同上。

五、遊戲重新開始。

請四位幼兒來做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和青蛙媽媽(配班教師在一旁幫忙)其他幼兒做小蝌蚪,教師做蝌蚪姐姐。

六、結束。

師:小蝌蚪們,我們在小河裏歡樂地游泳、找東西吃、做遊戲,還找到了媽媽,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下次再來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好嗎?

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塘、腦”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教”,會寫“兩、就”等10個字,會寫“快活、哪裏”等8個詞語。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

3.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課文圖片,按順序說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4.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說清楚蝌蚪成長的過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難點】

瞭解小蝌蚪成長的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重點)

【教具準備】

課件(筆順動態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教師口述:

1.你認識上面的小動物嗎?(青蛙和小蝌蚪)你知道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嗎?(青蛙是小蝌蚪的媽媽)(板書:1小蝌蚪找媽媽)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我們都有自己的媽媽,小蝌蚪也不例外,可是,我們這篇課文裏的小蝌蚪找不到它們的媽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二、介紹作者

盛璐德:(1912~1985),女,上海市人。1956年,被評爲幼教一級教師、市優秀教師和市先進工作者,後被選爲長寧區第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靜安區第四、五、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2年,盛在自己班級試驗"認語教學法"引導幼兒認識環境,掌握語言。1953年,她先後開25節觀摩教學課,得到同行和專家的讚揚。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識記。

(1)表演法識記:表演認讀“甩、捕、迎”,

(2)圖文結合法識字:利用小蝌蚪圖片認讀“腦、袋、灰”,利用魚圖片認讀“阿、姨”,利用烏龜圖片認讀“龜、寬”,利用青蛙圖片認讀“頂、披、鼓”。

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池塘水塘頭腦電腦腦袋袋鼠灰色黑灰哇哇大哭教室教書捕撈捕捉歡迎迎接阿姨阿爸阿姨姨媽烏龜海龜披上披着打鼓敲鼓

(重點指導生字“腦”爲鼻音,後鼻音“塘迎”等。“捕”的聲母是b,

避免錯讀成pú;強調“披”的韻母是ī,避免錯讀成pēi;強調“迎、頂”的韻母是inɡ,發準後鼻韻母,讀準生字。)

(2)學習多音字:教(jiāo jiào)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好好學習。

在這裏,“教”讀“jiào”,是“指導、訓誡”的意思;還有一個讀音是“jiāo”,是“傳授”的意思。組詞如下:

教jiāo(教學)(教書)(教課)

jiào(教師)(教室)(教育)

②讀一讀:

我的媽媽是位教師,在二中教學。

(3)識字遊戲

摘蘋果遊戲,看誰摘得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池塘直接或間接對人類有害的蟲類。

快活蓄水的坑,一般不大,也不太深。

害蟲高興,快樂。

(5)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看圖,瞭解圖意,初讀感知。

(1)出示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幾幅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2)利用掛圖出示,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幹什麼?看第一幅圖着重觀察小蝌蚪是什麼樣的?

看第二幅圖說說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說些什麼?它的身體有什麼變化?

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三、四幅圖,自由說說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3)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結合圖畫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

先遇見鯉魚——然後看見烏龜——最後看見了自己的媽媽青蛙。

【設計意圖:初讀感知,結合課文插圖,一目瞭然。先對課文內容大體把握,瞭解課文脈絡。】

四、學習“會寫字”

兩哪寬頂眼睛肚皮孩跳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識記“睛、哪、肚”。如“睛”“目”加“青”就是“睛”。

用熟字減一減的方法識記“皮”:“披”減去提手旁就是“皮”。

用熟字換一換的方法識記“孩、跳”。如,“該”的言字旁換成子字旁就是“孩”。

運用形聲字識字的方法認識“頂”,如“頂”中頁字旁表意,“丁”表示讀音。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多元識字,交流不同的識記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培養學生善於表達自我的能力和喜歡識字的興趣。】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寬”,上下結構,上窄下寬。 “哪頂眼睛孩跳”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肚”左右結構,左右等寬。)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寬”和左右結構的字“哪、頂、孩、跳”,學生練寫。

兩:第二筆豎、第三筆橫折鉤圍成的框稍大,前後兩組撇點前小後大,第二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組的點的下方

哪:左窄右寬,每部分要緊湊,中部的橫折鉤和右部的橫撇彎鉤都不要向下寫太長,最後一筆懸針豎最長。

寬:寶蓋頭寫寬,首筆點在豎中線上。中間部分寫窄,下面部分是“見”,撇和豎彎鉤要寫舒展,略寬於寶蓋頭

頂:左窄右寬,左低右高;“丁”的橫和豎鉤都不要寫太長,“頁”的豎在豎中線上。

眼:“目”要寫得細長些,比右邊稍短。

睛:左窄右寬,“青”的第四筆長橫從橫中線起筆,第五筆豎在豎中線上。

肚:左窄右寬,月字旁寫得窄長,“土”的短橫在橫中線上,豎跟月字旁相比要起筆高收筆早。

皮:第二筆長撇斜度要小,第三筆豎在豎中線上,“又”的橫撇要橫短撇長,捺舒展。

孩:左窄右寬,“子”末筆橫變提,斜度大,“亥”第三筆是撇折,撇折經中心點在橫中線下側向右折。

跳:左窄右寬,“兆”的撇斜度小,沿豎中線右側往下,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分類積累,練習表達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分類整理並摘抄積累:

(1)表示動作的詞:蹲着披着露着鼓着甩着

(2)表示蝌蚪外形的詞語: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3)表示青蛙外形的詞語: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大眼睛;

2.練習運用:練習用“披着露着甩着鼓着”說話。

(1)小蝌蚪(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2)青蛙媽媽(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出詞語,讓學生初步積累這些詞語,鼓勵學生理解這些詞語並學習運用,增強學生積累字詞的能力。】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自主學習了生字新詞,讀通課文,解決了閱讀障礙。積累了很多識字方法,學會了正確書寫生字,理解詞語並會恰當地運用詞語。

七、當堂檢測

八、課後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

2.能通過學習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和課文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要深入瞭解課文。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2.出示本課時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運用提出核心問題的方法來導入本課,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使學生明確了本課時的學習任務。】

二、品讀釋疑

1.自由讀文,用“ ”畫出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說了想什麼?

