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精選22篇)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精選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1K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你知道寫散文的精髓是什麼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精選22篇)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

一直以爲,“我是爲了你”這句話,是愛的最高表達。

但當一名小孩,因爲“我是爲了你”而鬱鬱寡歡;當一個戀人,因爲“我是爲了你”而丟失了自我;當一樁婚姻,因爲“我是爲了你”而破碎分裂。我忽然看到:“我是爲了你”這濃愛之下的陰影。

“我是爲了你”,或許,其中的“我”,所作所爲真的是爲了“你”,甚至是全心全意爲了“你”。但,所謂的好,所謂的愛,是其中的“我”的認識和感受,對於其中的“你”而言,真的是好,是愛麼?其實只有其中的“你”才能知曉。

一方看到的美好,另一方的感受可能是糟糕;一方覺得的快樂,另一方的感覺可能是痛苦。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對事物的看法和感悟各不相同,哪怕是親人或者戀人。

世上關係密切的人,觀點卻南轅北轍的人多了去了。真不能以愛的名義進行無形的捆綁,尤其是在親情和愛情之間,千萬別以強勢的愛,打着“我是爲了你”的招牌,漠視對方的真實需求,弱小對方的存在感。

往往,父母對於小孩,會不自覺地強加自己的觀點,按自己的思想爲小孩做着人生的安排,卻疏忽對小孩的愛好和潛能的細膩的觀察,疏忽對小孩內心世界的傾聽和尊重。常常,愛人之間,會因爲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望,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的喜好,霸氣地規劃對方的生活,過份地侵佔對方的私人空間。

當愛,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我是爲了你”或許是一種自私,某些時候,還可能是一種傷害。

有一種愛,叫尊重。

尊重,就要重視對方的內心,就要懂得換位思考,不管說話做事,都能充分考慮對方的感受。真正的愛,是能讀懂對方,能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簡單的“我是爲了你”,還真不是愛的最高表達。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2

小小是一個現代的獨立女性,結婚之後雖然丈夫很有錢但是她還是堅持自己出來獨立工作。她與丈夫是初中同學,在工作之後相戀的。當時的他們剛出來工作對社會不是那麼瞭解,受過了很多的挫折,但是彼此之間互相鼓勵,互相安慰,漸漸地產生了情愫,男方深情的對小小說“等我有實力了,我一定娶你!”

兩個人的愛情有很深厚的感情基礎,也可以說是患難夫妻。後來小小的丈夫發達了,也爲小小辦了個非常盛大的婚禮。當時的小小覺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很甜很甜,像一個泡在蜜罐中的公主一樣,很幸福,幸福地快要溢出來了。

但是愛情總歸是愛情,總是敵不過現實的殘酷與時間的無情。首先出現的就是小小還要不要出去工作的問題。小小非常堅持要出去工作,但是他的丈夫本身就有點大男子主義,再加上小小跟他過的苦日子已經夠多了他不想小小再辛苦下去。小小妥協了,因爲這個男人是愛着她的,因爲捨不得纔不忍心,所以她幸福地接受了。

但是小小是一個很耐不住的人,一閒下來就整天整天地不知道要如何去度過,每天不是等丈夫下班就是送丈夫上班,這樣的日子小小過得幾乎要抓狂了!之後她就偷偷出去自己找了份工作。每天都奔波在工作與家庭之間。

不久就被丈夫發現了,丈夫大發雷霆。欺騙對於感情來說是多麼致命的!但是小小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對於男人來說欺騙比任何事情都嚴重的。好幾天的冷戰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丈夫對小小的愛是多得很多比之小小的話,很快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小小還是執着於婚後的獨立工作。但是感情的裂痕已經產生了。

之後的一件事情就變成導火索了,那就是有關於要孩子的事情。婆婆非常想要抱孫子,但是小小並不想,丈夫也試圖說服小小,但是一次次地失敗了。就這樣兩個人漸行漸遠……過上了貌合神離的日子。

不久之後兩個人離婚了,一對曾經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戀人對於現實給予的壓力並沒有承受住,被時間被現實重重地壓垮,壓得麻木不仁而不自知。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3

當我們步入大學或者已經畢業正在擁抱青春時,愛便悄悄地來啦。她面帶燦爛的微笑,滿載着幸福和快樂向我們默默駛來。也許有人還無視她的存在,但卻有人在不知不覺地深陷其中了。

愛是你每天掛在嘴角那自信的微笑,愛是無意中搜索到異性那迷人的眼神,愛是臨行前媽媽的那一聲叮嚀。每個人都渴望找到幸福和快樂的源泉,卻無形中在通往幸福的路上爲自己設下了許多障礙。物慾橫流的社會,讓我們錯過了許多美好的姻緣,可我們還在努力地探索着、追尋着……。

我相信一見鍾情的愛和同甘共苦的幸福,也認可門當戶對的戀情卻反對金錢至上的婚姻。人應該爲自由和信仰及自身的價值而活,爲給這個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食糧而來。我們之所以學習雷鋒精神,是因爲它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來自於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愛是感情永恆的主題,沒有感情的婚姻無疑於是一場悲劇的上演。

愛是一種責任和尊重,沒有膽肝相照和同甘共苦的愛終究是一灘死水。只有在相互關懷、體貼入微的幸福中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愛的真諦。愛是一所溫馨的港灣,讓無數的人們留戀往返、樂在其中。 愛伴隨着我們每一個人,在風雨中前行……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4

還記得,在我大約七、八歲的時候,我的媽媽第一次跟我深入討論了一個以前只幾句帶過的話題——教養。

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人都是平等的。當媽媽告訴我,人也分三六九等的時候,我憤怒下脫口而出:“人不分貴賤。”是,人類在這個世界競爭中是不應該分貴賤,可對於每個個體來說,確有等級之分。儘管這很殘忍,可我們無法否認不是嗎?

