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咚咚鏘,咚咚鏘,隨着鑼鼓聲而來的迎春之獅,牽着春姑娘的手將春天的生機盎然帶進了我的家鄉——湛江。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一年四季中最富有生機的季節。隨着春天的到來也意味馬上就要過年啦!

每逢大年初一,我全家人都會回到湛江雷州老宅,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的過年,在衆多湛江過年風俗中,我最喜歡的就屬大年初一早晨的舞獅表演啦!

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着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跟着傳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來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爲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

聽到由遠而近的.鑼鼓聲就知道,舞獅隊就要來啦!大人們會事先在庭院拉條長長的鞭炮,鞭炮呈”S”形,一直延伸到大門口,把鞭炮點燃,舞獅就踏着鞭炮聲進入庭院,在庭院裏表演起舞獅,舞獅聽着鼓點舞動,那場面霸氣雄渾,可謂是動作表演大片,獅子擺頭甩尾,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不清楚湛江年俗的人根本看不出來那是人演的。最有意思的環節是喂紅包、圖吉利,大人們包十幾個1~20塊錢的紅包,在舞獅張開嘴時餵給獅子,寓意新年財源滾滾來。鞭炮燃完後,舞獅便翻着跟頭退出庭院,卻把生機留在了我們家裏……

春姑娘着急地來,又輕盈地走了,她帶走了一個輪迴的陳舊,帶來一個新輪迴的開始,時間就是財富,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屬於我們的人生財富。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每逢正月十三至十五,我縣農民都有自發舞板龍(板凳龍)的風俗。板龍由一節節板凳連接而成,每橋長1.8米左右,用竹篾扎制龍頭、龍肚、龍尾造型,糊以棉皮紙或絲綢,再彩繪或貼制龍鱗、雲鉤圖案,龍身以紅燭或燈炮裝飾,長度超越百米。

2月14日,又逢元宵夜,勤儉村村民早早就將板龍的龍頭、龍尾裝扮一新,傍晚時分,全村老老少少都在翹首等待着板龍起舞。夜幕即將來臨,隨着陣陣鞭炮聲和兩千餘人的歡聲笑語,一條巨型板龍在夜晚的風裏和燈籠照耀下,來回舞動,被人目不暇接。以鑼鼓伴奏,鑼鼓打得慢就舞得慢,打得快就舞得快,勁舞起來氣勢恢弘,激情四射,讓人大長見識。

所謂“板凳龍”,由龍頭、龍肚、龍尾組成,前有鑼鼓隊開道,還有煙花爆竹隊,引路人,陣容十分龐大。表演時家家戶戶出一男丁扛一板凳參演,一條條板凳首尾相連,一般都有上百條板凳,200多米長,起舞時巨龍遊走,威不可擋。舞龍的村民齊心協力,或擡或舉,先小步走,後快步奔,再急速跑,一圈圈跑下來,龍頭接龍尾,“火龍”成了個“大火圈”,熠熠發光。伴隨激越的'鼓點,那道流動的光圈越轉越快,越轉越奇,時而組成了“同心圓”,時而扭成了“大麻花”,時而又上下奔騰躍動……鞭炮聲愈加密集,白色的煙霧在夜色中升騰,那條“火龍”在煙霧中出沒,神龍不見尾,被人眼花繚亂,歎爲觀止……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我的故鄉雖然沒有大城市那麼豪華,那麼美麗,但是一但到過年,那是多麼令人難以忘記!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每當快要到過年的時候,人們會把家裏裏裏外外打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打掃完以後,人們就會去天虹,大超市裏賣各種各樣的年貨,比如糖,水果等,這一去就會大包小包地提回來。

你知不知道人們爲什麼要在過年的時候在自家門上貼上對聯和放鞭炮嗎?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吧!

從前在一個山谷裏有一個黑漆漆的`山洞裏,山洞裏住着一隻叫做“年"的怪獸。在這個山谷下面有一個小村莊,這個年到了過年的最後一天的時候,就會下山來害人,這村莊裏的人就會把門關得緊緊的。可是,年依然有辦法進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東西,村民沒有一點辦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裏過年。有一年,村民們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對村民們說:“這怪獸最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了。”村民們聽了後,就把紅色的對聯貼在了門上,把鞭炮放在了門前,怪獸一來,就會看見紅色的東西和“砰砰砰”的響聲,嚇得直往山裏跑。就這樣,過年放鞭炮和貼對的習俗就持續到現在。

我故鄉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做上一頓豐盛的飯——年夜飯。家家戶戶忙東忙西的,燒了一桌子的菜,有雞,魚等。讓人看了一定會口水流不停。吃完後,母親會給我一件很帥氣的衣服,大人會給我們壓歲錢,裏面的錢還不少哦!

