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5篇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5篇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

我的家鄉山西忻州過春節的時候,有很多習俗,今日我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項——蒸花饃。花饃表達了人們對完美生活的嚮往,除了過年,小孩子過十二歲生日,結婚辦喜事都要蒸花饃。花饃能夠捏成不一樣樣貌的,十二生肖,各種花鳥,技藝高的連龍鳳都能捏出來,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藝術品。

我過十二歲生日時,奶奶要送給我一份厚禮,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來到廚房,到底要做什麼呢?我一再追問下,奶奶最終說出了這份厚禮——花饃。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麪粉,拿出發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勁揉搓,不一會兒就揉出了一個大面團。奶奶還說麪糰不能太硬,否則蒸出的饅頭容易裂開,也不能太軟,否則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邊點了點頭。揉了好長時間,奶奶將大面團切成幾小塊,又開始揉起來,我詢問奶奶要做什麼樣貌的,奶奶想了會兒說要做十二生肖。奶奶拽了一點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細,最終在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開一個小口,在兩側粘上黑豆,一條小蛇便做了出來。之後,奶奶又揪了稍大一點的麪糰,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狀,輕輕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間剪了一下,在中間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腳,再用紅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纏住兔子,名爲“蛇盤兔”,祝我節節高升,我高興地拍起掌來!

之後我瞭解到,“魚”指五穀豐登、“龍”指時運亨通、“蓮”指喜氣迎門。“花饃”這種藝術我們不應當讓它失傳,應當永久保留下來,因爲那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東西,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去學習,去研究,去把它發揚光大!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2

在我們這,有許多的節日,其中我多最喜歡中秋節。每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平時望見的月亮,今晚的月是無比的圓,就如銀白色的玉盤。

有人說,新月是不怎麼圓的,半月是像飄着一樣的,而圓月是像西子之明眸一樣的。聽說這一晚的月亮,很是神祕、迷離、獨具情調。

如果可以,我願在月中漫步,聽她講古先的傳說;也願靜靜地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爲月光灑在了我身上,這纔是真實的與月共處,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着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靜地夜晚,在靜寂地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的美好。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ye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望。也曾聽到過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首詞的作者是張若虛。

這首詞寫出了作者想到了永恆的月亮和人世變遷。於是追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寫出了詩人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奧祕,感懷宇宙永恆生命短暫。但是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可人才輩出無窮無盡,就和永恆的月亮共生於宇宙中。

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出瞭望月思鄉的感情,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

中秋節的確是一個賞圓月的日子,又可以吃月餅,又可以賞月,真的是一舉兩得呀!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3

冬日的夜晚,清冷寂寥,在寧波慈城的老宅裏卻人影攢動,燈火通明,一陣陣年糕的香氣悠悠地飄然而出。寧波素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到了冬天就有了打年糕的風俗。

打年糕的夜晚,街坊鄰居們都會聚在一起,大人們在屋子裏聊天、打牌,談着自己今年的收穫,小孩們玩着遊戲,追逐着打鬧着,就連門口的小狗也跟着這裏跑跑,那裏藏藏,別提多歡樂了!

院子裏的柴火燃燒着,“噼裏啪啦”地響,上面支棱起的大鐵鍋上的蒸籠裏早已放上滿滿的糯米,冒着縷縷青煙,和着“滋滋”的響聲。不一會兒,米蒸好了,隔壁的小爺爺趕忙把蒸籠從柴火上移開,當他掀開鍋蓋時,蒸汽和大米的香味一股腦兒地全部涌了出來,瞬時煙霧繚繞,宛如瑤琳仙境;香氣撲鼻,好似蟠桃盛會。

小爺爺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小陸叔叔則拿出木錘開始捶打,爸爸挽起袖子在一旁幫忙添米,“咣”“咣”……隨着一聲聲的捶打聲,石臼中的糯米也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從稀鬆到緊實。

過了一會兒,小陸叔叔捶累了,到一邊去歇息,我的小舅便自告奮勇地去捶打,只見他拿起木錘向石臼裏的糯米用力砸去,但是由於他捶打得太快,沒幾下就累得氣喘吁吁,敗下陣來……

終於糯米被捶成了年糕團,奶奶用菜刀把年糕團切成了年糕條。剩下的年糕放在盆中,我們紛涌而上,拌上黃豆粉和白糖捏成團。這年糕團潔白如雪,柔軟如棉,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膩,爽滑可口,極其美味。

最後,大夥把做完的年糕都打包起來。“你打包這麼多?”“對呀!兒子出門在外,他想吃家鄉的年糕,我這就給他快遞過去!”“女兒下星期就要出國了,我給她帶點去。”

