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15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15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在很多地區都已經不過這個節日了,只有在南方纔能隱隱約約看到它的影子。在很久以前,上巳節的時候,人們會結伴去水邊沐浴,還會去郊外春遊,這三月三之所以叫上巳,是因爲這天是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據說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而且這一天還得吃薺菜煮蛋,這味菜營養價值極高,美味可口。在疫情間我也總算是再一次回味了這薺菜煮蛋的味道。

三月三那天早上,媽媽正在用碗泡着四個雞蛋,見我來了,趕忙招呼我:“可可,你幫我把那個芹菜的腦葉給摘掉,等下要吃薺菜煮蛋。”

我聽完媽媽的話,感覺我正頂着一串問號。薺菜是什麼?我們爲什麼要吃薺菜煮蛋?不是平時吃煮蛋都是吃紅棗煮蛋的嗎?今天是個什麼日子啊?

我沒再多想,幫媽媽摘完菜,又洗了洗,便看見媽媽把薺菜放到鍋子裏去煮,隨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水也越來越調皮,調皮的都冒泡了。可憐的薺菜也變得黃黃的,原先的綠皮膚都套在水身上了,鍋中飄出一種濃濃的薺菜味,飄走了的那是薺菜的魂魄。

折騰了好一會兒,湯汁同沒了殼的雞蛋泡在一起,再加上那紅彤彤的棗兒,那樣子,看起來十分和諧,好可愛的樣子。

等早餐端上桌,都快上課了,看來是沒法好好享用了,接着我就是一頓猛吃,真是有一股好新穎的味道,後來上完課,問了媽媽,我才知道,原來這是我們家鄉的風俗。

“三月三,薺菜勝過靈丹。”這薺菜據說還能治頭痛,不知道我這頭痛的毛病是否能治好呢?現在大家都快把這上巳節給忘了,真希望這個節日能永遠的傳承下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與往常一樣,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綿綿。

我和媽媽來到森林公園踏青……上山時,周圍全都是油菜花啊!細細的雨絲柔軟地飄落在花瓣上,融成晶瑩的水珠。只見幾隻燕子在低空尋找落腳之地。

只顧享受森林山脈的清香,雙腳早已走的麻木,我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休息,媽媽從包裏拿出一個青團遞給我,我看着拳頭一半大小的青團,墨綠色的青團因爲和了糯米粉變得晶瑩剔透,活像一個圓鼓鼓的翡翠。我咬了一口,青團是粘的,是甜的,活像過年吃的湯圓,但又有一股清香,我兩口把青團塞進嘴裏,擠出一句話:“媽媽,爲什麼只有清明纔有青團吃呢?“

媽媽微笑着給我講了個故事: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一位農民在耕地時見清軍正追趕以爲太平軍官,農民急中生智,將太平軍官扮成自己的樣子,才讓他逃過一劫。後來,爲了不讓清軍發現自己送他吃食,他就用艾草和着糯米粉做成青團。後來,太平軍官成功返回大本營,原來他就是忠王的得力大將。

爲了紀念“救命青團“太平軍每年都吃青團。

我嚥下甜甜的青團,頓時覺得它不止是吃起來香,還有一股力量所在——那是來源於勞動人民的智慧,爲了美好生活而奮鬥的力量。

對於這些風俗文化,我們不僅要感謝,更應該永遠牢記這些富含古代勞動人民精神智慧的傳統,將它們傳揚出去,名揚海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

一到過年的前幾天,老家的村莊裏總是熱鬧非凡,因爲大家都聚集在一戶人家裏,準備輪流打餈粑。

奶奶排到最後,所以前面我只在別人家看看做法,偶爾幫一點小忙,步驟還挺簡單:把蒸了五到六個小時的糯米倒入一個很大的石窩子裏,請村裏的二到三個壯漢,分別拿着又粗又長的木棍,一般都是兩個人砸,因爲這樣更有序,有時嘴裏還唱着歌,特別有氣氛。當糯米砸到沒有一顆糯米的時候,就可以不砸了,這下糯米,可不粘石頭,全粘到木棍上了,一個奶奶用繩子將粘在棍子上的糯米弄到了一個裝很多面粉的框子裏,這下,上面粘了麪粉的糯米糰算是被征服了,不再那麼粘了。現在開始分工啦!一人把糯米糰分成幾個小團,要均勻,再請幾個人,把小團放入模具中,也可以在把小糰子放進模具之前,先放鬆柏葉,這樣正吉祥,這小糰子必須要非常用力壓。這樣纔能有印子出來,最後在餈粑的正中間點上可以吃的顏料,餈粑便做好了。