過年還真是令人難忘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是溫州,溫州的海鮮是有名的。

我們溫州過年的十大習俗是:1冬至吃湯圓2曬醬油肉和鰻鯗5搗年糕4祭竈5撣新6貼春聯7分歲酒8開門炮9拜年10穿新衣

以上10點是我們溫州人在過年時會準備的'事情。

在我們的溫州的傳統節日有:1、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元宵節)4、二月初二春龍節又叫龍擡頭青龍節5、二月十五花朝節6、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7、三月初三上巳節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8、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9、四月初八日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端午節11、夏至節12、六月六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13、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14、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15、七月三十地藏節16、八月十五日中秋節17、九月九日重陽節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稱祭祖節19、十月十五日下元節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21、十二月八日臘八節22、臘月二十三日祭竈節,祀竈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們家鄉的節日與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我的家鄉是四川華鎣的一個小鎮,說起家鄉的風俗,我想最有趣的最值得說的,就算是舉辦婚禮了吧。

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男女雙方的父母都十分重視。在舉行婚禮前,雙方的父母忙前忙後的,發喜帖辦嫁妝等等。買來的'嫁妝先放置在女方家裏,到了新娘出嫁的那一天才一起送到男方家裏。最熱鬧的還是舉辦婚禮的那天。那天的一大早,新娘在女方家梳妝打扮,等待新郎的到來。新郎到來以後,新郎、新娘一起走出女方的家門時,新娘用手捂住臉輕聲的哭泣,表示對孃家的留戀。當接新娘的隊伍開始走時,女方家裏人就開始放鞭炮。另外,新娘還帶去幾位年輕的女子,表示陪嫁。男方去接新娘回家時,一般來說都不超過中午十二點鐘。如果在同一條街上,有兩戶人家娶媳婦,誰先娶回來得快,就意味着誰先得孫子,先發財。所以娶新娘,娶回越早越好,如果新娘去新郎的路上,要過橋的,新娘必須往水裏拋幾枚硬幣。新娘到男方家後,新房裏的蚊帳是由男方的舅母或嬸嬸幫掛的,一邊掛一邊還說一些吉利的話,男方的父母給掛蚊帳的人一個紅包。

在喝喜酒的時候,最高興的還是小孩子了,因爲他們可以得到一個對於他們來說是數目不小的紅包。

家鄉的風俗除了舉辦婚禮是有趣的以外,其他的像三月三、端午節等等,也非常有趣,有機會再給你們介紹。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春節是熱鬧的、幸福的,可元宵節更是令人期待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掛花燈。

終於到元宵節了,我最期待的是元宵節的夜晚。晚上,我看爸爸在做湯圓,就問:“我們爲什麼要做湯圓?”爸爸回答:“元宵節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做湯圓,湯圓,也叫元宵。”我又問:“爲什麼要吃元宵呢?”爸爸接着說:“在宋代,民間就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接着,爸爸又說:“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棗泥爲餡,將餡兒團成形後在糯米粉中滾成,湯圓則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兒,再包餡而成。它們的做法成分風味各異,但是都代表着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或湯圓。”

不知什麼時候,湯圓已經做好了,我們吃了湯圓就去掛花燈,這時,弟弟問:“爲什麼要掛花燈呢?”這個問題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掛完燈以後,我去上網查詢,這才知道,原來掛花燈還有一個傳說。傳說是這樣的':古時有一獵人射死了一隻神鵝,玉帝聽後大怒,要爲神鵝報仇,要於正月十五焚人間,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這一消息。人們就決定在正月十五家家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下凡時,火光一片。以爲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才得免一難。此後,每至此日,家家便會掛花燈,還真是有趣啊!