年糕,家鄉的味道,團圓的味道。我嚼着糯糯的年糕團,想着家鄉暖暖的溫情。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4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山西忻州,忻州有很多有趣、好玩的風俗習慣。

過春節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蒸花饃。精緻美觀的花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除了過年,當地的孩子過十二歲生日,結婚辦喜事都要蒸花饃,圖個吉利。花饃能夠捏成各種形狀的,十二生肖、各種花鳥等,應有盡有,連工藝複雜的龍鳳都能捏出來。一個花饃,簡直算得上是一件藝術品。

我過十二歲生日時,奶奶說要送給我一份厚禮。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來到廚房。到底要做什麼呢?在我一再追問下,奶奶最終說出了這份厚禮——花饃。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麪粉,拿出發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勁揉搓,不一會兒就揉出了一個大面團。“麪糰不能太硬,否則蒸出的饅頭容易裂開,也不能太軟,否則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邊點了點頭。揉了好長時間,奶奶將大面團切成幾小塊,又嫺熟地揉搓起來。我詢問奶奶要做什麼樣子的,奶奶想了會兒,說:“做十二生肖!”她拽了一點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細,最終在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開一個小口,在兩側粘上黑豆,一條小蛇便做了出來,栩栩如生。之後,奶奶又揪了稍大一點的麪糰,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狀,輕輕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間剪了一下,在中間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腳,再用紅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纏住兔子,名爲“蛇盤兔”,祝我節節高升,我高興地拍起掌來!

後來,我還聽奶奶說,“魚”指五穀豐登,“龍”指時運亨通,“蓮”指喜氣迎門……“花饃”,這種民間藝術寄託了人們的美好追求,我們不該讓它失傳,應當永久保留下來。因爲那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東西,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去學習、研究,把它發揚光大!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5

我的家鄉葉家是淳安縣威坪鎮六都的一個大村莊。這裏有着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而舞龍就是這裏最熱鬧的風俗了。

舞龍的時候,人們可以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每年的正月初三,就是舞龍的日子。

在去年正月初三的下午,廣播裏響起了招人蔘加舞龍的聲音。我們在家閒着的人都去參加舞龍這個活動。因爲舞龍不論男女老少,只要願意誰都可以參加。聽到這個消息,我可高興壞了,便和幾個小夥伴去當彩旗隊的成員。我們練習了好幾個小時,爲的是在觀衆面前展示出美好的姿態。3:00多鐘的時候房頂上陸續升起炊煙,在4:30左右家家戶戶陸陸續續都吃好了晚飯。雖然舞龍還沒有開始,但人們都還是迫不及待地來到廣場上等候。

當天一擦黑兒,舞龍就正式開始了。演員們都穿着各種各樣的古裝,敲大鼓的人有節奏地敲起來‘咚鏘咚鏘咚咚鏘’,這個鼓聲給場面增添了幾分熱鬧感。舞龍的隊伍要出發了,此時,已是人山人海歡呼聲不斷,但觀衆還是爲隊伍讓出一條道路來。隊伍走到哪兒,觀衆就跟到哪兒。整條大街上處處懸燈結彩,鞭炮聲不斷,一串串煙花陸續射入天空,在天空中綻開了笑臉,彷彿就是在辦喜事,真是熱鬧非凡,燈紅酒綠!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的遊行,我們把大龍頭放在大會堂裏,有無數的人來參觀,並且於龍頭合影,人們還輪流去摸龍頭,並且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

到了8:30左右,舞龍結束了,人們都回家了,各家門口都堆放着爆竹紙。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一一舞龍。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6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意味着大地復甦,送來了新的氣息。在這一天,我的家鄉有一項很有趣的習俗——咬春。

傳說有一年立春,一位老道士來到一個村莊,見村中靜悄悄的,沒有一點過節的氣氛,心生疑惑,四下打聽才得知許多村民都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病,四肢無力、頭暈目眩,只能臥牀休養。老道士觀察了一會兒病人的症狀,便開了一張藥方給村民。藥方上沒有什麼奇珍異草,只有一種極其普通的東西——蘿蔔。吃完蘿蔔的村民們果真好了許多,當村民們去感謝那位道士時,人已經不見了。於是,大家爲了感謝與紀念老道士,每到立春之日,都會吃一些蘿蔔。

現在的“咬春”,已經不再侷限於蘿蔔了,春餅、春捲、青菜面等等許多食物都成了“咬春”這天的主角。在我的家鄉,春捲就是“咬春”最主要的食物。做春捲要準備好春捲皮、香乾和薺菜。薺菜是一種能打開味蕾的草本植物,將它與香乾組合在一起,就是一道春天特有的美味!

