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精品】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彙編七篇

【精品】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彙編七篇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1

小小的螞蟻微不足道,它小的連一個三歲都不滿的孩子輕輕一腳就能奪走它的生命。但是,在螞蟻的身上,卻有一種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寶貴精神——合作。 有一次我出去玩,在家門口看到了一隻小螞蟻在一塊大餅乾前站着,我好奇地蹲下靜靜地觀察着它。它先用觸角去頂餅乾,可是餅乾動也不動。它又用前腳去推餅乾,餅乾還是不動分毫。最後,它使出吃奶的力氣用後背扛餅乾,但是餅乾實在是太重了,怎麼也扛不起來。

小螞蟻雖然沒有離去,但看得出它很失望。在餅乾前來回轉圈圈,它很想把這塊餅乾搬走。終於,小螞蟻悄悄地離去了,我心想:“這小螞蟻肯定是放棄了,真是不自量力。” 正當我準備轉身離去的時候,卻見那隻小螞蟻領着一大羣螞蟻向餅乾爬來。我驚訝地看着這羣還沒我手指甲蓋大的螞蟻們,它們在小螞蟻的指揮下,在餅乾左右排成“二”字形,小螞蟻一甩觸角,它們使出渾身的力氣,大的螞蟻用後背扛,小的螞蟻用觸角頂。終於,螞蟻們齊心協力,搬起了這塊重量是它們每隻身體重量一百多倍的大餅乾。我出乎意料的看着這羣小傢伙,它們終於艱難地邁出了第一步。我一直盯着它們的背影,直到它們在我的視線中消失不見。 一隻小小的螞蟻根本不可能搬動這塊大餅乾,但當許多螞蟻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的時候,就凝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團結合作的力量,有一句話是這麼講的:“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幾雙筷子牢牢抱成團,怎麼也折不斷”,這就告訴我們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2

大自然是美妙的,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也是人類的老師,成熟的麥穗低垂着頭,那是在教我們謙虛;一羣螞蟻能擡起“龐然大物”那是在教我們團結;蜜蜂在花叢中忙碌,那是在教我們勤奮。

早上,我在衛生間裏發現了一隻小蜘蛛。我正準備一腳踩死它,這時,我看見它正在織網,於是,我就坐下認真觀察起來。小蜘蛛開始織網了,她從嘴裏吐出一根白絲,從牆的這邊拉到那邊,就這樣,第一根線完成。小蜘蛛就這樣一下一下的把蜘蛛網織好了。就在這時,淘氣的風弟弟“呼”地吹了一口氣,小蜘蛛馬上就要織好的網“嘣”的一下斷了。小蜘蛛只好重新織網了。小蜘蛛一直織,網不知道爲什麼一直斷。這時,我不耐煩了,一下子走出了衛生間,可心想,人家小螞蟻都沒有煩,還在堅持不懈的織網,我怎麼能煩呢!想着,就又回到衛生間,繼續看小蜘蛛織網了。小蜘蛛一直織網,反反覆覆一次又一次,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直到最後一次,小蜘蛛終於織好了一張完好的網路小蜘蛛終於織好了一張完好的網了。我也打心眼兒裏替它高興。

小蜘蛛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大自然是我們在生活中的好老師,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愛護它。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3

大自然很美妙,它給我們帶來許許多多的啓示。就比如螞蟻搬運食物。

陽光明媚的春天,一大早我就從家裏拿了麪包屑扔在地上引誘小螞蟻。不一會兒,只見幾隻小小的'螞蟻從它們家裏走了出來,似乎聞到了一股香味。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扛着麪包屑努力的地走了。過了一會兒一隻小螞蟻匆忙地從麪包屑底下跑了出來,快速鑽進蟻窩,接着,一隻強壯的螞蟻也跟着小螞蟻爬了出來,原來這隻小螞蟻是來找幫手的呀!

在大螞蟻的幫助下,小螞蟻們的速度快了很多,我猜他們也像我們拔河比賽一樣地喊:“一二!一二!一二!”精神抖擻!十幾分鍾過去了,小螞蟻他們終於迎來了一個最辛苦的階段——上小土坡。對螞蟻們來說這個土坡非常陡,要想上土坡是要非常團結的。

小土坡上面就是蟻巢。只見小螞蟻們努力的一步一步往上擡,我看着螞蟻們這麼辛苦,我瞬間心軟了:我得幫幫它們。於是我用樹枝把螞蟻和麪包屑輕輕地推了一下,這樣它們經很快就到達蟻巢了。

經過這次觀察,我認爲螞蟻雖然是小小的昆蟲,但是這小小的昆蟲卻給我了重要的啓示:團結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新時代的少先隊員需要這種精神!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4