紅紅火火的元宵節過去,中國人的新年也就過完了,多麼難忘的元宵之夜啊,我要永遠記下這美好的夜晚。

家鄉的風俗作文7

中秋,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它是代表着團圓,無論大人多忙,他們也一定會趕回來吃團圓飯的。

在東莞,每年八月初一,外婆會帶糖果、花生、餅乾等很多好吃的東西給我們來慶祝中秋節。如果小孩生出的第一年的中秋節,外婆就送他一座寶塔,祝福小孩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小孩子們就特別期待八月初一外婆的到來。聽爸爸說,他小時候因爲條件有限,沒有許多的休閒活動,從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的晚飯過後的這段時間,他就會和別的小夥伴一起提着燈籠從街頭玩到街尾,那一個個小小的燈籠,就像一隻只螢火中在漆黑的.夜晚翩翩起舞。

我們這一代的生活班的越來越好了,有電腦、電視、手機各種各樣的高科技電子產品,反而少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溝通,少了以前那種熱熱鬧鬧的場景。

到了八月十五的那一天,我們大家會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地把團圓飯吃完。大家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奶奶會炒上一盤香噴噴的田螺和一鍋熱氣騰騰的雞粥,我吃得津津有味。飯後,我就像一根離了弦的箭提着燈籠跑到院子裏叫上小夥伴一起賞月。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仰望天空,看着天漸漸變得明朗起來,幾顆星星眨着小眼睛,月亮從雲層探頭出頭,看着我們在院子裏開心的玩耍。起初,月光漸漸地,溫柔地沐浴着這一喜慶的中秋之夜,慢慢地,月光越來越亮,最後,一輪明月像一個銀色的大圓盤高高掛在天空,中秋之夜真美!我心裏也墨墨的獻上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老家在文成,家鄉的風俗及活動有很多:清明節掃墓;端午節划龍舟、吃糉子;中秋節猜燈謎、賞花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

每年的春節,我與爸爸媽媽都會去鄉下陪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大年三十這天是一年中最熱鬧又豐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鄰居家就響起鞭炮聲。這時爺爺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搗年糕,殺雞,殺兔。我最喜歡的還是把粗糙的'米粉變成一塊一塊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團有點燙手,等它冷一會,爺爺就開始不停的揉啊揉,一會用手推來推去,一會又翻個面。爲防止粘手,還會適當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韌性十足,再把大粉團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爺爺喜歡長條的,他拿模板一壓,一條帶有吉祥如意字樣的長條年糕就好了。而我就與衆不同,用年糕做了許許多多的人樣,這是爺爺,這是表弟,這是堂哥…………。雖然樣貌有些許醜,但爺爺還是誇我別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開鍋了,聞着香味,還是我熟悉的青菜醬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僅有趣,就連吃飯也有講究。必須一家老小都坐下,舉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談傷心事,說壞話。狼吞虎嚥席捲一陣後,一定得大家吃飽喝足,才分壓歲錢,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來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點,村裏依舊燈火通明,依舊響着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別有一番風味,也是我們小孩歡呼雀躍的時候。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過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歲,該更懂事了。除夕過後是正月,接下來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開學了,不知不覺中也有一絲不捨,再次期待春節的到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9

在靖江,正月十八家家戶戶都會落燈。供奉菩薩和祖宗神位的香幾臺上,香菸繚繞,紅燭閃爍,視同祭祀。

因爲正月十八要吃麪,所以奶奶一大早就去麪店買面。落燈那天必須吃細面,吃粗麪就寓意着這一年粗頭大耳,粗心。我跟着奶奶來到麪店,那面做的`又細又長,非常細緻,讓人忍不住要吃一口。奶奶說:“落燈這一天還要買酒,不用買太好。”我和奶奶來到釀酒店,這些酒釀得醇香醇香的,菩薩肯定喜歡喝。買完這些,再買大魚大肉就可以了。

回去準備一下食材,我把肉上的筋頭巴腦全切了。再在盆子裏放點水,把鯽魚放水裏,肉上和魚上都要放紅紙。等到晚上,一切準備就緒,我把肉和魚放在桌上,再放些水果和麪,鞭炮和酒杯,還有酒。

首先奶奶點上十二根香,和三根蠟燭,然後拜了拜說:“菩薩,保佑我們家孫子考上好大學。還有我們家生意興隆。”說了一些好話後,把香插上。爺爺第一個拜,邊拜還邊說:“一本萬利。”然後把好多錢放在桌上。然後到奶奶爸爸媽媽。最後到我,我跪下來,心裏想着,一定要考上好大學,我默唸了三遍。