剛打出來的餈粑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糖煎餈粑,煎到焦黃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甜甜的,香香的,這可是過年的時候,我最愛吃的美食,不僅是我們家的大人還是小孩,別人家的大人還是小孩都特別愛,最愛的還是糖煎餈粑。

這餈粑,象徵着團團圓圓,也代表甜蜜的生活,吃着餈粑,我覺得我自己好幸福!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4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時的習俗有很多,貼春聯就是其中一個。

聽爸爸說,這個習俗大有來歷呢: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辟邪,後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掛在門旁於桃木上,再簡化爲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爲春聯,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除夕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我拿着一把剪刀和透明膠布,爸爸拿着春聯,一起來到門外。爸爸先貼橫批。我用剪刀喀嚓喀嚓地把膠布剪成小塊,遞給爸爸。有時候我剪多了,就把剪多的膠布的一半貼在門上,另一半懸在空中,當做備用。爸爸輕輕地貼住春聯,免得貼皺了。我們倆配合得很默契。爸爸先貼橫批,再貼上聯和下聯。我看了奇怪地問:“爸爸,你爲什麼上聯貼在左面,下聯貼在右面呢?”爸爸回答:“傳統來講,右聯爲上,左聯爲下。橫批從左往右念,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面,從右往左念,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面。現在通常的橫批都是從左往右唸的。我們家的也是,所以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面。”最後我們又貼了值得大大的福字。貼完春聯,從遠處一看,紅紅的,很喜慶。橫批是福星高照,上聯是金鼠賀歲年年好,下聯是萬事如意步步高。

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迎新春。祝願家家戶戶在新的一年裏都能過得吉祥幸福,快快樂樂!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5

今晚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題記

中秋月圓之夜是冷清、寂寥的。但是依我看來,中秋節卻不似其它秋天的節目那麼無趣,反倒是有一點兒談談的適閒。

通常,一到中秋節,家家都會忙碌起來,擺凳子到院子中,加緊趕做月餅,以便等到月圓之時,家人們能給去院子中賞月,品嚐親手做的月餅,一邊聊家常,希望能夠聚多離少。學校也會連着週末放三天假,往是把中秋節夾在其中,一般的孩童總會在第一天將校內作業做完,以便中秋節可以減少一些負擔。

往往而言,中秋節是十分忌諱罵人的因爲月亮是冰清玉潔的,人們總是認爲上面住着嫦娥與玉兔,月亮將它冰清玉詰的光灑向大地,儼然是不能玷污的,也就是不能罵人,這會玷污那皎詰的月光。

中秋節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習俗,那便是被李清照所稱在做梅質定妒,菊應羞的桂花。桂花是淡黃的,花朵並沒有很大跟兩粒米差不多大,但卻香氣十足,每逢中秋節之日,桂花真可以說是香飄十里,整條大街都瀰漫着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氣。坐在庭中,賞着空中一輪明月,享受着月光,咬下一口月餅,中又踱幾步,一邊品嚐着桂花香,但舒雅,又不失請幽令人回味無窮,便不知覺中,沒那麼冷清了。

中秋節,不僅是中國文化舒雅的一種體現,更是需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扁舟子們的思託。中秋節,也會成爲中國文化上的一筆,也會是人們最清閒,最愜意的節日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6

元宵被稱爲“小年”,也是一年當中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成都會有哪些風俗呢?