媽媽說:“《弟子規》中有一句話是’同是人,類不齊。流俗衆,仁者希。’”人的等級高低,由他的教養來決定。教養在人生中有兩個關鍵詞:尊重和愛。我們常常說,隨地扔垃圾的人沒教養,他之所以亂丟垃圾是因爲他不尊重走在這條路上的每一個人,不尊重自然,不愛我們的家園。我們常常說,不懂禮貌的人沒教養,他之所以不講禮貌是因爲他不尊重他身邊的人,他心中沒有對於他身邊的人、動物甚至是植物或物品的愛。我們常常說,一張口就是髒話的人沒教養,他之所以那麼不文明是因爲他不尊重與他對話的人,他可能說句髒話自言自語,沒實質傷害到誰,可這更說明,他不自重,她自己把自己拉低了等級。不懂得自重和自愛的人,一定不會對他人有多尊重,也一定不會愛別人。當我們說別人沒教養的時候,是從他們的行爲和言談看出來的。但所有的言行舉止,不都是源自於精神層面嗎?心中沒有愛,自然不懂得尊重,不尊重身邊的一切,就是沒教養。沒有愛,就沒有精神支柱。

媽媽她跟我說了很多,在現實生活中,我也確實體會到了。教養,就像陽光。而不尊重和不愛,就像磚塊。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幫你選擇,到底是要在你的世界裏堵一塊磚塊,還是添一縷陽光。有的人,已經被磚圍到看不見陽光,他們開始埋怨黑暗、厭惡陰冷,最終把責任全部推在磚塊身上,,他們的精神和思想也被囚禁。可到底是誰搬的磚、砌的牆?還是他們自己啊。是他們自己,把陽光擋在磚牆外,還順手貼上了“低等級”的標籤。正因爲如此,人們才更貪戀陽光。周身滿是陽光的人,就好像太陽,給大家帶去的都是溫暖、明媚、光亮和愛。教養是個很神奇的東西,你選擇了它,它會給你帶來更多的能量。你拒絕它,就等於拒絕了除自己以外的一切。

請相信我,得到了陽光的人,會離不開它。那麼,就繼續擁有它吧!沒有得到陽光的人,別驚慌、別害怕,磚和磚之間也會有縫隙,陽光會從那兒爬進去。到那時,請一定要伸手觸到它,因爲從此你會愛上它的美好。教養的光芒,會刺穿圍牆,會撕下“低等級”標籤,替代它的將會是愛、尊重與教養。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5

當一個人缺乏愛的時候,就會渴望愛。

他用來得到愛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愛對方;一種要求對方的愛。

當一個人缺乏尊重的時候,就會渴望尊重。

他用來獲得尊重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尊重對方;一種是要求對方尊重自己。

當一個人缺乏信任的時候,就會渴望信任。

他認爲獲得信任的方式也有兩種,一種是信任對方;一種是懷着不安驗證對方看是否值得自己信任。

以上方式能否達成心願?

當一個人愛對方,不愛自己的時候,對方也許會心軟,但未必會真心愛他。

當一個人祈求對方的愛時,對方很難給他真的愛,即使給也是同情和施捨。

當一個人尊重對方時,對方未必會尊重他;當一個人要求對方尊重,假如得不到就氣急敗壞甚至大打出手時,對方即使尊重也是假的。

當一個人信任對方時,未必換來對方的信任當一個人希望驗證對方來博取自己的信任時,對方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驗證中不再信任他。

正確的方式是當一個人希望得到愛時,首先學會愛自己,那麼自然會有愛你的人出現。

當一個希望得到尊重的時候,首先學會尊重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別人自然會尊重你。

當一個人希望得到別人信任的時候,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和自己關係中的人,如果連這個都不相信,你無法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永遠無法信任別人。

所以,由此推斷可以得出結論當你祈求別人愛你的時候,就是你不愛自己的時候;當你祈求得到別人尊重的時候,就是你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時候;當你希望證明自己得到別人信任的時候,就是連你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時候。

這是因爲我們總會要求自己所缺乏的東西。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6

愛是尊重和發現,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國王擅長雕刻,他用一段朽木雕成了一樽少女像,當他把愛全部傾注在雕像上時,奇蹟發生了,少女獲得了真正的生命。愛足以化平庸爲卓越,化腐朽爲神奇。我也常問自己,教師的愛是什麼?我想:教師的愛像媽媽的心,關懷、體貼、包容;像智者的話:傳道、授業、解惑;更像一雙發現的眼睛,能夠看到孩子們身上的每個小小亮點。

我們班有一個叫聶峯的男孩,上課時,他經常下座,並把水潑在地上踩着泥,還隨便打斷老師的教學,發表自己的見解;下課後,人高馬大的他經常追着比他矮小的同學滿操場跑,考試時題錯的很多,站排時不是碰前面的同學,就是碰後面的同學,無論男生還是女生,誰都不願跟他玩,對他敬而遠之。即使這樣,我還是從發揮他身上的閃光點來引導他。首先肯定他的誠實、善良、做事認真,又進一步把他寫的一手漂亮的好字展示給大家看,毫不吝嗇地讚歎。我還告訴大家,他是我們中的一員,他追趕你們是想和你們在一起玩。讓同學們接近他,瞭解他。同時也讓他體驗到集體的溫暖和自我的成功。慢慢地,他也能約束自己的言行了。

一次週一的升旗,正趕上我們這第一場雪過後,寒風凜冽,班裏其他孩子都捂的嚴嚴實實,只有他沒戴帽子,表情莊重地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等待着國旗的升起。我走過去,小聲問他冷不冷,要不要我去把帽子拿給他。他非常感動地說:“老師,謝謝您。我不要,因爲今天是升旗,您不是告訴我們升旗要肅立、脫帽嗎?我得做個好孩子,不能給班級抹黑。”孩子的一席話深深地感動了我,他懂事了,懂得了榮譽,也懂得了珍惜。

孩子的心是純真的,也是脆弱的,它就像待放的蓓蕾,稍不精心,就可能傷害了它。教師要善於用“愛”的清泉滋潤孩子的心靈,用一雙發現的眼睛捕捉到孩子們身上的每一個亮點,讓它更加明亮。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7

一位老父親不遠萬里去看望當醫生的兒子,可兒子工作實在太忙,最後只好無奈掛號與兒子相見。在我看來,這則新聞是最溫暖,最有人情味,最應該在《暖文》上刊登的新聞。

最帥良心“油條哥”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着實令人欽佩,他的行爲,給全中國的商販樹立了標杆。畫展舉辦方的做法也體現了社會上的關懷與溫暖,證明了金錢不能代表一切。可以說,這兩則新聞都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溫暖,感受到了人情味。

