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故鄉之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感受,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作文,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一

故鄉的山,連綿起伏。山上,長着茂密的樹林;山下,一行行橡膠樹散發着濃郁的芬芳。那山腳伸延到山頂的彎彎小路,留下了我童年的回憶……

那是我跟隨着父母下放到故鄉山下的“五七幹校”勞動鍛鍊的日子。白天,我的父母參加勞動去了,我們這羣“五七幹校”調皮的孩子,集中往一座小山頂爬去,誰先爬上山頂,誰就令人刮目相看。加油!加油!叫喊聲激勵着我們不知疲倦地向上爬去。

山,一片光禿禿,沒有樹木,只有野草。我們艱難地一步步往上爬,正當大家埋頭像猴子爬牆一樣向上爬時,我不小心像一隻斷了的風箏,從半山腰滾了下來,幸好在十多米遠的地方,被一塊石頭擋住了,才倖免滾到山腳下。這時,我覺得身上有點痛,頭腦暈眩,真想半途而廢算了。但是,望着夥伴們那一張張期待的目光時,我心頭裏產生了一種奮力向上的勇氣。於是,我又重新鼓起勁頭,一步步地追趕上去……

如今,我當上了新聞記者,再次回到故鄉爬山。當年的“五七幹校”,現已改建成鄉辦橡膠農場。從山腳到山頂,鄉親們全都種上了橡膠樹。這次,我和朋友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拉着橡膠樹,一步一步往山頂爬上去。

山,還是那樣的高大,可是,有滿山遍野的橡膠樹,就再也不擔心滾落下去了。

是的,故鄉的山,已變得綠蔥蔥的一片。她曾經使我摔過跤,但也磨練了我的意志,我永遠忘不了她。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二

在贛南唐江古鎮座落着一個西坑村,那便是我的故鄉。那裏沒有高山,四周都是小山包,中間有一條河奔向遠方。古往今來,故鄉一詞是多少文人墨客的靈感之源,是多少居士的內心所向。然而,故鄉也讓我無比眷戀,她默默地奉獻,還守護着世世代代的兒女。雖然我現在遠離故鄉,身處異鄉。但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自己是從故鄉走出來的兒女。

故鄉的小河給我帶來了美好的童年。小時候我們經常約小夥伴一起到河裏抓魚撈蝌蚪,那時候特別愛玩水,我想那時的小孩都會有那麼一段難忘的記憶吧。見到有水的地方高興得不得了,然後玩一個下午。晚上,爸爸媽媽到處找你回家,回到家發現衣服褲子鞋子全溼透了,然後埃一頓打,屁股一頓遭殃,又是一頓大哭,過後還是記不住,仍然會有下次,其實不是記不住,而是喜歡。我是在這樣淘氣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那條小河也見證着我的成長。

等我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們就學着媽媽來到河裏洗衣服。每個週末提着裝滿髒衣服的水桶到河邊洗衣服。特別是夏天,太陽高照的下午,小河兩邊擠滿了人,你要提前一點來才能找到位置,大家一邊洗衣服,一邊熱火朝天地談天說地,不分男女,不分年齡,都會有着同樣的話題,笑聲在河裏盪漾開來。有時候我們年輕人直接挽起褲腳在河裏嬉戲打鬧,陽光下被印得兩腮通紅,像鴨子一樣在河裏面暢快。小河哺育了田裏的莊稼,也給了我歡樂的童年。

故鄉的人勤勞善良。他們每天辛勤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在這塊土地上盡情地播種收穫,故鄉屬亞熱帶丘陵山區溼潤季風氣候,所以一年兩熟更讓他們忙於勞作;每家都有自己的菜園子,種出各種蔬菜,家裏都養着一些雞鴨鵝,每天早上提醒着主人:起牀了!主人起來打開圈門,一溜涌出來,一天就從這裏開始。農忙時,他們互相幫助,互相照料。我家今天插秧你來,明天你家收割我去。就是在這樣的互幫互助中,順利完成每一季的播種與收割;你家菜園子裏的菜會給我,我家菜園子裏的會送你;他家娶媳婦大家來幫忙,我家嫁女兒大夥也來熱鬧;已經形成這種淳樸的風格,或許可以稱爲“習俗”,這是故鄉特有的那份厚重的情感,早已形成了一種習慣。

