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木匠父親隨筆散文

我的木匠父親隨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改革開放初期,鄉下人還沒有大量涌入城市,一些年輕人還沒有真正找到賺錢的門道。就拿父親來說,那時可幹過許多苦力。

我的木匠父親隨筆散文

上世紀80年代,家鄉人流行蓋土房子,就要用一種特製的木模打土牆。父親就開始給人打牆;需要大量的瓦,父親就隨村裏的老把式牛大叔一起燒窯。燒窯是個苦力活,要挖土、和泥、制胚、晾曬,最後才能入窯燒製。因爲父親常年在窯廠幹苦力,不論是冬夏都要光着腳丫子和泥,長期泡在水裏,後來落下了風溼病。

那時的土房子都需要做木架排椽子,需要大量木匠,父親就又學會了木工手藝。此後的十多年光景裏,父親就走村串鄉,哪家蓋房子,就必定請父親去做活。房子的木架做好後,又接着做窗子,做房門,做傢俱。因此,父親一年四季都不會閒着。儘管那時的工錢每天只有兩三元錢,但父親卻養活了我們一大家人。

每年剛剛過完年,父親就用一個大紅木箱子裝上他的一大堆工具。什麼錛子、斧子、刨子、鑿子、手鋸、拐尺、墨斗……雖然只是在相鄰的村子裏,但有時十天半月纔回來一次。每次回來,父親都是滿頭沾滿鋸末和木屑。但見了我們總不會空手,在鎮上的小賣部裏買一些糖果花生小零食。老遠的就喊我出來迎接,見了我就彷彿是相隔了半個世紀,用他那茂密的胡茬在我稚嫩的`臉頰上蹭。之後才小心翼翼地從褲腰裏掏出他掙回的血汗錢,笑呵呵的交到母親手裏……

那時候,父親儘管只是個木匠,卻令許多無所事事的年輕人羨慕不已,因爲在鄉下,只有木匠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藝賺到錢。父親不惜花大價錢買了臺電刨子,此後就更是如虎添翼,不僅快捷省力,而且方便有效率。

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大量的年輕人涌入城市,農村裏蓋土房子的人已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一幢幢明光閃閃的小洋樓。即使原先的木式門窗也搖身一變成了不鏽鋼或鋁合金門窗;誰家娃娃結婚也很少再請木匠做老式的木工傢俱了,都買時尚傢俬。這對父親原先活路寬廣的木匠手藝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尤其近幾年,父親年歲大了,過去的木匠手藝也停滯多年。就連多年不用的工具也鏽跡斑斑。每每農閒,父親還是不忘翻出他的一大堆家計來,好一番打磨才又依依不捨的放回箱子裏……

只是偶爾有誰家來請父親,父親就顯得異常興奮,開動那久違的電刨子。細心地做好後卻從來不收錢,別人拿走後,父親還會在身後意味深長的叮嚀說:“下回有啥活需要幫忙的,你就儘管言傳。”

還是前兩年的臘月天,父親趕集回來,一下子來了“靈感”。原來他見集市上竟然有人賣起了小型的木式用具。諸如鍋蓋、案板、鞋架、小桌子什麼的,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來過年,居家過日子可什麼也不能少,若來趕集,碰見了就會慷慨解囊,而且價格不菲,銷售很快。

此後,每到農閒,父親就會重操舊業,做起他那久違的木工活來。做好許多小傢俱,用油漆漆得色彩豔麗光可鑑人,有的還會畫上惟妙惟肖的圖案。存在一間閒置的屋子裏。每到臘月天,就拿到集市上去賣。

每到年關,父親都會賣好幾千塊。當父親數着他用自己的手藝賺來的錢時,總會感慨地說:“還是古人說得好:‘良田千畝,不如薄技隨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