然而,在面對“父與子”這則新聞時,它們卻黯然失色。

老父親的無奈之舉讓我們心酸,讓我們感動,向我們展示了父愛的偉大和寬容。面對兒子,他沒有發怒,沒有抱怨,而是表現出了自己對兒子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再反觀當今社會,又有多少父母如老父親一般,對待孩子時能尊重他們,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老父親的身上,父母們應該學習到如何對待孩子的選擇和追求。泰戈爾說過:眼睛在爲她下着雨,心卻在爲她打着傘,這就是父母之愛。即使心疼的要落淚,卻依舊尊重他的選擇,保護他的權力和尊嚴,這纔是父母對待孩子應有的態度啊。

從父親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愛和尊重,而從兒子的身上,我們則看到了一名醫生的責任和奉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作爲一名醫生,經歷了那麼多生離死別,他比誰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他知道父母不會一直陪伴着他。但自古忠孝難兩全,在面對責任和親情時,他毅然選擇了責任。在社會責任感高度缺乏的今天,兒子的行爲讓我們警醒,讓我們愧疚,讓我們感動。

也有人說“油條哥”的行爲同樣體現了責任,“主辦方”也體現了對小男孩特殊的愛。沒錯,但他們的責任和寬容並沒有經過親情的洗禮和考驗,又怎能與老人和兒子相提並論。事實往往就是這樣,在沒有真正關係到自己所在乎的人的事情上,人們便可以盡情表現自己的無私和偉大。

當人們在面臨着自己真正難以選擇的事情時,體現出來的優秀品質往往纔是最真實,最能讓人感到溫暖,最令人感動與深思的。這則新聞的價值便在於此,這纔是最應該在《暖文》上刊登的新聞。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8

如果真的愛我,請給我一塊白布;不要求它有多麼精緻,不要求它有多麼貴重,不要求它有多麼耀眼;只要它能把我裹好,不要讓我赤裸裸的生活在你們面前。爸爸媽媽,可以嗎?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我害怕了,我絕望了,我孤獨了。

如果愛,請尊重。

如果愛,請尊重我的個人感情;如果愛,請尊重我的私人空間;如果愛,請不要把我的心靈上一把枷鎖……

或許當您看到這些話你會發出諷刺的言語:“你有什麼私人感情可言?呵、你說的私人感情是不是你和年齡相仿那些男孩的感情?”這就是您們對您孩子的愛護?對你孩子的關愛嗎?天哪、我已經受夠了!我深知,我不可能和父母做朋友;代溝太深。

於是我試着尋找自己的心靈歸宿。日記,我把我的所有不愉快、所有你們不知道的、所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個人感情,私人空間寫進去,慢慢的日記成了我的生活習慣之一。可是我真的沒想到你們竟三番五次的偷看我日記……原本一顆好好的心卻變得傷痕累累。你們一味的認爲這是你們愛我的方式,呵。有誰站在我的立場替我想過?自己的心事,童年的記憶,不想讓人知道的事一下子成爲了你們公開的故事。我會怎麼想?被背叛了、成爲你們的笑柄了。我還有什麼勇氣再選擇用這種方式把自己的不開心記錄下來?我只能憋着、憋着,慢慢的我變的內向、不愛說話。心事太多……

也許有些父母會說,這是爲了孩子好。把孩子的心事通過孩子的日記了解,可以幫孩子解決,替孩子分擔。可是我的父母往往是做一些讓我沒有尊嚴的事,很討厭、很噁心;憑什麼你們看了我日子還有資格罵我怎麼怎麼做的不對,是你們有錯在先!這樣的父母怎麼能讓我信服?

青春期本就是比較叛逆,之前我承認我是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可就在我慢慢走向學習,思想走向成熟時你們又在我的心上割開了幾道口子,把我的信心全部都湮滅了。機會?你們一次也不給我留。

我想我真的沒有辦法全身心的投入,因爲我要時時刻刻擔心下一秒我的隱私又會被他們通過什麼手段得知。我生活在一個忐忑的世界裏。

我的童年、我的青春已被他人掌控。原本的親人似乎也變成了我將日日夜夜提防的陌生人。這是何等悲劇啊……

如果愛,請尊重。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9

學分,一個讓醫護人員視若珍寶的寶貝。一聽說,兄弟單位有學習班,還有兩分學分,我便瞬間垂涎三尺,因爲也許這兩分,就可以讓我年底不再因煞費苦心找學分,而因此死掉大量腦細胞。但是,今天就休息一天,還有衣服沒洗,衛生沒打掃,想想要不要爲了兩分,把自己生活打亂。但又一想,今天不但可以拿學分,同時也可以多學習學習,提升自己知識,跟同行們交流,互相取取經,及時瞭解本專業的國際新動向,增長自己見識。更主要是,今天還有一位來自國外的權威專家講座。於是,先一天定好鬧鈴,參加今天學術講座,

這位國外回來的專家名字叫羅大偉主任,講座的內容是《人性化透析及基礎知識概要》。從羅主任的講座中,我瞭解國外的透析治療。這正是我此次奔他而來的目的,因爲我已經好奇國外醫療護理很久了。記得之前有個同事去國外旅遊,不小心摔斷了胳膊,在當地進行了手術治療。當同事回國後給我我們講國外醫療護理跟我們的區別時,我產生了好奇,因爲在我一直看來,全球的醫療護理應該都跟我們是一樣的,而此時同事所說卻跟我們千差外別。因此,我對國外的醫療護理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一直希望有機會可以親身走進他們,看看他們工作的流程,內容等滿足自己好奇心。但由於自身知識欠缺,和沒有適當機會,所以,好奇心一直被擱置在心裏。因此,看到有國外的同行,就非常想聽聽他們講國外的醫療護理,來滿足自己好奇心,也以便取長補短,改進我們的醫療護理。