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湯圓,這也是衆所周知的事。這一天我們一大早就得起來包湯圓。包湯圓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頭一天就得把皮兒給和好,只需要用開水把糯米粉衝好,慢慢搓成團狀,留着第二天包湯圓用。第二天一早外婆會把芝麻和黃糖放到一個石頭做的容器裏使勁捶打,直到它們充分地混合到一起,餡兒就做好了。這時候全家老小就回一起到竈前包湯圓,首先在搓好的皮團上揪下一小塊,按成皮餅,握在手中,再用勺子舀一勺餡兒放到皮兒上,再包裹起來,一定要包緊,不然等會兒就會煮爛。

湯圓在鍋裏煮,我們在外面等。湯圓一出鍋,我們眼睛都掉到裏面去了,吞下嘴裏的口水,拿起勺子就開始吃湯圓。小孩子都狼吞虎嚥得吃,掙着搶着去舀第二碗;而大人們都會細嚼慢嚥地吃,覺得好不容易過個元宵,吃個湯圓,就要細細品味。

吃完湯圓,大人們去聊天,小孩們去玩耍,一起等待着晚上的活動。

元宵節的晚上,大街小巷都會掛起花燈,有紅的、黃的、綠的,有長方形的、圓形的、花型的。大人們都會牽着小孩的手,去看花燈、打燈謎。聽說猜出最難的燈謎,就回得到一碗免費的湯圓,這可吸引了許多大人紛紛上去破解這個“難題”。小孩們則會去製作他們自己的小花燈,帶回家做紀念。還會有小孩去找老師傅玩皮影。大街上充滿歡笑聲、說笑聲,好不熱鬧。平時早早就睡了的孩子,今天精神好的不得了,大家把這個元宵節所有的樂趣都放到這個晚上了。如果自己願意的話還可以去祈個福,祈求自己這一年平安健康、多財多福。

元宵過完,也就證明年也過完了。大家就會去工作、上學。像這樣的熱鬧,又要再等上一年。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7

過春節嘍!過春節嘍!我期望已久的春節終於來了。我的爸爸媽媽提前辦好了年貨,家裏煥然一新!就盼着今天過春節。

春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一家人歡聚在一起,嗑着瓜子,吃着糖果,抱着餃子,看着春晚的晚會。按照我們東北的傳統習俗,這餃子餡兒可是不能馬虎的:餡兒裏放硬幣,誰吃到誰就會財源滾滾;餡兒裏放花生,誰吃到誰就會升官發財;餡兒裏放糖,誰吃到誰的日子就會變得甜蜜蜜的。

大年三十這一天的晚上,在街道上每家每戶都會掛上亮堂堂,紅彤彤的燈籠,表示在新的日子裏紅紅火火;大門上要貼鮮豔的紅色對聯,表示祝福我們的日子會像對聯上說的那樣吉祥如意。到了晚上,餃子已經就位。在那些白白嫩嫩的餃子中,只有10個餃子中有花生。爸爸把包好的餃子倒進沸騰的鍋裏。過了一會兒,豐盛美味的飯菜擺在了桌上,餃子也一盤一盤的擺在桌上。家人們每個人都面帶笑容,高高興興的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只見那圓滾滾的餃子口水直流,我連忙夾了幾個餃子。媽媽和小姨一開始第一個就吃了雙花生,緊接着老爺、爸爸、哥哥、大寶和我都吃到了花生,一聲聲歡呼,一陣陣歡笑在客廳裏徘徊中。等到晚上十二點兒,鞭炮聲一次次響起,我和哥哥都想下去玩,可媽媽說:“今天是你們的本命年呦!你們晚上不可以出去,不可以看星星和月亮!”媽媽說完,我們倆只能乖乖的繼續守歲了!收到了好幾個紅包的我覺得過年真好!不一會兒隨着鞭炮聲結束了,春節聯歡晚會圓滿落幕了……大家都回到各自的的房間睡覺去了

我喜歡春節,喜歡和家人團團圓圓的在一起。因爲家裏每時每刻都洋溢着幸福。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8

提起臘八粥,誰不想早上起來就來個兩大口呀——那偏香芋紫的誘人色彩,嚼起來QQ彈彈的桂圓,一咬就碎了的紅豆和蓮子!