瞧,先將薄如蟬翼的春捲皮鋪在手心,將拌好的餡均勻地鋪成長方形,用手靈巧地將其裹好。春捲包好以後一排排放好,就像一個個小福袋。等油熱了,小福袋們便帶着渾身的福氣向油鍋奔去。隨着時間的流逝,小福袋們紛紛換上了金黃的衣裳,誘人的香氣四溢,我的口水也止不住地流下來。一口咬下去,香乾和青翠的薺菜就順着筷子跑進了我的嘴巴,鮮香又美味,一種大自然獨有的芬芳充斥了我的口腔,舌尖上綻放了一朵美麗的花!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這份獨特的風俗不僅僅只是一種習慣,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份祝福、一份期盼!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7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年年的元宵佳節,晚上吃過元宵,我們一家人都要興高采烈地去賞燈。今年因爲疫情沒有鬧元宵,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元宵節觀燈的情景……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節日的夜空彩燈一閃一閃,就連樹都是五彩繽紛的,每個人都懷着無比喜悅的心情到公園賞燈,特別是我家的淘氣妹妹一出門就消失在花燈中。

公園到處是花燈,空中掛着的精巧別緻,廣場上擺着的輝煌壯麗。各種各樣的造型,從遠處看去簡直是一片花燈的海洋。花燈按類排列,有猜燈謎系列,動物系列,故事系列……讓人目不暇接。

我正陶醉在花燈的世界中,耳邊傳來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奶奶,快看,大胖豬!”我回過頭,只見有個小男孩指着一盞肥豬燈,手舞足蹈,看樣子甭提有多高興了。在“猜燈謎”區,一位大哥哥盯着花燈上的字謎興致勃勃地猜着,猜這個不是,猜那個也不是,時而還和旁邊前來觀賞的人討論着……

我隨着人流往前走,一位拄着柺杖的老奶奶顫巍巍地走過來,她看着前方龍飛鳳舞的花燈,激動的說:“今年的花燈好美的,比往年還要好!”我看着那飄亮的鳳凰尾翼,彩色的羽毛,不由得嘖嘖讚歎,感覺自己也身臨其境,變成一隻美麗的鳳凰。

隨着人流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花燈盡頭,一看時間已到半夜,時間過得好快啊!所有賞燈的人們還意猶未盡,依依不捨地徘徊在公園裏,不停地拍照……

元宵節的燈會,多麼令人神往啊!但願疫情早日結束,祖國從此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我們年年都有美麗的燈會!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8

一年結束了,在除夕夜是團圓夜,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的,慶祝一年平安結束,新的一年好的開始。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着準備年夜飯的食材,一大早就能聞到雞鴨魚肉的香味。客人們紛至沓來的來到我家,大人們就會給我們小孩壓歲錢,我們小孩在新年裏最開心,因爲就要放鞭炮了。早晨,我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正要貼在門上。媽媽連忙阻止我,說道:“福字應該倒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光臨我們家了。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我一聽,趕緊把“福”字倒貼了。爸爸也在精心準備,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我想:這紅燈籠難道不就代表着我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嗎?

大人們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門口,把一個個的圓形鞭炮也放在門口。大人們拿着打火機把一個個的鞭炮全點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裏啪啦”得響,圓形鞭炮“嗖”飛上天,再“轟”得一聲爆炸。我們小孩子開心極了。

放完鞭炮後,一家人就圍着一張桌子吃團圓飯,還有吃餃子,吃餃子最有趣了,這吃餃子還能吃到錢,誰吃到錢了那誰在新的一年裏的運氣將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爭着吃,看誰也搶到那個有錢的餃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沒吃到的也好,這種搶着吃餃子的氣氛是最難忘的。

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盪漾在客廳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9

阿拉的年夜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照阿拉寧波人的老規矩,過年從臘月中旬就開始了呢!老話說得好:“廿三祭竈,廿四撣塵,廿五做豆腐……三十晚上守歲”喜慶的氣氛延續到元宵節。最讓我們小孩子期待的是大年三十那頓熱熱鬧鬧、有滋有味的年夜飯啦!