也許今天真是衝着這位國外專家而來,所以對他格外的留意。而他本人也是本次講座嘉賓裏,或者說整個會場最耀眼的。耀眼不光是他從國外回來和權威的學術,還有他精神抖擻的精氣神。一位七十一歲的老人,略顯消瘦,滿頭白髮,穿着正規的白襯衫,打着和諧的領帶,白襯衫平整的束在褲腰裏,一條簡單黑色的腰帶扎着一條筆直的西褲,腳上一雙岑亮的黑皮鞋,挺着直直的腰桿站在會場的側方,靜靜的等待着上臺演講。老人全身上下散發着正式與重視的磁場,吸引着會場的人都轉頭注目打量一番。還有兩天十月的寶雞,因爲前幾天的秋雨,空氣中瀰漫着寒冷的氣息,會場其它人都穿着各自不同的適中外套。此時,老人的穿着和會場其它的人穿着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我們打量完老人後,再凝視自己和周圍,慚愧的心裏頓生起來。老人的裝扮,表達着老人對醫學的真誠和尊重,老人的精氣神闡述着老人對此次講座的正視與重視。

看看錶,已經中午十二點,由於之前講座的延遲,使得羅大偉主任的講座被推後在了午飯的時間。羅主任走到臺前,表示覺得對不起大家,徵求大家意見是不是要先開飯,也許因爲這位老人全身上下散發着強大的正式與重視感,讓剛剛還想着去吃飯的寵寵欲動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現場沒有人應答,但一片肅靜,會場的氣氛也隨之變得莊重起來。主持人趕緊說了一句,大家都不餓。老人這才莊嚴的站上講臺,向大家打了招呼,開始了今天的講座。

老人的講座內容不是太深奧,從題目我們也可以知道,主要是以人性治療爲主。當老人介紹說國外的透析已經延展到社區,或者已經有專門透析機構時,我驚然,國內的透析別說社區,就連縣區都是纔開展區區幾年,而一個縣要比社區大多少啊?真是不可思議。老人介紹完美國的國情後,開始講文化理念。在國內,醫院的先進設備,牀位充足,醫療技術精湛是了不起和值得誇耀的資本,而在國外,這些都是你理所應當的。他們提倡關注患者所關注,讓機器去做笨的事情,讓他們去做與患者溝通,治療不是目的,讓人不生病纔是目的。而我們是以病人爲中心,提供安全,有效治療。羅主任說,“他們習慣了維護健康的文化理念。“而我們習慣了治療疾病的文化理念”,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理念,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未來發展的趨向。下來羅主任着重講了國外人性化透析及基礎知識。最後強調了關於醫學的專業性。他曾見到過,有些地方,透析病人在透析時,治療方案是病人自己定製的,而醫護人員爲了不得罪病人,就順應而爲。樣的做法是醫務人員和他堅決不能容忍的。醫學是一門很很專業的科學,醫務人員是很專業的技術人員。我們應該堅持我們的科學,堅定我們的專業,不能因爲怕得罪人,就放棄自己專業,這是對患者的不負責,更是對醫學的褻瀆。

老人的講座,爲我們帶來了不同國度同一專業的思考,治療,發展理念,帶來了權威的醫學知識,帶來了警示。更讓我們意識到如何真正做到對於自己專業的熱愛和尊重。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0

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工作六年的我,對帶教小班一直很嚮往和憧憬,如今,“夢想成真”。開學一個月的感動與感悟並存,此刻只想對着這簡單的黑白文字表達心底真實的感受。

開學來,孩子們的哭鬧、家長的緊張似乎已成爲昨天的事。孩子們乖乖地坐在教室聽老師學本領的場景已將所有的慌亂取而代之。直到有一天,我正在把大大的黑板從儲藏室推出來,突然一個清脆的聲音傳了過來:“老師,你當心點啊!”接下來的一分鐘活動室裏瀰漫着孩子們稚嫩的關懷與問候聲,我感動得無法言語。這是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可對於我來說,那麼地沁人心脾。那是因爲,我得到了新寶寶們純真的關心,它讓我感受到了來自心底的溫暖,感動於近一個月的努力和付出已有了沉甸甸的收穫和感動。

每一個孩子卻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個性,有着自己獨一無二的交流方式。我不禁在梳理和總結着對待小班幼兒的經驗和方法。

我們班級的寶寶,有的性格開朗,有的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有的做事很細心,有的做事有些心急。我慢慢地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閃光點。他們有着不同的興趣、能力、智力、氣質及性格。因此,最重要的教育基礎就是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就是讓幼兒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不斷以各種方式和語言,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我班的小怡小朋友,很聰明,知識面也相對比較廣,語言表達比較完整。很喜歡聽故事,也會和我講講小故事,但是當我讓她在全班寶寶面前講故事的時候,她卻怎麼鼓勵都沒有用。事後我問他:“你爲什麼不講給大家聽啊?”她害羞地低着頭,說:“不想。”我知道她是因爲不好意思,於是我鼓勵地說“你的本領很大的,你不想讓小朋友知道你的本領這麼大嗎?”“不”她說。我笑了笑。

不斷思考後,得出:現在的寶寶是家裏的寵愛中心,不喜歡的事情就不做,喜歡的事情就隨便做,已經養成了習慣。改變需要時間。後來,在活動中我會有意地請她到集體面前回答問題,剛開始還是會有點害羞,但幾次之後她明顯進步了,自信心顯著增強,以後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愛孩子包涵的意義是深刻的,每個人的理解不同,表達的方式也不同。而我的觀點是,愛就從尊重開始吧!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1

放學前,小朋友都收拾好衣物,排好隊.等待家長的到來。只有吳嫣小朋友躲在廁所裏不肯出來。我走過去,輕聲問她:“吳嫣.你怎麼了.可以告訴我嗎”,她說:“剛纔上廁所時,我的褲帶兒太緊,脫不下來,所以……”聽了孩子的一番話,我對他笑了笑,說:“沒關係,別的小朋友不知道.老師替你保密,咱們不跟別人說。”她聽我這麼一說,馬上點了點頭。爲讓她放心,我還跟她拉勾兒.發誓保密.