臘八粥的食材非常豐富,裏面有小米、紅棗、蓮子還有糯米等。奶奶從臘二十八早上6點就開始煮臘八粥了,剛進竈房,就能看見竈裏一直在向外吐煙。奶奶過一段時間就進來看一看竈,竈蓋打開時,整個竈方都有着臘八粥的香氣。粥在竈裏沸騰着,小氣泡一個接一個的往上冒,臉一湊過去,整張臉就全是水蒸汽了,溼溼潤潤的。

已經煮了一個小時了,奶奶抓來了一把枸杞放進了竈裏,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竈裏在向外吐氣,肚子裏的饞蟲都要跑出來了。趁奶奶不在,我偷偷喝了一口,結果粥還沒熟,反倒把我的舌頭給燙紅了。“咔”,木門被推開了,是奶奶!我連忙把竈蓋抓起蓋回了竈上,奶奶一眼看穿:“偷喝了吧?”我點了點頭,“哈哈,就知道你這隻小饞鬼!”“可是,奶奶你看,我的舌頭都燙紅了呀!”我仍嚷嚷道。“叫你不要那麼急,還好沒熟,不然現在喝了,中午什麼都吃不下嘞!”奶奶指責道。過了大概三小時,香噴噴的臘八粥就出竈了。

爺爺端來了一盤他最愛的白切羊肉,奶奶知道我喜歡吃甜的,把我那碗臘八粥放了兩勺白糖,剛入口,黏黏的、滑滑的`,各種乾果也都入口即化,一抿就碎,粥裏的糯米軟軟糯糯的,真美味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9

“紅獅,加油,紅獅,加油!”大年三十下午,這此起彼伏的吶喊聲,在我的老家各處不定時地響起,這被我們稱作“二師搶紅”。

在中午,我們匆匆吃過午餐,連嘴邊的飯粒,菜湯還沒擦乾淨,也趔趄跟來。一路尋着我們的行蹤,步入棚子,等待着的舞獅的開始,家中大人們則在大門檐上掛起紅包,待在家中,等待着舞獅的前來。

下午二點整,舞獅衝了出來,一紅,一金,身上的花紋在炙熱的陽光下一閃一閃地泛着銀光,晃得人難以睜開眼,用手遮在額上,半眯着眼,雖慵懶,但這種喜悅的氣氛,絲毫不輸我們去春遊秋遊的勁兒。

兩隻舞獅起初不緊不慢地走着,有時一隻從另一隻身上躍過,身手迅捷,一套動作行雲流水,乾脆,利落,沒有絲毫地拖泥帶水,獅頭還左右各擺幾下,彷彿在表達自己的快樂。到宅邸之後纔是重頭戲,兩隻舞獅在隆隆的鑼鼓聲中步子先是猛的一頓相視對望一眼,兩隻碩大的獅頭一甩,只見紅獅一個健步衝上去,奮力一跳,獅嘴咬住紅包了,但半路殺出一個金虎,蠻橫一撞,紅包從紅獅嘴中溜走,依舊掛在那兒,金獅後發制人,一口咬住紅包,用力一拽,紅包得手了,金獅咬着半截紅包正得意之時,紅獅一個健步猛衝,從金獅中搶走了紅包。金獅的氣勢瞬間焉了。蔫頭耷腦的轉悠了幾圈,眼睛死死地盯着紅獅口中的紅包,彷彿還是不甘心,也彷彿在爲自己當時的大意而感到遺憾。紅獅與金獅精彩的表演獲得我們陣陣掌聲,隨着我們一陣陣歡呼聲,隊伍繼續向前進。

別人的春節是在包着硬幣的餃子中,而我的春節是在這精彩的雙獅搶紅包中,一聲聲吶喊,時刻在我的記憶中迴響着,慶祝着新年,慶祝着團圓。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春節的前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關於除夕有這麼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怪獸叫“年”,每到歲末它就會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年”最怕聲響和紅光。於是到了那天,大家就點燃鞭炮,門上貼上了春聯,把年給嚇跑了。這就是過年的來歷。

我是上海人,記憶中每到春節的時候,大街上行人開始了,大人們都張羅着買年貨,我和妹妹就負責貼福字,寫春聯。到了除夕晚上,全家圍着圓桌開開心心地吃起了團圓飯。滿滿一大桌的美味佳餚,有讓人口水直流的白切雞,有香噴噴的紅燒肉,還有我愛吃的桂花糖藕,最饞人的是桌子中間滾燙的“全家福”,其實“全家福”就是一個大砂鍋,裏面有蛋餃、肉片、冬筍。魚丸、薰魚等等,看得我垂涎欲滴。我們把菜吃得乾乾淨淨,尤其是爸爸,他的肚子最能裝,已經圓溜溜了還在大快朵頤。我們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飯,一家人其樂融融,我們小孩子還能拿到壓歲錢。這些就是我記憶中過年的樣子。

過年除了吃團圓飯,各地過年時還有一些不同的習俗,北方人過年要吃餃子,廣東人過年要說‘恭喜發財’,南方人過年吃年糕,那我們就吃湯圓啦!

