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走路隨筆散文

走路隨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步行上班,熟識的人見到就說:“好遠,怎麼不騎車?”我說幾年不騎,車子早就轉不動了。“哦,你可真行,天天跑,跑得又快,要我得跑半個小時了。”我說用不了,大約十五六分鐘。路越走越短呢。她的車子往大路上走去了,我抄小道穿過依然荒蕪的公園,往上班目的地走來。中午陽光很好,走得又快,後背就慢慢熱處些細汗來。春天的季節,冬天的氣溫。在這陰晴難定、氣溫忽悠的時節,捂上三九的冬裝,是必須的。

走路隨筆散文

已經步行好些年了。開始每週還間或騎兩次自行車,後來,就再也不動它了。再後來,竟覺得走路上班是最合適的方式,看別人騎車開車覺得多餘:才幾步路,還不夠麻煩的!也是沒車、沒有高端大氣上檔次生活的物質基礎,只好這樣自我滿足於走路中。於是,走過了豐夏瘦秋,走過了不惑之年,走出了好些年體重不增不減,走得意氣飛揚。

還走出了許多意外收穫。不說健康的事情,健康的事情因人而宜,走路好還是宅在家裏好,躺着好還是玩蹦極好,實在不好定論;我的收穫是神情的愉悅、目光的溢彩、與自然更多時間的接觸、以及偶爾看天看地看人發現的新奇,還有一路時而得到的觸點—猛然間從目光所及處得到的從未有過的感覺。要說我能堅持寫點兒東西,還真得感謝這些年天天走路。有時候一個想法,走一路就基本有了腹稿;有時候遇見某個熟人,說幾句話就得到一些啓示,成爲一個話題;有時候,看飛鷹盤旋、烏鴉東南,能聯想起曾經的.離別;有時候,落日爍金,雲霞萬里,也成爲點燃思想的光點。一路而來,經過的草木、道路、人物、鳥雀、車輛,季節變幻、遠山近水、風雲雨雪、沙塵晴空,無一不成爲所思所想所嘆所樂的源泉。春天來了,從小路土裏洇出來的溼潤開始,到榆樹枝條上鼓凸出的黑褐色苞芽,到柳條綿綿,楊枝吐葉,直到泥土氤氳,蛤蟆開唱,如果不在小路上走,不可能見識得那麼細緻,也不可能與春天一起走進綠肥紅瘦;秋天到了,從青翠欲滴到滿樹金黃,從蓬勃旺盛到一葉飄落,從豐滿到簡約直到“一絲不掛”,單是草木的變幻,單是色彩的勾勒,單是腳下土地溫度的感覺,就能讓人從中感悟出許多。

走路亦是怡情自然的好時候。追求自在自然的生活,如果借用其他工具行進,都不是那個味兒。爲什麼現在許多講究生活質量的人都要千里迢迢到沙漠戈壁草原上行走?他們就是想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一下生命的經緯度、想在砥礪筋骨的時候洗煉心靈。我有個好朋友,他們一家每到休息日,只要沒有什麼特別打擾,就一定要呼朋喚友地開車進山,專門花時間爬大半天的山,然後才累得狗熊般地回家,說這樣才能找回舒服。我想,他們生活在城裏缺的,就是與自然的親密接近,所以纔要花費不菲地去找大地山巒,自虐般地接觸自然,養育身心。我們生活在天然的自然小城,工作生活節奏緩慢,本來是給了我們機會與時間在自然中不徐不疾地行走、在路上天馬行空地想象,在陽光和風雪裏放飛希望的,如果放棄了這樣的好機會而坐進車裏、騎上自行車飛快地揚長而去,真是好可惜。我所以一直走路,其實就是嚐到了這樣的好處。好久以來,我覺得我的生活習慣都變化了好多。我要提前至少20分鐘出門上班,我再也不會急急慌慌地從家裏出門趕時間;我想走哪兒走哪兒,沒有哪兒能把雙腿阻攔;下班的時候遇到熟人隨意地說話,聽聽鄉風民怨裏的故事,不必想回家多晚;下雪了悠然自得地在雪地裏徜徉,在沒有人走過的地方印下自己的腳印,拍進手機裏留念;寒風凜冽中佝僂着身體趕路,品嚐冬季送來的甜點;40度的日子裏走樹溝找陰涼忽而見到幾叢清香的蘑菇一併挖出了喜歡……

當然,自行車小汽車仍然是非常好的交通工具,有急事的時候,還不能離開它們。小汽車更是生活質量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顯著標志,是現代家庭不可或缺的“大件”。我不因我走路而排斥別人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也不因爲我不喜歡藉助其他交通工具而認爲別人使用交通工具不好。我只是覺得,在時間許可,在身體允許,在精神缺鈣的時候,別隻知道藉助工具而荒廢了我們自備的天然工具;在匆匆忙忙趕路的時候,別忽略或錯過了身邊無數的美麗。

人,或許經歷過交通工具的快捷與侷限,纔會找回自在自然;人或許經過了着急忙慌的階段,纔會找回悠然自得的田園,纔會發現我們繞了一大圈,終究回到了曾經出發的地點,終於知道,我們走路是得用雙腳的,其他任何物質工具都不可替代。

自然是最美的,但我們總覺得它太土。只有灰霾蔽日、健康受損、金錢無用的時候,我們才能猛醒,我們離開它們太久了。

走路,讓雙腳天天爲生命作主,讓靈魂天天與天地對話,讓肌膚天天在風裏拉扯,便能很好地感知活着的意義,便能很好地懂得生活的真諦。

不忙的人,不忙的時候,在沒有霧霾麗日晴空裏多走走路,真是件不可多得的好事。

路越走越短。無論多遠的路,走得多了,就不覺得長。剩下的路越來越短了,每天走路的歷程都值得萬般珍惜。只要兩條腿還能動彈,走路將一直是我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