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陶淵明的詩與酒

陶淵明的詩與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導語:文人總愛喝酒,因其仕途不暢,內心的一腔憤懣也在酒的激發下噴簿而出。因此,詩和酒有着密切的關係。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陶淵明詩和酒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陶淵明的詩與酒

酒總能與詩人結下不解之緣。好酒的詩人,陶淵明之前,有“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的建安才子曹植;陶淵明之後,又有號稱“斗酒詩百篇”的盛唐大詩人李白。陶淵明一生愛酒,詩也沾上了醇厚悠長的酒味。

陶淵明愛酒,在他的《五柳先生傳》中說得很清楚。《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一篇帶自傳性質的短文,篇幅雖短,卻詳細開列了他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家庭情況等方面內容。就拿他的興趣愛好這一點來說,文中說自己除了愛讀書、愛寫作之外,還有另一大愛好:“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好酒是那個時代的風氣,陶淵明也不例外,喝完了、喝醉了,就起身走人,更是在酒醉裏透出一絲灑脫與真率。

陶淵明一生幾乎都與酒爲伴,又愛與好酒者爲鄰。相關的史傳中,留下了很多他與酒的記載。《宋書》本傳說:“潛不解音聲,而蓄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侯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蓮社高賢傳》載:“遠法師與諸賢結蓮社,以書招淵明,淵明曰若許飲則往。許之,遂造。忽攢眉而去。”真是率性得可愛。他的好多詩文,或直接寫飲酒,或與飲酒有關。他衣食無憂時,要飲酒,如《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即使困窘到如《怨詩楚調示龐主薄鄧治中》裏所稱“夏日長抱飢,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的狀況,恐怕也要飲酒。在死前幾個月,他爲自己所寫的《擬輓歌辭》其一中,表達了“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的遺憾。

東晉本是一個士風消極不振的時代,酒也是那個時代的士族最愛之物。但酒對陶淵明與對士族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士族佔據着廟堂,優遊於園林,居於華屋之中,酒對他們而言,掩蓋的是這個階層的荒誕與虛僞,甚至是放蕩、腐朽。陶淵明不一樣,酒一旦與田園生活結合,酒的醇厚與田園的清新就能相得益彰。酒由於田園更加醇厚,田園由於酒也更加清新。酒與田園,阻隔了塵世的喧鬧,消融了現實的污濁,爲陶淵明開闢了一方安放精神家園的淨土,也使他平淡的生活更加富有詩意。

陶淵明的生活中不能須臾離酒,他的許多詩都是在微醺的狀態下寫成的,他的詩歌也就有了一種“酒味”。陶淵明詩歌成就最大的是他的田園詩。他以對待酒的態度來對待田園生活,在微醺的狀態下表現田園生活,因此,他描寫的大都是他對田園最直接的觀察和感受,是不加任何雜質的印象。對於這類詩,人們一般用平淡自然四字來評價。如他《歸園田居》其一中的.“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數句,從內容上看,詩中所寫盡都平常,無非是眼之所見,耳之所聞,心中所感而已,寫作上也是隨興所至,不加點染。看似平淡的語言,卻真實、自然地表達了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他筆下的田園生活,寧靜融洽,富於生機,簡單又快樂。

但平淡自然四字還不足以全面概括陶詩的特點。加上蘇軾對陶淵明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評價,纔算得上中肯。陶詩看似平淡,讀之愈久,越覺得醇厚。如陶淵明詩《飲酒》其五中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初看平淡無奇,細品則餘味悠長。歷來許多寫景的詩人,在涉及人與景之間的關係時,常把人與景割裂,人作爲觀察者,而景則成爲被觀察者,人與景之間不能相融,但陶淵明卻不這樣。對南山來說,他並不是一個刻意的觀察者,他好似心無所屬,漫不經心,只是採菊時不經意地一擡頭,南山就映了滿眼——人與自然,是那樣地相契相融。他好像已融入景物之中,本來就是景物的一部分。這大概就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的“以物觀物,不知何者爲我,何者爲物”的“無我之境”吧。

這種“無我之境”,是不是與微醺的滋味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