記得小時候放學回來,媽媽不在家時,隔壁的阿姨跑來家裏:“你媽今天上鄰村了,放下書包去我家吃飯。”有記憶以來不知道吃了她家多少次飯,這些一直記在心裏。工作以後,碰上逢年過節回家,我都會買一些水果略表心意給阿姨送去,她還在一個勁地誇,跟你說過去的事。記得小時候總是淘氣,老是挨鞭子,那時候就會拼命跑到鄰居家,她家就是我的“避鞭所”,甚至只要我一聲大哭,鄰居阿姨就會跑過來,把父母手裏的鞭子奪走,然後一邊哄着帶我去她家,等父母氣消了再把我送回來。這也許在很多小夥伴中有過這一招吧!

特別是現在久住於高樓大廈的日子,越能感覺到故鄉的那份人情味兒。每次回家,這個是七大姑,那個是八大姨,白天遇到的時候熱情地問候着,晚上會帶着自家做的好吃的來給你嚐嚐,鄰居之間就是這麼熱心腸。當你快要離開時,鄰居阿姨總會帶一些自己家特有的特產讓你帶回城裏吃,瞬間心裏流露出一種暖意。這是世間另一種真情!

故鄉的人就是這樣,當我遇見他們的時候,就忍不住叫他們,哪怕隔着很遠很遠的距離。我喜歡故鄉的人,無論男女老少,從他們身上總能感覺到一股淳樸氣息,與他們相處很愉快,儘管他們穿的不是名牌,甚至衣服上沾滿泥巴,沒有豪車,住的也不是什麼別墅,但也足夠溫馨。有這樣一羣樸素又熱情的故鄉人,在我心中永遠是幸福的!

故鄉永遠是一首唱不完的歌,那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已經裝在我的心裏。雖然我現在遠在他鄉,但故鄉是最溫暖人心的地方。每當我瞭望天空的時候,我會對着飄向遠方的彩雲說:“請轉告我對故鄉的祝福!”

看着花香鳥語,看着田野間那片金燦燦的稻穀,我彷彿又回到了故鄉,走在故鄉的小路上,好像遇見故鄉的叔叔阿姨,在相互熱情地問候。我在不停地張望,不停地尋找,尋找熟悉的記憶!待下一個春暖花開,我就回來,等我,故鄉!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三

故鄉的雨,掛在天上,經常躺在雲朵上睡覺,忘記了落下來,以至於我的故鄉經常出現焦渴的土地,進而演變成“十年九旱”的氣候特徵,以至於那是一片乾旱土地的傳說。

乾旱時,雲如馬,如牛,如象;雲如山,如瀑,如浪;雲如樹,如蝶,如花,更如賭氣孩子變幻莫測的臉,時而紅了,時而白了,時而黑了,就是不肯落到大地上來,就那麼讓小村的土地企盼着、皸裂着,讓土地上的莊稼乾渴着,看着就讓人揪心,讓焦急的人們愁腸百結、萬般無奈。

春雨貴如油,下得滿溝流。久違了的雨,實在承受不起故鄉人那麼多、那麼久的期盼,在人們不經意的一刻,或在清晨,或在傍晚,或在人們午休的時刻,嘩啦嘩啦地就從天上倒了下來,倒了個溝滿壕平,將田田壟壟、溝溝坎坎連結起來。於是,莊稼、樹木、小草、鮮花等各種植物都張開每一根觸鬚,貪婪地吸着、吸着,解渴着。此刻,下雨的天,灑落的雨,飄走的雲,是不是對過往錯誤的反思,是不是對農民、對土地、對莊稼,以及與生長、生命有關的詞語深深地懺悔?

