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遊仙詩的主要內容

遊仙詩的主要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導語:遊仙詩是魏晉玄學盛行發展下的產物。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遊仙詩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遊仙詩的主要內容

  遊仙詩的主題大致有五種:

慕仙:道家詩人幻想仙境,描寫異象,如曹操、張華、張協、曹植、郭璞、李白、曹唐等;李白〈天台曉望〉、〈古風〉其五、其七幾首,都表達了追求成仙的願望;

寄託:作者大多身當亂世,有志難伸,懷才不遇,憤世嫉俗,嚮往神仙之說抒發不滿和憂愁,如屈原、嵇康、阮籍等;

擬古:文人欣賞遊仙詩的幽美意境,模仿前人的藝術成就,憑想像加以虛構,如宋玉、傅玄、鮑照、庾信等;

祝頌:向帝王祝頌長生不老,如西晉成公綏〈晉四箱歌〉、陸機〈前緩聲歌〉;

狎邪:以仙女比喻妓女,仙境比喻妓院,自命風流的詩人以仙郎仙夫自居,這類世俗化的遊仙詩是一種娼妓文學。

  早期遊仙詩的典型情節,有以下兩類:

詩中人登山遇仙,得到仙丹,自己服下,或將丹藥帶回凡間,獻給帝王。例如曹植〈飛龍篇〉,寫詩人登上泰山,得遇仙翁,獲授仙丹,由此長生不老。

詩中人修練得道,飛昇仙境,拜會仙人,如西王母、赤松子,或在天庭盛宴,或得仙丹祕術,得以長生不老。例如曹操〈陌上桑〉,寫詩人自九嶷山經玉門關到崑崙山,見西王母,遇見赤松子,獲授祕術和靈芝,昇天遨遊,最後長生不老。曹植〈五遊詠〉先寫離世昇天,車馬鼎盛,然後寫天路歷程與仙境,以及在仙境的樂趣,也是遊仙詩的典型結構。

遊仙詩在思想上往往表現出超越世俗社會侷限的強烈道家思想;在藝術上,遊仙詩想象奇特,善於運用誇張、擬人、象徵等多種修辭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運用,則使遊仙詩更具備浪漫的色調。

遊仙詩的淵源可以上溯到先秦。遊仙詩內容向有兩種不同傾向,一種純寫求仙長生之意。另一種則是憤世嫉俗之言。

郭璞的遊仙詩兼具上述兩種內容。一類是"坎壈詠懷,非列仙之趣也。" 雖有遊仙之名,實則是借遺世之志發泄對現實社會的不滿。郭璞的.遊仙詩現僅存14首,是中國遊仙詩體的鼻祖。

另一類內容,則是在承繼傳統上求仙長生之主題,以高蹈輕舉、服食採藥爲主旨。郭璞的遊仙詩感情真實,坎壈詠懷,與東晉辭意夷泰的詩風殊非同道。另外,郭詩情采斐然,描寫形象生動,色澤豐富,也與平典似道德論之玄言詩風大異其趣。

遊仙詩是道家詩詞的一種體式。就其本義而言,這指的是歌詠仙人漫遊之情的詩。其體裁多爲五言,句數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關於遊仙詩的類型,前人曾做過種種劃分:或從作者思想傾向出發,以富貴者而遊仙,爲遊仙詩之正體,以坎坷者而遊仙,爲遊仙詩之變體;或從表現形式出發,以作者同神仙共遊爲古體,作者不在內,僅神仙自遊爲近體。

遊仙詩在思想上往往表現出超越世俗社會侷限的強烈道家思想;在藝術上,遊仙詩想象奇特,善於運用誇張、擬人、象徵等多種修辭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運用,則使遊仙詩更具備浪漫的色調。遊仙詩內容向有兩種不同傾向,一種純寫求仙長生之意。另一種則是憤世嫉俗之言。

漢魏時的遊仙詩,仙境集中於太華、泰山等名山,詩中人可由崑崙上升天庭,仙人以王喬、赤松爲主,其次爲西王母與東王公,所用典故較爲固定,成爲套語,意象缺乏新意。東晉開始,詩人取材較廣,如郭璞的〈遊仙詩〉有取於《山海經》,庾闡的遊仙詩取材自劉向《列仙傳》,庾信則有取於葛洪《神仙傳》。南北朝的遊仙詩受道家道教影響較深,加入了道教詞彙,甚或述說學道過程。

部份遊仙詩抒發苦悶之情,在衝突中掙扎,但沒有找到出路或歸宿,如阮籍〈詠懷詩〉,即使寫到神仙境界,也難以擺脫俗世的羈絆。詩人往往憤世嫉俗,想逃到另一世界,但理智上,他們大多並不真正相信仙界,幻想醒覺以後,只有更空虛和更苦悶的心情。遊仙詩的情懷往往沒有歸宿,雖然不滿現世而希冀另一世界,卻不能產生莊嚴燦爛的意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