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雲南的歌會》第1課時教案

《雲南的歌會》第1課時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雲南的歌會》第1課時教案【1】

  第一課時

《雲南的歌會》第1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1.初步感知課文,瞭解雲南歌會的幾個場面。

2.重點學習“山野對歌”以及本文的人物的人物描寫。

3.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

教學重點:學習“山野對歌”及人物描寫。

課前準備:課前預習、掌握本文的生字、詞語。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我國少數民族英雄聚集最多的省份是哪一個嗎?(雲南)我們都知道少數民族多才多藝、能歌善舞,雲南聚集了全國最多的少數民族,民間歌唱活動幾乎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心歌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傳遞知識。今天就讓我們隨着現代作家沈從文的妙筆去參加一場“雲南的歌會”!(板書課題)

二、研習新課

1.自讀課文,熟悉內容,思考一個問題

文章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寫了哪三種不同形式的歌會?請用四個字的短語給每個歌會擬一個小標題。

2.假如你作爲一名遊客來到了雲南,根據課文的介紹,你喜歡參加哪一種歌會?爲什麼?(要求結合相關語段內容回答)

3.學習“山野對歌”。

① 集體熟讀2-3自然段。

② 剛剛我們講到了“山野對歌”的地點是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在爲這一部分擬小標題時,可以採用地點加歌唱形式的方法,因而這一點在此前已經講到),那麼“對調子”都唱些什麼?(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③“多”字說明什麼?能不能去掉?文中哪裏說明了這一點?(不能,“多”字說明“對調子”多數以情歌爲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內容。——也唱其他故事)

④“對調子”採用什麼方式?(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

⑤“對調子”側重於比賽性質,比拼的`是什麼?(機智才能)

⑥ 作者在這裏重點描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指名朗讀這一部分),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這個年輕婦女?(動作、外貌)通過作者的刻畫,你覺得這個少數民族婦女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⑦ 作者在這個對歌場面中,側重寫的是什麼?(唱歌人)有什麼作用?(以人襯景,烘托歡快活潑的場面,表現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樂)。

4.對比閱讀。

課本“研討與練習”二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羣體和個別,一是實寫,重人物的肖像、服飾,二是虛寫,重人物的精神,第二段文字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三.小結

板書設計:

雲南的歌會

山野對歌 比拼才智 側重寫人 以人襯景

山路漫歌

村寨傳歌

  《雲南的歌會》第1課時教案【2】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

運用多媒體從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入手,問:同學們,聽後有什麼感受?

老師聽後有一種衝動,想去雲南親耳聽聽那葫蘆絲娓娓動聽的旋律,看看那鬱鬱蔥蔥的鳳尾竹,感受一下雲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就讓我們跟着沈從文先生去雲南採風吧。(巧妙地導出本課的學習內容)。

二、作者簡介

展示多媒體課件,教師介紹。

三、檢測學生預習情況

1、小組推薦代表,上臺聽寫生字詞,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寫,比比哪組的同學準確率高。

2、搶答題。

出示課件,學生正確拼讀生字。

四、速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由於學生預習過課文,所以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說說:文章既然是寫歌會,那麼寫了那些人唱歌?在哪裏唱歌?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做好板書。)

五、細讀課文,感知人情美

(教師:歌會中人在唱,鳥在唱,在山野唱,在山路唱,在山寨也唱,簡直就是自然的大合唱。)同學們,你們覺得有意思嗎?哪裏有意思?1、學生細讀課文,從文章字裏行間細節中去發現“意思”。並在書上作批註。

2、學生先在小組交流,互相探討,作補充。

3、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明確:從對歌的人機智輕鬆快樂的動作,打鞦韆的人勤勞勇敢,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花鳥的機靈可愛,山寨傳歌是熱鬧的場面等去分析。

在學生髮言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句段,品味語言的韻味。

4、難點探討:有人說,文章既然是寫歌會,就應該重點寫唱歌人以及歌聲,可是文章卻對自然環境的描寫太多,有些偏題。你認爲呢?

學生討論,自主發言。

明確:這裏的環境描寫目的是以自然環境爲背景,渲染小女孩唱歌的自然輕鬆。趕馬女孩觸目的是山花爛漫,側耳的是鳥鳴悠悠,在這樣的環境里長期耳濡目染,當然出口自然,充滿了淳樸自然之美。

六、教師展示全文板書,作小結。

作者不僅向我們展示的是雲南歌會的美妙,還是傳遞着民族風情美,更是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在今天這個物質喧囂忙忙碌碌的現實世界裏,我們疲於奔命,日益滄桑,而沈從文的筆下這些人雖然平凡,卻生活的很滋潤,張弛有度,他們的生命是鮮活的,有活力的。

我期待着大家每天都有燦爛的笑容,讓我們的生命鮮活滋潤地筆立於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