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了許多啓示。

例如: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準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着它可以發現電杆、臺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衝原理。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爲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僞裝裝備。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傳感器。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āng)。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爲蝙蝠魔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啓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大自然的啓示作文熒火蟲

——“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着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這就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啓示。大自然的啓示作文熒火蟲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5

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認真觀察,就會有所發現。

一天下午,我剛走出家門,就看見一隻大蜘蛛網,不過,這網的“主人”卻不在網上。這時我產生了一個疑問,爲什麼蜘蛛不在網上呢?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問大人,但爸爸說:“啊?這我也不知道呀,你去觀察一下吧!”無奈的我只好自己去觀察了。

我拿着放大鏡左瞅瞅,右看看,終於被我發現蜘蛛網中間有一根長長的細絲,我小心翼翼地沿着細絲走,到了盡頭竟然發現了一個小洞。這時一隻小飛蟲一不小心粘在了網上,我仔細看,終於發現小飛蟲粘在網上之後,那根細絲會馬上振動一下。難道蜘蛛躲在洞裏,就等着細絲的振動嗎?我帶着這個問題查閱了許多資料。

我拿起一本《動物百科全書》中看見了一個標題爲“蜘蛛是怎樣捕捉的獵物的”。我可開心了,急忙看了起來,噢!我發現我的想法還真是對的。書上說:“蜘蛛網是它的捕獵道具,但不是它的家,蜘蛛織完網後會躲在一個小洞裏,用一根細絲連着。這樣,有獵物粘在網上,那根細絲就會馬上振動,蜘蛛在洞裏就會知道有飯吃了。”

我馬上又想到了一個新的問題,如果把細絲弄斷,蜘蛛還會感覺到振動而來嗎?好奇心驅使我繼續往下看,但如果把線弄斷,可想而知,蜘蛛當然感覺不到振動了啊!我合上書本,向父母報告了我的“豐功偉績”他們連連誇獎我是個聰明好學的好孩子。

看,大自然中有很多知識等着我們去探索和發現呢!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6

大家是否注意過螞蟻?是否看到過螞蟻搬家?你也許從沒注意過這不起眼的“小黑點”,但它們可是會預卜先知的。

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在小區裏玩捉迷藏的遊戲。在躲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大堆螞蟻在搬家。這時,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一個疑問:螞蟻爲什麼要搬家呢?充滿好奇心的我來到了一棵小樹前,發現螞蟻們井然有序地排成了一隊,爬進了一樓窗臺下面的洞裏,我又產生了一個疑問:螞蟻們爲什麼要把家搬到這裏呢?想着想着,天色就由晴轉陰,又過了一會兒,便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又想:螞蟻搬家爲什麼就會下雨呢?

漸漸地我就忘了我在玩捉迷藏的遊戲,一下子被逮了個正着,我只好投降認輸了。但我還是解不開心中的謎團,帶着這三個疑問回到了家。要想知道答案,必須得用電腦了。通過在網上查找資料,我終於知道了答案,原來,螞蟻在下雨前體內會有一種特殊的感應,而螞蟻們感應到將要下雨了,就會搬到高一點的地方,防止被雨水沖走。原來螞蟻搬家是感應到天將要下雨了,怪不得我在下雨前都可以看見特別多的螞蟻呢!

通過細微觀察,我懂得了螞蟻搬家是下雨的先兆,所以以後我都不會被大雨所淋溼了。

世界上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大自然就會給你很多啓示。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7

在以前,人們都想樹木長得很好,所以把樹木旁的雜草“清理”得乾乾淨淨,連樹木旁的枯枝爛葉也沒有。大家看着,心裏美滋滋的。

幾年過去了,樹木的葉子越來越少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人們異想天開的想法給樹木帶來了災難。

原來,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平衡。枯枝敗葉,看起來是髒東西,其實,他們腐爛之後,能增長土壤的肥力。這裏有許多鳥兒,可是, 人們把樹木的野草鋤了,鳥兒飛走了,害蟲就向森林攻擊了,樹木就漸漸給毀了。

荷葉的啓示

人類自古就能拿着雨傘來遮風擋雨,這都是人類通過大自然的仔細觀察而發明出來的。

很久的時候,一些孩子頭頂着一片大荷葉,冒着雨走,這種啓發讓人們發明了帽子。但是,人們每天出門的時候常常被雨水淋溼,這種啓發了人們建起了亭子,可亭子不方便人們出行,天氣一日三變,人們還是經常被雨淋溼,最後,人們依照亭子給帽子安上了一個架子,裝上手把兒,於是世界上就有了第一把“雨傘”。

科學是很難學會的,只要通過仔細的觀察和不斷的努力就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