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7關於端午節散文

2017關於端午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端午節的重要物品之一就是糉子。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關於端午節散文,歡迎大家閱讀!

2017關於端午節散文

  【2017關於端午節散文1】

又到端午節了,又要發頓牢騷了,又要說累了,好累啊…

每到這個時候,總是被親朋好友的糉子包圍,連呼吸都有糯米的香氣。我做爲一個偉大的吃貨,對別人的糉子總有些不太滿意,偶爾吃到好吃的糉子,總能讓我心中一陣狂喜。

我老公不太喜歡吃糉子,每當看見我張羅着包糉子總說我自討苦吃,何必費這些事,滿超市都有各種各樣的糉子,想吃什麼口味隨便買就是。

但是我不這麼認爲,包糉子送親朋好友對我說是件很神聖的事。從一開始就尋找最新鮮的葦葉,再用最好的和田大棗,包上北方人最愛的紅棗糉子。也會泡上紅豆和綠豆,放在糉子裏也特別好吃。今年有好友想念家鄉南方糉子的味道,我便也嘗試着包了南方人愛吃的肉糉。材料也精挑細選,用了當地最好的黑豬肉,頭—晚用生抽和大料醃上,聞到肉裏的那種類似香腸的味道就可以包了。包糉子時緊緊的包裹,層層的纏繞,把滿心的真情都滲了進去,裏面也許會嚐到思念的味道。

等到煮糉子時,—般會用農村常用的大鍋,先用大火煮開鍋後再用慢火煮上四五個小時,再保溫悶上—夜第二天—清早就可以吃了。趁熱趕緊給親朋好友送去,再放上糉子鍋裏煮的雞蛋,每一個雞蛋都有煮透了的葦葉的滋味,聞着都覺得香氣逼人,早餐就可以吃這兩樣吃食了。

其實幾個糉子不值幾個錢,但裏面的情意是買不到的,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今天回家看到我爸媽,弟弟和弟妹吃得那麼可口,我心裏無限欣慰,所有的累都蕩然無存了。想像每—個吃到糉子的朋友的表情,也許他們會是開心的。都能體會我包每—個糉子的情意,也有離得遠我送不去吃不到糉子的好友,除了遺憾我不知還能說點什麼呢?

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緣分讓我們相遇,感謝他感謝你,感謝一路相識相伴相知。又到端午了,又聞滿是糉香氣撲鼻,又想起了你,對不起,今年的吃糉子的人裏又沒有你…

  【2017關於端午節散文2】

端午節來到,超市商鋪、街頭巷尾,到處都有賣糉子的。而在端午這一天,如無例外,人人都會吃糉子、吃雞蛋。不過,除了吃糉子、吃雞蛋,對於端午節我們還應該知道一些更多的文化內涵。

首先是“端午”是什麼意思?爲什麼叫端午節?

“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裏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五月初五就稱爲“端五”。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其次是端午節的由來。

現在我國史學界公認,中華民族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華夏部落(炎黃)、苗蠻部落(伏羲)和東夷部落(蚩尤)。隨着華夏部落的強盛,由西向東進發,東夷、苗蠻逐漸被迫離開中原。東夷族的很大一部分居住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後來被稱之爲“百越族”。他們短髮紋身,崇拜的圖騰是“龍”。爲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分,受到龍的保護。每年五月五日,他們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一項活動就是在水面上進行賽龍舟,這是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

後來,端午節有附會上了一些其它說法,一種說法是紀念伍子胥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的,還有一種說法是紀念曹娥的。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楚國人,爲了替父報仇,逃到吳國,幫助闔閭奪取政權,扶持闔閭之子夫差登上王位。但是後來,夫差置身邊的強敵越國於不顧,而攻打遠方的齊國,伍子胥進行強諫,惹怒了夫差,再加上奸臣的讒言,被夫差賜劍自殺。

而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貴族,因爲受到讒言,楚王對其不再重用,離開了統治集團。他目睹了楚國統治者腐敗無能,國家遭受侵略,國土喪失,百姓遭受蹂躪,自己報國無門,而又不甘心於隨波逐流,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而亡。

而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過去,統治者們把這些故事附會於端午節進行紀念,是有其目的的。紀念伍子胥是紀念其忠君,紀念屈原是紀念其愛國。紀念曹娥是紀念其孝道。而在這三者中,紀念屈原的說法影響最大。

再者,各地過端午節的風俗差別是很大的。

端午節在南方是隆重的節日,賽龍舟、佩香囊、喝雄黃酒、插艾葉菖蒲等,但在北方,端午節並不怎麼受人重視。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就是在門框上插一些野艾、吃幾個用野艾煮過的雞蛋而已,糉子也極少吃到。因而,我總覺着端午節是南方的節日,和北方無多大關係。

現在,賽龍舟已很少見到,就是用野艾煮雞蛋對於大都市裏的人們也難以做到。過端午的形式越來越淡化。但是,端午節的一些文化內涵我們還是應該有所瞭解,一些優秀的傳統譬如愛國。我們還是要繼承發揚下去。

  【2017關於端午節散文3】

循着糉葉飄香

掬一把幽情

和着那支千古如斯的招魂曲

把汩羅江畔的悲情再度點燃

一位長髮行吟的詩人

正路漫漫其修遠兮

而馭寶馬駕香車的夢裏馳騁

終作生命的最後一躍

綰結了文人的惆悵

也潮溼了歷史的篇章

從此

五月初五

這個永恆的祭日

卻成了不屬於任何節日的節日

癡情的人們

總會在艾草的薰香裏

把《離騷》的厚重化爲

糉葉和糯米的清香

然後再一粒粒地

慢慢咀嚼