奶奶教我們包湯圓,她一手拿着皮,一手拿着一把勺子,小心翼翼地從瓶子裏挖出一點芝麻,放在了皮子的中央,慢慢地包起來,搓圓,一個可愛又小巧的小湯圓就做好啦!於是,我們也開始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是我們包的湯圓簡直不忍直視。奶奶就輕聲指導我們:“這裏芝麻少放一點。這裏皮子包緊一點。”吃着我們自己親手包的湯圓,心裏像被灌了蜜一樣甜。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1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譽爲“道德之鄉”——渦陽縣城的一個村莊,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就拿過年來說吧!

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寓意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裏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餘”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兩根大紅蠟燭,徹夜不滅,並且一直點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會在這一晚“守歲”,老年人守歲是對匆匆流去時光的惋惜,而小孩守歲,則是爲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我們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我們便動身去上墳,拿着冥幣、黃紙,還有鞭炮。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後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人通常會帶着一羣小孩去挨家挨戶地拜年,而女人們則在家裏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最能吸引孩子們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這紅包得來的可不容易呢,因爲這是小孩跪地磕頭得來的。

隨後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顯示出春節歡慶而熱鬧的氣氛。

一個普通平凡的習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些結晶需要我們繼承與保護。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家鄉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互相拜訪,小朋友們湊在一起玩,其樂融融。

中午,奶奶要拿出她的拿手絕技:面。她親自揉麪,搓成條狀,再放湯裏一煮,香味都可以飄出去好遠。奶奶邊揉麪,邊跟我講起了故事:“你知道爲什麼生日和過節要吃麪嗎?”我搖搖頭“不知道啊。”她笑了笑:“因爲這個代表着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爲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哦,原來我只聽媽媽說過,也不太知道呢。”我若有所思。

晚上,大家坐在餐桌旁,一起吃年夜飯。外公說:“來,雲兒,我敬你一杯。”說着,拿出了酒杯。我端起了飲料:“祝您長命百歲,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外公笑了一下:“祝你學習進步,逢考必過。”

吃完了飯,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準備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奶奶端來了一個盤子,上面放着5個紅包。“哇!”弟弟妹妹們歡呼着拿起了最厚的。只剩一個了。我把它拿起來。“啊,全是零錢!”他們看着紅包,愣住了。我打開紅包:“哇啊,全是一百噶!”我激動的跳了起來。奶奶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無論多少,都不能貪財,不能貪心,否則會引來大麻煩。”“唉!”弟弟坐地上“壓歲錢又沒拿到最多。”我們都笑了。

過年,長輩們反而會更忙,所以年的背後也寄託着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於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這正是過年的意義。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述出了新年萬象更新的一派景色。

新年的來歷說法海量,其中最爲常見認同的一種說法是,由上古年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作爲國內最爲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新年,風俗自是數不勝數的。比如:置辦年貨,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看春節聯歡晚會,拜年……

在家鄉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聲”響徹雲霄,將熟睡的孩童們從美夢中拉了出來。

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眼前的春聯、燈籠,增加了節日的味道。

大大家凌晨四五點便起來忙活了,由於他們得爲一家人團聚籌備好豐盛的年夜飯。無憂無慮的孩童們則與夥伴推薦自己新年開心的源泉之——各式各樣的鞭炮。有仙女棒,沖天炮,擦炮,甩炮,魔術彈等等。

春節使大家孩子兒最欣喜的莫過於能收到壓歲錢了。壓歲錢一般是長輩給小孩們,母親從小叮囑我要懂規矩,收下紅包時,需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道謝。

在大家家,春節時收到的壓歲錢都是交予爸爸媽媽保管的。從書上我還要知了關於壓歲錢的小故事呢,讓我來跟你們一塊推薦吧!