我把她帶到寢室,幫她把褲子換下來,蓋好被子,等她家長來接她.我看她表情很不自然,便問她:“你在家幫媽媽幹活兒嗎?”她馬上興奮的說:“我有時幫媽媽幹活兒,媽媽誇我是好孩子。”我說:”老師也覺得你很能幹,是個好孩子。不小心尿一次褲子算不了什麼,以後有尿要早點尿,不要穿褲帶太緊的褲子,外一解不開褲帶要及時告訴老師,告訴你一個笑眯眯,老師小時候也尿過牀呢,每個大人小時候都尿過牀,也都尿過褲子!“她聽了先是一臉的驚訝,隨後露出了輕鬆的笑容,笑得那麼真誠。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把對學生嚴格的要求與愛護、尊重、理解、信任相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我們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存在的缺點錯誤,既要嚴肅批評,也要熱忱幫助,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杜絕冷嘲熱諷、揶揄挖苦等傷害學生感情的做法。

我在吳嫣尿褲子之後,既沒有責備她,也沒有置之不理,而是穩定了幼兒焦急的情緒,幫助幼兒換掉褲子,同時又真誠地與幼兒交流小時候的經驗,可以體現對幼兒的愛與尊重,在此基礎上還要求幼兒以後要注意避免該問題再次出現,體現了對幼兒的嚴格要求,我用實際行動體現了愛、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教育育原則。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2

什麼是人生?睜眼爲來,閉眼爲去。人生很簡單,睜開眼,笑着去迎接所接觸到的,閉上眼,讓一切恩怨是非隨風而去,別去抱怨得不到什麼尊重,先去思考,怎麼去尊重別人,什麼是快樂?學會尊重,這纔是這世間最恰當的人文涵義。

漫步旅途,走過的路,流去的時光,擦肩而去的人,都是自己這一生的組成,尊重這一切,也就是尊重了自己。尊重不是一種心理的滿足,而是心地的一種坦然,和最本真的明光,尊重自己走過的,或是正要邁的每一步,尊重過去,尊重未來,尊重所有已見的、未見的事與人,帶着心地的亮色,遇到再多的陰影,用尊重的目光望去,會發現,相反的方向,卻是明光。

能相伴而行的人,不會多,而當存有差異的時候,記得去尊重他們,不僅僅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心間的清澈,能放開心,自然尊重,如沐春風,即使分歧,又能怎樣?永遠不要把自己擺的有多高,恥高氣揚的給予、讓步是一種施捨,而不是尊重,即使自己負擔着多少委屈,不去尊重,也難得尊重。

尊重不僅僅只是一個詞,或者隨口而出的話,而是一顆真心。不要想着付出必須要有回報,一顆狹隘的心,怎麼也活不出互相尊重的境地。即使生活再苦楚,與人遇事再不合脾氣,也不要說出什麼蠢話,不管自己覺得再怎麼上火,一旦說出來,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傷人心時也痛己心,犯蠢的時候還是不要太多,一兩次也足夠在這世間,塌掉生活對你的尊重。

一顆寬容的心,更容易得到生活的尊重,生活需要的是無私地奉獻,而不是一味的索求,能順其自然,就不要糾結於這三兩輕重上。生活本就不易,誰都會有難處,嚎叫着嗓子去列數生活對你的不尊重,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尊重的舉動,假使生活有性格,能尊重你的意願?不扔幾片爛菜葉就不錯了。無“我”這個世界纔會充滿光明,無“我”人生纔會自由自在,無“我”生活纔會快樂幸福。

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種種,無論好壞,用真誠相待,尊重所歷經的一切,才能掃淨心地塵埃,百味也是生活,苦樂須得自在。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3

曾經聽說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個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將10元錢塞到賣鉛筆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會地走開了。走了沒幾步,他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連忙返回來,並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筆,希望不要介意。最後,他鄭重其事地說:“你和我一樣,都是商人。”

一年之後,在一個商貿雲集、熱烈隆重的社交場合,一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推銷商迎上這位商人,不無感激地自我介紹道:“您可能早已忘記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您親口對我說,我和您一樣都是商人爲止。”

沒想到商人這麼一句簡簡單單的話,竟使一個自卑的人頓然樹立起了自尊,使一個處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這種自尊與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和優勢,終於通過努力獲得了成功。不難想象,倘若當初沒有那麼一句尊重鼓勵的話,縱然給他幾千元也無濟於事,斷不會出現從自認乞丐到自信自強的鉅變。這就是尊重,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對別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視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別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們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們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應有的尊重。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必然會以平等的心態、平常的心情、平靜的心境,去面對所有事業上的強者與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運者與不幸者。

學會了尊重別人,就學會了尊重自己,也就學會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義。

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體味和摸索吧!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4

中午去餐廳吃飯,辦公樓前遇見一個陌生小夥子。

見我過來,他攔住我問:“姐,你們職工食堂收現金不?”“廠裏有規定,不許收現金。”我答道。小夥子稍一沉思,又問:“我能不能把錢掏給你,刷你的卡吃頓飯呢?”頓時,我明白過來。“不用,我卡里有錢,出門在外,誰能沒個難處?”說着話,我領他進了餐廳。

餐廳里人很多。我找好位置招呼他坐下,便拿碗打飯。我剛把飯端到餐桌上,他麻利地從口袋裏掏出10元,非要塞給我。我再三推讓:“兄弟,真的不用給,我卡里的錢還多着呢!山不轉水轉,說不定哪一天我也會轉到你那裏去呢。”他硬是把錢放在我面前,引得正在吃飯的工友們,目光齊刷刷地轉向我。爲安心吃飯,我只好不再推讓。

也許,他真的太餓了吧!這頓飯,他吃得狼吞虎嚥,津津有味。飯畢,他告訴我,他是來廠裏辦業務的,等到中午,也沒找到人,這麼熱的天,附近又沒飯店……

我拿着錢,再次退給他,他卻執意要我收下,還對我千恩萬謝的。看他那麼堅持,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臨走時,他特意要求,彼此都留個電話,權當交個朋友!還一再囑咐我,以後若有機會去市裏,一定要去找他。起初,我不太理解他爲什麼如此執拗,心裏感覺怪怪的。後來,我終於想明白了,收下錢,也許對他來說,得到的是一份心安,更多的是對他的一種尊重吧!

突然想起朋友講的一件事兒:某日,一文友收破爛時,不期而遇一熟人。那人隨手拿出一些紙箱、飲料瓶之類的東西。當文友稱好重量付錢時,那人說啥也不肯收。結果,文友覺得自己好像受到別人施捨似的不安,心裏久久無法釋懷。其實,有時候,該收下的,就收下,也許就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

莫因善小而不爲!舉手之勞,讓我收穫了意想不到的快樂和友誼。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5

採擷一縷縷夕陽,去聆聽海鳥的歌唱,去觀賞海浪的澎湃,可是誰會停下腳步去靜靜觀賞小草的成長?因爲它們太過平凡,又哪知雄風山頂不曾有嬌豔的花?

