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優秀教案設計

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優秀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教材簡析】

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優秀教案設計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圖文結合,適宜兒童閱讀。課文中生字不注音,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學會生字。

【學生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師應當相信他們的識字能力。作爲農村的孩子,他們對蝌蚪與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教學本課,以朗讀爲主,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能受他們的歡迎。

教學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爲主,教師予以適時的點撥和引導。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

3、使朗讀成爲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採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朗讀。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字,會寫“有、在”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感知青蛙的變化。

【教學方法】

朗讀法、表演法、自主識字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老師這兒有一條謎語,想猜嗎?

“河邊有個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綠大衣,伸出舌頭把蟲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麼嗎?(蝌蚪)

誰見過蝌蚪?願意給大家講講它長得什麼樣嗎?

(貼出青蛙與蝌蚪圖片,板書課題)

(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和生活,越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二、自主識字,感知課文

1、這是一篇不注音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想怎麼辦?

(學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有的可以猜測讀,有的可以問同學、老師,有的可以做記號,等老師讀時認真聽。)

2、學生試讀,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範讀。

4、再次讀文,自查朗讀情況。

5、出示詞語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⑴ 你會讀哪個詞語就大聲的讀出來。

⑵ 誰願意當小老師你認識的字詞教給同學們?

6、識記生字。

學生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教師可適時引導用實物或動作來識記。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見到的灰色的東西。

追(或迎):誰願意把追(迎)的動作表演給大家看?

披:我這有件衣服,誰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麼樣的人叫阿姨?

7、指導寫字。(略)

(學生朗讀不注音課文遇到生字可能無從下手,所以在讀文之前老師就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自主探索、認識生字,這也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對於低年級學生,聯繫實物或動作來識記生字效果要遠遠好於部件記憶法。)

三、感悟,體會小蝌蚪的變化

1、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幅圖?並把與圖相對應的課文內容,讀一讀(張手讓學生自己選擇)。

2、全班彙報。(學生喜歡哪一自然段就彙報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順序來。)

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加上動作朗讀。學生的表演慾望很強烈,給他們創造表演的機會,他們會很快進入情境,體驗到朗讀的樂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採用此種方法進行朗讀。

第二、三、五、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小蝌蚪的關心、愛護、組織學生會角色的朗讀中來,然後選代表分、角色朗讀。

3、戴上頭飾表演讀。

4、填空練習,體會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他們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 ),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 ),沒過多久,( )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能捉害蟲的( )。

四、總結全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上完了這一課之後,我對新課改精神又有了新的體會,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1、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至關重要。

本課的朗讀教學,我採用動作表演和分角色朗讀兩種形式,尤其是動作表演,看着學生那天真、一絲不苟的動作和可愛的表情,彷彿他們就是小蝌蚪、小青蛙了,教師不用任何言語,學生就已體會到其中的情趣了。

2、讓學生自由選擇識字方法。

“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本課中的生字學生,想怎麼學習就怎麼學,創設他們喜聞樂見的識字途徑,認字活動。同時採用與實物聯繫、動作表演等方法,使他們輕鬆的記住字形、樂於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