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愛國故事 >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愛國故事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愛國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少年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裏的自鳴鐘拆開,擺弄和捉摸裏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愛國故事

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着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讚歎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着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

”他懷着爲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準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

”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

”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鬥準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

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讚歎:“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爲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從戰後到1888年,詹天佑幾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

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牀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

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着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密測量。夜晚,藉着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牀的地質構造,反覆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

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箇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後,立刻遇到了更爲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

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爲這麼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孃胎裏沒出世呢!

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着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爲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着,揹着標杆,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捲着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着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

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

”接着,他背起儀器,冒着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脣也凍青了。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

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

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爲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們,必須成功!

”“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爲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

列車開到這裏,配合兩臺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

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鬥,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讚譽詹天佑了不起。

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

爲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爲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爲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爲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

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爲範例。”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係。

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其間,釐定了各種鐵路工程標準,並上書政府要求全國採用。中國現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標準軌、珍氏自動掛鉤(J“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愛國故事nneyCoupler,亦稱姜坭車鉤、鄭氏車鉤,美國人EliJ“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愛國故事nney所創)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議。

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鐵路人才的培訓,制定了工程師升轉章程,對工程人員的考覈和要求作出明文規定,並且定明工程師薪酬與考覈成績掛鉤。京張鐵路堷訓了不少中國的工程人員,詹天佑所制定的考覈章程亦成爲其他中國鐵路的模仿對象。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獲宣統賜工科進士,任留學生主試官等職。1910年,任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工程師,1912年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負責興建粵漢及川漢鐵路。此後一直定居在漢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號(今洞庭街51號)。

同年成立“中華工程師學會”,並被推舉爲首任會長。民國成立後,於1913年獲政府委任爲交通部技監,1914年獲頒授二等寶光嘉禾章。1916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1919年初,受命往海參崴和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中國代表。4月因病回漢口,4月24日病逝,終年五十九歲。詹天佑與其妻譚菊珍埋葬在京張路青龍橋火車站附近。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紀念館。在紀念京張鐵路100週年之際,張家口人民永遠緬懷京張鐵路的總設計師詹天佑,20xx年在張家口南站廣場,建起詹天佑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