窗外,下着小雨,灰濛濛的一片,我踱步在街頭,風沙沙的吹過,夾雜着如同髮絲的細雨,可是心早已跌落谷底,心情灰暗無比。

一株嬌豔的花闖入我的眼簾,正當我疑惑它爲什麼只有四瓣花時,一瓣蜷縮的花瓣闖入我的視線。那是一片嬌小的、瘦弱的花瓣,它在接受雨的洗禮。很顯然,它想綻放。內心不禁閃過一絲鄙視,它不可能成功,因爲它太脆弱。其餘的花瓣似乎也在嘲笑它的懦弱無能。可是,它似乎屏蔽了這一切,它伸開抱緊雙腿的雙手,昂起頭,向上迸發力量。它不斷爲自己加油打氣,奮力向上衝撞。一次次的嘗試卻伴隨着一次次的失敗。還想再試試嗎,你不行的。我嘲笑它道。它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視着我,似乎在說:請尊重我!它開始更加賣力,只見它緊握雙拳,咬緊牙關,眼睛微眯,口中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聲,細雨滴落在它漲紅的臉龐,被雨水所包圍的它,身上已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一陣震耳欲聾的吶喊聲直衝雲霄,整個世界也跟着搖晃,它終於綻放了!我不可思議的看向它,而它,用堅定的眼神告訴我:雖然我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花,但請你尊重我!

是呀!我們應該去尊重它,只有在最泥濘的路上纔會留下最深刻的腳印,只有在最艱辛的考驗後纔會有最輝煌的成功。這些,不是它教給我們的嗎?

尊重那片花瓣,是它教給我們勇敢,不論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尊重那片花瓣,是它教給我們堅強,不論風雨坎坷堅強前行;尊重那片花瓣,是它教給我們拼搏,不論艱辛困苦拼搏向上,它,真的值得我們尊重。不論小花小草,它們都有頑強的意志,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它們需要我們去尊重!

當星星再次籠罩天空,當陽光再次傾灑大地,我會仰望天空,大聲喊:朋友!請尊重片花瓣,它,真的很堅強!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6

可是,對我來說,不是這樣的。

對我來說,每一位保安都有不一樣的面孔,他們年紀不一,性格不同。我知道,雖然他們的薪水就是每座城市所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但他們可能比那些常常翹課的大學生還要努力地在生活。

我知道這些,是因爲我的父親就是一名保安。

在小區居民眼中,他穿着制式的服裝,站崗時一動不動,即使和別人換了崗,或者有一天不再來了,也不會有人注意得到。他這樣平凡了一輩子,很少有人會記住他的臉。

只有他的家人——比如我,纔會知道:

風霜雨雪,他從未遲到過——因爲晚到,就意味着交接班的同事需要等到他來才能下班。冬天,寒風像是要狠狠在臉上剜出口子。路上積雪的時候,天還沒亮,就要提前兩小時出門,以防路上發生狀況,到了崗位後,還要花幾個小時剷除小區門口的雪。

上夜班,對身體很不好,可是作爲一名保安,他一半的工作時間都在上夜班。半夜需要保持清醒,因爲隨時要給私家車放行,還要定時定點在小區內巡邏,偵查有沒有可疑人等。

有一次,有活動要徵集和爸爸的合照,我這才發現,我和爸爸已經好多年沒有一起拍照了。因爲,他的工作是沒有春節、國慶之類的假期的,我們很多年沒有一起出去旅遊過,也就沒了合照的契機。

紅遍網絡的勵志雞湯告訴你,如果你過得不好,那都怪你沒有努力。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並不是努力就一定能逆襲,就一定能站在聚光燈下,成爲萬衆矚目的人生贏家。

我的父親,也沒有怠慢他的工作,他還曾經因爲抓到一個偷電纜的小偷被通報表揚而自豪了很久。可是,在大多人眼裏,他還是面目模糊,平凡無奇。

還有更多的人,他們需要很辛苦地工作,才能勉強達到溫飽線,過上你或許根本不屑一顧的生活。

陳道明老師說得沒錯,世界上沒有這麼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都默默無聞。這纔是長大後,應該明白的人生真相。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7

今天下午,看書期間,忽然手機來電,一看是來自老家南陽的陌生的號碼。雖陌生但區號是熟悉的家鄉符號,於是沒有猶豫的接上了。對方渾厚的男中音:你好嗎?我是某某某,聽出來沒?我頓覺茫然,名字一時與記憶隔離,不經意回答:好像有點印象。對方立馬換成了失落中的客氣口吻:哦,那打擾了。國慶節從咱同學的口中得知了你的聯繫電話,在網上百度了一下你,看了你的博客……在他這樣的敘述中我隱約知道應是我的同學,但實在沒有對接上那記憶中的名字,最終在他完全失望的聲音中結束交談。放下電話,我竭力尋找這個名字,忽然一下子清晰了,他是我高中班主任的兒子,高中我們同班,由於父母都相熟的緣故,當時還有不錯的友誼,鬧鬧中相當無忌,但,二十年後我竟然忘記了那個名字,二十年後我在記憶中竟然不能一下子喚起,想,他的失落在情理之中。

今天上班時,辦公室來一人員辦事,乍看似曾相識,人家熱情的一招呼,我就是死活想不起人家是誰在哪裏見過,等人家辦完事一走,記憶猛然清晰,上週四在朋友的聚會上剛剛和人家同吃一桌飯。

今天下班後,說好和兒子談談,剛剛考完的月考,他的英語很不理想,週末我外出不在家,沒有見到兒子,說好今天下班後去學校和兒子談談,地點約在他爸爸的辦公室。來到學校,我推門進去,見老公的辦公室有一女士,見到我熱情的招呼,我熱情的迴應,似曾相識,但,就是想不起她是誰,人家走後,記憶忽然氾濫,她是一好朋友的妻子,我們兩家也曾在一起不止一次的聚會。

追溯以前,因爲忘記了人家的名字,搞的自己說話謹慎,弄得人家一頭霧水的事舉不勝舉。

來到機關工作,電梯裏,人家與自己交談,似老朋友,但自己就是不知道人家是誰,第一次是這樣,第二次、第三次仍是這樣,也曾搞清楚人家的名字,但轉瞬就把人家丟下了,以至於尷尬之事叢生。

不是故意的忘記,不是故意的不去記起,但就是忘記,就是記不起。

其實,記住人家的名字就是對人家最起碼的尊重。這個道理我懂。但沒認真落實過。

那麼,從今天起,努力做到記住身邊人的名字,記準與自己一齊走過的人的名字。

謹記,警示自己!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8

“你認爲我弱小、貧窮、平凡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那麼,你錯了!我和你一樣有血有肉。我的靈魂在和你的靈魂對話!我們在上帝眼裏是平等的!”