接着就是送菩薩和燃放花炮了。首先把菩薩的紙像放在乾草上,然後點燃,再說一些好話:“菩薩啊,明年要到我家過年哦。”目送菩薩上天后,我大膽地把鞭炮擺成“八”字,點燃後,我迅速跑到遠處,只聽見噼裏啪啦的聲音。

最後,就是吃麪了,吃麪條,隱含兩個含義,一是祈盼長壽,二是希望經常回家。

我還知道正月十八也被爲“開大門”說的就是,正月十八後,工作、生意等就要放開手腳大幹。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有這一習俗——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

守歲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吃年夜飯。晚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桌上擺着豐盛的`菜餚:雞、鴨、魚、肉……大家在一起推杯換盞談論一年的工作、生活……一切都顯得其樂融融。

對於孩子們來說,守歲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領壓歲錢。飯後,家裏的長輩都會給晚輩準備壓歲錢。“壓歲錢”實爲“壓祟錢”。祟,據說是曾經猖獗一時,殘害兒童的鬼怪,傳說八仙曾變了八枚銅錢來躲在孩子枕頭下,嚇退了萬惡的祟。後來就形成了新年給孩子壓祟錢,以祝福孩子平安的俗。“祟”與“歲”諧音,“壓祟錢”現在都通稱“壓歲錢”了。當然也有家庭會在年初一給孩子壓歲錢,不管什麼時候給,都是意味着祝願孩子新一年平平安安。

孩子們領了壓歲錢後也會和大人一起坐在電視機前,吃吃水果、看看春晚,一起等待新年的到來。隨着12點鐘聲響起。家裏的男主人都會拿着一串鞭炮,一個打火機出門——放鞭炮。以迎接新年到來,也有媽媽會帶着孩子一起去放些煙花,希望新一年像五彩的煙花一樣燦爛奪目。

煙花結束後,一般家庭都會選擇休息,也有家庭會一直守歲到天亮。其實,不管以怎樣的方式守歲,都是意味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走,迎來平安幸福的新年。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守歲這一習俗一直在,也將成爲中華民族傳統永遠傳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沒錯,這寫的就是除夕。現在讓我來介紹一下我們永州農村的除夕吧。

除夕當天,我總會起得很早,幫家裏人一起幹活,準備年夜飯。

除夕一到,去看舞獅是必不可少的,到集市上找一塊空地,看舞獅的人鑽進人羣,他們很有默契地觀看,獅子時而搖搖頭,時而跳來跳去。這時又有人搬來了雲梯,大家更興奮了。獅子開始走雲梯了,還邊走邊晃腦,特別有趣。

吃團圓飯時已到了晚上,親人們陸續趕到,廚房裏飄出飯菜的香味。但團圓飯不同於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豐富以外,還有象徵意義:“魚”象徵着“年年有餘”,“年糕”象徵着“步步高昇”,“芋頭和腐竹”象徵着“富裕富足”??長輩們會一一敬酒,晚輩們也一一回敬,大家在一起喝酒吃飯,甭提有多開心了。大家互相夾菜給對方,特別和諧,一頓團圓飯,表示了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也表達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與祝福。

到了晚上八九點就要放鞭炮了,要問鞭炮有什麼種類,那可就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呢,就列舉一些主要的.吧:沖天炮,是鞭炮中的“大胖墩”,粗得有兩個男人的腿那麼大,它的發射像戰車發射大炮一樣,一飛沖天;花炮,不冷不熱,造型各異,雖說色彩豐富,可我也是冷眼相對;摔炮,顧名思義就是摔在地上會炸開的那一種??但看着各種各樣的鞭炮,在天上地上噼裏啪啦,絢爛奪目,心裏總有一種甜滋滋的味道。

除夕在歡聲笑語中過去了,雖然那裏是農村,但絕對不輸城市過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五月初五,過端午,賽龍舟,糉香艾香滿堂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活開了,插艾草、包糉子,共同歡度這一中華傳統佳節。

唐代詩人文秀曾作《端午》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相傳端午節是因紀念屈原而傳於世的。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空懷一腔報國理想,卻遭饞去職。後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滿目瘡痍,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爲了寄託哀思,盪舟江河之上,此後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渡。百姓們又怕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了吃糉子的習俗。賽龍舟、包糉子、插艾草等習俗流傳至今,成了人們在端午這一天的主要活動。