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裏,會有一個名叫作“祟”的小妖出來傷害孩子子。它會趁夜裏偷偷潛入大家的家裏,摸一下熟睡的孩子子,從而造成孩子子生病、發高燒。當時的大家爲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會讓孩子子用紅紙包八枚銅錢玩,將“祟”嚇跑

因此,大家又將這八枚銅錢叫做“壓祟錢”。後來又因“歲”與“祟”諧音,又被叫做了“壓歲錢”。

新年是大家中華民族歡樂而又喜慶的節日,家鄉的風俗與新年的快樂如一首美妙的樂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每到冬至,我們家裏都會包餃子,吃餃子,這是家裏常有的習俗。因此,冬至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包餃子當然先要把食材準備好,有豬肉、芹菜、白菜、香菇……把它們一個個的放進榨汁機裏炸碎,放上鹽、味精等一些調味的東西,將他們在大碗裏攪和一下,包餃子用的餡兒就做好了。

現在我們開始包餃子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一片面皮攤在手上,在麪皮的周圍沾上水,再放入肉餡。奶奶說:“看!像奶奶這樣包的餃子準好看!”

我慢吞吞地將手中的餃子拿起來說:“奶奶……我這餃子……吃的好像……有點多。”

奶奶哈哈大笑:“你這的確是吃得有點多啊!連它的小肚皮都給撐破了呢!少放一點餡兒,這樣就不會破啦。”我點了點頭,繼續拿起一片餃子皮,專心致志地跟着奶奶學。

先是按之前沾水、包餡,這次包的餡不多不少,沒有撐破。我小心翼翼地將皮邊黏合,我很有成就感地說:“看看我!竟然包出了一個完美無瑕的餃子!”

奶奶一看:“你那是餃子嗎?一點形狀都沒有。”

“哦,能包攏就不錯了。”我嘴上不服氣,心裏想着一定要包好。我偷偷觀察奶奶是怎麼包的,也學着一步一步包,包着包着就會了。我不僅包出了元寶餃子,還有三角形餃、魚形餃、月牙餃……包的餡兒也不一樣,有蘑菇餡兒、香菜餡、蘿蔔餡兒……

餃子煮好後,我們家人吃的那是一個開心。你說說,一邊看着有趣的電視,一邊吃着自己包的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那怎能不高興?怎能不快樂?

每到冬至,都有餃子吃。餃子皮薄餡大,舌尖上的美味,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因爲餃子,我喜歡冬至。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5

一簇紫、一朵雲、一碗香,就在不遠的地方。走過去,你一定不由地讚歎。

一簇紫——紫荊花

我是一個正宗的柳州人,想到柳州,你們會先想到什麼?對,沒錯,就是那無處不在的紫荊花。

整個柳州里,我可以和你打賭,即使是在最偏僻,最無人問津的地方,也至少會種上一棵紫荊樹。整個柳州里的紫荊樹加起來足足有26萬株呢。

你知道哪裏的紫荊花最美嗎?最美的紫荊花分佈在學院路、小桃源等地。學院路的紫荊花有紫有白、小桃源的紫荊花差不多都是白色的。因爲紫荊花顏色的美,使它上了新聞熱搜榜。

一朵雲——雲上之景

大家應該都知道地王大廈吧,它不論在哪兒,都是城市一顆耀眼的明珠。

是的,柳州就有這麼一座地王大廈。

但今天,我要介紹的並不是地王大廈,而是它開發的一個項目——雲頂觀光。

雲頂觀光,一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在很高的地方進行娛樂的一個項目。人們在上面可以看到整個柳州的樣子,可以在玻璃棧道上玩,可以在上面喝下午茶……只是一個雲頂觀光,就能幹這麼多的事情,也難怪“雲頂觀光”項目會那麼受人們的喜愛了。

一碗香——螺螄粉

一提到柳州,除了提到紫荊花外,就是提到螺螄粉了。

螺螄粉,一碗螺螄湯、酸筍、螺螄,再加上一兩粉,就是一碗香氣撲鼻的螺螄粉了。在我家門口有一家螺螄粉店,生意非常興隆。

我的家鄉柳州很美,歡迎你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