深深喜歡《簡.愛》中的的這段經典對白,重溫一次,就等於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它越來越讓我堅信:自尊、自愛、自信的女子就是世上最美的女子!

不是絕對排斥仰視別人,除了淵博的學識和美好的人品,在我看來榮譽和地位只是人身上的外在裝飾而已。所以,永遠不會虛情假意阿諛諂媚,永遠不會叫自己的靈魂受半點委屈。

靈魂是世界上最高貴的東西,一旦褻瀆了它,你便會丟失了自己!

也一直記得屠格涅夫的小說《乞丐》中的故事情節:面對那個被貧窮折磨得不成樣子的衰弱的老人,看他伸出的紅腫、骯髒的手,聽他呻吟着、喃喃地乞求幫助,儘管我什麼都沒帶,爲此還有一些惘然無措,惶惑不安,但最終緊緊地握了握這隻手。‘請別見怪,兄弟;我什麼也沒有帶,兄弟。’出人意料的結局是:乞丐那對紅腫的眼睛凝視着我;他發青的嘴脣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樣緊握了我的變得冷起來的手指。‘哪兒的話,兄弟,這也應當謝謝啦。這也是一種施捨啊,兄弟。’”

沒有居高臨下,沒有盛氣凌人,憑着一份真誠和尊重贏得了同等的真誠和尊重。

想一想:世間最難做到的也就是平等吧。

記不清是哪裏裏看到過這樣的話:被高於自己的人注視,會感到自卑;被低於自己的人注視,會感到受辱。現在想想,覺得這樣的話很是可笑。其實所謂“高於”和“低於”全在於自己的心裏感覺,只要本着人和人是完全平等的想法,哪裏來的自卑和受辱呢?

行走在人世間,我們每天都會相遇一些人:擦肩而過的,隻言片語的,靈魂相通的。不管是哪一種朋友,都應該拿出你的真誠和善意,不盲目仰視,也不隨意輕視,擺正自己的心態和位置,就會收穫很多的快樂和幸福!

請記得:世界上人與人之間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尊重自己的靈魂,你就可以舒服地行走在人羣裏!無論是高估自己還是小看自己,其實都是弄丟了你自己!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19

看到說:我以爲別人尊重我,是因爲別人覺得我很優秀。慢慢的我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爲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尊敬其實是在莊嚴自己。

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說:對人不尊敬的人,首先是對自己不尊重。

記起以前一個酒店管理專業的師兄和我說他面試的一個故事:

那次他去應聘酒店總經理的助理,經過幾輪複試,最後留下兩個人,到見總經理的最後階段。

和師兄一起的面試者是D大的高材生,很優秀漂亮的一女孩。師兄當時想,這麼漂亮的一個女孩能力也不錯,而且總經理是位男士,最後錄取那位漂亮姑娘的機會要比他大。

然而師兄並不是那樣容易放棄的人,他想好歹自己也是F大的高材生,我們兩個勢均力敵,誰笑到最後還不一定。

那天,他們兩個人一起被通知去總經理的辦公室,路上遇到一位保潔阿姨在擦玻璃,她的清潔車放在旁邊,轉身時不小心撞到姑娘,把桶裏的水潑到了兩個人的身上。同行的姑娘鞋子和裙襬上都有水漬,師兄褲子和皮鞋上也是。

那位姑娘瞬間就火大說:“你這個保潔員有沒有長眼睛,明知道後面有人來,你是不是故意的。我等會要面試,現在你看看我這樣怎麼去見人,耽誤了我的面試你負責得起嗎?真是倒黴。”

又轉頭對師兄說:“你等下我,我去收拾下,等會一起去,要不然以一個人去也不好對吧。”說完不等回答就往洗手間方向去了。

師兄聽到這姑娘這樣說話,對她頓時沒了好感。師兄對保潔阿姨說:“阿姨,沒關係,就是濺到一點水,你別太自責,下次注意就好。”

然後幫保潔阿姨把地上的水拖乾淨,在等那位姑娘的時候,邊和阿姨聊天,邊幫保潔擦乾淨高處的玻璃。

最後,他們兩個人到總經理的辦公室,總經理對師兄伸出手說:恭喜你,你被錄取了。

原來,所謂最後一場面試,就是剛纔保潔阿姨的那段考驗。那位總經理說到:我們是服務行業,心裏有別人,懂得尊重別人是最重要的。

所以,尊重是一個人有教養的重要體現;顧及別人感受,懂得換位思考,纔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20

晚上,我帶兒子去買文具,遇到一對正在挑選水彩筆的母女。女兒挑中上面有哆啦A夢圖案的一款,母親蹲下身看了看價籤,又拿起旁邊的一套說:“乖乖,那種太貴了,你看這種24色的,既漂亮,又便宜!”儘管母親百般哄勸,女兒還是執意要自己挑的。母親無奈,嘆口氣不無愛憐地說:“好吧!好吧!真是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啊!那就買這種吧!”女兒拿起水彩筆跳着去了收銀臺……

當父母與兒女意見不一致,而兒女又不願聽從父母的意見時,我們常常能從父母的口中聽到“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這句話,似乎這句諺語只是父母對兒女的一種無奈、一種傷心,甚至是一種生氣。可見,這句諺語所蘊含的家教智慧,大多數人並沒有領悟。

“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的原意是,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思考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並逐漸有了自己的立場、觀點和追求,對此,父母應該充分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意願。

家長的意志代替孩子的選擇,這是中國式教育的劣根與悲哀。記得《做最成功的父母》裏有這麼一件事。爸爸對齊齊說:“從明天開始,把你送到爺爺家裏住。到了那裏一定要聽爺爺奶奶的話,不要惹他們生氣,知道嗎?”聽到爸爸的話,齊齊很吃驚,接着強烈反對:“爲什麼要把我送到爺爺那裏,我不去!”“不去不行!”爸爸扔下一句話,就生氣地走了。第二天,齊齊被爸爸送到了爺爺家裏,他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他開始恨他的爸爸媽媽了……