年夜飯的準備,從大清早就開始了。瞧,各家各戶去菜場進行大采購“鯧魚,透骨新鮮。”“買點年糕,好做烤菜年糕嘞!”“看看鹹蟹,看看這紅膏……”吆喝聲此起彼伏,熱鬧極了。購置完成後,打道回府。這時,阿拉寧波的廚房恐怕已經忙成一團,準備年夜飯了。

製作年夜飯時,小孩子能參與其中的,大概就是包湯圓了。據傳,湯圓起源於宋代。現在,寧波最有名的招牌是缸鴨狗,還流傳着“三點四點餓過頭,豬油湯圓缸鴨狗”的順口溜呢!一般來講,傳統的芝麻湯圓需要準備糯米粉團、豬油、黑芝麻餡材料,先把糯米粉團分成數十塊,再把豬油餡和芝麻餡搓成小球,手指鑽洞,把餡料放進去封口,揉搓成圓,就大功告成了。即便是臉上、手上沾滿了白白的粉,我每次對包湯圓這事兒還是樂此不疲,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做一件事,家裏充滿歡聲笑語。看着鍋裏寓示着“團團圓圓”的湯圓,我也滿是自豪感。

瞧,一道道菜琳琅滿目:熱騰騰的暖鍋討了個新年的好彩頭,蘊含着團圓紅火的寓意;鮮爽嫩滑的鹹菜黃魚湯讓人們不禁咋舌;年糕預示“年年高”,咀嚼着綿軟的年糕,就像飛上了天般開心;清蒸鯧魚、醃鹹蟹、蒸鰻鯗幹……最後每人一碗湯圓。全家圍坐一起吃頓年夜飯,這一年的辛苦煙消雲散,未來的一年充滿期盼!

在阿拉寧波,春節洋溢着歡聲笑語,不知此時的他鄉,又是怎樣一番熱鬧景象?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0

除夕,是春節的前夕,是一個熱鬧又忙碌的好時節。爲了除夕,我的爸爸大清早就開始做菜。因爲這是我們這裏的習俗,要提前把菜做好,擺在祖先的墓前,讓他們先吃。

除夕的前三天,村裏人都去買年貨,而我的爸爸不會,他就喜歡後買。除夕早上,爸爸把年貨買回來了。我和媽媽準備把豬肉燉了。

我的鼻孔裏飄進了一股清爽又噁心的味道,問:“媽媽!這裏面是不是燒壞了?這麼臭!”媽媽樂呵呵得說:“傻孩子,這是他在爲自己洗澡。”

下午,我們家的男丁都會去祭拜祖先,其他人就在家中準備晚飯。

除夕的晚上,我特別興奮,因爲我有零花錢了。晚上天空漆黑的,一束束煙花在空中綻放,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屋內,一家人圍坐一起,溫暖的氣氛瞬間軟化寒冷。

等了整整一年,終於到了,我迫不及待了:“爸爸,準備給我多少錢的紅包呢?”我用手拉了拉爸爸的衣袖。

爸爸沒有直接回答,問道:“你知道除夕的由來嗎?”

我胸有成竹地講:“知道。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爲除夕了。”

爸爸拿出一個大大的紅包獎勵我:“小子,還真知道不少。給你一個大紅包,作爲獎勵。”哈哈,有大紅包拿了。

除夕,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還有紅包發,真好。大家其樂融融,熱鬧非凡。除夕、春節,是各地的習俗,也是我們應該熱鬧起來的時間。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1

我的老家是個依山傍水的地方,每每到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村中便會十分熱鬧——因爲有家鄉的廟會。

盼着,盼着,廟會終於到了。太陽還未從被窩中探出腦袋,村中就歡快了起來。東家的孩子正跑去玩耍,西家的娃子也拿着錢到街上買吃食,小販們的貨攤一個連着一個,挨挨擠擠地擺在路旁,人們正在街上忙着掛大紅燈籠。

太陽剛一邁出家門,村中立馬響起陣陣熱鬧的鞭炮聲。頓時,原來寧靜的村莊甦醒了過來,迫不及待的人們宛如一匹匹野馬,衝出了家門。孩子在大街上興奮地奔跑着,空曠的大街瞬間便被人們擠滿,連只螞蟻都爬不過去。店鋪的生意格外熱鬧,一個個精緻的手飾,一件件精美的服裝被人們搶購着,不一會兒貨便少了一大半。

8點左右,廟會更熱鬧了。一縷縷晨光宛如把把利劍刺破晨霧,如同人們的心情般期待中透着急迫,興奮中透着愉悅。看不到場面的小孩子有的站在大石頭上眺望,有的騎在大人的肩膀上觀望,有的一個勁蹦着跳着看。寺院中的僧人唸誦着佛經,陣陣莊嚴、肅穆的聲音如同道道波紋傳滿整個村莊。幹部們穿着古代官員的衣服,對着祭壇內鞠着躬。臺下的人們面目也變得莊重起來,孩子們也不再吵鬧,全村再度變得安靜。