雨前、雨中、雨後,往往是孩子們的天堂。雨前,孩子們趁着雲層壓低的時候,蜻蜓急速地覓食的短暫時間,手拿樹枝,噼裏啪啦地撲打蜻蜓。雨中,孩子們匆匆地跑到家裏,站在窗臺上,手扶着窗櫺,歡快地喊着:大雨嘩嘩下,北京來電話,叫我去當兵,我還沒長大;大雨嘩嘩下,北京來電話,叫我去當兵,我把匣子挎,把鬼子打得拉拉胯。雨後,孩子們跑出家門,看西天五彩繽紛的彩虹,一頭掛在山樑的樹梢上,一頭插到村頭的池塘裏,孩子拍着手歡蹦着、叫喊着,恨不得能夠順着那長長的彩虹爬到天上去。雨後,那些遠去的歌謠、無邪的歡笑還沒有完全散盡,思緒中的孩子們,早就跑到房前屋後的小河裏,蹚河水,壘土壩,摔尿泥,更有淘氣的孩子,追逐着河裏的鴨子,在河裏、池塘裏攆得鴨子嘎嘎嘎地叫着、飛奔着……兒時的歡樂,灑落了滿河,隨着河水,飄忽飄忽地、明目張膽地流走了,再也打撈不起來。

小溪的腳步連綴成小河,小河是游魚的嚮往,魚兒可以在水中成羣結隊地、暢快地遊着。雨後,有時也是游魚的災難。鯽魚、草魚、鮎魚、鰱魚等等各種魚兒,最喜歡頂着河水成羣結隊地游上來,一直往前遊,儘管各種各樣的網已經張開,只要放過頭魚,其它的魚兒就不後退、不躲避,從而被捕魚人輕易地抓到。魚的悲哀,正是雨的誘惑。於是,在雨季裏,河流、水塘都漸漸地豐滿起來。有的魚兒,游到了村頭的水塘,游到了條田的排水溝裏,便在那裏停下來,甜甜地咀嚼水草。秋後,河流、水塘又都漸漸地瘦了起來,滿河、滿溝都是長大的肥美的魚兒,抓魚,就成了故鄉人們的一件十分愜意的事,美餐隨之而來。

村頭的大水塘,雨後一晴天,便成了孩子們的歡樂場,在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小夥伴們悄悄地來到水塘邊,用“麻果”葉子塞住鼻孔、耳朵,並迅速地扒光衣服,撲通、撲通魚貫地跳進水裏,不知道羞恥、開心地泡在水塘裏,狗刨、打飄揚、扎猛子,痛痛快快地洗個澡,打一氣水仗,在池塘裏追逐嬉戲、打鬧呼喊着,如同蛟龍,翻江倒海,簡直要鬧翻天了。然後,爬上岸來,露着雪白的“祖宗”,把光光的身子塗上一層稀泥巴,站在岸邊,高聲唱着:拍拍打打,三年不長刺癢疙瘩;拍拍打打,三年不長刺癢疙瘩……那高興的叫喊,是歡樂的最好表現形式,溢出了池塘,播撒在田野,隨風飄散。於是,微風記住了少年的歡樂,大野把少年的歡樂存檔,而太陽卻收攏了一切。

蛙鼓就那麼盡情地敲了起來,在村頭的池塘裏,在村後的小河邊,在村北的草甸子鹼草坑裏,比賽似的、呼朋引伴似的鳴叫着,高高低低、長長短短,此起彼伏,錯落有致,不絕於耳。白天有時鬆懈一些,夜晚更加起勁。此時此刻,站在田間看莊稼長勢的人,在夏夜大樹底下乘涼的人,在路上匆匆趕路的人……心情好的人,能從蛙鼓中聽出更好的心情;心情壞的人,能從蛙鼓中聽出更壞的心緒。