學生自主讀文,畫出相關語句。

思考問題,小組交流。

代表發言,彙報展示如下:

(1)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裏?”

從“迎”字看出了什麼?(板書:迎鯉魚)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見到媽媽的心情。從小蝌蚪稱鯉魚爲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禮貌。)

鯉魚阿姨是怎麼說的?

出示:“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

從鯉魚阿姨那裏,小蝌蚪知道,他們的媽媽的外形特點是?(四條腿,寬嘴巴)

(2)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媽媽,媽媽!”

烏龜笑着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連忙追上去”說明什麼?(“連忙追上去”說明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很急切。)(板書:追烏龜)

從烏龜那裏,小蝌蚪瞭解到自己的媽媽的外形特點是?(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鯉魚、烏龜)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誰?請展開想象寫一寫。

預設:鴨媽媽帶着孩子游過來,小蝌蚪迎上去問:“鴨媽媽,鴨媽媽,您知道我們的媽媽在哪裏嗎?”鴨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在荷花旁邊,你們快去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最後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找到了)

朗讀指導:讀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的急切心情。

(3)“小蝌蚪游過去,叫着:“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着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從這段對話中你能體會到小青蛙的什麼心情?

(“游過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媽媽後的愉快心情。“笑着說”突出了青蛙媽媽對小蝌蚪的喜愛之情。)(板書:遊青蛙)

朗讀指導:朗讀時語速稍快,語調高昂,讀出小蝌蚪見到媽媽後歡快的心情。

2.自由讀1—6自然段,用“ ”畫出描寫小蝌蚪變化的詞句。

(1)“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這時的小蝌蚪樣子是?(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後來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先長出兩條後腿,然後長出兩條前腿,接着尾巴變短了,最後,變成了一隻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的青蛙。

(2)練一練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後腿),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再過幾天,(尾巴)變短了,漸漸地,(尾巴)已經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青蛙)。

(板書: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

(變成了青蛙))

【設計意圖:運用畫一畫的方法,從文中尋找信息,並在此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並指導感情朗讀。訓練了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三、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小蝌蚪》

聽兒歌《小蝌蚪》,做一做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的動作,試着把兒歌背下來。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是一篇童話,講了一羣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跟着媽媽一起捉害蟲的故事,告訴了我們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要學會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五、學習寫話方法

學一法:外形描寫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對青蛙的外形描寫。“大大的”寫出了腦袋的形狀,“黑灰色的”寫出了身子的顏色,“長長的”寫出了尾巴的樣子。這樣的外形描寫生動形象,讓小蝌蚪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舉一例: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很討人喜歡。它四肢靈活,行動敏捷。玲瓏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總是往上翹着,顯得格外漂亮。

練一練:你喜歡什麼小動物?寫一寫它的外形。

示例:小白兔渾身雪白雪白的,像一個小雪球。它長着一對圓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嵌着兩顆紅寶石。它的耳朵很長,毛茸茸的,像兩個剝了皮的香蕉。它的嘴是三瓣的,紅紅的,像塗了口紅一樣,吃東西和呼吸時,嘴巴向三面咧開,露出粉紅色的牙牀。

六、課堂小結

文章以找媽媽爲線索,用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告訴了我們從小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七、主題延伸

小朋友,你見過小蝌蚪和小青蛙嗎?用手中的筆畫一畫吧!

八、當堂檢測

九、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

(變成了青蛙)

小蝌蚪

找媽媽(迎)→ (追)→ (遊) →跟

鯉魚烏龜青蛙捉害蟲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1.以興趣爲前提,讓學生自己主動積極地去讀書,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再輔助提一些讀書的具體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顯。孩子們通過自已的朗讀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都會興奮不已,這種自我激勵的效用是無限的。在獲得成功發現的同時,孩子們往往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培養了他們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2.以讀悟情。

讀出感情是朗讀要求中的難點,而要讀出“情”必須先悟出情,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在朗讀指導中,我不拿自已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體會讀。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有許多對話,如:當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時,烏龜笑着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孩子們在讀時出現了不同的爭議。有的孩子認爲應讀得慢一點,因爲他認爲烏龜是個慢性子,說話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認爲烏龜是一種溫和的動物,說話時親切一些,語氣要和藹一些,溫柔可親一些。這些體驗都反映了孩子們對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麼比獨特的情感體驗更寶貴的呢!

3.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讓學生自豪地說“我會讀”。

用激勵性的評價在學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臺。

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我運用了許多不同的評價語言“你讀得真不錯,讓我們覺得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聽了你的朗讀,我們真的感覺到這些小蝌蚪是那麼的着急。”“讀得真不錯,如果再稍稍響亮一些,就更完美了。”------這樣的評價語言並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揚,而是表揚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熱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不足之處:教師放的不夠,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