在我們家,每年的`這一天,奶奶都會親自動手包一籃糉子,有蛋黃肉餡的,有蜜棗蓮子餡的,而我最喜歡的莫過於紅豆沙餡的。看到奶奶包糉子,我也躍躍欲試。看完奶奶的示範,我也擼起袖子,自信滿滿地說:“這完全難不倒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我首先將兩片糉葉摺疊在一起,捲成一個漏斗狀;然後在漏斗中放入少許糯米,加入一勺紅豆沙,再蓋上一層糯米;接着再拿一片糉葉,將漏斗沒有封口的地方整個包起來,多出來的葉子,向兩邊折一下,這時漏斗就完全封閉了;最後用一根細細的繩子,將剛包好的糉子“五花大綁”,再繫上一個活結,就這樣,一個可愛的、三角形的糉子便包好了。

糉子包好後,奶奶就放到籠屜裏蒸上,不一會兒,糯米混合着糉葉清香的味道,飄散在家裏的每一個角落。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香甜可口的糉子,聽奶奶說着古老的故事,別提心裏有多美了!

我想,端午節的糉子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分享!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大家都知道春節吧?熱熱鬧鬧,從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但你們一定不知道長達半個月的春節裏,還藏着我們是所有人類的生日吧?那就是人節。

人節傳說是人的生日。因爲當年女媧依次造出雞、狗、豬、羊、牛、馬後,終於在第七天,按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這一天就成了所有人類的生日,又稱人勝節、人口節、人慶節、人七日等等。

傳說到了這一天,我們人類就要吃七寶羹。所謂七寶羹,就是由七種有特殊寓意的蔬菜做的,比如使用芥菜、芹菜和蒜苗,就分別代表了長壽、聰明、精於計算的寓意。熬粥在這一天吃,是希望我們大家幸福、吉祥、發財,祝願老人們長壽、平安、如意。

可在我們家,正月初七是吃麪條。因爲七寶羹太難做,7種不同寓意的蔬菜很難找齊。所以媽媽總是一大早就起牀,爲我們做好麪條,而且特意把面拉得很長,說吃了有長壽之意。當媽媽做好後,無論我們剩下的人多麼貪睡,媽媽總是毫不留情地叫醒我們。當我們一家子圍在桌子旁,一起吃這碗“長壽麪”的時候,媽媽纔會心滿意足地感嘆:這纔有吉祥的寓意。

隨着時間的流逝,人節這個節日已經在許多家庭都慢慢消失了,還好我家沒有。我希望所有人們都能和我們一樣:一年過兩個生日,這多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老街的青石板走過了四千年的光陽,這一段古老的歷史讓老街變得年味濃濃。大家都開始忙活起來了。

春節臨期,我揣着滿懷期待的心情來迎接新年新氣象,大年三十一早,我一早起來便穿好衣服,抓緊時間洗漱,簡單吃了點早飯便出了門,按照我們這兒的規矩,春聯應當三十本天貼,挑選好樣式,再簡單貼一下,但是正門一定要貼。下午便是祭祖了,是藉此來懷念逝世的親人,夜晚大家聚在一起邊吃邊看,再將燈開上一晚寓意着新的一年前途光明。

鞭炮聲伴隨着我起牀,瞬間感覺新的一年在向我招手,我也將開啓紅紅火火的一年。

我最期待的`環節便是壓歲包了,每當我一拿到壓歲包,那手感似乎像是我手中的一坨金子。在我們這裏壓歲包一般都是在初一之前小年之後就拿了,一般在這段時間裏便會有客人來家裏拜訪,從而就順便也把壓歲錢給了,通常也都是與父母平輩的親人來了。大年初一便是去拜訪爺爺奶奶或太太這輩的人了,壓歲錢的寓意通常用來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得到壓歲錢便可以開始平平安安的一年。

每當收到壓歲包時我便會偷偷藏起來,只爲了不讓爸媽收走,每當看到“壓歲錢”三個金碧輝煌的三個大字,我的手不由地顫抖,心中暗暗地想着:“等我拿到了,一定要去超市大大地花一筆。”,甚至連購買路線都規劃好了,卻總是被我爸滅空,然後我便痛失了一年以來唯一存款,每次都會一本正經地對我說:“收起來是爲了我好,我們收了別人家的,那別人家有小孩子,按照道理不能欠別人家的,還是得還回去。”

真是“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家家都有不同的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爲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裏爲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爲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裏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裏家裏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裏吃的餃子裏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裏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裏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裏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做事有幹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着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