法國當代詩人保爾.艾呂雅在《敞開的書》中曾經寫過:我把河流的波浪當作提琴。遙遠的故鄉,沒有歌唱家,沒有音樂會,沒有聚光燈下的曼妙歌聲。而雨後的小河,把琴聲拉得完美無缺,叮咚叮咚地演奏着鄉村抒情音樂,而欣賞琴音的人,是這土地上世世代代耕耘的鄉民,他們聽得最懂、最喜歡聽這種波浪的琴音,那是靈性的琴者彈奏的靈性琴音,是高山流水般的深沉和厚重,是伯牙與子期般的知音。

故鄉的雨,如母親的乳汁,儘管有時稀少,也能把農民的兒子餵養得堅毅、結實、健康地長大,把土地上的莊稼澆灌得年年豐收,把一草一木滋潤得蓬蓬勃勃、鮮嫩翠綠……

故鄉的雨,是故鄉人悠長的欣喜,是老天憐憫蒼生的一滴淚。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四

故鄉的情,如同父親手中的線,無論風箏飄得多高多遠,都會被這條長長的線牽回到地面上來。順着那根牽心的線,我們不用問路,就能順暢地找到我們可愛的小村莊,找到我們來到人世間的老房子,找到那些流淌不盡的脈脈鄉情。

不管是晴朗的白天,還是漆黑的夜晚,鄉情都挎着鄉情的胳膊,牽着鄉情的小手,在鄉間的土路上,緊緊挨挨地、幸福地、盡情地走着,留下的腳步,一步是鄉情,再一步還是鄉情……

家中的那棟老房子,越來越變得生動感人。在老房子中,父親的微笑,還同年畫一般,嶄新地貼在南北的土牆上。母親的幸福,還留在鍋臺旁,被噴香的飯菜,薰得跌跌撞撞。在土炕上,一家人圍在一張飯桌邊,大餅子就着鹹菜條,高粱米飯就着大蔥蘸大醬,咀嚼着團圓,咀嚼着幸福,咀嚼着脈脈的親情。兄弟姐妹們兒時的嬉戲,蕩起陣陣無憂無慮的歡笑,還在老房子裏千轉百回地縈繞。我們夜晚讀書的那盞煤油燈,還吊在房樑上,照亮了眼前求學的路,盈盈地亮在我們的心裏……

幾扇木質的窗戶,鑲嵌着精美的攀長,爬滿攀長的窗子上,曲裏拐彎地書寫着祝福。一層單單薄薄的窗戶紙,就能把大風擋在窗外,也能把大雨擋在窗外,把生活中的苦難歲月擋在窗外,把一家人的親情、幸福,都溫馨地留在屋中。

傍晚時刻,吃過晚飯,那飄蕩着泥土馨香的土炕上,放着一個紅膛膛的火盆,老奶奶坐在火盆旁,一家人就團團圍坐在一起,那火盆便緊緊地籠罩了一家人的甜蜜、一家人的溫暖。羨慕得天上的月亮也悄悄地走下來,擠在一家人中間,在火盆旁羞澀地取暖,靜靜地聽老奶奶講故事。

村中的那口老井,還站在原處,一步不動,靜靜地守着規矩。老井有時沉默着,有時嘆息着,汩汩的清泉還在流淌着。記憶的清晨,男人來到井邊提水,井繩一節一節地拽上來,左邊一桶裝滿的是清洌,右邊一桶裝滿的是甘甜。記憶的中午,剛剛過門的媳婦、青春的少女,結伴來到井臺邊洗衣服,雙手的旋律,激動得搓衣板不停地嚓嚓響着,青春的健美、勤勞的節奏、生活的韻律,從井口緩緩地溢了出來。記憶的傍晚,收工的農民,笑呵呵地站在井臺邊,洗洗臉,揉揉頭,搓搓臂膀,把一天的疲勞輕輕地卸下去,化作雲煙飄散……