齊齊的委屈是可以理解的,爸爸不容置疑的命令,他只有無條件服從,沒有絲毫表達自己意願的機會。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像齊齊的父親一樣,粗暴地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頭上,使得孩子心理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無形中受到傷害。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缺少自主意願,長大後,很難成就自己的事業。長期缺少獨立自主的意識,會使孩子變得幼稚,缺少人格魅力。

“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的可貴之處在於警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說明他們有獨立思考的意識,這是可貴且應該受到鼓勵和呵護的。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自主選擇的機會,並且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給予巧妙而正確的引導,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傾聽孩子的觀點,發現和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糾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錯誤。

沒有無用的孩子,只有失敗的父母和教育。成功的家庭教育,從尊重孩子的意願開始。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21

古人云:“志者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每個人都渴望被尊重,每個人都渴望被這個世界友好相待。如果面對乞丐,僅僅依靠那一點點同情心,像投餵食物一般施捨,他們會挺直腰板告訴你:“吾輩乞人也,不削於此。”所以在行善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懷抱一顆尊重他人的心。

有的人或許會問,尊重與否,對於一個落魄之人來說真的那麼重要嗎?古人用生命的代價回答了這個問題,爲了尊嚴,寧可死在無人問津的路邊,也不削吃嗟來之食。

落魄之人往往都有着顛沛流離之感,支離破碎之心,沒有浩瀚星辰的追求,唯有半卷被褥,一把破瓢,誰又不想好好地生活下去呢?只是生活有太多的無奈,他們不得已以乞討爲業,四海爲家,陰暗狹窄的橋洞便是他們的半壁江山……行善不需要你掏更多的錢,有時只需要你的一個微笑,一句噓寒問暖,足以讓他們冰封的心靈得到一絲安慰,對他們的尊重就是最好的行善方式。

我們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蜷縮在世界上某個角落的人類,行善有時候並不能說明一個人內心有多麼偉大,尊重有時也不能給他們的生活提供幫助,行善且尊重,纔是表達善意最好的體現。

有位青年人曾與長者一同獻愛心,分發麪包給流浪漢,一些人竟直接拒絕了,或許是不好意思接受,也或許是不想這樣輕易博取別人的同情。後來,青年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邀請流浪漢幫助自己玩變出麪包的魔術,流浪漢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欣然接受了變出來的麪包。是麪包變好吃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爲這些麪包是流浪漢幫助青年勞動的報酬,他們出了一份力,他們理所當然地接受。“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想,流浪漢和青年人的心裏此刻都會涌起一股暖流……

剛剛所描述的故事足以證明,在行善的同時尊重他人,既幫助了別人,也讓自己的內心多了一份釋然。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流浪漢,千千萬萬流離失所的人,他們都渴望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期待這個世界包容他們,同處一個地球的我們,難道不應該多一點人文關懷,保留一顆善良的心,去尊重他們,給予他們一絲關懷和溫暖,讓這個世界變得處處是陽光、時時如春天嗎?

心懷善意,方能四海爲友,心懷敬意,方能贏得讚許,或許我們的明天並不會因爲一個小善舉而改變,但“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行善且尊重,整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有一種愛,叫尊重散文 篇22

十月一日,我到偃師充當婚禮攝影師。

新娘是位長相甜美的川妹子,在酒店租了套房,等新郎迎娶。給新娘拍完照,時間尚早,新娘的父親和我閒聊起來。他看了看滿屋五顏六色的氣球,對我說:“我們四川的婚禮習俗和你們不一樣:婚禮前一天,新郎給新娘家送彩禮,晚上,新娘家會宴請親戚;婚禮當天上午,新郎、新娘家會給菩薩上香、祭祖,隨後,新郎迎娶新娘,婚禮上還有‘傳袋’及‘掀蓋頭’等儀式,非常熱鬧。但是,現在女兒嫁到你們河南了,我們也‘入鄉隨俗’,感受一下河南的婚禮風俗……

“入鄉隨俗”不僅是句耳熟能詳的諺語,更是一種悠久的文化傳承,一種行爲規範,蘊含着對不同價值觀、文化觀、傳統習俗的尊重,不懂入鄉隨俗,往往會帶來尷尬、誤會。

前幾日,朋友從國外旅遊回來,和我說起一件事——

在某國逛了一天的他,想品嚐一下異域美食,就來到一家中國遊客經常光顧的餐館,卻惹了一肚子氣,因爲這家餐館專門爲中國遊客隔離出一個就餐區,異國人則可隨意就餐,朋友很生氣,覺得受到了歧視,餐館的經理卻感到很委屈,說中國遊客吃飯時說話聲太大,會影響其他顧客正常用餐。

中國遊客在國外的遭遇,屢見報端,人們要麼痛心同胞的低素質,要麼指責當地人的狹隘和歧視。而我則不以爲然,與其說中國遊客不文明,不如說他們不懂得入鄉隨俗。比方說吃飯時說話聲音大,在中國,是一種真摯與誠懇,一種熱情與活躍,但到了有些國家和地區,就成了“噪聲”。這無關素質,無關文明,無關道德,而在於我們不懂當地的風俗習慣。

“入鄉隨俗”的“俗”是風俗也是習俗,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共同認可和遵守的習慣和風俗,是一種社會行爲規範。各個國家、地區、民族,甚至城市所處的環境不同,有不同的歷史文化,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有時差異很大,故有“三裏不同風,五里不同俗”之說。中國古代不僅有“入鄉隨俗”的諺語,還有“入國問俗”“入境問俗”“入境問禁”等成語。《禮記·曲禮上》中“如竟(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亦作“入境問俗”“入境問禁”。

入鄉隨俗是對不同文化、不同觀念、不同習俗,甚至不同習慣的一種理解、一種尊重、一種包容。入鄉隨俗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是一種行爲規範,更是一種處世智慧。不僅是在出國旅行時,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入鄉隨俗,尊重他人的習慣、心理、喜好,就會少一分誤會,多一分親密,少一分隔閡,多一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