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有感作文

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有感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靜靜地讀完了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的最後一段詩一樣的語言,“寫作是一種告別自我的方式,過去的感受與思考凝聚在文字裏,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風霜,帶着不變的理想,準備着迎接明天,於是又再一次出發,只有目標,沒有終點。”輕輕的將書合上,凝視着那淡雅素潔的封面,我仍然愛不釋手。這本書收錄的是肖川近年來創作的教育隨筆。讀着他所寫的一篇篇美文,方覺自己原來對教育隨筆理解有誤,以爲以自己的教育實踐的點滴故事寫成的略帶有一些觀點的文章就是教育隨筆了,現在看來,那是很膚淺的認識。在那樣一種思想的引領下所寫作的教育隨筆顯然不太得要領,也不夠有底蘊。在解讀肖川對教育隨筆的理解時,我也對教育隨筆有了新的認識。

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有感作文

“與經典爲友”、“教育的意蘊”、“教育給了我們什麼”、“審視教育目標”、“教育的靈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完美的教學”、“教育的期待”、“有所執着”、“真誠的言說”,那一個個直抵內心的話題、論述,令我讀後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受,把我引入了作者那鮮活、靈動,洋溢着濃濃的人間情懷的教育學的世界,原來教育竟然可以這樣的富有詩意!隨筆不僅是一種寫作的風格,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自然流露。教育隨筆應該有教育思想的浸潤。

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話說:這本書是作者自己“基於個人經驗,用心血、用生命、用道義和良知寫成的,是十多年來集腋成裘的產物。”的確,透過那親切自然、熱情中肯且又散發理性和詩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對於教育、人生與社會獨到而細膩的洞察與體會。文章中引用的一個個經典故事,對天文地理的通曉以及對教育乃至生命的哲學思考,無不折射出他們的積澱之厚。看來,要想寫好教育隨筆,必須閱讀,閱讀,再閱讀;思考,思考,再思考。當我們的閱讀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思維火花纔會閃現。我非常欣賞肖川說的“以古典的心情對待學習”。心與書的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內省與自察。伴隨着感悟和體會,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浮蕩的靈魂也漸歸平靜。讓自己始終保持着一份純淨而又向上的心態,不失信心地契入現實,那麼你在閱讀中會一次次受感動,又會在感動之後更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諦。柏拉圖的“洞喻”表明:亮光在你的背後,生命期待着我們的“驀然回首”。當我們以古典的心情對待學習時,便會盪滌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收穫“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大智慧!

閱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使我對“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與現代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書中寫道:《學記》有云:‘能爲師然後能爲長,能爲長然後能爲君。’由於這種文化邏輯,教育只不過是師之恩惠、師之恩蔭,學生只有對教師膜拜、景仰的分,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師爲其服務。今天,人們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費’的概念。顯然,消費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衆。”而肖川博士則認爲,教育成爲第三產業的一員,並非教育尊嚴的失落,而不過是培養、造就能夠“建國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爲“使每一個人成爲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認識到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應該擺出“居高臨下”“師道尊嚴”之態,而要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向他們提供最恰當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不同氣質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以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找到他們相應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

其次,我體味到在教育上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書中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過且過、心如死灰,這都是教育的大敵。而情感充沛、精神飽滿,潛心投入、心無旁騖,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則是學生獲得更充分發展的心理基礎和人格品質。”從中我更加認識到培養學生敏感的心靈、豐富的體驗、細膩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更多的'參與、更多的平等交往與對話,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與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賞、被人關愛的溫暖與幸福,這都是情感教育的現實途徑。

看到肖川博士的隨筆,必然是基於某一現象深層次的思考。他透過教育的真義、教育的價值、教育與社會、教育與生活、課程與教學、道德教育、師生關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等,用感性的文字、詩意的語言、滿腔的熱情對教育中司空見慣、習以爲常的現象,給予學理上的闡釋,併發掘出其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底蘊,娓娓道來,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像朋友之間促膝而談,以小見大,洞幽察微,酣暢淋漓、給人啓迪。他讓我在學習教育理論的同時,感受到了鮮活靈動,洋溢着濃濃人文情懷的教育學視界,領略到了教育的理趣、情趣與文趣,既培養和激發了我的理論興趣,又提升我對生活的熱愛。當然,也使我徹悟到學習的真諦:學習不是立竿見影式的投機取巧,大多時候,它的價值是十分間接的。它內化爲人的一種素養,外化爲人的一種氣質。真正的學習是人深層次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精神漫遊。

從《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中,我學會了許多許多,傾聽教育大師對教育的獨特理解和表述,使我的視界逐漸敞亮,內心走向澄明,我將懷着永恆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作爲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在經歷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教育現象,教育個案,養成及時把他們表述出來的習慣,而且每位教師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帶着明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去觀察、反省,在不斷的閱讀積累中昇華對教育本質的理解,提升教育的品質。

胡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