門前的老柳,盡顯滄桑百態,深深地紮根在大地,倔強地張開突兀嶙峋的枝椏,迎接風,迎接雨,迎接大自然的一切賜予,爲的就是看看小村的發展變化,看看小村邁向富裕的腳步聲。老柳要把小村中、把老屋中的人們,幸福地、高高地舉起、舉起……

誰沒有故鄉?在故鄉,人們將得到生命的肉體,以及幸福生活的源泉,特別是精神世界裏那個百求不得的鄉情、親情的安慰。我們多想回到故鄉、回到童年、回到鄉情慰藉的生活,讓心靈的泅渡返璞歸真,讓奔波的軀體輕輕地靠岸,停泊在鄉情的港灣,讓心有所歸依。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五

故鄉的天,是幸福的天。在這晴朗的天空下,讓故鄉的人熱愛勞動,辛勤地耕耘,自由地戀愛,真實地生活,放飛美好的心情。

故鄉的天,是令人欣喜的天。瓦藍瓦藍的天空,永遠澄澈透明,總是那麼遙遠深邃,如清水洗過一般,乾淨、無塵、清爽。天空上不時飄過幾朵白雲,那些白雲如同大大小小、形態各異、揮舞飄動的潔白手帕,把天空擦拭得更加鮮亮。我們坐在陽光明媚的山樑上,看見一片片白雲恣意地變換各種形態,悠閒地飄過樹梢、飄過山頭,在我們低頭的一瞬,無聲無息地飄向遠方,還有幾匹馬在草甸子上追逐着。“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的意境,就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也把我們生活中的無奈讓白雲飄走,把歡心順便讓馬兒馱來。

故鄉的天,是純淨的天。天空中不摻雜一絲雜質,永遠是那麼透明鮮亮、聖潔高雅,讓城市大霧陰霾的天空濛羞,讓工業污染的氣體受辱,讓渾濁的汽車尾氣慚愧,讓沙塵暴刮黃的天空無地自容,讓人們渴望美好高遠、高潔的心靜靜地嚮往。故鄉的人們深深地懂得,在保護藍天碧水、保護生存家園上,人們用勤勞的雙手收穫糧食,也在改善生存條件,改善生活環境。願純淨的天空永駐在故鄉,讓千千萬萬個故鄉人,攜起手來,一起呵護這湛藍純潔的天空。

故鄉的天,是掛着企盼的天。天上,一彎月亮的小船傾斜着,月亮小船的起航,承載着人們純真的願望、太多太多的企盼,總是盼望得到生活的圓滿、事事順意,盼望月亮永遠圓滿地掛在中天。當月亮圓滿時,月光就慷慨地灑在家家戶戶的屋頂上,月亮就含笑地掛在門前老柳的樹梢上,有時也漏到村頭那口老井裏,特別是月光灑滿了大地上每一片葉子,每一棵小草,替人們掛上了熱情的淚珠、思鄉的淚珠,晶瑩剔透,是一串串的令人難以忘懷、難以割捨。

故鄉的天,是良心的天。在小村,故鄉的人,雖然沒有那麼多生活的大道理,沒有那麼多的文化,但是有着樸素的情感、辨別善惡的標準。人們從不做違背天理、違背良心的事情。人們信奉良心這桿秤,能稱出故鄉的一切。還有故鄉人知道禮義廉恥,人們推崇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鄉風,貶斥損人利己、雞鳴狗盜之事,讓那些卑瑣之事在故鄉沒有立足之地、被人戳脊梁骨,那些齷蹉之事在故鄉早已經隨風飄散。人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純淨的心靈的天空。對於好的人和事,人們總是投去欽佩的目光,豎起讚揚的大拇指,從內心裏產生敬畏。對於骯髒的人和事,人們總是譴責排斥、不足掛齒,投去蔑視的目光,從骨子裏都瞧不起。故鄉的人,都在道德的天平上生活,誰也不願能被人們嗤之以鼻。故鄉的人,知道好歹,懂得感恩,總是懷着一顆美好的心,對美好的人和事虔誠地叩拜。在故鄉,道德、良心、正派,高高地掛在天上。

