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路向北散文隨筆

一路向北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8K 次

有個好友L君從省外要來我工作的地方——仁裏水族鄉採風。到達目的地後,經過一夜的休息整頓我便準備與他清晨出發。

一路向北散文隨筆

上車後,L君問:“往哪個方向走?”

我脫口而出:“一路向北。”

“你說的是電影臺詞呵?”

L君這麼一說,我才記起,原來有一部電影名叫《一路向北》的,我擔心L君誤會,連忙解釋:“不是電影臺詞,是因去仁裏的路一直往北走。”

“一路往北好呵,會離首都北京越來越近的。”L君很逗。

仁裏在榕江的地理版圖上屬於中心位置的,只因縣城靠南,所以去仁裏便是一路向北了。

我們出了縣城沿平永方向一路北行。沿路每一處風光,在L君的眼裏彷彿都是一幅幅被鑲嵌上去的大師們的水墨詩畫。一路上,他一直把頭伸在窗外,看得目不轉睛,非常高興,抓住每一個機會捧着長槍短炮跳下車,不停地抓拍着。L君拍到幾張好片,很是高興。坐上車,從揹包裏取出一張打印的簡易地圖,用紅筆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小圓圈作上標記。

“君武老弟,仁裏所在地理位置好呀,不僅是榕江的中心,你看從榕江算起,往平永方向到仁裏63公里,沿線的村寨共計也是18個,都是相加爲9,從《周易》角度上講,9乃大數。想必仁裏一定祥和昌盛,那裏的羣衆一定安居樂業。”L君如數家珍似的說着。原來我還以爲L君對榕江陌生,沒想到他來之前盡做足了功課,他那種精神倒讓我有些自愧不如。

L君非常健談,一路北上,遇上什麼我們就聊着什麼。一路聊天,一路北上,到達仁裏時,太陽已爬上房頂。L君一邊下車一邊讚歎:“你們這裏實地是太美了,我們這一路走來,處處都是風景,處處都有風情。簡直就是一本永久讀不完的書。”

我笑而不答。如果要用書來作比喻的話,那仁裏一定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了。而且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爲水族、侗族兩大章目。水族與侗族是仁裏鄉的兩大主體民族,兩個民族佔據全鄉人口的80%以上。他們分別分佈在仁裏的崇山峻嶺間,唱着古歌,守着日月,耕着農田,也不知道何年何月從何處遷徒而來,就連寨老們也只能模模糊糊,用他們爺爺的`爺爺們傳下來的話說:他們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順水而來的。水族和侗族都是幸運的,他們都擁有非常深厚文化底蘊:水族擁有水書、八仙、瓜節等民族文化或節日,侗族也擁有蘆笙、鬥牛、侗年等民族文化或節日。仁裏秀麗的山水好比書的插頁,而散落在山水間的那些村村落落就是書的註腳了。

要探訪水族部落,當然得把探訪水書文化放在首位,說起水書,自然得提起黨民村的水書先生姚勝利,水書是他家祖傳下來的。我帶着L君來到姚先生家裏,今面對一冊冊略上灰塵的手抄水書原本,他像是見到罕見的寶貝一般,一邊驚歎,一邊拍照和記錄。並認真地研究、記錄着什麼,慢慢的面前那本軟面抄已經寫了近三分之一。我輕輕站在一邊看着,不想驚擾他,此刻的他完全沉醉在水族文化的歷史長河裏了。

有人說水族文化是渾厚的,侗族文化是浪漫的。傳說蘆笙曲譜就是侗族的先人們在圓月當空的時候,將心靈裏感知到來自遙遠的天籟用符號標註而成的。由此,要探訪蘆笙曲譜當然得在風清月朗的夜晚。說來也是爭氣,這兩天鄉里的天氣出奇的好,太陽剛剛下山,月亮就如約似地出現。吃過晚飯,看着難得一遇的月夜,我拉着L君就走。在仁裏,收藏有蘆笙曲譜的有好幾戶人家,而仁吉大寨的吳魯華珍藏的比較完整蘆笙曲譜,當然是不二選擇。

吳魯華很好客,聽到有客人大老遠而來,專程要看他的蘆笙曲譜,很是激動,一邊招呼坐下,一邊取來蘆笙譜。記錄蘆笙譜的符號不像水書文字那樣繁雜,非常簡單,有點類似漢字筆畫,點點撇撇,彎彎勾勾的。在重音處分別是紅筆作標註。我看得入迷,L君更是入迷。吳魯華取來蘆笙,按照曲譜示範吹演着。抑揚頓挫,千轉百回,瞬間美妙的蘆笙聲從村子的這一頭一直飄到那一頭。不久從村子的另一端也傳來蘆笙的迴音,那是有人在迴應了。聽到有迴應,吳魯華表演得更起勁,又是使勁吹,又是放情跳,一時間好像年輕了許多。那晚聽着山裏人講述山裏的故事,L君很是興奮,一直到月淡星稀才肯戀戀回程。

剩下的幾天,考察其它的村落,是其他同志陪L君去的。聽陪同去的同志們說,L君在考察中足足記了兩本筆記。

一路向北,總有南迴的時候,L君的榕江仁裏之行圓滿告終。送別L君,他不捨,我也不捨。臨上回榕江的客車時,L君緊緊地握住我的手。此刻,L君離去已有一個多月了,我在整理手機照片時,又不禁想起了那次一路向北的仁裏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