中午時分,全村人聚集在一起吃午飯,無數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一道道誘人的飯菜被端上飯桌,令人迷醉。

之後的幾天,孩子們買各種各樣的花炮玩耍,每天都會有藝人們表演着京劇,一連持續到7月份,廟會才逐漸進入尾聲,熱鬧的氣氛也漸漸消退。

啊!家鄉的廟會樸素中帶着華麗,繁忙中透着愉快,多麼有趣的風俗呀!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2

我的家鄉是溫州,溫州的海鮮是有名的。

我們溫州過年的十大習俗是:1冬至吃湯圓2曬醬油肉和鰻鯗5搗年糕4祭竈5撣新6貼春聯7分歲酒8開門炮9拜年10穿新衣

以上10點是我們溫州人在過年時會準備的事情。

在我們的溫州的傳統節日有:1、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元宵節)4、二月初二春龍節又叫龍擡頭青龍節5、二月十五花朝節6、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7、三月初三上巳節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8、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9、四月初八日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端午節11、夏至節12、六月六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13、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14、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15、七月三十地藏節16、八月十五日中秋節17、九月九日重陽節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稱祭祖節19、十月十五日下元節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21、十二月八日臘八節22、臘月二十三日祭竈節,祀竈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們家鄉的節日與習俗。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3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爲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裏爲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爲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裏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裏家裏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裏吃的餃子裏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裏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裏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裏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做事有幹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着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4

家鄉是孩童們無憂無慮玩耍的地方,家鄉是漂泊在外的遊子眷戀的地方,家鄉是充滿着各種各樣風俗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家鄉特有的風俗吧——“三月三”歌圩。

我記得聽奶奶說過,“三月三”的來歷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叫劉三姐的女子唱歌婉轉動聽。但是他拒絕了地主娶她爲妾的請求,於是地主對他恨之入骨,一次地主派人來殺流三界。劉三姐爲了不連累他人,就縱身跳下河,突然,一朵祥雲飛到他的腳下,她竟飛到了天上,成了歌仙。爲了紀念劉三姐,就在農曆三月初三對唱山歌,以此紀念。

我也有幸參加過一次這個活動,場面比我想象的震撼多了,男女同胞們都身着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裝,男同胞們頭頂綁着一條黑色頭繩,將小夥子們的精神勁展現的淋漓盡致。女同胞們則頭戴官帽如扇子一般,五彩斑斕,給人一種嬌羞卻又不失大方的感覺。男同胞們唱一句聲音洪亮,氣勢強。女同胞們就接一句聲音甜美又清脆。我偶然發現其中一位男同胞一直癡癡的望着其中一位女同胞,好像有點中意的樣子。女同胞似乎看出了什麼,一直臉紅,低着頭害羞及了同胞們的歡歌載舞。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快樂的氣氛渲染開來。

我覺得“三月三”歌圩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歌舞會,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民族的精神,一種文化的精神,一種傳統的精神!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5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陽新縣,這裏的風俗與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樣。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我爲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裏過年的風俗習慣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傳統節日,雖然全國人民都過着同一個節日,但是每個地方過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們這裏從臘月初就開始忙活了。

冬至開始大寒之前,人們把紅薯從地裏挖回來,然後把紅薯一個個都洗刷得乾乾淨淨,加工成又白又細的紅薯粉,再然後就用罈子或乾淨的袋子裝好準備過年用。

下雪了,人們被困在家裏不能出去幹活,就在家裏製作又香又軟的年糕。製作年糕雖然費心費力但製作過程卻充滿了無限的歡聲笑語。每次聽到別人提起年糕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鍋時的騰騰熱氣,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嚐年糕時的幸福笑容。我家每年做年糕的這項任務主要是由爺爺奶奶來完成的。首先將米粉放進大盆裏摻和適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個個小球形的劑子,然後放進模具裏將它們壓成各種形狀,有圓形的、有魚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後將各種形狀的年糕放到大蒸籠裏蒸熟。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讓人看着就喜歡,聞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滿嘴的年味。但我們不能多吃因爲奶奶說這是用來招待來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們又將五穀雜糧倒在裝有沙子的鍋中爆炒,做成各種各樣的零食。過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戶都把家中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離過年還有幾天時間,東西就都準備妥當了。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大家都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正式迎接新年的氣氛。這就是我們這過年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