故鄉的天,是晴朗的天、乾淨的天、樸實的天、開心的天、大開大合氣勢恢宏的天。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六

故鄉的地,以博大的胸懷,收養了一代代故鄉的人,收養了一羣羣故鄉的生靈。故鄉的土地,養育了我們的父母,也養育了我們的祖祖輩輩。

土地是對故鄉的恩賜,是對故鄉永恆的恩賜。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民的親孃。黑黝黝的`土地,捧出心來,獻給人民家園,獻給動物食物,獻給植物發達的根系,讓我們在故鄉的土地上建造生活的房屋,播種生活的希望,以及與生命有關的一切。

故鄉的土地,愉悅了美好的心情。我們每每在清晨或者傍晚,和妻子、孩子,或者和三三兩兩的農民朋友,漫步在鄉間的小路上,看路兩旁蓊蓊鬱鬱的花草,聞左右莊稼脈脈的馨香,望着遠處一排排高大的楊樹、柳樹,立刻就感覺到有腳踏堅實土地的幸福,美好的心情就一瓣一瓣地綻放,真的是養腳、養眼、養心、養情。

故鄉的土地,挺直了生活的脊樑。貧窮不是小村獨有,不是小村的專利。我們厭惡貧窮,渴望致富,這是每個人心底裏真實的願望。雖然故鄉的土地比較貧瘠,但是故鄉人的內心從沒有貧瘠,故鄉人的精神從沒有倒下,故鄉人的汗水從沒有斷流......如果讓故鄉人離開故土,他們也是那麼地留戀、那麼地不捨、那麼地揪心,人們美好的心情也在比較貧瘠的故土上開花結果。正所謂,雖然困苦殘破了房屋,揉碎了人們的衣服,掠奪了碗裏的飯,但是從沒有壓彎祖輩、父輩乃至我們剛硬的腰。因爲我們的祖輩、父輩,以及我們、我們的下一代,腳下踩着的是故鄉堅實的大地、生生不息的大地。

故鄉的土地,承接着辛勤的汗水。在這裏,人們深深地懂得:土地是真正的衣食父母。因此,他們珍惜土地,對土地懷有虔誠、敬畏的心。他們都十分親近土地,從不糊弄土地,像伺候自己的孩子一樣伺候土地。因爲他們信奉:在土地上灑下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穫。土地也十分善待鄉親,不管是肥沃的土地,還是貧瘠的土地,只要播下種子,就能生根發芽,生長莊稼,收穫糧食。鄉親們對土地越親,越是在土地上下功夫,越是好好侍弄土地,土地就越回報得更多、更好的糧食。土地也懂得尊重勞動,從不虧待鄉親。我們的父親、母親以及兄弟姐妹,在田地裏不停地勞作,汗水無盡地流淌,是釀造生活的美酒,是一首生活自信、甜美的歌......

他們在田地上播種,身體直起又彎下,彎下又直起,無盡的希望就在土地上起起伏伏地跳動,就隨着莊稼一節一節地拔高,就在身後嫵媚地開花、茁壯地生長,鮮亮了平凡而盈實的歲月。

如今,不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無奈嘆息,孤苦心境,生活無情的羈絆;

如今,不再是“一畝地,兩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的自我滿足,小農意識,低矮的慾望;

如今,也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循規蹈矩,自我陶醉,老守田園式的牧歌……

故鄉的地,是宇宙之燈,是光耀乾坤的舞臺,普照小村萬物生靈,灑滿陽光的都是大美、大愛、大瑞、大祥……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七

故鄉的晨,是夜晚馱來的,是太陽的光芒用剛剛散射出地平線的針,一下一下地挑開夜的眼皮,朝霞便迅速地擠進夜的眼睛。夜便醒來,一切都活了,活了天,活了地,活了的故鄉,在大地上慢慢地站了起來。

有人說,故鄉的早晨是公雞叫醒的,這是雞的盡職。也有人說,是馬兒歡欣的叫聲喚醒的,這是馬的勤奮。有人說,是老牛哞哞的叫聲喚醒的,這是牛的憨實。還有人說,是農戶家播種機和收割機的喘息聲叫醒的,這是故鄉人勤奮樸實的結晶。

故鄉的清晨,是沸騰的小村,是歡樂的天堂,是熱鬧的誕生,是活力的體現,是孩子歡笑的到來、上學的起點,是成年人勞動的嘹亮號角。

太陽在東方還沒有泛起魚肚白的時候,勤勞的農婦就先起牀了,打一盆清水,開始梳洗,雖然沒有什麼昂貴的化妝品,抑或是隨便地洗一把臉,但是也要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對着鏡子,她們梳理着一天美好的心情,梳理着如同十八歲少女一樣的心情和青春。

家家戶戶的農婦把門陸續打開,把屋子裏的掃地土聚攏,把竈坑裏的草灰掏出來,裝滿土筐,倒在院外的坑子裏。她們隨手就打開了雞架、鴨窩,摸摸雞鴨當天有沒有要下的蛋,歡快的雞鴨,馬上就鬧騰起來,抖動翅膀,伸長了脖頸,熱情地期盼主人餵食的熟悉動作早點到來。同時,雞鴨也開始了歡快的二重唱,一聲長,一聲短,一聲粗,一聲細,就那麼熱鬧着院子、熱鬧着村莊。

農婦把豬槽子裏填滿了食,然後,把豬圈門打開,老母豬、肥豬們一擁而出,狂奔過去,露出了貪婪的吃相,美美地、大口大口地爭食。

回到屋裏,農婦就喊丈夫和孩子起牀,讓他們幹自己該乾的事情。丈夫來到院子裏,檢查車馬犁鏵,檢修農具,再來到馬棚、牛棚或羊圈,爲牲畜們填上新鮮的草料,倒上早起的飲水。男孩子則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趔趔趄趄地來到房山或者房後的牆角,開始嘩嘩譁着,十分舒坦暢快。

農家的狗從窩裏鑽出來,一條前腿使勁地向前伸,一條後腿使勁地向後探,互相交替兩次,伸着的懶腰舒服成一張弓,又張開狗嘴,紅紅的舌頭捲成一圈美麗的弧形,吐出一個長長的感嘆,隨後站好,撲棱棱地抖上幾下身子,又汪汪汪地叫上幾聲,感到沒有生人來,叫有什麼意思,就知趣地把狗嘴閉住,眼睛在男女主人身上來回地逡巡着,乖巧地看着主人是高興了還是生氣了。

緊接着農婦把鍋碗瓢盆的交響奏起來了,小米飯、高粱米飯、大餅子,還有燉土豆、燉豆角、燉窩瓜的香甜,慢慢地揮發出來。炊煙就次第升起,一掛連着一掛,靜靜地升起了小村一幅生動的油畫。風靜的時候,直直的煙柱牽起一行行的沉默;風輕的時候,淡藍色的炊煙忸怩作態地款款上升;風大的時候,炊煙飄蕩成小村且歌且舞的名伶,盡情地飄灑着秀髮、水袖,以致無盡的思緒……

在清晨,一抹新陽塗在屋檐上,早起的一對談情說愛的鴿子,站在屋頂的紅瓦上,咕咕咕地哼着晨曲,交頸梳羽,唱着情歌,百般親暱,盡情地表達着愛意。而明亮新鮮的晨曦,給紅瓦房、白鴿子、灰鴿子,還有房前屋後高大的柳樹、楊樹,塗上了一層紅紅的暖意、溫馨。

旋即,村西的小河醒來,如頑皮的孩子一般,唱着小曲,蹦蹦跳跳地向南流去,把鴨子逗來游泳了,把老牛牽來喝水了,把小馬駒領來到水裏撒歡了,把沸熱的狗叫來洗澡了,嚇得青蛙躲到軟泥裏,不敢出聲。

一天的時光,就在這些喧鬧的聲音中走來,溫暖着小村的每一個角落,年年歲歲。

我們希望故鄉在日新月異,希望故鄉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祝福故鄉的太陽永遠年輕地升起……

  有關描寫故鄉的散文八

離家多年,故鄉之於我除了是一幅幅鮮明生動的圖畫。更是一縷縷醉人心魂的味道。每每想起那個美麗的地方,便有種種熟悉的味道悄然潛入心底,似濃似淡,揮之不去。

故鄉的味道是春天的泥土。清明節纔剛過去,家家的耕牛以下了田。每到這個時候,個夏天的父親送飯就成了我每天雷打不動的任務。早春的天氣已經回暖,天空水洗過一樣,樹枝有了稍微的綠,向陽的山腳下有不知名的小小花朵早開了。冬的殘雪融化下滲,空氣溼潤而清新。新翻的泥土黑油油的,波浪般的涌向遠方,土地發酵出的氣息四處彌散,沁人心脾。這是春天的氣息,也是生命的氣息。

故鄉的味道是夏天的玉米。那時候,我們一有空閒就得去野地裏割草。等到一走出大人的視線,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扔下筐子,一頭鑽進高高的玉米地裏。折一枝嫩嫩的玉米杆,細細地嚼,清甜的味道爽爽的,比大人老不給買的水果糖好吃多了。我們折啊吃啊,直到落日的餘暉染紅天邊,遠處想起母親的呼喚,纔不得己爬起來,隨便扯幾把草,一溜煙回家去,不久,田裏的玉米穗打蔫(niān)了,掰下第一茬玉米棒子,煮熟,那鮮美的味道更是人間少有,回味無窮。

故鄉的味道是秋天的落葉。老屋旁邊種着一排樹,楊樹、柳樹,還有幾課這裏不多見的竹葉青。秋風颳起時,黃黃的葉子一片片飄落,院子裏經常是金燦燦的一層。傍黑的時候,父親從田裏勞作回來,順手拿起牆角的掃帚把落葉掃攏,點燃。青青的煙霧四散開來,院子裏瀰漫着濃郁的燃燒的味道,像太陽曝曬過的麥秸,乾爽又清香。而這時,屋裏就會亮起一盞燈,母親的晚飯也燒好了。多少年過去了,每每不經意間問到落葉燃燒的味道,我就會格外想念故鄉的老屋,還有已逝多年的母親。

故鄉的味道是冬天的烤土豆。漫漫長夜裏,我們把爐子捅得旺旺的,揀幾個小點兒的土豆埋進爐坑下面的柴灰裏。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聞到香味了,我倆搶着拉開爐門,用火鉗扒開柴灰,黑黑的土豆滾了出來。小心翼翼地剝掉外面那層烤焦的皮,輕輕一掰,一股白氣冒了出來,屋子裏立刻瀰漫起烤土豆的香味。在那些漫長的冬夜裏,是香噴噴的烤土豆驅趕着寒冷,溫暖着我們枯燥無趣的假期。

故鄉之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感受,那裏埋藏着多少難以忘懷的事,恐怕我們說也說不清楚,可那裏始終留着我們祖先的根,烙着我們終生的印記。我們每個人都忙着離開鄉村,走進城市,爲了一份希望,也爲了一份驕傲和尊嚴,可又有誰能真正走出故鄉,逃離感情的牽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